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婚姻

公共服務婚姻

發布時間:2021-01-18 02:59:46

⑴ 居住證去哪裡辦理

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第九條:

申領居住證,應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版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權服務機構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居住證暫行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同時還為居住證持有人列出了六大基本公共服務和七項便利。

【六大服務】: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七項便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

(1)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連續居住的,應當在居住每滿1年之日前1個月內,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簽注手續。

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的居住年限自補辦簽注手續之日起連續計算。

⑵ 居住證可以代替哪些證件完成什麼事情

#2016年10月東營車管所#

9月份東營秋季車展,買車的時候售車經理說車輛落戶需要暫住證明、或居住證。於是開始了辦理居住證之旅。

暫住證明是去派出所辦理立馬就能拿到的,居住證則需要一年左右才能拿到,因此拿證時間是2017年8月份

  1. 一年有效期居住:流動人口首次申領居住證的,發給有效期為一年的居住證。持有效期為一年的居住證,在居住地可以免費享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就業服務;免費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享受政府部門提供的各類免費培訓;按規定享受政府保障性住房。

  2. 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還能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有需要進行職稱考試的,也可按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3. 三年有效期居住證:持有效期為三年的居住證,除了享受所有有效期一年的居住證的服務外,還可以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辦理赴港澳地區商務簽注手續;依法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和有關社會事務管理;已婚育齡夫婦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可以在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辦理生育服務登記。

  4. 首先它是代替之前的暫住證,並有許多針對外來務工人員享受本市的一些本地居民可享受的福利,也可在一定年限後成為本市居名。

  5. 居住證一般要同社保一起,即有居住證還要一直交納社保費才可享受到,累計居住年限五年,子女入讀公校;滿七年,就可以申請本地戶口的機會。這里還有些評判標准,比如你是企業老闆,公司能接納多少本省務工人員,或者企業年納稅額超過多少,即可獲得加分。

《山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規定:流動人口依法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就業信息查詢等服務;

(二)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相應的保障;

(三)國家規定的傳染病防治、兒童計劃免疫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四)國家規定的對育齡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基本項目技術服務;

(五)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六)按照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七)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的住房保障政策;

(八)居住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給予的表彰和獎勵;

(九) 其適齡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

(十)在居住地享有機動車注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十一)在居住地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

(十二)具有本省戶籍且在居住地居住滿一年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請普通護照、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及簽注、往來港澳通行證及團隊旅遊簽注;

(十三)以「合法穩定住所」或「合法穩定就業」為條件申請常住戶口。

(十四)省內戶籍的流動人口持居住證可以享有異地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的便利。

⑶ 12348法律咨詢熱線是免費的嗎

是免費咨詢的。

「12348」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123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工作職責,主要解答法律咨詢,普及法律常識;實施內部聯動,搞好上門服務;溝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強區域合作,搞好職能部門間協調聯動;做到快速反應,防止糾紛激化;遵循有關規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當好黨政參謀;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務電話更名為「12348」法律咨詢電話,啟用全國統一服務號碼「12348」,並歸並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詢專線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時,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舉標志著「12348」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全新解讀

2018年7月26日報道,北京公證「放管服」改革的十八個「實招」,可以歸納概括為「12348」,與北京市司法局開設的北京市法律咨詢專線號碼一致。

「1」是建設一個平台

建立北京市民生類公證全市統一預約咨詢平台。依託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立全市民生類公證線上預約咨詢平台,通過對全市25家公證處、400餘名公證員資源整合優化,對全市遺囑、小額繼承等民生類公證事項進行統一的線上預約咨詢,推動全市民生類公證辦證質量和辦理數量雙提升。

「2」是推動兩個建設

一是推動公證行業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加強與公安、民政等部門溝通,擴大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用於公證信息核實的共享范圍,逐步實現身份、戶籍、婚姻、財產等公證信息在線核實。

二是推動將公證失信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建立全市騙取公證人員黑名單,推動將騙取公證行為作為個人誠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中,為試行公證事項當事人承諾制創造條件。

通過推動兩個建設,實現公證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聯通,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路,讓騙取公證者一處欺騙、處處受限。

「3」是建立三項制度

一是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制度。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群眾不需要提交清單外的證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證公益法律服務制度。每年至少組織2次公證法律服務進社區、進鄉村活動,為群眾提供面對面的免費公證法律咨詢。

三是建立公證服務監督制度。廣泛收集群眾對公證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每年隨機抽取每位公證員不少於10件公證事項進行回訪調查。

從群眾感受、用戶體驗的角度建立健全三個制度,對公證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務進行引導和規范,目的就是讓群眾辦明白證、辦舒心證。

「4」是優化四項服務

一是擴大「最多跑一次」服務范圍。將去年試行的9種「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擴展為52種。向社會發布公證減證便民十項舉措。

二是縮短公證辦理時間。部分公證辦理時間縮短至5個工作日。

三是降低部分公證收費。降低部分偏高的公證事項收費標准,進一步減輕群眾和企業負擔。

四是免除特殊群體公證費用。免除申辦遺囑公證時已年滿70周歲老年人的公證費用。免除低保人員、無固定生活來源的重度殘疾人,以及申辦救濟金、低保、給付贍養費和撫養費等公證事項人員的公證費用。

通過擴大、縮短、降低、免除等實實在在的措施,讓廣大群眾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真正從「放管服」改革中受益。

「8」是抓實八個重點

一是全面加強黨建。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使每一名公證人都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信念,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二是改革公證體制。優化事業體制公證機構體制機制,推進北京市合作制公證機構試點工作。

三是拓展公證服務。開展代書、代辦、郵寄送達等延伸便民服務,完善綜合公證養老、公證家事服務等創新型公證業務,提供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四是規范辦證流程。把為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情」作為標准,梳理公證申請、受理、核實、審批全流程,規范證詞模板,以標准化提升服務質量。

五是強化質量檢查。增加公益類公證事項考核權重,凸顯公證的公益屬性。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織嚴織密質量監控網路,實現辦證數量與質量「雙提升」。

六是改善公證設施。為遠郊區公證處統一配備部分先進公證器材。建立綠色服務通道,為年老、體弱、懷孕或患有嚴重疾病等特殊情況的當事人提供便利。

七是優化窗口服務。嚴格執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深化「放管服」工作「十條禁令」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窗口人員服務管理「十條規范」。實行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對公證員情況、收費標准、辦證流程等服務事項一律公開公示。

八是加強教育培訓。開展公證行業「放管服」全員大培訓,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提升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水平。

八個重點,既是公證工作的基礎和根本,也是公證「放管服」工作的關節。通過抓實抓嚴八個重點推動公證「放管服」改革深入發展,帶動公證行業各項工作全面提升。

⑷ 為什麼戶口在中國非常重要

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戶口的載體為戶籍(戶口簿),是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賦稅、夫役、兵丁,皆出於人口。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後,人們自由活動的范圍更加廣泛、相互交往更加頻繁,戶口管理所提供的住戶人口基本信息也就日益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社會服務管理、國家行政司法都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戶口管理也就成為近現代社會最主要的公共信息管理系統,其限制甚至鎮壓職能將完全褪去,而協調、服務職能不斷增強。因此,戶口管理在未來社會不僅不會也不能被削弱,更不可能被「取消」,而只能依法科學地得到穩步強化,以便為公眾生活、群體生產、社會服務、政府行政和國家其他行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發揮其應有的更廣泛、多樣、持續的巨大作用。

戶籍制度的建立有助於從一定程度上對人口進行管理、控制。
在目前制度下,戶籍本身是確立公民部分權利的重要依據之一。
直接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開篇即是「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主要是醫療、就學、基本保障等有區別,但是農村戶口也有其自身的優勢,如承包用地、拆遷保障等等。
落戶即戶口登記,「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⑸ 北京居住證有什麼用途

1.在京學車考駕照需要居住證;

2.北京異地補換身份證需提供居住證;

3.出入境辦理護照需提供居住證;

4.機動車搖號需提供居住證;

5.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需提供居住證;

6.辦理生育服務登記需提供居住證;

7.孩子打疫苗需提供居住證;

8.孩子入學需提供居住證;

9.老年人優待卡辦理需提供居住證;

10.眾多權利服務需提供居住證,權利方面,包括在京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以及繳存、提取、使用住房公積金三項。

(5)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北京市按照統一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建立健全勞動就業、教育、社保、房產、信用、衛生計生、婚姻、居住證等信息系統,為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蓋提供信息支持。

北京市居住證的持證人在京可以享有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3項權利;享有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服務,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而在國家規定的7項便利中,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辦理生育服務登記和其他計劃生育證明材料、國家規定的其他便利等5項均已經落實。

更重要的是,作為必要條件之一,非京籍常住人口在領取居住證以後,符合本市積分落戶政策的,就可以參與積分落戶。積分落戶只是居住證「賦權保障」基本功能的一個衍生,並非是來京人員落戶的唯一渠道。現行的落戶渠道主要有: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才引進、親屬投靠和工作調動等。積分落戶政策實施後,其他渠道仍按原來的政策執行。

參考資料:網路-北京居住證

⑹ 中國第7次人口普查人數

截至2021年1月,中國第7次人口普查數還未公布。

2019年11月,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關於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全國人口普查條例》規定,國務院決定於2020年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從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進行入戶登記,2021年4月開始陸續公布普查的主要數據。

(6)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共進行了6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期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開展好人口普查,有助於全面摸清我國人口總量、結構和分布等狀況,准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徵,為科學制定國家發展戰略、完善人口發展政策、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人口普查與每一位公民息息相關,普查獲得的翔實准確數據信息,將為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況。

這次普查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指標設置上大體相同,但也有些變化,主要是增加填報公民身份號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⑺ 戶口本首頁是哪一頁

戶口首頁就是戶口本的第一頁。

首頁內容:

1、戶別(非農業家庭戶口或農業家庭戶口);

2、戶主姓名(你父親或母親名字);

3、戶號;

4、住址;

5、省級公安機關 (含戶口專用章);

6、戶口登記機關 (戶口專用章);

7、承辦人簽章;

8、簽發時期。

(7)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戶主頁在戶口本第二頁,《常住人口登記卡》就是戶主頁,「戶主或與戶主關系」欄有「戶主」的字樣。

內容:

1、戶別——分「家庭戶」和「集體戶」。以家庭關系為主的公民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或單身居住獨立生活的填「家庭戶」;相互之間不存在家庭關系的居住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寺廟等單位集體宿舍的公民,填「集體戶」。

2、戶主姓名----填寫戶口登記立戶的戶主姓名。戶主應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擔任。

3、與戶主關系——本人是戶主的,填寫「戶主」。戶內其他人員按本人與戶主的血親或姻親關系等寫明具體稱謂。具體排列順序為:戶主,戶主的配偶,戶主的子女,戶主的孫女,戶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戶主的兄弟、姊妹,戶主的旁系親屬和其他親屬等。

4、姓名——填寫本人姓名的全稱。少數民族和被批准入籍的公民,可依照本民族或原籍國家的習慣取名,但應在本欄中填寫用漢字譯寫的姓名。如本人要求填寫本民族文字和外文姓名的,可同時在本欄中填寫。

棄嬰,可由收養人或收養機構按照上述原則為其取名。

5、性別——填寫「男」或「女」。

6、曾用名——填寫本人過去正式使用過的姓名。

7、民族——用國家認定的民族的名稱填寫全稱。本人是什麼民族就填寫什麼民族。新生嬰兒填寫父母的民族,如父母不是同一民族的,其民族成份由父母商定,選填其中一方的民族。棄嬰,民族成份不能確定的,應按照收養人的民族成份填寫或由收養機構確定一個民族。

外國人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如本人的民族成份與我國某一民族相同,就填寫某一民族,如「朝鮮族」;沒有相同民族的,本人是什麼民族就填寫什麼民族,但應在民族名稱後加註「入籍」二字,如「烏克蘭(入籍)」。

8、出生日期——按照公歷,用阿拉伯數字填寫本人出生的具體時間,如「1992年6月27日8時20分」。本人只記得農歷日期的,須換算成公歷後填寫。

棄嬰,如果出生日期不詳,應由本人或收養機構確定一個日期。

9、監護人——新生嬰兒申報出生登記以及16周歲以下的公民補建常住人口登記表時,戶口登記機關應為其填寫或補填父親、母親等監護人的姓名。

棄嬰,應填寫收養人姓名或收養機構名稱。

10、監護關系——按監護人與新生嬰兒及16周歲以下公民的血親關系或收養關系寫明具體稱謂,如「父親」、「母親」等。

社會福利機構收養的棄嬰,此欄不填。

11、出生地——填寫本人出生的實際地點,城市填至區或不設區的市,農村鎮至鄉、鎮,但須冠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或通用簡稱。如「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河南省鄧州市」。

棄嬰,如果出生地不詳應以發現地或收養人、收養機構所在地作為其出生地。

12、公民出生證簽發日期——用阿拉伯數字填寫公安機關簽發公民出生征的具體日期(從頒發公民出生證之日起填寫)。

13、住址——填寫本戶常住戶口所在地住所的詳細地址。住址前須冠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或通用簡稱,如「北京市朝陽區勁松二區206樓2單元308號」。

集體戶口須填住所的詳細地址名稱,不能寫單位名稱。如北京汽車製造廠某職工住該單位集體宿舍,其住址應為「北京市朝陽區延田西里7號樓2門301號」,不能寫成「北京汽車製造廠宿舍7號樓2門301號」。

對省會市或自治區首府所轄范圍的住址登記,可不在住址前冠以省、自治區的名稱或通用簡稱。

14、本市(縣)其他住址——填寫本人常住戶口所在地以外的本市、縣其他住所的詳細地址。

15、籍貫——填寫本人祖父的居住地。城市填至區或不設區的市,農村填至縣,但須冠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或通用簡稱。

棄嬰,如果籍貫不詳,應將收養人籍或收養機構所在地作為其籍貫。

外國人經批准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填寫其入籍前所在國家的名稱。

16、宗教信仰——信仰什麼宗教就填寫什麼宗教的名稱,如佛教、道教、天主教等,不信仰宗教的不填。

17、公民身份證件編號——填寫戶口登記機關為公民編定的個人身份證件編號。

18、居民身份證簽發日期——填寫公安機關簽發居民身份證的具體日期,如「1990.11.05」。

19、文化程度——依據國家正式承認的學歷等級,按本人現有學歷根據學歷證書填寫。如「研究生」、「大學本科」、「大學專科」、「中專(中技)」、「高中」』、「初中」、「小學」畢業(肄業)等等。正在學校讀書的學生填「上大學」、「上小學」等。

12周歲或12周歲以上未受過學校教育但能認識字的,其中認識500字以下的填「不識字」,農村認識500—1500字、城市認識500—2000字的填寫「識字很少」。

已達到脫盲水平,或讀完六年制四年級、五年制三年級的,應根據縣級教育部門頒發的脫盲證填寫「小學」。

對有學位的人的文化程序,應按其獲得學位前的文化程度填寫,如在大學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的,其文化程度應填「大學」。

20、婚姻狀況——根據本人的情況,已結婚的填「有配偶」,結婚後配偶死亡的填「喪偶」,結婚後離婚的填「離婚」,離婚後再婚的填「有配偶」,未婚的不填。

21、兵役狀況——按本人情況填寫。系退出現役的,填「退出現役」;服預備役的,據情填「士兵預備役」或「軍官預備役」;未服兵役的不填。

22、身高——16周歲以上公民按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填寫本人登記時的身體高度,如「170厘米」。

23、血型——根據本人的血液類型,分別填寫O、A、B、AB或衛生部門規定的其他血液類型。

24、職業——填寫本人所在的行業,工人、農民、個體座商、知識、管理、兵役、公共服務,如糧農等,做的具體工作。

第一產業,農林牧副漁勞動者,行業填務農,職業填「糧農」、「棉農」、「菜農」、豆農、瓜農、「漁民」、「牧民」、「獵人」「果農」等。

第二產業,生產工人、運輸工人、操作工,行業填生產工人或工人,職業崗位填「鉗工、汽車司機」等。

第三產業,從事公共服務業,行業填公共服務或具體行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應填寫具體職務名稱,如「中醫師」、「記者」等。

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如果是負責人,應註明具體職務名稱,如「局長」、「處長」、「科長」,如果是一般工作人員,可填「科員」、「辦事員」等。

管理人員,行業應填寫管理,職業填職級或職稱如某某主管。

個體商人或個體服務商業,店內零售經營者可填「個體服務業、零售座商」,店外零售填流動商販、外賣。批發行商。服務人員,可填「售貨員」、「廚師」等。,在所登記的職業前項冠以「個體」二字,如「個體修理皮鞋」、「個體賣菜」等。

沒有固定職業做臨時工作的,在所登記的職業前須冠以「臨時」二字,如「臨時瓦工」。

無業的人員,填寫「無業」。

25、服務處所——填寫本人所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的具體名稱,應寫全稱。經工商管理門批准營業的個體勞動者,填寫「個體戶」。

26、何時何因由何地遷來本市(縣)——對由本市(縣)以外地區遷入的公民,填寫其遷入落戶的時間、原因和遷出地的詳細地址。世居本市(縣)的,填寫「久居」。

27.何時何因由何地遷來本址——填寫本人遷來本戶口管轄區之前在本市的常住戶口所在地詳細地址及遷入落戶的時間、原因。世居本址的,填寫「久居」。

28.何時何因遷往何地——填寫本人遷出戶口管轄區的時間、原因和遷人地的詳細地址。

29.何時何因注銷戶口——據情填寫注銷戶口的時間。原因,如「出國定居」、「應征入伍」、「死亡」等。

30、申報人簽章——申報人對常住人口登記表的登記項目確認無誤後,應在本欄中簽字或簽章。

31、承辦人簽章——戶口登記機關具體承辦人應在本欄中簽字或簽章。

32、登記日期——填寫戶口登記機關建立常住人口登記表時的具體日期。

33、登記事項變更和更正記載——除姓名的變更、更正,需重新建立常住人口登記表外(原常住人口登記表應附在新建的常住人口登記表之後),其餘登記項目內容發生變更、更正,應在本欄填寫變更、更正後的項目內容、時間,並由申報人和承辦人簽字或蓋章。

本欄填滿後,應在原常住人口登記表後附一張空白常住人口登記表繼續填寫。

34、記事——填寫登記項目中需要說明的事項。

常住人口登記表由承辦人按規定填寫完畢後,應加蓋戶口登記機關的戶口專用章。

⑻ 居住證是什麼為什麼要發居住證

居住證是中國一些發達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嘗試,為中國制定專技術移民辦法,最終屬形成中國國家「綠卡」制度積累了經驗。持有居住證者,可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

從「暫住證」到「居住證」,一字之差體現出城市管理的重大進步。由簡單的准入登記,到主動的服務流動人口。

將流動人口納入實有人口屬地管理後,將增加居住證社會服務與社會保障兩大功能,從而使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租賃房屋、購車購房等方面享有必要的待遇,從中折射出的,是政府角色由重管理向重服務的轉變。

(8)公共服務婚姻擴展閱讀:

居住證實施背景:

在全中國各地的相關改革中,非戶籍人口的權益正在日益受到重視,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也在日漸擴大。這些變化的背後有招工難、地方保護等復雜的經濟和社會因素,也有著地方政府轄區管理的政治需求。

居住證制度既保護了流動人口在當前工作居住地的社會福利待遇,又保護了流動人口在原籍的應有權益,保障了來去自由,自由流動,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婚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