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補償基金補償標準是什麼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財農〔2007〕7號)第四條規定,中央回財政補償基金平均標准為每答年每畝5元,其中4.75元用於國有林業單位、集體和個人的管護等開支;0.25元由省級財政部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列支,用於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組織開展的重點公益林管護情況檢查驗收、跨重點公益林區域開設防火隔離帶等森林火災預防以及維護林區道路的開支。
㈡ 在長春如何辦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
一、在長春市辦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需攜帶如下材料進行申請專:
1.一般情況需提屬供:申請報告(紙質和電子版:原件1 份;復印件1 份;真實有效。)
二、本事項收費情況:
收費項目名稱:人身意外傷害險繳費環節 : 審核通過之後收費標准:10元收費依據:1、《吉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
三、辦理時限
7個工作日
㈢ 山東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的第四章 管理和監督
第十四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為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重點公益林所必需的區劃、界定、宣傳、培訓、檢查、驗收等經費由各級財政另行安排,不得在中央和省級補償基金中列支。各級財政不得因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而減少對林業的資金投入。
第十五條 各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上級下達的補償性支出數額和批準的公共管護支出計劃撥付和使用補償基金,不得隨意調整。經國家批准徵用和佔用的重點公益林林地,由省林業局將徵用、佔用林地地點和面積報省財政廳,省財政廳從下一年度起停撥補償基金。
第十六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應與使用補償基金基層管護單位和個人簽訂重點公益林管護合同,管護合同期為一年(合同樣本見附表5)。管護人員必須按照合同履行管護義務,承擔管護責任,管護責任落實後再安排補償基金。
第十七條 管護合同期滿,使用補償基金的單位要將獲得勞務費或補償費的管護人員名單、金額以及管護任務完成情況張榜公布,經所在單位或集體考核,群眾評議,並由林業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對符合合同要求,完成管護任務的,兌現勞務費或補償費並續簽合同。勞務費或補償費支出每年分兩次發放,第一次發放60%,第二次在驗收合格後發放40%。對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未按合同履行管護義務,造成資源非正常損失的,不予支付其勞務費或補償費並終止合同。
第十八條 省林業局、省財政廳將組織人員對列入國家和省補償范圍的重點公益林資源增減變化情況進行檢查,凡因人為因素造成資源減少、森林覆蓋率下降的,將核減補償面積或取消補償資格。
第十九條 各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補償基金撥付、使用和管理檔案。使用補償基金的單位要加強財務管理,建立健全會計核算制度,設置專帳獨立核算。
第二十條 各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應加強補償基金管理,自覺接受審計等部門的檢查和監督。對截留、擠占、挪用補償資金或者造成資金浪費的,視情節輕重,予以扣減、停撥補償資金,甚至取消補償資格,並依法追究有關部門和當事人責任。
㈣ 2015年中央財政下達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准每畝多少元
第二章 補償標准
第四抄條襲 中央財政補償基金平均標准為每年每畝5元,其中475元用於國有林業單位、集體和個人的管護等開支;025元由省級財政部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下同)列支,用於省級林業主管部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局,下同)組織開展的重點公益林管護情況檢查驗收、跨重點公益林區域開設防火隔離帶等森林火災預防、以及維護林區道路的開支。
㈤ 山東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的第二章 補償對象、標准和方式
第五條 補償對象是承擔中央和省級重點公益林保護和管理的單位、集體和個人,包括國有林場、林業自然保護區、集體林場以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單位和個人。
第六條 補償標准為每年每畝5元。其中補償性支出4.5元, 用於補償區域內重點公益林專職管護人員的勞務費或經營者(所有者)的補償費,每年每畝4元;管護區內的補植苗木費、整地費和林木撫育費,每年每畝0.5元。公共管護支出0.5元,用於補償區域內重點公益林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林業病蟲害防治、森林資源定期定點監測支出。
第七條 補償性支出實行定員定額管理,不得搞平均分配。對不同權屬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分別採取以下補助方式:
(一)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由同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國有林場專職護林員和技術人員作為專職管護人員,根據其承擔的任務量確定勞務費補助數額。補植和撫育費由國有林場提出具體使用計劃,報同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後安排。
(二)自然保護區內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由同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按照國有林場有關規定統籌安排。其中屬於林農個人所有或經營的重點公益林,由自然保護區管理單位將每畝4.5元的補償性支出全部補助給林農個人,並監督指導林農承擔管理、保護、補植和撫育責任。
(三)鄉(鎮)集體所有有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由縣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按照國有林場有關規定給予補助。
(四)村集體所有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由村集體根據林農承包面積統籌安排,並報縣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備案。指定專職護林員統一管護的,專職護林員的勞務費每畝不低於4元。補植和撫育費由鄉(鎮)林業工作站提出具體使用計劃,報縣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審核批准後安排。
(五)林農個人所有或經營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由縣級財政、林業主管部門全部補助給林農個人,並由林農個人承擔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的全部責任,確保林地面積不減少,林分質量逐年提高。
(六)其他行業和個人所有或經營的重點公益林,補償性支出參照第(五)款規定辦理。
第八條 公共管護支出按照「集中使用、突出重點」原則,每年由省財政廳會同省林業局根據全省重點公益林管護工作需要統籌安排。其中森林火災預防與撲救支出用於統一開設防火隔離帶(包括生物防火林帶)和購置撲火器具等,林業病蟲害防治支出用於集中購置葯劑、葯械和除害處理等,森林資源消長定期定點監測支出用於採集、分析、處理重點公益林資源數據以及建立資源檔案購置的簡易器材等。
㈥ 長春市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辦理條件是什麼
一、在長春市辦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金」需攜帶如下材料進行申請:
1.一般情況需提供內:申請報告(紙質容和電子版:原件1 份;復印件1 份;真實有效。)
二、本事項收費情況:
收費項目名稱:人身意外傷害險繳費環節 : 審核通過之後收費標准:10元收費依據:1、《吉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
三、辦理時限
7個工作日
㈦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如何使用
根據《中央財政森林抄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財農〔2007〕7號)第五條的規定,重點公益林所有者或經營者為個人的,中央財政補償基金支付給個人,由個人按照合同規定承擔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植、撫育等管護責任。
重點公益林所有者或經營者為林場、苗圃、自然保護區等國有林業單位或村集體、集體林場的,中央財政補償基金的管護開支范圍是:對重點公益林管護人員購買勞務、建立森林資源檔案、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補植、撫育以及其他相關支出。
㈧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如何領取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國有林業單位、集體和個人都應按照合同規定履行管護義務,承擔管護責任,根據管護合同履行情況領取中央財政補償基金。
㈨ 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公益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容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各級政府按照事權劃分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建立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簡稱中央財政補償基金),為規范和加強中央財政補償基金管理,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公益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中央財政補償基金是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的重要來源,用於重點公益林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重點公益林是指國家林業局會同財政部,按照國家林業局、財政部印發的《重點公益林區劃界定辦法》(林策發〔2004〕94號)核查認定的,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或生態狀況極其脆弱的公益林林地。
㈩ 山東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申報和撥付
第九條 各市財政、林業主管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年度支出計劃格式每3年編制一次公共管護支出規劃,上報省財政廳、省林業局。
第十條 每年2月底前,各市財政、林業主管部門要對上年度補償基金撥付使用、重點公益林管護、森林資源消長、林地征佔用、亂砍濫伐、森林火災和林業病蟲害發生及控制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和總結。在此基礎上,聯合向省財政廳、省林業局報送當年中央及省級補償基金申請報告。申請報告內容包括上年度補償基金使用情況(表格見附表1)、上年度重點公益林管理情況(表格見附表2)、當年補償性支出數額以及公共管護支出使用計劃 (表格見附表3—1、3—2、3—3、3—4)和政府采購計劃(表格見附表4—1、4—2、4—3)。
第十一條 對已確定的各管護單位需要購置的森林防撲火器材、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資源監測設備,由省林業局統一組織政府采購。
第十二條 省財政廳、省林業局對各市上年度補償基金使用和重點公益林管理情況檢查合格後,按照預算級次撥付補償基金。
第十三條 市、縣財政部門應設置專賬,確保補償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專款專用。各級財政部門或林業主管部門要在金融部門建卡,將勞務費或補償費直接發放到個人手中。公共管護支出實行財政報賬制管理,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匯總公共管護支出憑證,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無誤後及時撥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