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施1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問: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答:目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3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中醫葯健康管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問: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如何確定的?
答:國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准。在此基礎上,國家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於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問:什麼是服務均等化?是平均化嗎?
答: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指每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性別、年齡、種族、居住地、職業、收入,都能平等地獲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以理解為人人享有服務的權利是相同的,居民在可以需要獲取相關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時,機會是均等的。但是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得到完全相同、沒有任何差異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前國家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很多內容是針對重點人群的,如老年人、孕產婦、0—6歲兒童、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因此,均等化並不是平均化。
問:誰來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服務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②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問:誰能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其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門的部署來提供相應的服務。
問:居民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要付費嗎?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所規定的服務內容由國家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居民接受服務項目內的服務不需要再繳納費用。
問:國家對服務項目補助經費是多少?
答:2011年,各級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為人均25元,全國經費補助總額達到325億元。人均補助標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於擴大服務覆蓋人群以及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今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助及其項目內容還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等適時進行調整。地方政府可結合當地實際,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經費補助標准。
問: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對居民有什麼好處?
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覆蓋我國13億人口,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實施項目可促進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逐步樹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及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服務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起維護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對於提高居民健康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
⑵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包括哪十三項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13項內容,即: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健康教專育。
預防接屬種。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孕產婦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服務。
中醫葯健康管理。
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⑶ 公共衛生健康服務十一類十三項的內容如下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9個免費項目,按人群和疾病劃分回,具體包括三類答服務:
一是針對全體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
二是針對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為孕產婦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指導服務。
三是針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
⑷ 我的居住證忘記提前去辦理續期導致過期了,請問還可以繼續續期嗎,還是說要重新辦理
對於居住證忘記提前去辦理續期導致過期的這種情況,如果過期時間在60天以內,就是倆月的時間,這樣的的可以續期,超過60天,就只能是重新辦理。(如果你的居住證過期沒有審驗,你可以到派出所申請重新辦理或者補審,一般來講,補審即可)
《居住證》的有效期一般為1年,需要每年簽注(續期)一次。持證人應當在其《居住證》每屆滿1年的前30日內,到各地受理點(主要是派出所、社區警務室、或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辦理簽注手續。 持證人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在60日內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恢復。
相關法律:《居住證暫行條例》
第十條居住證由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簽發,每年簽注1次。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
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
(4)1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擴展閱讀:
申領居住證,應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同、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就業證明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系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材料等;就讀證明包括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材料等。
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申領居住證。監護人、近親屬代為辦理的,應當提供委託人、代辦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申請人及相關證明材料出具人應當對本條規定的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對申請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應當一次性告知申領人需要補充的材料。
對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公安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製作發放居住證;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的地區或者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製作發放居住證的,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實施辦法中可以對製作發放時限作出延長規定,但延長後最長不得超過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