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區服務中心和居委會是一樣的嗎二者有什麼什麼區別呢
社區服務中心和居委會(又叫做居民委員會)不一樣,兩者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含義不同:
1、社區服務中心的含義:社區服務中心屬於城鎮居民自治組織,工作人員基本為社區居民選舉產生,一般屬於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社區服務中是為城鎮居民服務的,其工作往往與政府有所關聯,且部分社區工作人員由政府發放生活補貼。有一些社區服務中心帶著小小的營利性質,如社區衛生服務站。
2、居委會的含義: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和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之一。
二、兩者的基本職能不同:
1、社區服務中心的基本職能:承接公共服務,組織公益服務 ,指導社區服務。
2、居委會的基本職能: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
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協助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向人民政府或者其它的派出機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
三、兩者的人員組成不同:
1、社區服務中心的人員組成:社區工作者是活躍在我國社區建設工作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隊伍,是專門從事中國社區社會工作的專業人員。
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扮演中間人、調停者、辯護人、教師、技能者、治療專家和活動家的角色,為基層社會穩定發揮著特殊的作用,並且為社區的建設和管理立下了汗馬功勞。
2、居委會的人員組成:居民委員會按照居民的居住狀況和便於居民自治的原則設立。一般以100~700戶居民設立一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5~9人組成。
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本居住地區全體有選舉權的居民或者由每戶派代表選舉產生;根據居民意見也可以由每個居民小組選舉的2~3名代表中選舉產生。
Ⅱ 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有什麼作用
市級電子商務中心對政府、機構、電商企業、服務商起到「資源池」、「百事通」、「搖錢樹」、「連接器」四大作用。
資源池:中心一方面聚合北上廣深杭的電商平台、互聯網平台、科技公司、投資機構、培訓與人才機構等服務商,形成市外資源池,另一方面聚合市內的行業協會、互聯網巨頭的機構、產業園、本地銀行等服務商,形成市內資源池,並對各服務商進行科學評級和規范化管理,擇優納入服務商資料庫。
百事通:中心將根據全市的網商、電子商務企業、布局電子商務的傳統企業的需求,推薦優質服務商提供服務,幫助電子商務企業快速找到合適的服務商合作,降低試錯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經營效益。為電商創業人士提供創業孵化、公共秘書等服務,組織創業交流、創業大賽、導師幫扶等創業促進活動。
搖錢樹:整合當地產業資源,推動線上區域產業品牌打造;承接電子商務公共服務資源對接活動;面向本地電子商務相關企業和人士,組織舉辦沙龍、講座、參觀、考察等各類活動。通過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名錄中的服務商,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軟體、營銷、視覺、金融、物流、培訓等各類服務。
連接器:為市區內各工業企業、商貿企業、個體網店、電子商務創業企業、電子商務服務機構等提供電子商務服務及對接服務。
Ⅲ 公共服務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一樣嗎
具體的也不是非常的清楚! 不過肯定的是,兩者肯定一樣的!
1. 前者服務大專眾為主(不屬排除有收費制度),後者完全是以盈利為目的!
2. 前者的服務范圍比後者要大(個人認為前者應包含後者)
3. 就目前看,前者的經營者政府為主,後者經營者都是私營!
Ⅳ 政府辦公交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什麼區別嗎,前者是事後補貼
政府辦公交 是政府以政策支持,稅收優惠等手段扶持公共交通企業。
政府采購購買公共服務 是政府作為采購人使用財政資金直接購買服務。
2者是不通的。
Ⅳ 政府的公共服務是否具有商品的性質,應不應該成為商品
商品就是為交換而生產(或用於交換)的對他人或社會有用的勞動產品。
或簡單的定義,專即屬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第一,作為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等,雖然是人類生活所必需,但這些都不是勞動產品,所以它們不能叫做商品。
第二,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於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用來交換,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比如說在古代,傳統的男耕女織式的家庭生產,種出來的糧食和織出來的布,盡管都是勞動產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員自己使用,並不是用來與他人交換的,因而也不是商品。
第三,對他人或社會有用。沒有用就不會發生交換,有用才能發生交換。
根據商品的特徵,我覺得政府的公共服務並不是用於交換,它是一種管理、服務性質的,不是因為交換而持有的
Ⅵ 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禁止拾荒者入內合法嗎
不合法,但可以禁止拾荒者入內拾荒
Ⅶ 電子商務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的區別(附圖)
電子商務體系是指為電子商務應用提供的服務,即面向機構或個人的電子回商務應用的服務答。
公共服務體系主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團體和私人機構等為補充的供給主體,為公民及其組織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務為主要目的而研究建立的一系列有關服務。
Ⅷ 縣域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怎麼做
一、用好一個載體
做縣域電商和農村電商的縣域,大多都有類似縣鄉村三回級電子商務公共服答務體系,有的可能是兩級。
二、採取三種方式
1、政府采購。一方面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購買第三方電商服務,為電商從業者提供創業輔導、網貨改造、商標注冊、品牌運營、美工設計等專業服務。
2、戰略合作。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按照市場規律,由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牽頭和第三方服務商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授權第三方服務商在本縣區經營,為全縣網商提供有償的服務。
3、志願服務。通過組建志願者服務團隊為全縣網商提供常規電商服務。通過整合行業協會、管理部門、電商學院、本土優秀網商等人員力量組成志願者服務團隊,以線長和線下兩種方式為全縣網商提供服務。
Ⅸ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的重要性
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的重要性體現在:
區域特色產品營銷,電子商務的銷售是全國乃至全球的網狀業務模式。涉及面、影響面都很廣泛。有效監管體系的建立是保障區域電商良性發展的必要措施,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可以很好地承載這些工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網路產品的銷售尤其是農特產品銷售是近兩年來發展比較快速的產品品類之一,這類產品的發展有必然性,同時網貨農產品非標化問題也是困擾第三方平台和消費者的關鍵因素,通過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提供的政府質量背書,可以很好地展現給消費者「有背景」的農特產品,增加徵信和消費體驗。
服務商包括了電子商務服務商、物流服務商、倉儲服務商、網路服務商等圍繞電子商務發展而形成的各種業態的服務商。在發展區域電子商務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電子商務各類服務商是制約區域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政府的資源有效投放、政策引導刺激服務商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都可以由公共服務中心來統一制定提交草案建議、由主管部門來考核執行力度。通過區域政企合作、落地深耕的方式來推進區域電子商務的良性發展。
所以就公共服務而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是新生事物,涉及基礎公共服務(培訓教育、孵化支撐等)、經濟公共服務(營銷推廣、地標樹立等)、社會公共服務(解決就業、城鄉統籌等)、公共安全服務(食品衛生安全、網路公共安全等),是在互聯網發展、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定產物,應當正確面對,合理建設。
Ⅹ 改錯「政府應當是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唯一提供者」。錯在哪裡
個人覺得,不是唯一提供者吧?比如事業單位大學或者醫院也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