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

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

發布時間:2021-02-02 19:46:25

1. 公園綠地服務半徑如何確定

公園綠地以服務半徑分類:

(一)鄰里公園

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區性公園

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園

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

如果以面積規模為標准:

「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

( 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 公頃以下)

( 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 公頃之間)

( 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 公頃之間)

( 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 公頃之間)

(1)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擴展閱讀

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2005年新修訂)

一、組織領導

(一)認真執行國務院《城市綠化條例》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領導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創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組織保障,政策措施實施有力;

(三)結合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際,創造出豐富經驗,對全國有示範、推動作用;

(四)按照國務院職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管理機構,職能明確,行業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資金逐年增加,園林綠化養護經費有保障,並隨綠地增加逐年增長;

(六)管理法規和制度配套、齊全,執法嚴格有效,無非法侵佔綠地、破環綠化成果的嚴重事件;

(七)園林綠化科研隊伍和資金落實,科研成效顯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修編)完成,並獲批准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實施,取得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二)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並向社會公布;

(三)城市各類綠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

(四)各類工程建設項目符合建設部《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

(五)編制和實施城市規劃區生物(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城市常用的園林植物以鄉土物種為主,物種數量不低於150種(西北、東北地區 80種)。

三、景觀保護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風貌的保護;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護歷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顯,文物古跡及其所處環境得到保護;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築和諧,容貌美觀;

(四)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買,措施有力;

(五)戶外廣告管理規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顯。

四、綠化建設

(一)指標管理

1、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各項園林綠化指標近三年逐年增長;

2、經遙感技術鑒定核實,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指標達到基本指標要求(見附頁);

3、各城區間的綠化指標差距逐年縮小,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相差在5個百分點以內、人均綠地面積差距在2平方米以內;

4、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綠化

1、城市道路綠化符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道路綠化普及率、達標率分別在95%和80%以上,市區幹道綠化帶面積不少於道路總用地面積的25%;

2、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具有本地區特點。

(三)居住區綠化

1、新建居住小區綠化面積占總用地面積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動園地,舊居住區改造,綠化面積不少於總用地面積的25 %;

2、全市「園林小區」佔60%以上;

3、居住區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資金落實,措施得當,綠化種植維護落實,設施保持完好。

(四)單位綠化

1、市內各單位重視庭院綠化美化,全市「園林單位」 佔60%以上;

2、城市主幹道沿街單位90%以上實施拆牆透綠。

(五)苗圃建設

1、全市生產綠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以上;

2、城市各項綠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給率達80%以上,出圃苗木規格、質量符合城市綠化工程需要;

3、園林植物引種、育種工作成績顯著,培育和應用一批適應當地條件的具有特性、抗性優良品種。

(六)城市全民義務植樹

1、認真組織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植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於85%,盡責率在80%以上;

2、組織開展城市綠地認建、認養、認管等群眾性綠化活動,成效顯著。

(七)立體綠化

1、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體綠化具有一定規模和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體綠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綠化面積。

五、園林建設

(一)城市公共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服務半徑達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綠地)的要求;

(二)公園設計符合《公園設計規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應占陸地總面積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規劃建設管理具有較高水平;

(三)制定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古典園林、歷史名園得到有效保護;

(四)城市廣場建設要突出以植物造景為主,綠地率達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喬灌草相結合,建築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與周圍環境協調美觀,充分展示城市歷史文化風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綜合性公園或植物園不少於3處,中小城市不少於1處。

六、生態環境

(一)城市大環境綠化扎實開展,效果明顯,形成城郊一體的優良環境;

(二)按照城市衛生、安全、防災、環保等要求建設防護綠地,城市周邊、城市功能分區交界處建有綠化隔離帶,維護管理措施落實,城市熱島效應緩解,環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扎實開展,效果明顯。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55%以上;

(四)城市大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達到三類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體沿岸綠化效果較好,注重自然生態保護,按照生態學原則進行駁岸和水底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明顯,形成城市特有的風光帶;

(六)城市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有條件的城市建有濕地公園。

(七)城市新建建築按照國家標准普遍採用節能措施和節能材料,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所佔比例達到50%以上。

七、市政設施

(一)燃氣普及率80%以上。

(二)萬人擁有公共交運車輛達10輛(標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於20%,中等城市不低於15%;

(四)實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觀照明科學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裝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燈率98%以上;

(五)人均擁有道路面積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質綜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機械清掃率20%;每萬人擁有公廁4座。
園林城市基本指標表

100萬以上人口城市 50—100萬人口城市 50萬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綠地 秦嶺淮河以南 7.5 8 9
秦嶺淮河以北 7 7.5 8.5
綠地率(%) 秦嶺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嶺淮河以北 29 31 34
綠化覆蓋率(%) 秦嶺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嶺淮河以北 34 36 38
備註:國家國林城區評審
國家園林城區的評審參照國家園林城市標准。

下列項目不列入評審范圍:
1、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編制;
2、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生物多樣性(植物)規劃;
3、城市大環境綠化;
4、按城市整體要求的市政建設。

計算方法: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的居住用地面積(hm2)/居住用地總面積(hm2)×100%

考核說明:

(1)公園綠地按現行的《城市綠地分類標准》統計,其中社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公園和小區游園。

(2)對設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5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含)-5000㎡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歷史文化街區採用1000㎡(含)以上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

對縣城,1000-2000㎡(含)的公園綠地按照300m服務半徑考核;2000㎡以上公園綠地按500m服務半徑考核。

(3)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應以公園各邊界起算。

2. 中國公共廁所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多少個

十五「期間公廁數量增加8445座,至2005年底,全國共建有114916座公共廁所專,其中水沖式公共廁所為70772座,占公廁總屬數的61.6%。東部、東北、中部、西南和西北各地區的公廁總數分別為45637座、25755座、22421座、10840座、10263座,水沖式公廁所佔比例分別為85.0%、12.1%、63.8%、85.1%、51.0%。2005年我國平均每萬城市居民擁有公共廁所為3.20座,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公廁數量為3.54座。其中東部地區分別為2 69座/萬人和3.03座/平方公里、東北地區分別達到5.65座/萬人和6.10座/平方公里、中部地區分別達到3.01座/萬人和3.39座/平方公里、西南地區分別達到2.65座/萬人和2.92座/平方公里、西北地區為3.64座/萬人和3.61座/平方公里。

3. 公共廁所離民房多少米算正常

獨立式公共廁來所與相鄰建築物問宜設自置不小於3m寬綠化隔離帶。

根據《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范GB 50337-2003》3.2.4 公共廁所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設置在人流較多的道路沿線、大型公共建築及公共活動場所附近。

2、 獨立式公共廁所與相鄰建築物問宜設置不小於3m寬綠化隔離帶

3 、附屬式公共廁所應不影響主體建築的功能,並設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單獨出人口。

4 、公共廁所宜與其他環境衛生設施合建。

5、 在滿足環境及景觀要求條件下,城市綠地內可以設置公共廁所。

(3)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擴展閱讀:

其他給類城市用地的公共廁所設置可按:

1、結合周邊用地類別和道路類型編合考慮,若沿路設置,可按以下間距:主幹璐、次幹路、有輔道的快速路:500一800m;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800一1000m 。

2、公共目所建築面積根據服務人數確定。

3、獨立式公共廁所用地面積根據公共廁所建築面積按相應比例確定。

4. 如何計算公園綠地的服務半徑

公園綠地之定義
有關公園綠地之定義,於民國八十五年三月內政部營建署所舉辦的「全國公園綠地會議」中定義:
「綠地」系泛指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的土地或水域,其廣義定義系指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公園」之定義應指位於都市發展地區(都市計劃區)內,所有穩定保持著植物生長之土地或水域,廣而言之,可供生態、景觀、防災、遊憩等功能之開放空間均屬之。(內政部營建署,1997)
根據林樂建先生於造園一書中對公園的定義:「公園是提供大眾享受、休養、遊憩之用,為保持都市居民之健康,增進身心之調節,提高國民教養,並自由自在的享受園中設施;兼有防火、避難及防止災害之綠化地」。
依都市計劃法定程序所指定之公共設施公園用地,經由縣(市)政府興建完成,以供民眾修養、遊憩、觀賞、運動之綠化園地,有其特定的范圍、面積與出入口,服務對象主要以該都市之居民為主,並具備特定的設施,包含遊憩、游樂、運動等設施(陳肇琦,1991)。
在都市計劃法中,對公共設施用地中有關都市公園的規定有如下的條文:
第四十二條 都市計畫地區范圍內,應視實際情況,分設左列公共設施用地:
一、道路、公園、綠地、廣場、兒童游戲場⋯用地。
前項各款公共設施用地應盡先利用適當之公有土地。
第四十五條 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游戲場,應依計畫人口密度及自然環境,作有系統之布置,除具有特殊情形外,其佔用土地總面積不得少於全部計畫面積百分之十。依據上述都市計劃法中有關都市公園之相關規定可知,都市公園應建設在適當的公有土地上,並依人口、交通、土地使用等,作有系統之配置。

公園綠地系統之分類
一、以服務半徑分類
公園綠地系統因開發內容、區位條件與現況使用等之差異,可以提供之機能亦有所不同,依據「台灣地區公園系統之研究」(蔡佰祿,1983)以服務半徑為主要區分各類公園之考量因素。
(一)鄰里公園
為提供鄰里居民日常遊憩、休閑、運動或交誼場所,或為老人、家庭主婦或幼兒白天休息去處,服務半徑為8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區性公園
為提供社區居民日常遊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學或星期例假日遊憩運動、交誼之用,服務半徑為1,600 公尺,面積約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園
為提供全市鎮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運動、遊憩、觀光之用,其面積及服務半徑依該市鎮規模大小而定。
二、以面積規模為標准
「公園綠地管理及設施維護手冊」(內政部營建署,1999)將公園綠地之類別依面積規模予以界定:

( 一)鄰里性小型公園(面積2 公頃以下)
( 二)地區性小型公園(面積在2∼20 公頃之間)
( 三)都會性大型公園(面積20∼100 公頃之間)
( 四)河濱帶狀型公園(面積5∼30 公頃之間)

三、以設置機能為標准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所舉辦的「全國公園綠地會議」,總結公園綠地之功能,須考量各類型綠地之主要功能,並加強各功能間之聯系與互補,以健全整體綠地功能(內政部營建署,1996)。
功能性綠地系統包括:
(一)生態綠地系統
包括生態敏感地(如濕地、生物棲地、地質脆弱地)、生態廊道、自然保護地區等。
(二)防災綠地系統
包括防災路徑、防災空間、防火綠道、緩沖綠地等。
(三)景觀綠地系統
包括建築物綠化、景觀點、景觀軸、景觀地區。
(四)遊憩綠地系統
包括各型公園及區域、都會、近郊、都市遊憩地區等。

四、以公園機能、位置、使用對象為標准
依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將公園綠地系統區分為:
(一)自然公園
系為居民享受自然而設計,多位於都市周邊自然景觀良好之地區,因其具有豐富之自然條件,予以適當保護,以展現其自然、鄉土之情懷。
(二)區域公園
是以滿足遊憩需要而設,公園之規劃以表現鄉土氣息為主,並設置若干遊憩設施,以供多元化之遊憩活動。
(三)綜合公園
為設置各種遊憩設施之公園,如休息、散步、游戲及自然景觀等。此類公園多與都市相關文教設施同時考慮,成為都市之主要開放空間,並作為舉辦戶外活動使用。
(四)河濱公園
配合河川整治於高灘地,設置各種球場、溜冰場、自行車道等設施及廣大面積之草坪,以提供市民最佳之運動遊憩開放空間。
(五)鄰里公園
主要以鄰里社區之居民為服務對象,具有凝聚社區意識之功能,包括兒童遊憩設施及供休息、散步等靜態之休憩設施。參、都市公園之功能
Cranz(1978)指出都市公園雖提供許多不同的功能,但其中最首要的是提供都市居民一個鄰近地區的休憩空間。Soleck 和Walls(1995)則指出都市公園在都市中提供許多機能如:主被動性遊憩、環境保護、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整合不同社會經濟條件之地區等機能。而近年來都市公園的發展走向,隨著民眾對休閑的殷切需求以及對自然生態的日漸重視,都市公園更被
予提供休閑遊憩、維系都市生態等機能。在整體功能性綠地系統當中,都市公園是屬於遊憩綠地系統,其中都市公園設置之目標及方式,大致上具備有某些共通的基本功能,就台北市之公園綠地系統劃設而言,便是基於促進都市美觀、國民健康、防洪、避難、防災等功效而開辟。

一般都市公園具有之功能(內政部營建署,1996),包括:
1.都市計劃方面:就都市計劃的角度而言,都市公園可節制過分都市化、緩和相沖突的土地使用分區,並可作為公共設施保留地。
2.都市景觀方面:都市公園保有的綠地空間是達到都市鄉村化的實際手法,可軟化都市外觀輪廓、美化都會市容。
3.社會心理方面:都市公園可提供休閑遊憩、集會社交、教育、減少犯罪事件等功能。
4.衛生保安方面:都市公園廣大的綠地空間具有阻隔噪音、防塵等促進環境衛生的功能,並且可作為防空、避災的緊急避難場所。
5.都市生態方面:都市公園的保留減少了人工鋪面,加強自然及景觀資源的保育,可促使都市水文、氣象等生態系統達到平衡的狀態。
6.經濟效益方面:提高市民工作效率與提升附近地價等功能。
肆、社區性公園之功能
洪得娟(1997)指出公園綠地之功能包括:都市實質環境之調節、生物保育、對都市空間之功能、休憩場所及景觀美質功能;侯錦雄(1998)於「公園綠地規劃准則研擬」中將公園的功能歸類為:生態保護、環境保護、休閑遊憩、環境教育、文化傳承等機能,並依公園綠地鄰近區位所屬土地使用分區之不同,給予各項機能不同之權重。郭瓊瑩(1997)於「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中,將各類型公園依其設立目標、資源條件之不同,將一般性之遊憩、景觀適意之保全、環境保護、都市防災、緩沖及氣候調節等各項功能分為主、次要及附屬功能。
日本學者內山正雄等(1994)於「都市綠地 計畫 設計」中將公園的功能歸納為:心理的效果、環境保全的效果、防災效果、利用效果等四大項。
丸田賴一(1992)於「都市綠地計畫論」中說明綠地之機能包括:生存、生
活、文化、自然保全、生物指標及教育方面的機能

5. 在城市規劃中,區級公共設施的服務半徑是多少

800-1000m ?

6. 農村建公廁離居民住房相隔多少米才算正常的

朋友你好!《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准》:公共廁所每1000~1500戶設一處;宜設於內人流集中處,建築面容積30至60平方米,用地面積60至100平方米。環衛設施設置標准上要求公共廁所,按城鎮道路人流量確定設置間距,流動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業鬧市區道路,間距為300~500m。一般街道間距不大於800m。按地區面積確定設置數量:舊區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區,每平方公里不少於3座。
公共廁所建築面積應根據人口流動量因地制宜,統籌考慮。一般建築面積規劃指標規定如下:一、居住小區內6~10m/千人;二、車站、碼頭、體育場(館):15~25m/千人;三、廣場、街道:2~4m/千人;四、商業大街、購物中心:10~20m/千人;五、城鎮公共廁所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設置一座。其建築面積一般為30~50平方米。房產及其他單位經環境衛生部門核准在街巷內建造供沒有衛生設施住宅的居住使用的廁所,一般按服務半徑70~100m設置一座。廁所建築面積按所服務的人口數量確定。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一般不應超過70m。

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如何分級,各級的服務半徑為多少

依據使用頻率分為一,二級。一級服務半徑是800到1000米。二級分居住小區級400到500米,居住組團級150到200米

8. 農村公共廁所距離居民住房應為多少米

每個城市規定不同,比如上海市規定農村公共廁所距離居民住房應為5米左右。

根據《上海市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規定》:

第十二條 公共廁所分為一類、二類、三類;設計和建造公共廁所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一)廁所內部必須空氣流通,防臭,光線充足。

(二)須裝置照明設備、沖洗設備、洗手盆、掛衣鉤以及老人、殘疾人專用蹲位。

(三)大便蹲位和大便槽、小便槽的表面應光滑、耐腐蝕。

(四)獨立式公共廁所與其他建築物的間距應在五米左右。

(五)公共廁所的建築外形應與附近建築群相協調,廁所周圍應綠化;公共廁所的入口處及其附近,應設置晝夜易見的統一標志。

(六)每座公共廁所的建築面積:市區為六十至一百平方米;縣屬鎮為三十到五十平方米。

(8)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擴展閱讀:

根據《上海市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規定》:

第九條 公共廁所的設置標准如下:

(一)市區地區級中心以上的商業文化大街,五百米左右設置一座;其他市區道路,八百米左右設置一座。

(二)舊城區按常住人口五千人左右設置一座;舊城區成片改造地區,每平方公里設置三至四座。

(三)新建小區中的地區級中心,每平方公里設置六座左右;一般住宅區、每平方公里設置三座或一萬人左右設置一座。

第十條 縣屬鎮的公共廁所,在有水沖式衛生設備的地區,按常住人口四千人左右設置一座;在沒有水沖式衛生設備的地區,按常住人口二千人左右設置一座。

閱讀全文

與規劃館公共廁所服務半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