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一、數字中國建設的意義
數字中國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
數字中國建設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實踐,將為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將有力推動我國實現數字經濟優質化、數字治理高效化和智慧生活惠民化。
數字中國建設要落腳於「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全面優化信息基礎設施,推廣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務,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資料,數據成為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新要素,催生出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共享經濟、數據挖掘、數據解決方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數據是實體經濟提檔發展的新抓手,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重塑著傳統經濟形態。
以網路化驅動數字治理變革。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普遍適用與深度嵌入,引起了信息採集、傳遞、分析、運用模式的革命性變遷,驅動多元主體從多方視角、多個維度對集成數據展開多層次分析與應用,推動治理實踐走向公開化和扁平化。
以智能化驅動數字信息惠民。智能化工具作為一個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路體系,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大大增強了公共服務、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從源頭上豐富了人們的需求、從理念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從方式上創新了人們的選擇。
二、數字中國建設面臨的挑戰
1、政府監管體制亟需跟進
現有政府監管體系構建於各行業主管部門的分類設置,面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以及數字經濟新興業態在本行業的衍生發展和快速生長,往往反應速度慢,容易錯失發展機遇。中國需要「數字經濟化」,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進入IOT時代,數據爆炸將給全球帶來新挑戰,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這部數字經濟法不僅是一部監管法,更應該是一部發展法,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才是中國對世界真正的貢獻,並建議將電子商務法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2、數字化轉型分化程度明顯
不同行業領域融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各異,融合創新路徑需要結合產業進行針對性的研究。
3、智慧社會發展面臨平台孤立風險
我國城市管理服務工作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問題突出,缺乏統一大平台予以支撐。全國各地教育、醫療、社保、出行、文化、政務等線上服務平台建設較為分散,不但為市民帶來「極易混淆」的困擾,更為政府帶來「平台孤島」的問題。
4、數據安全和數據權問題凸顯
數字中國深入發展,帶來了多領域、多環節、多主體、多層次數據的廣泛收集、海量集中,為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主權維護帶來新挑戰。
Ⅱ 燕窩、冬蟲夏草可以從香港帶回大陸嗎屬於禁止攜帶物品還是要交稅的物品
燕窩目前不可以私帶或正常郵寄快遞!燕窩屬於限製品。不論航空或陸路,不允許帶燕窩入關。但是罐裝燕窩是允許的。目前入境中國不可以帶干品燕窩。
干品燕窩是加工好的白燕窩叫粗加工製成品。原料或初加工動植物產品一般都不準入境,必須通過檢疫流程。禁止攜帶物品就是不可以通關及通過納稅,查獲將被扣押。不過所謂的禁止攜帶物品一般是指在名錄中規定旅客不準私下攜帶,但是進口商可以通過正規手續申請審批入口。
(2)海關公共服務平台擴展閱讀
進出境行李物品
進出境行李物品,指旅客為其進出境旅行需要而攜運進出境的物品,包括旅途必需物品、旅行自用物品、安家物品(含貨幣、金銀、有價證券等)。
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應以"自用合理數量"為原則,超出自用、合理數量的,視為貨物。其中,"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出租等。"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一)旅途必需物品是指旅客在本次旅途中直接需用的生活用品。
(二)旅行自用物品是指本次旅行途中海關准予旅客隨身攜帶的暫時免稅進境或者復帶進境的,在境內、外使用的自用物品,包括照相機、攜帶型收錄音機、小型攝影機、手提式攝錄機、手提式文字處理機和經海關審核批準的其他物品。
(三)安家物品是指定居旅客或長期旅客攜運進出境的本人或家庭在境內、外居留期間所需用的日常生活用品。
(四)進出境旅客行李物品應以"自用合理數量"為原則,超出自用、合理數量的,視為貨物。其中,"自用"指旅客本人自用、饋贈親友而非為出售或出租等。"合理數量"指海關根據旅客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
Ⅲ 從泉州海關大樓到泉港區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怎麼搭乘公交
到中心站搭泉州-峰尾的車,在泉港醫院下車,走到對面就是了,廣電中心隔壁就是人事局(人事人才公共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