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古羅馬酒店、客棧、商鋪分別叫什麼,古羅馬的建築特點又是什麼,古羅馬有官銜么
特點: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准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台。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斗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1]。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官銜:
羅馬職官制度(從共和到帝國早期,按字母排序)
(1)Aedile:營造官,羅馬官員,負責慶典賽會和神廟的維護
Censor:監察官,羅馬官員,負責公共道德,還要照管由國家財政支付的工程項目。
(2)Consul: 執政官,羅馬官員,相當於現代國家的首相或總統,在帝國時代,這個官職依然聲望卓著,但是已不重要了
(3)Dictator: 獨裁官具有非常大權的羅馬官員,在緊急情況下任命。Dictator這個詞本意是「指揮之人」或「發布命令的人」,其貶義的詞義是後來發展起來的。
(4)Pontifex maximus: 羅馬大祭司Pontifex Maximus本身並不是是一名真正的羅馬官員:他的任期不是一段時間而是終生的,正式說來,他還繼續是一名公民
(5)raetor :大法官,羅馬官員,負責司法事務的管理。Praetor這個詞表示「走在眾人之前的」人,據此詞義,這一官銜來自行伍之間;假如允許我們設想的話,這個詞其實是描述一種內務官員的。這也是最初的幾名執政官的官稱。
(6)Praetorian prefect:禁衛軍長官Praetorian prefect,羅馬官員,負責掌管皇帝禁衛軍,以及司法事務。這一職位是由奧古斯都創立的,他提拔騎士出身的人出任皇帝私人禁衛大隊的長官。這位長官被稱作"prefect",這一頭銜通常用於稱呼那種被指定擔任職務並有著固定任期和特定軍事任務(mandatum)的長官。在此後的歲月中,禁衛軍長官的數目變動不定,在提比略時是1名,更多的時候是兩名,可在康茂德時代曾同時有過3名禁衛軍長官。
(7)Proconsul: 代執政官羅馬官員,負責掌管一個行省的前執政官。 代執政官的頭銜與代大法官類似,表示一個猶如(Pro)正式官員般負責的人。他具有一名執政官的全部權力,但實際上他是一名任期被延長了的(prorogatio)前執政官。
(8)Procurator: 行省代理人/行省財務代理官/督察使/財政使羅馬長官,由羅馬皇帝或行政官員指定。
(9)Propraetor: 代大法官 Propraetor是羅馬官員,作為前任大法官負責一個行省。 與Proconsul類似,代大法官是作為正式的官員的,他擁有大法官的全部權利,但實際上是一名任期延長的大法官,這被稱為prorogatio.
(10)Quaestor: 財務官,羅馬官員,類似於會計。
Tribune保民官,是羅馬官員,其職責位保護人民免受欺壓。
(11)Legate,副帥,助手,副手。諸皇帝直轄行省的元老級總督。皇帝本人是所有擁有顯著軍事力量的行省代執政官銜的總督(只有元老院下轄的阿非利加行省是個例外,但在瘋狂的蓋烏斯統治時,該省的一個軍團指揮權也由代執政官銜的總督被轉給了一名皇帝特使
B. 簡述古希臘與古羅馬城市規劃思想
古希臘與古羅馬思想文化對城市影響的對比 1.以人為本的社會思潮與古希臘的專城市設屬計 人本主義是古希臘時期最主要的社會思潮。因此城市的規劃建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所有的民族一樣,早期的古希脂人也因為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有限對於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用人格化的慾望創造了...
C. 古希臘與古羅馬城市的規劃思想是什麼
古希臘與古羅馬思想文化對城市影響的對比
1.以人為本的社會思潮與古希臘的城市設計
人本主義是古希臘時期最主要的社會思潮。因此城市的規劃建設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所有的民族一樣,早期的古希脂人也因為認知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有限對於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用人格化的慾望創造了許多神。
但是希臘人認為人和神的秉性是無本質區別的(神折射出的是深層的人性),這是希臘人的智慧之處。這種觀念在城市設計中則表現為古希臘在城市和建築設計中力求體現人的尺度,追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以人的視覺感受的和諧為構圖的基礎,以人的視覺聯系為群體設計的手段。與這種以人為本、民主平等的社會形態對應的是雅典衛城式的城市設計模式。
這種模式關注市民公共活動的需要,以營造平等自由的聖地和紀念勝利的地標為空間理念,以市民自發的熱情和奴隸的勞動為實施方式,以常年的實地考察和現場建造為設計方法。公元前5世紀,「城市規劃之父」——古希臘建築師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的城市設計思想也集中反映了古希臘奴隸制基礎上的民主政治和人本主義。
他所規劃的米利都城(Hi1etuS)和普南城(Priene)都採用方格形道路網、城市的中心廣場(Agora)是市民活動的中心。他在空間設計上追求幾何形體的和諧、秩序、不對稱的均衡。這和中國封建都城的軸線對稱是完全不同的設計手法,極大地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的尊重和理解。
2.大帝國時代與古羅馬的城市設計
如果說在古羅馬之前,城市是神和人的城市,那麼古羅馬之後,城市就轉變為君主的城市。當古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以後,古羅馬的統治者就以空前的城市建設規模、形式眾多的建築炫耀其國力的強盛。
所以古羅馬時期,為突出體現政治、軍事力量,城市設計強調街道布局,引進了「主要幹道」和「次要幹道」的概念,公共建築被作為街道的附屬因素,城市廣場採用軸線對稱,多層縱深布局,發展了紀念性的設計理念,以為宣揚和肯定現存制度服務。羅馬廣場就是日益擴大的君主集權思想的表現。
它地處城市的中心地帶,通常位於兩條交通幹道的交匯處,是一片開闊的長方形空地。城市愈大,其廣場規模愈宏大。在空曠的廣場周邊,分布著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廟和與公眾生活相關聯的法院、市場等重要建築和場所。
隨著城市的發展與繁榮,眾多紀念性建築的修建使廣場得到擴展和修飾,並成為展示中央權威的一種顯著標志。自羅馬成為疆域覆蓋從西班牙到小亞細亞的帝國首都後,諸位皇帝(尤其是從公元1世紀施行統治的奧古斯都到圖拉真)均擴建了羅馬廣場,他們所建的廣場都比其前任皇帝所建廣場的規模更宏大,裝飾也更加精緻。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君主集權思想對城市設計的影響
D. 羅馬這座城市有什麼特點
羅馬(義大利語:Roma)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宗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建築特點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羅皇帝遠征波斯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蒂都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蒂都凱旋門,在蒂都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尼祿暴君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特拉亞諾市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特拉亞諾大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 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佔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涌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
「1998年5月28日,羅馬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文化特點
古羅馬建築藝術:因為講求實際,羅馬藝術的最高成就體現在無數的公共建築上。他們修築了規模浩大的道路、水道、橋梁、廣場、公共浴池等設施。最早的羅馬建築藝術來源於希臘,但由於羅馬人更注重實用和現實生活的享樂,在希臘主要為神廟增色的技術很快用於為人服務的大型公共建築,宏偉的競技場、公共浴室、廣場、水道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羅馬人愛好奢華,經常在典型的希臘造型基礎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一個柱基,把愛奧尼亞式柱頭上的卷渦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頭上得到復合式柱頭,令建築形式更為繁復華麗。在羅馬帝國更強盛的時代,建築中就開始更多地體現出羅馬民族的個性和特點,如拱門與拱頂的大量使用,在建築史上寫下了新的一章。古羅馬雕刻藝術:羅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羅馬人有為先人雕像的傳統,因此對肖像的逼真傳神有著極高的要求,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早期羅馬作品受了希臘雕刻藝術的影響,人物形象極度理想化。為數眾多的《奧古斯都像》就是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腳、體弱多病的奧古斯都表現成高大健美的統帥,具有運動員一般的體魄和英雄氣概,臉龐也接近希臘雕刻一般的完美。
古羅馬繪畫藝術:羅馬時期的繪畫主要是鑲嵌畫和壁畫,多記載具體歷史事件,用來裝飾公共場所和住宅。公元79年,由於維蘇威火山爆發,埋藏了大量珍貴的壁畫。根據這些壁畫,羅馬壁畫被劃分為四種風格。羅馬時期的繪畫主要是鑲嵌畫和壁畫,多記載具體歷史事件,用來裝飾公共場所和住宅。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埋沒了龐貝及附近的幾個城鎮,大量珍貴的壁畫因此得以完整保存。根據這些壁畫,羅馬壁畫被劃分為四種風格。
幾大節日
新年前夕(San Silvestro a Roma)12月31日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奎利納爾宮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地鐵也會營運到很晚。
羅馬生日,4月21日慶祝公元前753年羅馬的奠基,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5月1日由工會組織,下午14:00~23: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Festa Nazionale)6月2日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帝國大道有閱兵儀式,下午奎利納爾宮(總統府)花園破例向公眾開放。
(Ferragosto)8月15日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Gran Ballo di 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都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專業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人民廣場是活動的中心。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La Notte Bianca)9月17日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Mercato di Natale a Piazza Navona)12月8日至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納沃納廣場,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頭藝術家表演,直到1月6日收市。
E. 什麼是羅馬共和制
羅馬共和制是古羅馬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27年之間的政體。三權分立為其主要特徵:
王權:兩名執政官,掌管國內事物,指揮軍隊作戰。一年一任,不得連任。由百人議會中選出。二執政官權力平等,如遇非常時期,設獨裁官(又稱狄克推多)代替二執政官,任期僅為半年,獨裁官有 24名扈從,肩苛插戰斧的一束,此權標就是法西斯的來源。
貴族:元老院、百人隊會議、庫里亞會議繼續保留,但庫里亞會議形同虛設,百人隊會議仍是富人占優勢,所提議案要經元老院批准,所以元老院是實權機關,300名終身職的元老是貴族勢力的堅實堡壘,他們掌管著國庫的運作和一切的對外事宜。
平民:前494年設立的保民官一年一任且必須由貧民中選出,初為2名,後增至10名。此官職是為保護平民的利益而設的,凡是不利於平民利益的行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權力予以否決,保民官的人身與其否決權神聖而不可侵犯,其權利以後又進一步擴大。
除此之外,還設立財務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為一年一任,不得連任。 三權分立是古羅馬共和國的基本政治體系,也是被後人認為古代最經典的政治體系之一。這種結合了君主、議會、共和三種政體基本特點的體制為其稱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為其存在著矛盾的隱患,例如: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以及後來隨著國土的擴大,征服者與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與改革派、元老派與騎士派的矛盾。而平民與貴族之間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終伴隨著共和國,這也使其日後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F. 義大利羅馬旅遊注意要點有哪些
在義大利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
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晚到15或20分鍾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
在義大利進餐時,義大利人的習慣是男女分開就座。用餐時要注意禮節,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在用餐過程中,不要把刀叉弄的叮鐺作響,在吃面條時,用叉子將面條捲起來往嘴裡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用湯時,不要發出響聲。每道菜用完後,要把刀叉並排放在盤里,表示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務員也會撤走盤子。
在義大利的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義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裡釀了許多酒,自給有餘,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
義大利人忌數字「13」。凡住房號、劇院座位號等都不準有13的字樣;贈送紀念品時,切忌送手帕,認為手帕是親人離別時擦眼淚用的不祥之物;送花時忌送菊花,因為菊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他們掃墓的時候送花的花枝、花朵應為單數。無論男士,女士都不得穿短褲、短裙或無袖襯衫到教堂或天主教博物館參觀。
羅馬火車站Termini和著名景點周邊都比較亂,所以一定要留心東歐人和黑人,尤其是空手的東歐人,晚上盡量不要在火車站周邊單獨出行,尤其是女生。
在羅馬Termini火車站內有旅遊咨詢中心,可以免費領取羅馬地圖,對羅馬有個簡單初步的印象。那裡也可以購買Roma Pass。
羅馬雖然很大,但是著名的景點還是比較集中,所以乘坐公交車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一定要注意公交車開行的方向。羅馬旅遊 最好安排2天以上的時間,對於熱門景點要提前作準備。如果想參觀 梵蒂岡博物館一定要早起,否則就要排長龍了。
羅馬有很多著名的景點,但是也有一些非主流的著名景點值得一去,比如「一眼看三國」、「人骨教堂」,甚至你不經意路過的某一個小噴泉都有可能是某位大師的傑作。
如果你吃不慣義大利飯,在Termini火車站周邊有不少中國餐館,雖然和國內的飯菜口味不大一樣,但是至少比較接近國內的口味了,價格要低於義大利餐廳,但是高於國內的餐廳價格。
在羅馬喝水有時會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義大利的旅店中不會配備有燒開水的設備,大部分飯店中也沒有提供熱水服務,所以習慣喝熱水的朋友最好自備開水機和水壺。羅馬火車站和街頭都有飲水處,提供可以直接飲用的自來水。飯店的瓶裝水較貴,但超市的便宜。羅馬的超市一般都在晚上9點左右關門,但是Termini火車站下面的超市是24小時營業。
很多朋友擔心在羅馬遇到語言障礙,這確實是個問題,但不是大問題,因為羅馬畢竟也是國際化大城市,雖然不是人人都會英語,但是景點附近的商店和旅店服務人員還是會講意式英語,只要你能聽得懂。在地鐵上你說不定還能遇到會講中文的羅馬人。
羅馬歷史悠久,也是眾多電影的拍攝地,所以在游覽羅馬之前最好能看幾部關於羅馬的電影,首選的當然是好萊塢經典大片《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著名導演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還有《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等等。
使館近期接到一些案件通告,在羅馬機場和火車站有人以國內老鄉或同鄉為名借錢買火車票然後消失,所以請遊客多提防這類騙局。
羅馬從7月到9月底都非常炎熱和乾燥,須謹防中暑或者上火。而且每天不宜暴曬,要多飲水和注意避暑,建議准備一副太陽鏡。
東西方的社交禮節有很大的區別。和一個剛認識的義大利人握手,一定要在握手的時候輕輕地握一下,並看著對方的眼睛微笑。如果你只是輕描淡寫地手與手接觸一下,對方會認為你不尊重他。說話的時候最好不要東張西望,保持眼神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另外,你可能會遇到熱情的義大利人給你一個貼面禮,在這個時候不要太害羞,也熱情地給他一個貼面禮吧(有的時候他們會發出親吻臉頰的聲音,也不要覺得奇怪哦)。
義大利人不喜歡數字13以及周五,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吉利的。另外若有需要送花的場合,也不要送菊花,因為菊花是葬禮場合使用的花朵。如果要去義大利朋友家拜訪,可以適當帶些自己國家特色的禮物或者是點心、紅酒類作為禮物。
此外,在火車站或公共場所,你總會發現不同顏色的垃圾箱,這時要好好看看,並分類丟棄垃圾。黃色是塑料製品(Plastica)或易拉罐製品,白色是紙製品(Carta),綠色是混合垃圾(Rifiuti Misti)。在每張火車票背面都會看到火車、汽車、飛機的碳排放對比圖標,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盡量的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吧!
總體來說羅馬的治安比其他歐洲城市要差很多,按照當地人的話, 是因為來自東歐和北非的移民越來越多。作為遊客首先是要照看好 =自己的錢包、相機、手機、電腦等行李,人多的地方當心扒手,護照和現金分開放,而且隨身最多隻帶100歐元。
白天逛羅馬很安全尤其是在景點附近,警察會經常巡邏。Termini火車站附近人多且雜,天黑後最好不要一個人在附近活動,尤其是女孩。羅馬地鐵設施陳舊,沒有國內的寬敞明亮,而且地鐵裡面警察較少所以扒手很多,時不時你還會遇到酒鬼和流浪漢。尤其在Termini,Repubblica,Barberini, Spagna, Flaminio和Ottaviano站會有很多扒手。特徵就是眼神鬼鬼祟祟,成群,背著斜跨的到肚子的包,喜歡擠上地鐵。這種情況下趕緊把包看好,口袋裡的東西也要放好。很多時候都是在斜挎包的遮掩下偷東西。偷成的話會到站後飛奔出去。喜歡購物的窮游er們要是滿載而歸的話最好還是避開這幾張的地鐵,因為小偷很多時候都是瞄準了買了很多名牌的中國人。可以考慮坐計程車回酒店。
如果你在路 上遇到搶劫或者騙局的時候,一定要撥打報警電話112(警察)或者 113(憲兵)。在羅馬還可能會遇到假警察。一般情況警察是不會隨便檢查你的證件,如果遇到的話,你也可以撥打報警電話,以驗證警察的真假。
G. 羅馬的交通
羅馬有「條條大道通羅馬」之稱,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羅馬有三個機場,包括作為主機場的達芬奇國際機場(Leonardo da Vinci International Airport,也稱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Fiumicino)、軍民兩用的羅馬錢皮諾國際機場(Ciampino)以及僅用於起落直升機和私人飛機的Roma-Urbe機場 。其中達芬奇機場位於羅馬市區西南約35公里處, 是主要的客機起降機場。入境大廳在一樓,二樓為出境大廳。乘飛機來往羅馬與歐洲各國之間航程最多不超過4小時,來往非常方便。機票價格雖然昂貴,但提前預訂往往可以拿到不錯的折扣,也有很多廉價航空公司可以選擇。乘飛機出境務必提前兩小時到機場辦理手續,如需退稅,應提前更多時間。
從機場到羅馬市內:
1、機場與特米尼車站之間有萊昂納多機場特快Leonard Express,車程約30分鍾,在售票處買票的話是9.5歐元,在車上購買就要14歐元。機場到特米尼車站的運營時間是6∶37~23∶37,每30~60分鍾一班,車站到機場的運營時間是5∶52~22∶52。
2、從機場到台伯提那Tibutina車站的列車,全程約40分鍾,票價5歐元。機場出發運營時間是6∶27~21∶27,每30~60分鍾一班, 台伯提那車站出發運營時間是5∶36~20∶36每15~60分鍾一班,21∶36~22∶36每30分鍾一班。在台伯提那車站可以轉乘地鐵B線。
3、夜班車:機場線路停車後,夜班公共汽車開始運行。從機場開往台伯提那車站的車分別於1∶15、2∶15、3∶30、5∶00發車,中途停靠特米尼車站,全程約50分鍾,票價5歐元,返程票價3.62歐元,0∶30、1∶15、2∶30、3∶45。 從羅馬乘火車到米蘭4.5小時左右,到威尼斯5小時左右,到佛羅倫薩2小時左右,到那不勒斯3小時左右,車次很多;到南端的西西里島則有夕發朝至的夜車。到巴黎的國際列車需要在米蘭、洛桑或第戎換車,但不需出站、不需重新購票,全程12-15小時。北義大利的湖光山色、法國南部的鄉村都是美不勝收,坐著火車欣賞美景很愜意。乘火車有很多種優惠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國內或國際、不同天數的卡。
特米尼車站(Stazione Termini)——既是進出羅馬的大門,也是市中心的交通樞紐。 站在出站口,正前方就是五百人廣場,左手邊的地鐵站、右手邊的計程車站及市內公共汽車總站的標志都非常醒目。從進站口向里走,在5號站台前有旅遊服務中心。沿左右兩邊的站台分別有行李寄存處、候車室、廁所。剪票口旁邊有小賣部、兌換處、酒吧、餐廳等等,再向前走是售票處和預約座位的窗口,它對面排列著自動售票機,背後是國家鐵路問詢處,左邊是貨幣兌換處。 前往羅馬周邊拉齊奧大區旅行,乘坐短途巴士非常方便。長途旅行也可以選擇乘坐巴士,相對飛機和火車票價是最便宜的,但速度也最慢,羅馬到米蘭約7小時,到巴黎約24小時,對體力是一大考驗。
歐洲巴士聯盟(Eurolines)——歐洲著名的長途巴士聯盟,有連接羅馬到比利時、荷蘭、瑞士、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線路,但中途經常需要轉車,時刻表顯示的到達時間按只能作為參考。買一張「歐洲巴士通票」,可以在中途站點隨意上下車。歐洲巴士羅馬代辦處和停車場在台伯提那火車站對面的汽車站里。
羅馬的公交系統由公共汽車、電車、地鐵、城鐵、近郊鐵路等組成,車票通用,單程票在75分鍾內可以自由換乘,但是地鐵和近郊鐵路只能搭乘一次(不出站轉乘只算一次)。
車票在車站和煙店都可以買到。單程票1.5歐元,可在100分鍾內任意使用。使用時要將車票插入自動驗票機列印時間。日票6歐元,三日票16歐元。 羅馬有兩條地鐵線路:橘色的A線和藍色的B線,在特米尼車站交匯。地鐵的標志是紅底白色M符號,非常醒目。羅馬的地鐵設施在歐洲算比較簡陋的,車廂外布滿塗鴉,喜歡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波普。
運行時間:5∶30~23∶30,周六延長至凌晨0∶30,車次頻密。
重要站點:
A線:Ottaviano(梵蒂岡),Spagna(西班牙廣場),Barberini(威內特大道),Repubblica(共和國廣場),Termini(主火車站),S Giovanni(拉特拉諾·聖喬凡尼教堂)。
B線:Colosseo(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Circo Massimo(卡拉卡拉浴場)
另外,羅馬市區內還有城鐵、國鐵線路和站點,可以前往郊區。 橘色的市內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5∶30~24∶00,線路很密集,幾乎涵蓋整個市區。116、117路電車在古跡密布的市中心環線行駛,因為不排放廢氣,所以行駛線路可以非常靠近古代遺跡。夜間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0∶10~5∶30,編號上標有字母「N」。羅馬還有一種藍色的旅遊巴士,團隊遊客必須乘坐 這種巴士,票價比一般公共汽車貴,但直接到達景點,省時省力。
熱門線路:23路:由聖天使城堡沿台伯河往南,至特拉斯提弗列區的波特賽門;
56路:由特拉斯提弗列區的Sonnino至威尼斯廣場;
64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梵蒂岡(特別當心扒手);
75路:由特米尼車站至威尼斯廣場和特拉斯提弗列區;85路:San Silvestro廣場至Via Corso大道、威尼斯廣場、圓形競技場、古羅馬廣場;
90路:卡拉卡拉浴場至威尼斯廣場;
118路:古阿匹亞路至San Callisto墓窖、卡拉卡拉浴場、圓形競技場。 羅馬正規的計程車都是白色或黃色的。在羅馬街頭很少看到空駛的計程車,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和市中心的一些廣場上有固定停車站。也可以電話預約,但車費要從出發地算起。
車費:起步價2.33歐元,其後以0.11歐元的幅度增加。22∶00~7∶00起步價4.91歐元,周日、節日起步價3.36歐元,大行李每件1.04歐元,外環高速路1.29歐元/公里,內環0.78歐元/公里。
重要提示:羅馬也有「黑車」,坑蒙拐騙的事大多是這些黑車做的,所以對主動上來招攬生意的司機要特別警惕。
H. 古羅馬城市建設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公元前300年間,羅馬幾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區,使得地中海成為古羅馬帝國的內陸湖,至此古羅馬文明到達鼎盛時期,在西方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這個王朝的輝煌在它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規劃與建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永恆的羅馬」成為城市建設的典範。
一、在發展脈絡方面
公元前753年羅馬建城,從那時起羅馬就有相當的經濟文化基礎,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後,終於變成了古羅馬之都。公元前27年,渥大維接受人民的請求,接受元老院贈予他的「奧古斯都」的稱號。奧古斯都時期的羅馬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都有了比較大的發展,被稱為「羅馬的和平」時期。四通八達的道路把羅馬大帝國的各個部分聯結為一個整體,羅馬是羅馬帝國的中心。「條條大路通羅馬」的諺語就形象地描述出羅馬帝國當時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的景象。此時羅馬的城市建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成為了一個功能齊備的都城。因此它的發展脈絡是「先經濟文化,後政治軍事」。
二、城市建設思想方面
羅馬城建立在神學法則基礎上,它的直角布局和方位取向是由與宇宙相關的想法決定的。同時,羅馬城的建立更是為世俗的政治、經濟、戰略因素考慮的。「當時的羅馬城既作為城市又作為帝國,真正統治著西方世界」。知識界人士比如維吉爾和歷史學家李維提出了這一理論。從總體上看,羅馬城市規劃有兩大特點:一個是受宗教因素影響比較大,另一個就是受希臘城市建設的影響。羅馬城市一般都是從城牆開始建設,採取的是矩形形式,這種規劃就是出於宗教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牆內外兩邊要留出狹長的聖地,不準擺放任何建築物,這樣既可以給城市的守衛者在防守中以方便,又可以增強城市的宗教約束力和制裁力。羅馬城市還在方位走向上注意與有序空間協調一致。
三、在城市功能方面
羅馬城作為帝國的首都深為羅馬貴族所重視,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和顯示統治者的威信,他們投入大筆資金,企圖將它改造成一個新的羅馬。公共建築是羅馬各個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奧古斯都為了充分展示其強盛的國力,大興土木,從而使羅馬的公共建築散發出一肌奢侈、豪華的輝煌氣氛,其中以羅馬城的公共建築最為著名。公共建築中最顯赫的就是羅馬城的廣場與大劇場,作為團結與聯盟的象徵,廣場建設一直為羅馬當局所重視。羅馬的大劇場是一個四周高,中心低的露天圍場,經常有很多人聚集於此觀看錶演。正是這樣的圓形競技場使人們對羅馬解決各種工程問題的高超能力有了新的認識,同時,這些偉大的建築被看作是羅馬人好大喜功與天才秉賦的表現,這種新的建築形式適合於多種目的,在羅馬劇場中觀看盛大表演已經成為羅馬社會居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在這種壯觀的環境下,老式戲劇讓位於歌劇,因為它更適合於這種壯觀的環境,羅馬偉大的建築促成了偉大藝術的誕生。此外,古羅馬城還有較為完善的市政設施,例如:大排水溝、水管、引水渠等。
總之,羅馬城是在繼承了希臘人建築藝術的精華後,加以長期的修建改造而形成的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城市,它在建築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它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上。
I. 為什麼羅馬被稱為基礎設施之父
羅馬被現代人譽為基礎設施之父。
公元前312年對於羅馬來說,是「基礎設施元年」。這年,羅馬財務官阿皮烏斯擬定了阿皮亞大道的建設方案,通過元老院批准後正式開建。阿皮亞大道從羅馬一直貫通到終點布林迪西,開工到貫通整整花了70年的漫長時間。
羅馬人將阿皮亞大道稱為女王大道,這並不僅僅因為它是最早的羅馬式大道,也因為阿皮亞大道展示了羅馬大道的一個樣板。此後羅馬人參照阿皮亞大道,一共建設了約8萬公里的羅馬大道(按不同統計口徑,也有30萬公里一說)!如果把羅馬大道看成古代的高速公路,要知道我國到2016年高速公路總里程也才13萬公里。
以羅馬大道為代表的羅馬基礎設施建設的宗旨是:堅固、耐用、功能好而且美觀。維特魯威在羅馬建築法《建築十書》中說:公共服務設施要堅固、有效、美觀。基於這一理念,羅馬人對其他文明的偉大建築不屑一顧。《博物志》的作者老普林尼寫道:金字塔不過是毫無用處的、愚蠢透頂的權利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