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中央宣傳部中國文,文明辦等七部門於什麼時候出台了《關於公共文化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等七部門向全社會發布了「關於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實施意見」。「意見」圍繞發揮公共文化設施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深入推進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和革命紀念館(以下統稱公共文化設施)學雷鋒志願服務,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意見提出:一是壯大公共文化設施志願者隊伍。對志願者服務內容、志願者招募范圍、志願者招募條件作了規定。二是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志願服務。對成立志願服務組織、設立志願服務站點、堅持項目化運作、積極拓展服務范圍、積極拓展服務范圍作了要求。三是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志願服務制度。做好志願者招募和注冊,加強志願者培訓和管理,健全志願服務考核激勵機制,強化志願服務保障和支持。
意見強調: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落實中央文明委工作部署,把公共文化設施志願服務納入學雷鋒志願服務總體工作,統籌安排、共同推進。各地文明辦要發揮好牽頭作用,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行政管理工作職責,宣傳、教育、文化、文物、科協等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能,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宣傳引導,按照有關規定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進行表彰獎勵,積極營造支持和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學雷鋒志願服務的良好社會氛圍。發揮示範作用。制定公共文化設施學雷鋒志願服務首批61個示範單位具體工作方案,逐一明確志願者數量、崗位、條件和報名方式,在中央媒體公布,形成社會聲勢,廣泛吸引志願者參與,激勵示範單位發揮帶頭作用,走在前列。公共文化設施的黨政領導幹部、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作出表率,積極參加學雷鋒志願服務。公共文化設施行業組織和全國性志願服務總隊要發揮好聯絡協調作用,推動行業性和區域性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開展,促進地區間文化志願服務協同聯動,形成合力。
2. 如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台州市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主要做法
來源:台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局辦公室 發布日期:2012-08-31
近年來,台州市立足自身特色,積極創新實踐,從實施「陣地均衡化、活動品牌化、隊伍常態化、機制長效化」等四方面著手,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共建、基層主體、城鄉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設模式,有效破解了有限的公共財力與人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推動文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大眾、服務人民。2008年底,台州市「三個三」(三類文化俱樂部、三個文化節、建立三項文化制度)文化計劃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的批示肯定;2009年4月份,中宣部、文化部在台州市召開了全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總結推廣「台州經驗」;2012年4月,台州市公共文化建設得到中宣部調研組的高度肯定。主要做法有:
一、實施陣地均衡化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場館建設。
一是建設以三類文化俱樂部為代表的基層文化設施。按照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建設主體出一點的思路,採用結合中心村建設聯建、村企社區共建、寺觀廟宇整治改建、校網調整修建、青少年活動中心擴建等靈活形式,根據各村、社區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群眾喜好創建不同層次、各具特色的文化俱樂部。到目前為止,台州市已創建農村文化俱樂部4376家、社區文化俱樂部196家、企業文化俱樂部467家,其中農村和社區文化俱樂部總數達全市村居總數的85.8%。據統計,八年來,市、縣、鄉三級財政共投入配套資金6000多萬元,帶動社會資金1.2億多元用於基層文化俱樂部建設。二是建設以圖書館為代表的大型標志性文化設施。推出一批規劃布局的公共文化項目,以公共財政引路,引導社會各界捐助興建。近年來,市本級共投入14.2億元,按照分期建設、逐步完善的原則,相繼建成了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體育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設施,博物館、科技館和規劃展示館也正在興建。市圖書館至去年底建成開放以來,社會力量捐書踴躍,其中市工商銀行向圖書館捐贈《四庫未收書輯刊》301冊;設立「台州當代作家作品庫」,多數本地知名作家已捐獻個人著作;設立了個人捐助圖書專櫃——任金玉先生捐贈圖書專櫃。市博物館在主體工程建設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已收到市古玩商會捐贈的各類文物260件。三是建設以民辦博物館為代表的民間文化場館。突出「民辦政扶」特色,對民辦博物館、展覽館等民間文化場館實施優先供地,土地價格參照公益類用地標准等優惠。在財政不掏一分錢的情況下,相繼建成臨海國華珠算博物館、椒江吳子熊玻璃藝術館、台綉藝術館、溫嶺海洋民俗博物館等24個民辦博物館和展覽館,其中22個對外免費開放。
二、實施活動品牌化工程,引導社會力量承辦公益文化活動。
一是打造大型節會文化活動品牌。堅持「政府搭台、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理念,不請一個明星參演,讓群眾成為實實在在的活動主體,相繼舉辦了六屆農民文化節、五屆鄰居節、四屆企業文化節、兩屆全民讀書月和兩屆全民唱紅歌等品牌文化活動,共有200多萬人次基層群眾直接參與了各項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憑借企業冠名、贊助、廣告等社會參與途徑構築了立體、多維、開放的節慶平台,形成了臨海中國江南長城節、仙居中國楊梅節、溫嶺中國石文化節、三門中國青蟹節等一系列全國性節慶文化品牌。二是打造群眾自辦文化活動品牌。充分發揮企業、單位的潛能,推廣「同地而居、共建文化、共促繁榮」的理念,由村、社區、企業、單位聯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讓企業職工、單位員工與屬地群眾同聚同樂。推動面大量廣的公共建築大院、社區活動場所免費開放,搭建好群眾性文體活動廣場,吸引群眾自覺自發地參與排舞、唱紅歌、腰鼓、秧歌等日常文體活動。目前,全市共有廣場文化活動點近千個,日常活動所用到的音響等設備基本都是由附近的先富群體無償捐獻。比如,天台縣明豐汽車用品有限公司把企業搬遷後留下的兩萬平方米閑置廠區無償回報社會,建成遠近聞名的百姓精神文化樂園。三是打造精品創作文化活動品牌。以公益性或半市場化的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參與影視作品、舞台劇創作生產和舉辦大型文化演出活動。先後涌現出了電視劇《海之門》、《傻春》、《完美丈夫》、《大路朝天》,電影《超強台風》、《娘》、《美女如雲》、《和合奇緣》,話劇《天亮》,大型原創樂舞詩《神秀天台》等一批精品力作。
三、實施隊伍常態化工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志願服務。
一是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探索建立文化志願者的選拔、培訓、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和支持各界人士志願參與公益性文化服務。根據志願者文藝特長,分類組建戲曲、舞蹈、音樂、書畫、體育等多支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以外來務工者、民工子女、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主動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文化俱樂部,積極開展文藝獻演和藝術輔導等公益文化服務活動。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都建立了文化志願者大隊,活躍在全市基層一線的文化志願者人數達13000多人。二是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在保護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非遺文化搶救。如海正集團、方遠建設集團、東港集團三家民營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海東方亂彈劇團,參與搶救瀕危劇種「台州亂彈」,整理出一整套包括編導、音樂、舞美的表演體系,先後獲全國「梅花」獎、浙江省「五個一工程」獎。積極探索台州刺綉、三門石窗、溫嶺剪紙、仙居無骨花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開發的新路子,其中在三門縣職業中專建立「三門微型石窗產研基地」,目前已開發出24種款式、120種圖案的微型石窗,在2011年的第七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義烏文博會上廣受青睞,訂下多筆外單。三是壯大民間文化骨幹隊伍。積極培育一批熱心基層文化事業的民間文化骨幹,並通過他們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活動,帶動群眾學習文藝、共享文化。目前,全市已建立6600多支群眾文體隊伍,參與人數達12萬,集聚了民間文藝骨幹4.5萬人。充分發揮民間文化藝人的作用,成立了耀達歌舞團、三門越劇二團、溫嶺映山紅越劇團等120個民間劇團和全省首家市級民營劇團協會,2011年演出超過4.8萬場,承擔了全市群眾文化活動一半以上的演出任務。
四、實施機制長效化工程,引導社會力量自覺參與文化共建。
一是建立引導型機制。出台《關於推進台州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鼓勵社會力量捐贈公益性文化活動、項目、設施等文化民生事業,可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前准予全額扣除捐贈數目。即將出台推進文化強市建設的配套政策,鼓勵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在市場准入、項目建設、稅費優惠、投資融資、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進行扶持。二是建立激勵型機制。設立台州市公共文化貢獻獎,對社會各界為公共文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實行榮譽激勵。定期組織開展文化曙光獎、文化名家工作室、「四個一批」文化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市本級每年安排文藝生產專項經費200萬元,對優秀文化人才進行榮譽激勵的同時給予一定的物質補助。三是建立強制型機制。建立「百分之一文化計劃」共建機制,以政策性文件規定在政府性建設工程、城市臨街建設項目、居住小區等建設投資總額中提取1%的資金用於公共文化藝術設施建設,為社會資金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提供了平台和途徑,成為解決公共財政投入不足困局的一項創新舉措。自實施以來,共引入社會資金9000多萬元,建成110座城市雕塑、兩條文化長廊、8座景觀涼亭等一大批城市文化設施,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百分之一文化計劃」榮獲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的《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還將「百分之一文化計劃」列為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供給能力的措施之一,上升為國家政策。
3.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志願者隊伍有哪些活動
志願活動基本不拘形式
比如有社區服務,社會活動,校園活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