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重管理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向「服務型」政府管理模式轉變過程中,所發生的重大變化是什麼
所發生的重大變化是:
1、從只強調社會公眾對行政的服從,發展到在強調專社會公眾對行屬政權力服務的同時還強調行政權力的行使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導向;
2、從過去更多地強調「特殊集團」的意志到更多地強調社會公眾的意志;
3、從公共行政活動以行政主體的規則為導向到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依歸;
4、從強調公共行政對維護統治的工具性到強調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服務性;
5、從強調公共行政活動對上級負責到對社會公眾負責,建立和發展廣泛的社會公共責任機制。
(1)公共服務運動擴展閱讀
一國政府要成為公共服務型政府,是由四個方面的基本關系決定的:
(1)在普遍的公民主權基礎上的民主與憲政,將決定國家權力的公共性質和政府為公民服務的地位。
(2)市場經濟本質上是公民的經濟而不是政府的經濟,在政府與市場經濟的關繫上,市場經濟是主體,政府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
(3)社會是公民們的社會而不是政府的社會,在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中,政府是為公民社會服務的。
(4)以政府為依託的直接公共服務滿足的是公民的直接需求,而間接公共服務即經濟調控、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則是滿足市場經濟和公民社會發展的需要。
⑵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保健項目內容
內容:
兒童保健專科、孕產保健專科、婦女保健專科。醫院兒童保健科是百色市兒童智力障礙康復定點機構,是百色市自治區級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設有生長發育門診、兒童心理門診、兒童聽力篩查、兒童康復科、兒童眼耳鼻喉科,擁有嬰幼兒精密體檢儀、兒童綜合素質測試儀、多功能弱視治療儀等設備。
開設健康教育課堂,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各自生長發育的特點,合理安排課程,每天滾動開課。提供兒童生理、心理、社會能力等方面的知識,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育兒觀,掌握育兒技巧,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2)公共服務運動擴展閱讀
婦女保健科是百色市唯一的婦女保健中心,是百色市涉外婚檢和軍婚婚檢唯一定點機構、市級幼兒園老師健康體檢的唯一定點機構。
設有宮頸疾病門診、青春期保健門診、婦女心理衛生咨詢等門診,承擔著百色市婦女保健工作的管理、督導、培訓工作,負責百色市婦女病普查、產後42天體檢等婦女保健業務工作、「兩癌」篩查等多項婦女保健公共衛生項目的督導和管理。
醫院孕產保健部包括產科1、2科、孕產保健管理中心、產前診斷中心、產後康復盆底中心等科室,產科是百色市婦幼保健院重點學科之一;
開展氣囊仿生助產術、凡樂生鎮痛分娩技術、腰麻無痛分娩、自由體位分娩、無創無保護分娩、「一對一」全程陪伴產婦、足浴促產後康復等特色醫療,實行門診、病房「一條龍」服務,實行母嬰同室的優質醫療護理服務,團隊技術力量雄厚,為孕齡婦女提供從孕期到產時、產後的全程醫療服務,保障母嬰安全。
⑶ 新公共管理運動「新」在哪裡求解
文/ 王懂棋 在應對資本主義的危機中,西方社會逐漸走上一條福利國家的道路,強調國家干預的積極作用,利用政府之手克服市場運轉下的兩極分化。但是福利國家在發展中逐漸出現大政府、低效率的問題,伴隨著體制運轉中的財政債務危機,西方各國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政府信任危機和政黨執政危機。為了尋求變革之道,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興起了一場新公共管理運動。相比於傳統的公共管理,這場運動在政府理念、服務機制、技術應用等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理念轉換 傳統的公共管理中多行政概念,對管理和服務的理解和認識均不深。在實踐中多強調自上而下的指令和服從,強調機構設置中的層級控制和管理。隨著政府規模的擴大,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制度架構下政府的自由裁量權不斷加大,官僚主義之氣日甚。新公共管理最大的特點在於對管理的認識進行了提升,指出政府統治職能與管理職能的區別。在行為方式上,前者注重控制型管理,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而後者注重服務型管理,強調國家—社會—公民之間的三元互動。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方法論的局限,理論上對政府管理過程難以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往往將其比喻為黑箱。新公共管理理論借鑒了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的方法,對官僚的行為和模式進行了反思。公共選擇理論中的「阿羅不可能定理」證明了我們在集體行動中無論採用何種加總個體意見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政府作為加總社會中所有個體意見的實現者,是不可能的。政府中的決策者可能會被少數人的利益所引導,從而忽視甚至損害多數人的利益。尋租活動在政府行為與過程中普遍存在。對政府和官僚行為認識的理性回歸,使得政府失靈這一命題引起日益廣泛的討論。公共管理的最大目的不在於管制,而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政府並不是服務的唯一提供者,也不是壟斷者這一理念逐漸成為共識。 理念的轉換直接引起了激勵機制的改變。人們開始將市場的激勵作用引入到政府管理中,主張政府社會職責的履行過程類似於市場條件下顧客需求的滿足過程,政府服務以顧客或市場為導向,只有顧客驅動的政府才能滿足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並促進政府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新公共管理中還引入競爭這一市場手段,注重對政府活動的產出結果進行績效評估。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強調層級設置扁平化和管理者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一個管理者不僅要服從指令,更重要的是取得結果和為此負有責任。公務員日益認識到,他們的職能是進行組織,以實現其對結果負有真正責任的目標,而不僅僅是服從命令、程序操作和將政策變為行動。 機制調適 新公共管理有著多種不同的稱呼,但從其實踐來看,注重機制調適是西方各國共有的特點。在體制格局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機制的調整,重新整合制度要素,實現公共管理效率、效能和公平的三重提升,滿足政府和公民的雙重需求。 機制調適首先是提高行動力。在新公共管理中,英國在首相辦公室成立了一個「效率小組」,對各行政部門的特定問題進行調查並提出建議。美國在柯林頓時期指定副總統戈爾組織委員會,廣泛推進改革。其次,在中央授權下體現分權特點。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重視人力資本和公眾參與,強調監督的多元化與社會化。移植私營部門的一些管理辦法,如目標管理、成本核算、績效評估、服務承諾制等,實現服務評價上的顧客導向,服務提供上的多元競爭和服務效率上的社會監督。 具體來看,不同國家的機制調適在措施和步驟上有所差異,各具特色。美國注重公共服務的標准化建設,柯林頓總統於1993年發布第12862號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政府設定顧客服務標准,而且服務標准向企業典範看齊。1996年,美國聯邦政府共有 200多個機構,全力執行3000多種服務標准。1997年,全國績效評估委員會匯集聯邦各機構所制定的「服務標准」,出版有史以來第一本政府的服務標准手冊《顧客至上:服務美國民眾的標准》。英國注重改善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能。從撒切爾時期的雷納評審、下一步行動方案(TheNextStep),到梅傑政府提出的「公民憲章」,其核心圍繞四項主題進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給顧客更多的選擇機會,人民可以要求知曉服務的標准,確保經費運用的恰當性。布萊爾執政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傳輸的效能,工黨政府在1997年確立了公共服務傳輸的九條新原則。澳大利亞注重公共服務提供上的透明度。確立了實踐型文官體系的顧客服務標准,提出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公共服務,消除等級制度、下放權力,提高政府透明度。加拿大開展了以社會自治為核心的政府改革運動,提出社會自治的范圍最大化和政府最小化的指導原則。政府逐漸從不該管也管不好的領域退出,並在那些政府可管也可不管的領域中逐步實現了市場化管理。 技術支撐 技術不僅是一種科學現象,也是一種社會過程和社會現象。它並不是簡單地從外部刺激社會的發展,相反,它本身就是一種根本的社會進步。馬克思曾經提出「機械發明引起生產方式上的改變,並且由此引起生產關繫上的改變,因而引起社會關繫上的變化,並最終引起工人生活方式上的改變」。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出現的新科技,到 80年代已日趨成熟並不斷得到應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成熟更是提高了政府管理的技術含量,為政府管理的系統提升奠定了基礎。同時,新技術帶來人與人之間分工和交往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除了廣泛採用企業經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外,更重要的是借鑒私營部門管理的方法、技術及模式,並加以運用。以美國為例,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美國在預算與財政系統中引入「運作績效評估系統」,從此,信息技術就被不斷運用到美國政府的人事管理、采購系統管理、公共項目管理等各個領域。信息技術為政府機構減少層級與放鬆規制提供了技術條件。 通過發揮技術理性的工具和橋梁作用,新公共管理運動逐漸完善了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和公共產品生產領域的市場運行機制,並從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權力運行的激勵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政府與市場運行中的體制束縛和制度漏洞,提高了制度的執行力,維護了公共管理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新公共管理運動直到今天,影響還在不斷擴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強調公共利益,強調預算約束。雖然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對於公共服務市場化邊界的爭論還不絕於耳,但實踐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西方政府在現行體制內對技術和客觀環境變化所做出的改變和選擇。在有些方面,對我們轉變執政方式和建設服務型政府不無裨益。
⑷ 如何有效利用公共體育資源,開展體育服務活動
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一、大力宣傳健身運動的重要性,營造全社會強身健體的良好氛圍
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既要有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又要堅持科學鍛煉與經常鍛煉相結合的方法。
二、整合現有社會體育資源,大力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
應加強各方面的協調,堅持調動資源與開展活動並舉、重在開展活動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三、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運動的服務保障體系
在充分利用各類體育活動中心、體育場館、文化站等體育設施的基礎上,還應鼓勵社區、單位修建簡便易行的體育設施,改造體育場館,變專業館為綜合館,擴大服務范圍。將體育健身運動納入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將體育健身和疾病預防、健康治療等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社區健康體質監測服務站。
四、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制訂實施全民健身運動方案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的需要,一是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體育政策的引導,運用投資、財政、金融和稅務等政策工具,發揮合力,加大體育建設投資力度,對投資興辦體育健身項目的,在政策上給予優惠。二是制訂適合本地實際的全民健身方案,根據不同人群制訂不同的鍛煉標准,促使人們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主動參與科學的體育健身運動。三是實施培養、培訓各級全民健身骨幹人才計劃,編寫全民健身教材及輔導資料,設計靈活多樣、因地制宜的健身競技項目,開展定期講座和實地輔導活動。四是建立健全國民體質監測體系,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狀況。五是積極發揮各級體育協會的,作用虧發揚團隊作戰精神,因勢利導,建立適合大眾健身的體育項目,培育和發展體育市場。
五、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建立全民健身運動多渠道投入機制
推進全民體育健身運動,構建群眾性的體育服務體系,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作保障。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政府支持與社會興辦相結合的措施,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主渠道和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體育場所和體育設施建設。
⑸ 英國開展公民憲章運動的理念基礎是什麼
英國公民憲章運動是在長期的政府改革運動堅持以經濟和效率為中心作為績效評估主體內容,導致一定程度的公共服務和質量的犧牲,引起民眾的不滿的背景下提出,標志著英國行政改革的側重點重大轉移。因此,此時英國政府績效評估管理主要是對政府服務的質量和效益等方而的評估,通過明確的服務內容、工作目標,服務標准等向公民作出承諾,讓公民廣泛的介入和監督來評價政府的服務質量和效益,達到政府」3E「評估的目標體系。在發動公民憲章僅四個月,梅傑政府發表了《競爭求質量》白皮書,進一步要求提高服務質量和顧客的滿意度,政府管理活動通過市場來檢驗,作出考核和評估通過競爭確實收到了提高公共服務效率、降低成木的效果。後來,布萊爾政府的行政改革的綱領是1999年出台的《政府現代化白皮書》,追求二個目標:確保政策制定的高度協調和具有戰略性;以公共服務的使用者而非提供者為中心,確保公共服務更符合公民的需要;確保公共服務提供的高效率和高質量。從這些目標可以看出,政府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效益仍是政府績效管理的側重點。 盡管在公民憲章運動的推進中,政府組織始終處於主導和指導地位,但由於憲章告知公民比較明確的公共服務標准,賦予了公民評價的權力,所以,實際上促進了公民對政府活動的影響和互動,增強了政府不斷改進服務質量的壓力。
⑹ 青島國際帆船中心要修建一處公共服務設施,使它到三所運動員公寓A、B、C的距離相等.(1)若三所運動員公
(1)如圖(3分)![]() (2)連接點P和各頂點,以及AC. ∵PA=PB, ∴∠回答PAB=∠PBA, 同理∠PAC=∠PCA, ∵∠BAP+∠PAC=∠BAC=66°, ∴∠PAB+∠PBA+∠PAC+∠PCA=132°, ∵∠BPC+∠PBC+∠PCB=180°, ∴∠PAB+∠PBA+∠PAC+∠PCA+∠PBC+∠PCB=180°, ∴∠BPC=∠PAB+∠PBA+∠PAC+∠PCA=132°.(6分) |
⑺ 國內首座全透明氣膜體育館在太原建成,是那麼何時會向大眾開放
體育館我們都見過,並且近幾年來國家也非常提倡全民運動,畢竟我們國家正在經歷老齡化嚴重的時期,讓全社會人都變得更加健康那全民運動的提倡就再好不過了。在這種種因素的推動下我國又誕生了建築的革新,全透明氣膜體育場。你能夠想像到在外面刮著風但是你卻能在無風室內進行運動,還能全方位享受著日光的沐浴嗎,想要在夜晚溫靜的室內還能觀望夜空中的明星嗎,在氣膜體育館內這不再是問題。是不是迫不及待想進一步了解它在哪裡,何時對外開放呢。
全民運動是我們國家積極提倡的,隨著我們人民日常生活的日漸幸福,我們多健康運動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追求,而此次的全氣膜體育館更是進一步完善了我們百姓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健身運動的需要。相信此次的變革創新只是一個開始此後還會有更多的運動健身相關的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建設更完善的全民運動體系。
⑻ 簡述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基本內容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內容
1.以顧客為導向,奉行顧客至上的全新價值理念。新公共管理完全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政府與公眾之間的關系,政府不再是發號施令的權威官僚機構,而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務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務的「顧客」,政府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尊崇顧客主權,堅持服務取向。新公共管理關注政府項目實施的有效性,表現出一種目標導向的趨勢,行政權力和行政行為從屬和服務於「顧客」的滿意度這一中心。政府以提供全面優質的公共產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務為其第一要務。在新公共管理看來,政府是負責任的「企業家」,而公民是其尊貴的「顧客」。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場法則的現實復歸。作為「企業家」的政府並非以贏利為目的,而是要把經濟資源從生產效率較低的地方轉移到效率較高的地方,「由顧客驅動的政府是能夠提供多樣化和高質量的公共服務的政府」[1]。對公共服務的評價,應以顧客的參與為主體,注重換位思考,通過顧客介入,保證公共服務的提供機制符合顧客的偏好,並能產出高效的公共服務。
2.治道變革,政府職能由「劃槳」轉為「掌舵」。新公共管理主張政府在公共行政中應該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執行政策,政府應該把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開。用《改革政府》的作者戴維·奧斯本等人的話說,就是政府的角色應是「掌舵」而不是「劃槳」。他們認為傳統政府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忙於劃槳而忘了掌舵,做了許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正如彼得·德魯克在其名著《不連續的時代》中所寫道的:「任何想要把治理和實干大規模地聯系在一起的做法只會嚴重削弱決策的能力。任何想要決策機構去親自實乾的做法也意味著干蠢事。」至於掌舵的主要途徑,新公共管理認為要通過重新塑造市場,不停地向私人部門施加各種可行和有利的影響讓其「劃槳」的方式來進行。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傳統公共行政力圖建立等級森嚴的強勢政府,強調擴張政府的行政干預。新公共管理則主張政府管理應廣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市場測試,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提供,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實現成本的節省。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質量,以競爭求效率。競爭性環境能夠迫使壟斷部門對顧客的需要變化作出迅速反應。相對於動用政府本身的公務員來說,合同外包是允許政府實驗各項政策的全新供給體系,通過市場測驗可以判斷出新政策的合意性。「風險規避,尤其是政治風險的迴避,是公共行政人員推行民營化的主要動機」[2]。
4,重視效率追求。追求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方面主要採取三種方法:(1)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與傳統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規、輕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張放鬆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既確定組織、個人的具體目標,並根據績效目標對完成情況進行測量和評估。(2)重視結果。傳統的官僚主義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結果。他們往往只會花掉預算分解的每個項目的資金,對結果和收益毫不關心。新公共管理根據交易成本理論,重視管理活動的產出和結果,關注公共部門直接提供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主張對外界情況的變化以及不同的利益需求作出主動、靈活、低成本、富有成效的反應。(3)採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廣泛採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如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強調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質量管理、強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
5.改造公務員制度。新公共管理主張對公務員制度的一些重要原則和核心特徵進行瓦解:(1)通過推行臨時僱傭制、合同用人制等新制度,打破傳統的文官法「常任文官無大錯不得辭退免職」的規定。(2)廢棄公務員價值中立原則。新公共管理「主張放棄政府的與邏輯實證論相聯系的表面上的『價值中立』(value-neutrality)」[3],它正視行政所具有的濃厚的政治色彩,認為不應將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截然分開。強調公務員與政務官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和滲透關系,主張對部分高級公務員應實行政治任命,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並承擔相應的責任,以保持他們的政治敏感性。新公共管理認為正視行政機構和公務員的政治功能,不僅能使公務員盡職盡責地執行政策,還能使他們以主動的精神設計公共政策,使政策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其社會功能。
6.創建有事業心和有預見的政府。新公共管理認為「政府必須以收費來籌款,通過創造新的收入來源以保證未來的收入」[4]。不僅如此,政府還必須轉變價值觀,在把利潤動機轉向公眾使用的基礎上,盡可能使政府公共管理者轉變為企業家,學會通過花錢來省錢、為獲得回報而投資。與此同時,新公共管理認為,傳統公共行政只注重提供服務而不注重預防,結果當問題變成危機時,再花大量的金錢、精力去進行治療。新公共管理認為社會更需要預防,即解決問題而不是提供服務。為此,政府應該把更多的工作放在預防上。有預見的政府會做兩件根本的事情:(1)使用少量錢預防而不是花大量錢治療;(2)在作出重要決定時,盡一切可能考慮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