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所見皆為美好人 不將詩酒作閑身意思
意思是說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見的都是一些品質很好的人。既然志同道合,那麼應該把酒言歡。
光陰無情,歲月無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不過只是一個過客,於紅塵間,不過只是一粒微塵。在浩盪的宇宙空間里,我們所努力的往往只是重復的滄桑和虛空,無論多麼愛,還是拼盡全力,都無法保留,真正能餘下的,唯有內心那份淡出的味道。
說到底,世間萬物是美好還是丑惡,從來沒有一個可以冷靜旁觀、理智丈量的標准,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內心。當你心存美好時,所見皆為風景。
心境淡泊時,一蔬一飯就是歲月安然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蘇軾《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試一碟春筍,品一盞清茶,生活就此變得有滋有味。
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可謂道盡了生活真諦,幸福就是這么簡單,歲月安然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蔬一飯而已!
心態平和時,午睡小憩就是美好時光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酸溜溜的梅子,綠油油的芭蕉,漫天飛舞的柳絮,嬉戲的孩童,這些都是天地間最尋常的事物,但在初夏午睡後的楊萬里看來卻別有一番風味,令人歡喜。
當心中沒有負擔,沒有過多的雜念,所見一切便都十分美好,這樣的時光亦是十分美好。
㈡ 柳州哪裡有拜佛的地方
...八一路還要坐公交車去????????
八一路離西來寺很近的
先往澤豐大酒店那走,回再往紅光橋那方答向走
走到河堤,再鐵橋那邊走個10多米就到了
要是看不懂那就一路問過去吧
那裡沒有公交車到的
話說,西來寺只有初一十五人比較多
平時去的時候冷冷清清
對了,去的時候要去早點&准備一些零錢(香火錢)
㈢ 馬鞍山九華山寺廟中秋節能燒香拜佛
哪家寺廟不是天天打開山門迎接十方善眾啊。不分什麼中秋不中秋的。
去哪個寺廟都行,因為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對諸佛菩薩的恭敬心,這是最重要的。
阿彌陀佛
㈣ 高分算命!
根據八字
你要早一點獨立生活,自食其力才會更好的鍛煉自己,那樣對你內的未來有很大容的幫助。同時應該好好的補充一下自己的文化修養。你是一個聰明的人,可以很有出息,但也許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記住一點,做事情千萬不要沖動,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婚姻狀況,你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戀愛對象。
後來無意中在某些網站上看到根據生辰八字、所處星座等來推算人的性格等,有些真的很准
那些星相分析你的心裡成長的 對於每個人都適合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的心裡
心裡學家做過實驗 把十二星座 亂給 十二個人 結果每個人都說是自己
你可以去看看 與自己生辰不同的星座 肯定也像你
㈤ 安徽馬鞍山哪有燒香拜佛的廟宇
馬鞍山小九華 人超多的 打車去不貴的
㈥ 北京年三十拜佛燒香去戒台寺還是譚澤寺
兩寺都有很多人。俗語說: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建於1700多年前的潭柘寺據回說是北京最答早的寺廟,而且是皇家敕建御用的寺廟,號稱「皇家第一寺」。
北京西郊馬鞍山上的戒台寺,素有「天下第一壇」之稱,自遼代建立戒壇以後,一直受到歷代朝廷的重視,很多代住持都是由皇帝親自選派,不少名僧還被委以各種官職,有多位皇帝都到此進香禮佛,特別是自明代以後,戒台寺開壇受戒必須要有皇帝的「敕諭」。清代是戒台寺歷史上又一重要時期。清世祖順治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多次來到這座千年古剎,進香禮佛,遊玩留住。
㈦ 崑山花橋鎮那裡燒香
最出名的是華藏寺,位於崑山馬鞍山。 還有慧聚寺,在其他洞庭湖北路楊樹路回。其實答普通的寺廟都可以,燒香拜佛貴在虔誠恭敬。
你也可以在手機上安裝 吉星許願,大師加持,恭請了觀音菩薩等多尊神佛,十分神聖庄嚴,平時隨身帶著,既能護身定心保平安,又能時常虔誠祈拜!
願菩薩護佑你!
㈧ 柳州市區或是市區周圍哪裡可以燒香拜佛啊誰知道謝謝咯
西來寺,靈泉寺···靈泉寺在馬鞍山,西來寺在紅光橋上面點的河堤乃
㈨ 跪求柳州市比較靈驗的人氣比較旺的寺廟。。。周末想去燒香···
柳州寺廟簡介:
柳城的開山寺,為廣西四大佛教名寺。開山寺坐落在融江河畔的柳城鳳山鎮境內網山腳下。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由大灣村一位紳士全大定籌建,耗資白銀3400兩。寺內供奉的佛像以湘山無量壽佛為主,此外還塑有羅漢、觀音、唐僧師徒、文昌帝君等大小菩薩約計一百餘尊。每年的二月初八――釋伽牟尼出家之日為開山寺廟會,廟會之日,區內外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香客、遊人雲集開山寺,達5-8萬人之眾。寺廟內香火繚繞,木魚聲聲;寺廟外人聲鼎沸,摩肩擦踵
柳州西來寺,位於雅儒路臨江巷西側,面臨柳江,為柳州市尚存古寺之一。寺名取達摩祖師自天竺西來或佛經來自西天之意,西來寺始建年代久遠,又稱西來古寺·始建年代不詳,首見記載於明代。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修形成現在的建築規模。在寺前面柳江邊建有西來寺放生碼頭。每年的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個觀音期,寺中均舉辦廟會,每次參加聚會人數1000人~1800人。該寺的萬佛名鍾是世界上整體澆鑄最大佛鍾,直徑6.06米、高9米、重達109噸。另有善緣寶鼎,高7.158米,最大直徑5.8米,總重90噸。
柳州靈泉寺,背靠馬鞍山、面朝小龍潭歷來是香客們虔誠朝拜的佛門勝地。原名大雲寺的柳州靈泉寺,最早可能是唐代女皇武則天下令建造的,後毀於大火。唐代元和年間(公元815年前後),柳宗元曾主持寺廟重建。其後的幾個朝代中,古剎曾經先後改名為靈泉寺、天寧萬壽禪寺、報恩光孝禪寺等,至明代再次改稱靈泉寺。現有大雄寶殿一座,內塑觀音菩薩、三寶佛及地藏王等神像,並供開山建寺之凈悟大師神位。靈泉寺現由比丘尼住持,寺旁有齋堂。
柳州開元寺,坐落在都樂公園景區內,是廣西目前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重建後的柳州開元寺佔地面積約8.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集生態、文化旅遊、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佛教文化觀光區。
㈩ 潮汕人拜神有祖先,招財,觀音還有什麼
一、三山國王廟。祀巾、明、獨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是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此外,潮汕各縣及中國台灣地區、東南亞各國均有三山國王廟。
二、土地廟。俗稱土地公廟,通稱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間相傳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廟。祀雨神。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謚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其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其父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移居臨安,時年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家貲,赴國難,率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復梅縣,攻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妻子毋氏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斗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尋得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謝翱為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選擇農歷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揭陽市謝翱研究工作小組決定,建「謝翱紀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陽市人民政府主持召開的揭陽市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大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鄉親600多人出席。坐落在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紀澤湖畔的謝翱紀念堂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後宮。祭天後聖母,系傳說中的保護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灣的一個漁村。其父林願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傳說林默娘出生時屋頂祥雲繚繞,生性聰慧,八歲讀書,過目成誦。長大後能曉天文,習水性,多次搭救遇難船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峰頂上「仙化升天」,終年 27歲。此後,人們紛紛傳說林默娘身披盛裝,飛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難的人,遂被尊為海上女神。天後聖母廟遍布祖國東南沿海、台灣、港澳等地。潮汕各縣市均設有天後宮,較著名的有:媽嶼新老媽宮、樟林天後聖母宮等。
五、韓文公祠。祭韓愈(?68~824年)。韓愈,字退之,號昌黎,唐代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尊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人稱韓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陽有韓祠路,還有紀念性建築景韓亭、觀韓樓、仰韓閣、昌黎坊等。除此之外,潮汕現有韓祠二處,一是潮州韓文公祠,二是潮陽靈山寺西廡的韓祠。台灣西勢的內埔鄉也設有韓文公柯。
六、晏侯廟。祭齊國大夫晏嬰。該廟坐落在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後歷經多次修復。現廟門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曆年間建廟時建築,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遺跡。程洋崗晏侯廟是潮汕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省內外也甚為少見。汕頭市蛇東的晏公廟是否也是祭晏嬰,已無據可考。
七、鳳嶺宮。該廟位於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鳳嶺之上,祭南粵王趙佗,同時供葯王孫思邈及東岳大帝(商紂時的武成王黃飛虎)。澄海地方誌稱,鳳嶺宮佔地約六畝。現該宮只留下殘跡。祭南粵王的廟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聖王祠。祭陳元光。陳元光(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聰穎,13歲已博通經書,喜韜略兵法,文武全才,為唐高宗一代名將。著有《吉光集》、《玉鈐記》、《龍湖集》,現只有《龍湖集》傳於世。唐儀鳳二年(677年),年僅21歲的陳元光以鷹揚將軍代領父職,負責平定泉(州)、潮(州)的「蠻獠嘯亂」。經過大小百餘戰,俘獲萬計,嶺表以平。自那以後,潮泉 20多年無戰亂,人物輻輳,文化漸開,帆船如雲,魚鹽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採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教選才的措施,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潮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景雲二年(?11年),陳元光在一次平定蠻寇在潮州作亂的戰斗中犧牲,並被封為「豹韜衛鎮大將軍」,詔命立廟。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為「開漳聖王」。漳潮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立廟建祠。聖王廟主要集中漳、潮、台一帶。潮汕地區主要有饒平「聖王祠」、南澳「聖王廟」等。
九、宋帝廟。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廟位於陸豐縣甲子鎮,又名進食亭。廟甚為簡陋,有帷幔蒙帝像於中。民間傳說求福消災甚靈。相傳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進入陸豐前夕,已有范姓者夜夢犬吠之聲,有貴人前來的先兆,故當宋臣護帝進入港口登岸進駐時,范、李、吳三姓爭相進食,當得知來者竟是宋帝時,都跪請恩賜。其時宋帝的處境,實金口難開。范氏要山,李氏要海,吳氏要沙壩,帝均點頭。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著「范山、李海、吳沙壩」的俗語。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學家、詩人。祭文天祥的廟宇有潮陽東山大忠祠、海門蓮花峰忠賢祠。
十一、陸公祠。祭南宋丞相陸秀夫(1236~1279年)。該廟宇有潮州韓山陸公柯、南澳縣城城隍廟左側的「陸、張二忠祠」。
十二、陳元帥廟。祭陳吊眼。陳系福建省漳州白葉鄉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饒平縣新圩鎮四百嶺山南麓的長彬村前,有陳元帥廟。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有陳吊王寨遺址和祭拜廟宇。
十三、龍尾爺廟。祭虱母仙何野雲。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激戰於鄱陽湖(今江西境內),在九江中箭身亡。失敗後,何野雲心灰意冷,從江西徒步至潮陽縣,經常為人看病、相風水、卜卦,在民間頗有影響。死後,人民立廟紀念他。潮汕祭何野雲的廟宇達20餘座,主要有:潮陽貴嶼何仙陵、潮陽仙湖福天宮、揭西黃山王公廟、汕頭岐山古廟等。
十四、三保公廟。祭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該廟位於南澳縣深澳古城東門外。鄭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回族,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廟。祭清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清康熙年間,清廷為斷絕台灣鄭經部隊的糧草接濟,曾強迫祖國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人民流離失所。周、王二公為沿海居民展復回鄉、光復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擁戴。惠來縣沿海人民為了紀念周、王二公,修廟宇20餘座。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隆江鎮龍溪河畔的巡撫總督廟。
十六、鸛巢古廟。祭陳堯佐(963~1044年)。陳系北宋宰相。宋咸平二年(999年),以開封府推官轉任潮州通判二年。在潮期間,他修孔廟,建韓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學。時鱷魚肆虐,張氏子為所吃,堯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諸市,作《戮鱷魚文》。潮人為了紀念有功於民的陳堯佐,特修廟紀念。現存紀念廟宇有鸛巢古廟,規模較大。
十七、馬安廟。祭明揭陽縣令馮元飈的都頭馬安。馬安因緝拿強盜,因公殉職。馮縣令在其殉職的揭陽縣馬鞍山上建廟祭拜。
十八、將軍廟。祭一未知名將軍。鷗汀寨內的將軍廟祭的是唐二晶將軍,也不知其真實姓名。據傳,古時該將軍在現汕頭埠一帶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現汕頭內充公等地可見將軍廟多座。
十九、關帝廟。祭關羽(?~219年)。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以忠、義、勇、信而著稱。潮汕的關帝廟遍布各地,又有武廟、武帝廟等名稱。現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鋪都祭關公。
二十、孔廟。祭孔夫子。孔廟又名文廟、學宮。潮汕較著名的有揭陽學宮、潮州學宮、普寧孔廟等。舊時,學童念書必拜孔子爺,學堂必設孔聖靈座。
二十一、城隍廟。祭城隍公。城隍被視為古代城鎮保護神。有縣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廟,但潮汕九縣十城隍。舊時揭陽縣除縣城有城隍廟外,棉湖鎮也有一城隍廟。潮人視城隍老爺為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陰間公正的判官。潮汕的城隍廟,揭陽城隍為之最。
二十二、雙忠廟。祭張巡、許遠二將軍。張、許二將軍是唐至德二年(?57年)為平息安祿山之亂而戰死的忠勇將軍。潮汕的雙忠廟,又稱祖廟、雙忠行祠、雙忠銅輥祠等。
二十三、真君廟。祭晉朝名醫吳猛、許遜和北宋名醫吳騎。吳猛,生於三國吳末,江西豫郡西安縣人。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後雲游求師,道法精深,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為民除害,深得人民愛戴。許遜,是吳猛的弟子,生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其母親夢神鳥送下神珠,吞下懷孕而生下許遜。遜未足月,已聰敏異常,過目成誦,無師自通。後師吳猛,再師王朔、女仙諶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資格。潮汕的這類廟宇也稱煉丹古廟、靈濟宮、感天大帝廟、英靈古廟、慈濟古廟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廟。祭玄天上帝。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並將它們分為四組,稱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後來,玄武被說成是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的統帥,封為上帝。潮汕各地稱這類廟宇為玄帝古廟、真武官、北帝廟、元山古廟、玄真廟、永昌古廟、真武古廟、夏祉古廟。
二十五、伯爺公廟。祭伯益公,也稱伯爺公。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時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按潮汕人的說法,伯益公主持開山劈路,制服了老虎。故有「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說法。潮汕各地,伯公廟很多,如伯爺公廟、威靈古廟等均屬。另外,潮汕還有專門祭大禹的水仙廟。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爺公廟比水仙廟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這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東岳廟。祭東岳山神。東岳是泰LU主峰玉皇頂的封號,也被詔封為「東岳天齊仁聖帝」。世人稱,東岳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貴賤,主召人魂修短之陰曹冥府君。」潮汕東岳廟有潮陽、饒平二處。
二十七、宋太祖廟。祭宋太祖趙匡胤。該廟位於饒平縣三饒鎮河口鄉後埔。
二十八、神農廟。祭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潮汕的神農廟,也叫先農壇。
二十九、文昌祠。也叫文昌閣。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澄海神山、普寧縣洪陽鎮、惠來縣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閣。
三十、木坑聖王廟。祭介子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忠誠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傳說。潮汕地區的木坑古廟、金砂冢廟、南樓古廟、介公古廟等,均屬這一類。
三十一、呂祖廟。也叫仙師公廟。祭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同賓,本名瓊,字伯玉,亦名紹先,出家後才改名岩,字洞賓。俗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成為遊行世間、普渡眾生的神仙的代稱。此外,潮汕還有同時祭呂洞賓、李鐵拐二仙的龍砂古廟,祭李鐵拐的仙爺廟等。
三十二、字祖聖廟。祭字祖倉頡。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蜈蚣嶺。
三十三、南海聖王廟。祭海神。因潮汕臨海,古代沒有預報天氣的設備,只有寄託於神仙,求海神保佑,屬自然崇拜。潮汕沿海的聖王廟、龍王廟等均屬。
三十四、雷神廟。祭雷神,屬於對雷電自然天象的崇拜。除此之外,還有天公廟等。
桃圍兩帝同天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