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要做好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可以從整體的文化產品的生產消費流程上分為三個層面進行考慮。
從生產環節,加大對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生產行業的投入和政策傾斜,降低准入,鼓勵更多的人進入這一生產領域。這可以通過稅收杠桿和政策性扶持兩個方面重點加以考慮和實現。同時,公共文化設施和教育上,加大對文化產品消費的培養和文化產業人才與勞動力的再生產。
從流通環節,適當降低部分大眾文化消費品的流通成本,尤其是稅費負擔。規范市場秩序,鼓勵部分有潛力且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行業、企業。再要拓寬文化類產品的供給渠道,減少渠道損耗和體制性損耗。鼓勵產品和服務終端進行創新,增加普通消費者文化消費的機會。其實,當務之急是針對不同發展層次和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各地積極培植其有當地特色並適應當地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滿足當地人文化需求的消費業態。這一點在很多一線城市已經初步實現,但是經濟社會水平較低的地區仍然處於低水平,甚至是零。
從最終的消費環節,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文化消費意識的社會化再生產,鼓勵進行文化消費。另一方面是規范消費市場和消費行為。同時,逐步引導大眾文化消費走向常態化、多樣化。
目前,國內最大宗的文化消費是教育,而普通人對文化消費的定義顯然也過於狹隘,更多的是不具備消費的條件,內外因素都有。
、
② 你認為公共產品或服務在向公眾提供過程中,應該遵守什麼原則
你認為公共產品或服務在向公眾提供過程中,應該遵守什麼原則?
社會
③ 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有哪些
金融業。。。。
④ 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有哪些
產品:辦公設備,路邊廣告,印刷,燈具,電視節目(含網路)
服務以上行業產品的維修、維護和銷售。
⑤ 市場經濟條件如何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簡單點說呢 市場經抄濟條件下 常用的方法是政府將公共項目和服務承包出去也就是常說BOT
藉助私人投資建設原來要由政府開發的基礎設施
具體可以詳見網路詞條http://ke..com/view/41797.htm?fr=ala0_1_1
⑥ 公共產品的分類
公共產品可分為純公共產品和准公共產品(即混合品兩類)。 一般說來,公共產品(此處指純公共品)是指那些為整個社會共同消費的產品。嚴格地講,它是在消費過程中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品,是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都不減少別人對它進行同樣消費的物品與勞務。
純公共產品的本質特點:
(1)邊際成本為零。這里所述的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個消費者對供給者帶來的邊際成本,例如增加一個電視觀眾並不會導致發射成本的增加。
(2)邊際擁擠成本為零。每個消費者的消費都不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數量和質量。如國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環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從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門所提供的公共產品都是屬於這一類,不會因該時期增加或減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變化。
(6)項目提供的公共產品及服務擴展閱讀:
公共產品生產和供給的方式有三種:
1、公共生產
公共提供這種情況是指由公共部門生產出公共產品,然後,由公共部門向社會提供(包括物品和勞務)。
所謂公共提供,首先是指這些公共產品是由公共部門供給的,其次它是一種以不收費的方式來提供公共產品的。政府的純公共產品,特別是行政部門,主要採用公共生產和公共提供方式來供給的公共勞務或服務。
2、私人生產
公共提供公共產品並不一定都要由公共部門生產,有時,由政府購入私人產品,然後向市場提供。例如,國家可以將製片商已經拍好的電視片購買過來,在電視台播放。甚至武器和軍事裝備也由私人部門生產,然後由政府采購來的。
3、混合生產
混合提供一般來說,公共產品應當由公共部門來提供。然而,有些准公共產品,尤其是在性質上接近於私人產品的准公共產品在向社會提供過程中,為了平衡獲益者與非獲益者的負擔,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
⑦ 我國政府三大經濟職能之一的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公共產品包括哪些
公共產品是私人產品的對稱,是指具有消費或使用上的非競爭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
公共座椅,亦稱「公共財貨」、「公共物品」。西方經濟學用語。
指能為絕大多數人共同消費或享用的產品或服務。
如國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財物和勞務,以及義務教育、公共福利事業等。
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政府提供的重要的公共產品:
國防、秩序、環保、科技、教育、文化。
⑧ 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什麼是政府的經濟職能而不是政府的社會職能
1.經濟職能——主要是指: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內共服務。
2.服務職能——主要是指容:政府提供社會公共服務。
3.政府職能的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政府的職能之間存在互相包容和交叉重疊的關系——政府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與政府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有交叉。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內容較狹窄,僅限於與經濟有關的服務,如提供經濟信息服務、咨詢、引導之類(側重強調政府為經濟發展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的內容則要寬泛得多(側重強調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4.促進就業的措施,既屬於經濟職能,也屬於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你可以這樣理解:
要促進經濟發展,政府必須促進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勞動者就業提供信息咨詢,就這屬於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
政府要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改善民生,就必須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就業,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服務:比如以上所說的加強培訓、發布信息、提供咨詢等。
⑨ 政府主要投資的領域是什麼
政府投資屬於公共投資范疇,其投資的領域是由其職能決定的。
(1)公益性項目
公益性項目是指那些主要為社會發展服務、難以產生直接回報的非營利和具有社會效益性,屬於公共產品的建設項目。包括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等社會公用事業,黨政機關、社會團體辦公設施等建設項目。
公共產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基本特性,公益性投資項目一般不直接形成經濟效益。市場機制無法或難以有效提供滿足社會需要的公共產品供給,政府必須承擔公共產品生產、供給的職責。政府要不斷加大對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力度,加強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建設;同時,也可通過政府補貼、特許權經營等方式和優惠措施,鼓勵並動員企業和個人投資興辦公益性項目。
(2)基礎性項目
基礎性項目是指那些建設期長、投資量大、經濟收益較低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項目。包括水利、能源、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和農、林、重要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基礎性項目為生產過程提供共同生產條件,是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須依託的基礎條件,部分具有或主要具有公共產品的一般特徵,市場機制在這方面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必須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進行投資建設。為加快基礎性項目的建設,還要降低社會資本的准入門檻,通過各種政策鼓勵措施,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
(3)欠發達地區建設
受自然地理、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地區問經濟社會發展差異較大,一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當地政府財力有限,財權與事權不匹配,既無力進行大規模的公益性、基礎性項目的建設,以滿足公眾對公共產品的需要,同時也欠缺吸引大量社會資本參與經濟建設的條件。因此,通過對欠發達地區的投資建設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盡可能縮小地區間發展基礎條件的差異,逐步提高欠發達地區自我積累和.自身發展能力,實現地區問的協調發展,是政府投資尤其是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投資的重要領域。
(4)扶持高新技術產業
由於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項目投資不僅風險大,而且具有很高的溢出效益,企業和個人一般無力或不願意投資,政府必須從戰略高度扶持高新技術開發及其產業化的發展,通過政府直接投資(如投資建設國家級實驗室和進行工業實驗)的方式投資於高新技術項目,並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企業和個人投資。
⑩ 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包括哪些內容,繼續教育
應是的經濟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與 經濟職能 中的 公共服務 的區分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公共服務」和經濟職能里的「公共服務」是不一樣的, 此處的「公共服務」指社會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務,而經濟職能里的「公共服務」是指經濟方面的公共服務。 經濟職能中也有公共服務職能,強調的是為經濟活動服務。而社會公共服務,既有為經濟活動服務,也有為人們其他社會生活服務的職能。因此,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包含了 經濟職能 中的公共服務職能。如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中的基礎性公共服務、經濟性公共服務是可以屬於為經濟活動服務的職能,可以屬於經濟職能。如修建一座橋梁,既可以為經濟建設服務,也可以為方便人民生活服務,因此,它既可以是經濟職能,也可以是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但社會公共服務職能中的其他服務職能是不能屬於經濟職能。
例: 「脫貧四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這是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提供的一段描述「看病難、看病貴」的順口溜。對此,國家正在加強對醫生產和流通領域的監管,積極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從政治常識看,國家的這一舉措表明 ( ① ② ) ①國家在履行管理經濟的職能 ②國家在履行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③醫衛生費用屬於國家公共財政支出 ④體現了政協在國家管理中的決策權? 解析:解答此題,要注意設問指向——政治生活,③屬於經濟生活,故排除;設問的主體是國家,而④指的是政協,並且說法錯誤;材料中的主體是國家,而從政治常識角度分析國家的做法,一般是指國家行使的職能,故①②符合題意。
☆ 如何區分這兩個「公共服務」呢? 一、含義不同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職能主要指的是應當為、社會等市場主體提供經濟性服務。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是國家提供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的職能。(為國際和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職能)。
二、內容不同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主要有五條: 第一,通過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為社會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和經濟發展環境; 第二,提出科學的中長期規劃,為和社會提供經濟社會發展預測; 第三,通過嚴格規范的市場監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保持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 第四,經濟社會信息是最重要的經濟性公共服務,要及時、公開地向全社會提供經濟信息和市場信息; 第五,要為全社會提供水、電、氣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礎設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包括—— A 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搞好社會治安,保護公共財物;B 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基本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C 完善各種公共設施; D 保護公共環境,優化生態環境等。
三、作用的方式不同
經濟職能中的公共服務 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直接的,國家行使這些職能就是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的健康、協調、穩步發展。 社會公共服務 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間接的。此公共服務強調履行義務,強調的服務性,突出的主導、主動作用,強調公民的權利。
無論是經濟性公共服務,還是社會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務,都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的情況下,迫切要求改變主導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產物;二者都是要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自然環境,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