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計劃
2010年全縣公共衛生工作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不雅,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牢牢圍繞「推進新醫改,創立衛生強縣」的總目標,強化職能,突出重點,敦實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公共衛生辦理服務水平,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履職能力
1、加強縣級公共衛生機構建設。積極參謀,爭取盡快落實縣疾控中心等機構的增編工作,起勁使公共衛生機構人、財、物保障到位。同時完善內部辦理制度,加強工作績效評價。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的培訓、指導和考核,各項公共衛生工作與社區衛生、新農合有機結合,真正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沉,重在預防」。
二、加強鎮(街道)公共衛生機構建設辦理。按照一個鎮(街道)辦妥一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的要求,根據行政地區劃分調整的實際,實時理順鎮級公共衛生辦理體制。結合醫改,做好鎮級公共衛生職員的定編、定崗,明確工作任務,落實際工作員和工作經費。在繼續改善硬體前提的同時,切實加強運行辦理,提高軟體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嚴格職員准入,強化營業培訓,提高工作能力。
3、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當真貫徹實施我縣醫改方案,研究出台促進我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實施意見。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至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平易近康健行為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康健危險因素,有用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措置能力,使全體居平易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4、進一步深化社區責任大夫制度。進一步明確社區責任大夫的工作任務和考核機制,在繼續抓好「一鎮一品、一站一特色」特色服務的同時,開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示範中心、示範站創立活動,以點帶面,促進全縣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完善聯結員制度、例會制度、月報制和信息傳遞制等四項制度推進工作的落實,開展年度「十佳社區責任大夫」評比活動。積極發揮社區慢性病防治指導組的作用,強化培訓、指導與考核,切實加強社區慢性病防治工作。進一步推動都會社區責任大夫制度的落實。以深化社區責任大夫制度為抓手,注重工作內涵和質量,抓好規范,提高服務水平。以鎮(街道)為單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90%以上。
五、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加強中層幹部和學科帶頭人培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上掛下派等途經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爭取用三年時間對縣鎮公共衛生機構中層以上骨幹職員輪訓一遍。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內部培訓,起勁提升公共衛生隊伍整體營業水安然平靜綜合本質。各營業條線要分頭制定培訓計劃,對基層公共衛生職員開展系統培訓,切實提高工作能力。
6、加強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辦理工作。完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操作手冊,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開展應急模擬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二、監督與服務相結合,切實加強衛生監督工作
7、深入開展「十小」行業小餐飲整頓和規范工作,鞏固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充分整合衛生監督資源,完善衛生監督巡查制。突出重點,狠抓薄弱環節,通過衛生常識培訓、上門技術指導、反復督促、行政處罰等多種手段,起勁提高小餐飲的基本衛生設施和經營者的自身衛生辦理水平,確保95%小餐飲達到整治要求。
八、當真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切實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例付與衛生部分的工作職責,加強監視檢測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強化信息陳訴,規范應急措置。加強餐飲食品安全日常羈系,加大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沖擊力度,強化食品及原料采購索證制度。加強對學校、企業、建築工地食堂的監督辦理,完善農村家子聚餐申報和辦理制度。倡導行業自律,完善食品衛生辦理員制度,逐步擴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辦理范圍,繼續推進大中型餐飲業和學校食堂實施「五常法」辦理,起勁提高食品出產經營單位的自身辦理水平。
9、深入宣傳貫徹《生業病防治法》。以「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步履」為載體,圍繞「四個一」要求(委託生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一次生業病危害因素檢驗測定評價;組織勞動者進行一次生業康健體檢;組織勞動者進行一次生業病防治常識培訓;建立一套生業衛生辦理台帳),狠抓生業衛生安全。促進出產經營單位落實生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加強對生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監督辦理,全面治理生業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環節,當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改善工作場所作業環境,提高綜合防治能力,建立生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長效機制,保護在業職員康健權益。爭取將生業病防治納入我縣重至公共衛生項目。
10、加大對傳染病防治和醫療服務市場的羈系力度。加強傳染病防治監督執法,為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提供法律保障。繼續推廣中小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分級羈系標准樣式,著力探索和建立醫療衛生服務市場長效羈系機制。加強對醫療廢料措置的監督辦理。加強對醫療廣告的羈系,嚴厲沖擊非法行醫,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尤其是加大對農村、外來職員聚集地、城郊結合部非法行醫的沖擊力度。加強對醫務職員法律法例培訓,強化依法執業意識,規范執業行為。做好葯品安全專項整治相關工作。
11、加強學校衛生監督監視檢測。當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例,加強對學校飲食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辦理等的監督監視檢測,在教育部分實施學校食品准入制度中加強對食品采購准入羈系,提高學校衛生工作水平,起勁保障學生身體康健。
1二、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辦理。當真貫徹《公共場所衛生辦理條例》、《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法例,全面實施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辦理,重點加強公共場所用具消毒和安全套放置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城鄉集中式供水單位的監督監視檢測。
13、加強衛生法制和普法工作。加強衛生法制機構建設和衛生法制職員的培養。廣泛開展衛生法律常識的宣傳和培訓。強化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執法程序,規范衛生行政審批,提高執法文書質量,建立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規范衛生監督行為。完善衛生行政許可現場審查內部工作程序。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為,加強衛生監督稽查工作。
三、強化職能,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水平
14、加強疫情監視檢測、陳訴,實時措置突發疫情。進一步落實疫情陳訴責任制,加強各類突發疫情的日常監視檢測,實時進行疫情預警預報。做到突發疫情苗子實時發現、實時陳訴和實時措置,起勁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降低突發疫情對公眾康健和社會的危害。
1五、切實做好以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耳下腺炎等為重點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培訓和演練,不斷強化工作職員預防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意識和技術水平。規范開展甲流監視檢測和疫情措置,安全有序有用做好甲流疫苗接種,全力做好學校、敬老院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縣級醫院要規范開設發熱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的主動監視檢測,實行早期預警。要加強傳染源的辦理,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16、繼續做好以霍亂、手足口病等為重點的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規范腸道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工作,加強腹瀉病人診治辦理,增強霍亂監視檢測靈敏度。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強手足口病疫情的監視檢測和措置,狠抓各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
17、當真落實我縣常見傳染病常態下的各項辦理措施。尤其要加強麻疹、流行性耳下腺炎、風疹、牛痘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散發疫情的措置,全面落實發生在重點人群、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的散發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爆發流行。
1八、繼續做好艾滋病、性病、肝炎防治工作。當真貫徹《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以強化宣傳、規范監視檢測、行為干預為手段,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起勁提高群眾艾滋病防治常識曉得率。實時發現、辦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加強美沙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的規范化建設與辦理。進一步探索流動人口艾滋病防治行為干預工作。加強醫護職員生業暴露防護工作,起勁提升應對能力。加強對性病、肝炎的防治工作。
19、加大結核病防治工作力度。當真實施浙江省結核病防治項目和第五輪全球基金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項目,落實結核病控制經費和項目配套經費。加強項目規范辦理和督導評估,起勁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加大歸口辦理工作力度,當真落實疑似肺結核病人的發現、陳訴、登記和轉診工作。
20、加強免疫預防工作。把新房平易近計劃免疫工作作為工作重點,深入實施衛生部與結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外來人口免疫預防辦理策略與服務標准樣式」互助項目。完善同新房平易近部分的工作協作機制,加強同教育部分的協作和配合,加強入學、入托學生預防接種證查驗補證和學生的查漏補種工作。繼續改善硬體前提和服務水平,開展規范化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和星級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創立工作,強化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規范化建設和辦理。加強預防接種日的辦理,科學合理安排好常規接種和突擊接種,強化安全接種意識,杜絕差錯事故發生。當真組織開展脊灰、麻疹等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完善免疫預防接種信息化辦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接種率和接種實時率,有用預防和控制疫苗相應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21、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積極發揮社區慢病防治指導組的作用,做好防與治結合的文章,把行為干預、康健教育為主的防治措施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重點做好對慢性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惡性腫瘤等重點疾病的宣傳、干預工作。繼續做好公共衛生監視檢測區工作。
2二、加強康健教育工作。大力開展國平易近康健本質教育,全面開展全平易近康健生活方式步履,積極開展「康健一二一示範鎮(街道)」和康健社區(單位)創立活動。積極發揮康健教育講師團的作用,繼續開展「百場康健教育課進社區」活動。加強康健教育陣地建設。充分哄騙新聞媒體宣傳,辦妥康健教育專欄。每個鎮(街道)建好康健教育一條街。大力推進社區康健教育、學校康健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各類衛生宣傳日活動。通過廣泛的衛生科普常識宣傳,增強全平易近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
23、提高衛生查驗檢驗測定工作能力。加強設備建設,重點提高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查驗檢驗測定能力,實時開展各類衛生查驗檢驗測定工作,為衛生監督提供技術支持。加強實驗室有生命的物質安全辦理,完善實驗室質控體系,規范衛生查驗工作,加快出證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強監視檢測,切實落實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24、強化螺情監視檢測工作。提高年齡兩季的查滅螺質量,全縣查螺面積不少於215萬平方米。三年內有螺區要做好鞏固性滅螺工作。對本年查到的新螺點,做到當季滅凈,當年消滅。完善聯防機制,加強血防聯防工作。
2五、加強血吸蟲病、脾寒、絲蟲病及學生寄生蟲病的監視檢測工作。此中血吸蟲病血清學監視檢測全縣全年不少於9200人,對陽性者進行糞檢,並對血清學陽性的成人實時進行擴大化療。加強流動人口監視檢測,對從流行區來善及外出疫區的熱帶職員接納血清學方法進行查病。進一步做好慢絲病人關懷照料辦理工作。
26、當真實施晚血病人內科治療救助項目工作。加強對晚期血吸蟲病病人的辦理,實時掌握其動態,做好調查、統計、上報工作。加強晚血病人內科治療辦理,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報銷程序規范。加強項目資金辦理,定期開展工作督查。
27、積極爭取比爾蓋茨基金脾寒防治項目。以流動人口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脾寒監視檢測防治,實時措置可能發生的脾寒疫情。
2八、鞏固消除碘缺少病成果。根據《全國碘缺少病防治監視檢測工作方案》要求,堅持落實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開展碘鹽監視檢測、病情監視檢測。
五、深入實施項目工作,全面加強腫瘤防治
29、深入實施結腸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積極爭取將此項目納入我縣重至公共衛生項目,以惠及全縣黎平易近。2010年重點完成姚庄鎮(丁柵片)、天凝鎮(天凝片)的結腸癌篩查任務,保質保量完成12000人的篩查工作。做好乾窯、大雲、姚庄等地結腸癌高危人群隨訪、復查工作。
30、切實做好腫瘤和全死因監視檢測工作。繼續加強「三級防癌網」建設。加強辦理,開展腫瘤漏報率調查和「兩卡」報病質量調查,提高「兩卡」陳訴質量。落實腫瘤新病例的核實和隨訪制度,完善村級腫瘤和全死因月報制度。加強腫瘤科研工作,積極探索結腸癌病因研究。
六、規范辦理,進一步提高婦幼保健工作質量。
31、當真實施「婦女康健促進工程」。結合參合農平易近(居平易近)康健體檢,繼續開展已經婚婦女兩年一次的常見婦科疾病免費檢查,兩年檢查率要達到80%以上,本年力爭達到50%。落實「兩免」(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免費孕前優生檢驗測定)政策,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部分配合,完善婚前、孕前檢查與婚姻登記「一條龍」便平易近服務措施。以鎮(街道)為單位,婚前醫學、孕前優生檢驗測定率達70%以上;已經婚未育夫婦孕前保健常識宣教普及率達到80%以上。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做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婦女孕前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
3二、當真抓好兒童系統辦理、孕產婦系統辦理等兩個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婦幼保健工作網路,進一步規范各級婦、兒保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建設辦理,提高婦兒保職員的服務技能,加強婦女和兒童保健信息化辦理,開展好兒童系統辦理、孕產婦系統辦理工作,加強體弱兒童、高危孕產婦的辦理,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聽力篩查率,降低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剖宮產率。
33、抓好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保健工作。加強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保健工作,建檔率、保健率達到70%。接納分類服務、分次收費的方法,起勁為新房平易近提供最基本的孕產婦保健服務。起勁落實新房平易近定點分娩有關優惠措施,積極引導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住院分娩,確保母嬰安全。
34、推進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辦理制度、服務網路、工作規范和運行機制,重點做好孕婦艾滋病免費篩查工作。
3五、哄騙孕婦康健教育學校、育兒學校、新婚學校等陣地開展婦幼保健常識的康健教育活動。做好婚前、孕前等宣教工作。
36、當真貫徹《母嬰保健法》,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進一步加強助產技術、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的監督辦理,加強母嬰保健專項技術職員和機構的依法辦理,規范婚前保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的辦理。
七、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公共衛生工作開展
37、健全公共衛生工作協作機制。充分發揮縣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與新房平易近、教育、計生、工商、建設、城管、公安、宣傳、農經、質監、農管、財政等部分和各鎮(街道)的配合,建立重點成員單位聯結員制度,加強溝通聯系,進一步形成工作協力。
3八、積極推進衛生強縣城創立。一要制定出台創強有關政策文件,分解落實創立工作任務。二要建立創強組織和部分聯結員例會制度,加強組織協調。三要加強督查指導,敦實推進。四要大力開展創立衛生強鎮活動,本年力爭所有鎮(街道)創立成為嘉興市衛生強鎮(街道)。同時, 2011年我縣將接受全國愛衛辦國度衛生縣城第三次復評。要對照「國衛」新標准及早准備,加強調研聯結,做好政府參謀,強化宣傳發動和協調指導,當真查漏補缺,切實鞏固國度衛生縣城成果。
39、強化工作考核。完善縣政府對鎮(街道)的公共衛生考核,強化政府履行公共衛生的職能。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營業考核,以省定三大類十二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基礎,制定切合我縣實際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同時完善公共衛生考核辦法,增加考核頻次,確保各項公共衛生工作敦實、有用推進。
40、加強對公共衛生經費的保障和辦理。積極做好政府的參謀,加強同財政部分的聯系溝通,爭取建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逐年增加機制,起勁落實新房平易近公共衛生專項工作經費和鎮級公共衛生職員和工作經費。同時加強對經費的辦理,做到考核績效與公共衛生經費撥款掛鉤,確保各項公共衛生工作有用落實。
⑵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我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挑戰和機遇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然而,我國社會經濟尚處於發展階段,衛生資源的有限性和公眾衛生需求的無限性是無法避免的矛盾。我們的疾病防控相關研究和技術水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以及疾病信息合成、分析與利用等尚不能滿足疾病預防與控制的需要。與西方國家相比,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滯後,使得我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1.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機構財政保障機制不健全,缺乏穩定長效的投入機制;缺乏穩定和吸引人才的條件,人員能力達不到工作要求。設備簡陋,數量不足,檢驗能力有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職能有待提高,達不到政府的期望。重大疾病仍然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2.衛生應急工作由於缺少系統的理論指導,衛生應急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難點問題的科研投入不足,衛生應急督導評估體系不完備,也制約了衛生應急的發展空間。
3.衛生監督職能調整頻繁、職責界定不清;政府籌資不足,部分衛生監督機構面臨生存危機。衛生監督人員編制短缺,高素質人才流失呈上升趨勢。衛生監督機構裝備和房屋建設等硬體條件有待加強。4、將衛生標準定位於一個適宜的健康保護水平,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科研經費的相對不足始終是影響衛生標准研製的主要問題;衛生標準的制定周期過長,需要多部門協調,審批程序繁瑣,審批效率不高。5、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亟待加快制定公共衛生政策;公共衛生政策制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公共衛生政策評估的系統化和制度化還不夠,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剛剛起步,仍然是政策過程一個薄弱環節。6、食品安全、飲水安全和生活環境安全問題嚴峻,給衛生檢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生理化檢驗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一是我國檢測技術研究仍比較薄弱,現有的許多標准檢驗方法落後,檢驗項目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已有的檢驗方法也需進一步完善,並與國際相關的標准分析方法接軌;二是缺乏衛生理化檢驗高層次人才。 1.傳染病仍然是當前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當今世界,傳染性疾病仍然是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不僅威脅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威脅一些發達國家。肆虐人類的傳染病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一些被認為早已得到控制的傳染病又卷土重來;另一方面已被控制的傳染病,由於種種原因可能又重新抬頭,發病率明顯上升;而且新發現的數十種傳染病危害嚴重。
2.非傳染性慢性病對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劇。慢病發病出現了新的趨勢,我國的疾病譜、死因譜正在發生變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等慢病引起的死亡比例不斷增加,已成為我國居民最重要的死因。同時,慢病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另外,吸煙、不合理膳食、體力活動不足、肥胖等危險因素水平持續上升,加上老齡化、城市化、環境污染以及職業危害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腫瘤發病率在局部地區呈現快速上升。
3.職業病將長期存在,危害嚴重。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職業病也必將隨之增加。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還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職業病。
4.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路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精神疾病已經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
5.意外傷害發生率在我國不斷上升。
6.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趨嚴重。老年人的健康問題比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多,而且解決難度也大。如何提高我國老年人群的無殘疾預期壽命,將是預防醫學面臨的新課題。
7.婦女兒童健康備受關注。由於我國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在經濟、文化條件相對落後地區,一些疾病仍然嚴重威脅著婦女和兒童的健康。
8.我國食品安全仍面臨嚴峻的考驗。食品安全衛生標准體系建設不夠完善;缺乏主動、連續、系統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和評價數據;我國廣泛使用的農葯、獸葯、食品添加劑等暴露評估數據少、覆蓋面窄,對機體暴露後的生物學標志物檢測技術研究薄弱;對未知和新發食品污染物的檢測技術以及對新技術、新產品安全性的評價技術缺乏。
9.關注人類健康狀況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環境-健康-發展是醫學與地理學的邊緣領域,隨著傳統的傳染病,如天花、霍亂、鼠疫在全球的有效控制,人類的發展面臨一系列的新的全球性危機,如人口劇增、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臭氧損耗、生態破壞、能源耗竭等問題的出現。因此,隨著21世紀全球環境變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環境-健康-發展研究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⑶ 患有五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具體指哪些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二章第七條規定: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版「健康權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⑷ 患有五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具體指哪些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二章第七條規定: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回格證」方答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⑸ 公共衛生工作包括哪些具體方面
國家基本公共抄衛生服務主要包括9個免費項目,按人群和疾病劃分,具體包括三類服務:
一是針對全體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
二是針對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為孕產婦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指導服務。
三是針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
⑹ 公共衛生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衛生具體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預防、監控和治療;對食品、葯品、公共環回境衛答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
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
公共衛生與普通意義上的醫療服務是有一定區別的。
(6)疾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存在問題擴展閱讀
公共衛生服務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但又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服務。
各國政府在公共衛生服務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政府的干預作用在公共衛生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許多國家對各級政府在公共衛生中的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制,以利於更好地發揮各級政府的作用,並有利於監督和評估。
而在我國,農村的部分決策者受經濟利益驅動,更重視一些可以獲得短期收益的項目,削弱了政府對於公共衛生的重視程度和行政干預力度。
政府對於公共衛生並沒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范圍,尤其是對於農村公共衛生的政府職責更是含混不清。因此,盡快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以促進職責的履行是當務之急。
⑺ 公共衛生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
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葯品、公共回環境衛生的監督答管制,對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
疾病預防控制是通過對疾病、殘疾和傷害的預防控制(包括慢性病防治、免疫規劃、結核病防治、傳染病控制、地方病防治、精神衛生等),創造健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健康;其宗旨是預防和控制。二者有包含所屬關系,同時都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
⑻ 什麼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抄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指由疾病襲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製作用。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三方面含義:一是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權利,二是服務內容將根據國力改善、財政支出增加而不斷擴大,三是以預防為主的服務原則與核心理念。
⑼ 本中心開展哪些疾病的預防工作,監測哪些疾病
各級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源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職責:
(一)實施傳染病預防控制規劃、計劃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報告傳染病監測信息,預測傳染病的發生、流行趨勢;
(三)開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及其效果評價;
(四)開展傳染病實驗室檢測、診斷、病原學鑒定;
(五)實施免疫規劃,負責預防性生物製品的使用管理;
(六)開展健康教育、咨詢,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
(七)指導、培訓下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開展傳染病監測工作;
(八)開展傳染病防治應用性研究和衛生評價,提供技術咨詢。
⑽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衛生計生監督協管裡面的食源性疾病工作是怎樣開展的
國家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承擔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的監測工作的組織安排和管理專職能。認真屬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監測的工作計劃制定,組織實施,培訓督導,協調考核等。明確轄區醫療機構與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分工,職責范圍。切實落實,保證實施到位。建立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機制,協調機制,保證工作有序,扎實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