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知道我國還有哪些水電站我是一名小學生!!!上課急用!!!
東風水電站 寧德地區周寧縣七步鎮 0593-598
尤溪縣源宅水電站 三明市尤溪縣管前鎮林源村源宅自然村
0598-6483006
永強水電站 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
0577-86372756
燎原水電站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下庵村
0577-86318568
龍潭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溪口鄉上坑自然村
0577-67100201
龍潭水電站 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埔坪村
0577-64909699
九龍水電站 寧德地區周寧縣七步鎮
0593-5983822
尾水電站 溫州市文成縣西坑畲族鎮下背村
0577-67759157
天馬水電站 衢州市常山縣天馬鎮富足山村
0570-5125098
石門水電站 紹興市鏡屏鄉鏡屏鄉練使村
0575-6665044
金山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大嶴鄉金山村
0577-67139017
白水電站
溫州市龍灣區
和平水電站
台州市和平水電站
0576-5936905
金星水電站
溫州市蒼南縣橋墩鎮金山頭村
0577-64618981
石橋水電站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石橋村
0577-86318792
玉山水電站
南平市建甌市小橋
0599-3515835
梅坦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西源鄉梅坦村
0577-67199055
白水電站
紹興市嵊州市通源鄉
0575-3681024
東門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城關砩圳墩
0575-6123433
洋口水電站
南平市順昌縣洋口電站
0599-7613091
玉環縣水電站
台州市三合潭
0576-7222874
碧蓮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碧蓮鎮
0577-67111022
白水電站
台州市白水電站
0576-3752142
馬鞍山水電站
溫州市瑞安市陶山鎮繁峰北街
0577-65477858
玉環縣水電站
台州市玉環縣水電站
0576-7237457
蘭水電站
福州市連江縣
0591-26527114
官塘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鏡屏鄉外練使村
0575-6666119
芙蓉水電站
溫州市樂清市芙蓉鎮成洲路
0577-62299308
桃園水電站
溫州市肇山桃園
0577-86269749
江永縣水電站
永州市江永縣一中路
0746-5722930
A. 玉環縣水電站
台州市三合潭
0576-7222874 B. 碧蓮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碧蓮鎮
0577-67111022
. 白水電站
台州市白水電站
0576-3752142 D. 馬鞍山水電站
溫州市瑞安市陶山鎮繁峰北街
0577-65477858
. 玉環縣水電站
台州市玉環縣水電站
0576-7237457 . 蘭水電站
福州市連江縣
0591-26527114
G. 官塘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鏡屏鄉外練使村
0575-6666119 . 芙蓉水電站
溫州市樂清市芙蓉鎮成洲路
0577-62299308
. 桃園水電站
溫州市肇山桃園
0577-86269749 . 江永縣水電站
永州市江永縣一中路
0746-5722930
毛竹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張溪鄉毛竹村
0577-67188078
白水電站
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鄭宅村
0577-86820099
新海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城南鄉龍坑村
0575-6365068
光明水電站
溫州市蒼南縣鳳池鄉大坡村
0577-64790388
浦城縣龍山源尾水電站
南平市浦城縣臨江鎮源尾村
0599-2641475
東林水電站
溫州市樂清市大荊鎮前溪村
0577-62221046
新昌縣宏發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城關鎮方塘頭村
0575-6196346
龍溪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五漱鄉龍溪村
0577-67178311
華林溪水電站
福州市日溪鄉
0591-87932614
瑞安市大南水電站
溫州市河嶴村
0577-65777630
雙坑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巽宅鎮雙坑村
0577-67131611
三灘水電站
溫州市泰順縣仙稔鄉三灘村
0577-67572118
才溪水電站
福州市連江縣鳳城鎮八一六北路
0591-26155667
天山水電站
台州市天山水電站
0576-3029708
平溪水電站
南平市邵武市衛閩鎮
0599-6755183
上港水電站
溫州市蒼南縣礬山鎮下溪村
0577-64656598
安徽省梅山水電站
六安地區安徽省梅山水電站
0564-7053298
高石溪水電站
金華市磐安縣胡宅鄉
0579-4706411
龍益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沙頭鎮龍潭下村
0577-67271618
瑞安市林溪水電站
溫州市水干岸村
0577-65480008
斌溪水電站
福州市羅源縣飛竹
0591-26951186
壽橋水電站
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
0591-26921009
臨海市馬料坑水電站
台州市括蒼鎮
0576-5885080
城西湖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104國道
沃洲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城關鎮長詔
0575-6593506
天台縣鯉魚頭水電站
台州市天台縣龍溪鄉鯉魚山
0576-3039077
東嶴水電站
台州市東嶴水電站
0576-7632848
括蒼水電站
台州市括蒼水電站
0576-7632811
柵背水電站
台州市柵背水電站
0576-7652689
大賢溪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大嶴鄉茶嶴村
0577-67139068
. 斌溪水電站
福州市羅源縣飛竹
0591-26951186 . 壽橋水電站
福州市羅源縣西蘭鄉
0591-26921009
. 臨海市馬料坑水電站
台州市括蒼鎮
0576-5885080 D. 城西湖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104國道
E. 沃洲水電站
紹興市新昌縣城關鎮長詔
0575-6593506 . 天台縣鯉魚頭水電站
台州市天台縣龍溪鄉鯉魚山
0576-3039077
G. 東嶴水電站
台州市東嶴水電站
0576-7632848 . 括蒼水電站
台州市括蒼水電站
0576-7632811
. 柵背水電站
台州市柵背水電站
0576-7652689 . 大賢溪水電站
溫州市永嘉縣大嶴鄉茶嶴村
0577-67139068
^-^
② 石橫鎮的地理環境
石橫地區處於肥城凹陷區西端。凹陷與基底構造線斜切,內部第四系廣布。第四系之下為石炭—二迭系煤系, 其他地層走向近於東西,傾向北,呈單斜狀。構造以斷裂為主,縱橫交錯,多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走向主要為北東向,分布密集。其中自石橫向南為演馬庄斷層,呈東東南—北北西向延伸。
境內地層屬華北型地層沉積。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泰山群,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第四系。受中生代以後燕山及喜馬拉雅山運動較劇,發育較齊全。石炭系、二迭系構成煤田。奧陶系隱伏在第四系之下。寒武系裸露在周圍山區。 石橫鎮處於肥城盆地西北隅,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區,海拔在100—250米之間;趙庄管理區全部、大留管理區和石橫管理區北部、中部為平原,海拔在70—75米之間;南部為澇窪地,海拔60米左右。丘陵、平原、澇窪約各佔三分之一。
境內渾圓形緩坡度的丘陵山頭共38個,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均系泰山之延脈,自西向東有寨山、石廟山(福山)、馬鞍山、萬靈山、薛山、流力山、圍子山、鳳凰山等,形成肥城盆地西部天然屏障。石質多為青色石灰岩。 其中圍子山最高,海拔250米。
石橫鎮境內微地貌變化明顯,全鎮大體分為10個微地貌單元。 微地貌單元分布位置面積(畝)占總面積石質山嶺 寨山、福山、薛山、萬靈山、流力山 1.300 1 荒坡嶺 寨山、尖山、馬拉山、萬靈山等山中上部 4.793 3.5 山坡梯田 對福山、仁里、聖佛寺、雙泉峪等 14.063 10 溝谷梯田 聖佛寺、八道嶺等 1.288 0.92 坡麓梯田 趙庄、雙泉峪、正明山等 11.147 8 緩階地 石橫以北以西、中高余以西 14.553 10.44 傾斜平地 南大留以東、以西 16.222 11.64 近山階地 北高余、西鋪等 4.347 3.1 微傾斜平地 石橫東部和衡魚、紅廟 65.430 48 塌陷 煤礦區(隆庄北、南大留、中高余) 6.201 3.1 石橫屬於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快,變化強烈,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氣溫濕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天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年降水量約650毫米, 最大降水量是1082.7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是434毫米(1966年)。 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夏澇。年蒸發量2200毫米。有霜期平均176天,無霜期平均189天。年平均總輻射量123.53千卡/平方厘米。大風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最大風力一般為7—8級,冬春之交多為東南風和西北風。北部八道嶺為主要風口區。
由於境內發電廠諸晾水塔產生巨大蒸氣,電廠和附近幾平方公里以內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夏季往往局部降小陣雨,或增大降雨量;冬季往往形成小陣雪。 地表水
石橫鎮境內諸河流為大汶河支流,屬大汶河水系,多由北流向南或由東流向西,中部和南部有匯河、康王河兩條較大河流,境內流域面積92平方公里。 匯河發源湖屯鎮北部陶山、小泰山一帶,在隆庄東北入石橫境,經隆庄村南、東衡魚和後衡魚村北,在後衡魚村西與康王河匯流入平陰縣,境內長7.2公里。康王河上游由肥河、康河匯流而成,在道口村東北入石橫境,經道口、紅廟、東衡魚等村,至後衡魚西入匯河流入平陰縣,境內長10.6公里。兩河均為季節河,旱季干,雨季滿。
境內較大湖泊兩個。隆庄湖在隆庄村西南角,為1958年冬開挖的人工湖,東西長1公里,寬100餘米;煤礦塌陷湖,位於查庄西,馬坊、隆庄北,中高余和南高余東,共6000餘畝,20世紀90年代起用電廠煤灰填湖造田。
地下水
石橫鎮境內潛水埋深平均17米左右。無雨季節廠礦用水及自然蒸發水位每天下降0.5毫米,雨季時康匯兩河水位上漲,潛水埋深平均每天上升2毫米左右。 1946年夏, 實行土地改革,1949年糧食總產達到156.6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320公斤,總產達到2240萬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倡科學種田,對境內200餘公頃煤礦塌陷地進行復墾,開挖魚塘130餘公頃。對康匯兩河及其支流進行多次疏浚,使水害變為水利,旱能灌、澇能排的穩產高產田占可耕地的96%。1994年被評為泰安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2000年糧食畝產突破1000公斤大關,總產已達3400萬公斤。
1990年以來, 全力發展高值田,實行種植結構調整,發展果園380公頃,2000年見果面積268公頃, 果品產量3680噸。全鎮建冬暖式大棚960個,小拱棚740個,主要種植韭菜、 黃瓜、豆莢、芹菜、葡萄等10餘種蔬菜瓜果。每年向市場供應蔬菜5.6萬噸, 畝產值1.8萬元。2000年韭菜種植面積6000畝,畝產1800公斤。是年注冊了「石橫牌」無公害韭菜,在全省第二家通過了無公害檢測認證。並召開了「石橫牌」無公害韭菜新聞發布會。
該鎮重視植樹造林, 保護生態環境,山區植檜柏180萬株,平原林網及四旁植楊柳樹550萬株,既綠化了環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2000年底,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43億元,其中種植業7000萬元,林業900萬元,畜牧業5700萬元,漁業680萬元。 工業:建國前,僅有少數紅爐、白鐵、磚瓦窯、白灰窯等零星私營手工業。建國初,手工業作坊大部停辦。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農具廠、酒廠、麵粉廠、磚廠、鞋廠、耐火材料廠等小型企業。1962年,從業人員超過1000人,固定資產原值20萬元。1965年成立運輸隊、電廠施工隊和電料廠,1970年至1977年先後辦起查庄礦磚廠、國庄礦磚廠、焦化廠、電石廠、陶瓷廠等小型企業。1978年後,又辦起被服廠、木器廠、石橫磚廠、衡魚磚廠、榨油廠、水泥廠、汽運隊、預製件廠、化工廠等企業。 9個村建粘土或煤矸石磚窯,北部山村建石料廠和石灰窯,12個村建起小工廠或汽車、 拖拉機維修廠。1978年,鎮辦企業總產值225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47萬元。1985年,經濟體制改革,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鎮、村、聯戶和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 是年,鎮辦企業總產值399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259萬元。9 0年代後,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由資源型、加工型向市場外向型經濟轉移,圍繞「三型」(資源型、加工型、外向型) 、「四路」(調整之路、聯合之路、科技之路、外向之路) ,外引內聯,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以建材為龍頭,以化工、礦山機械配件、 建築、食品、煤炭為骨幹協調發展的工業格局。200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77個,從業人員10316人,產品169個品種,年末固定資產原值4.14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7.48億元,創利稅4833萬元。名優產品有:「萬靈山」牌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獲省優、部優、國家質量認證、省名牌、省免檢和農業部名牌產品等榮譽稱號;溶解乙炔、工業硫酸質量標准達到國際水平,產品實物質量水平達到一等品;液體硫酸鋁填補省內空白,被列為省首批星火計劃項目。鎮建安公司承建的三中辦公樓被評為省優工程。
建築業:境內建築業由來已久,清末民初,境內石、瓦、木、鐵四大匠約400人,四大匠多為「親連親」「戶連戶」「父子師徒相傳」。多為個體經營,或由師傅帶領搭幫結伙承包項目,時聚時散,工薪按技術高低確定。建築工具多為平板、瓦刀、斧頭、錘子、鋸、刨子等簡易工具。四大匠合作承建或維修民房,少數施工技術高超的可承建廟宇、瓦房、樓房等。
建國後建築隊伍有所發展, 建築工匠多系亦工亦農,承擔農民的建房和維修。1958年之後, 不少村隊組織了建築隊,承建集體用房和民房。1965年,公社建築隊成立,各村建築人員大多加入公社建築隊。1978年之後,隨著農民建新房的迅速增加,石橫二、 南高余、新勝等村先後成立村辦建築隊,個體辦的小型建築隊大量涌現。1984年, 公社建築隊、村辦建築隊均改名為建築安裝工程公司。1987年,鎮建築工程公司有幹部職工1573人,村辦及個體建築隊發展到49處約1400人。
1978年之後,建築設備不斷更新,打夯機、震搗器、拖拉機、汽車、絞車、鋼筋切斷機、攪拌機、軋路機、電焊機、吊塔、起重機等機械普遍運用,施工架改用鋼管鋼夾,設安全網。1987年,石橫鎮建築安裝工程公司共有各種機械100多台(部) 。施工水平日益提高,1987年鎮建安公司為土建、安裝三級企業,不僅能承建一般民用建築,而且能承建跨度24米內的砼裝配式單層工業廠房、多層砼現澆框架結構倉庫、車間, 500~2000噸冷風庫,60米以下煙囪和水塔,3000客座、24米跨砼、鋼球形結構影劇院,6000平方米多層各式大樓。安裝工程能承建大型設備安裝、鍋爐安裝和供暖、給水、排水設備等。
2000年,鎮建安公司有固定資產1265萬元,幹部職工1200多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365人,屬國家二級資質企業,三級建築施工起重機械拆裝資質。公司下設9個分公司、3個經濟實體單位,生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是集生產、施工、設備安裝、裝飾裝潢一條龍服務的鎮辦集體股份制企業。該公司多次被評為肥城市建築施工先進企業、重合同守信譽企業、泰安市連續十年安全無事故企業、國家三級計量合格企業、泰安市明星鄉鎮企業。2000年全鎮建築業總收入1689萬元。 1904年境內有私塾33處, 學生400餘人,是年開始興辦學堂,建初等小學兩處。1912年之後,限制私塾,發展新教育。1930年,興辦初級中學福陽民眾學校,招生50餘人。至1949年,境內有小學33處,在校生172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49%。建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東衡魚中心村創辦農民業校,10餘年,在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多數學員達到初中文化水平。80年代全鎮學校房舍、設備均達到省級標准。90年代,鎮投資800萬元建起3處高標准中學和3幢教師公寓。1986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校,培養農村各類技術人才累計63 45人。1993年鎮籌集42萬元資金作為教育基金,每年利息用於獎勵模範教師和優秀學生。2000年, 全鎮有小學15所,在校生4291人;中學5所,在校生4927人。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准,先後為國家輸送大中專生1457名。
2000年,全鎮共有科技人員1792人,自1983年以來,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58項。1989年2月, 黨委書記王茲英在省科普文明現場會上作了典型發言。1990年,中國科協領導一行16人來石橫總結科普經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省市電視台記者隨從采訪,外省市科協領導多次來石橫參觀。同年被評為「泰安市科普文明先進鎮」。
石橫鎮歷史悠久,數千年來,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諸如舞蹈、地方戲、曲藝、書法、繪畫、雕刻、泥塑等代代相繼。建國後,群眾文化更加活躍和繁榮。1958年建文化站,1960年建廣播站,1971年建電影隊。80年代強村和機關、 學校建圖書閱覽室,鎮建立檔案室。1982年9月,成立史志辦公室,1988年12月, 《石橫鎮組織史資料》出版發行。1993年4月,《中共石橫鎮黨史大事記》出版發行,成為境內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是年在泰安市黨史優秀成果評選中, 榮獲二等獎。1997年8月,經史志工作者15年的辛勤勞動,石橫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新方誌--《石橫鎮志》由方誌出版社出版,全書74.8萬字,著重記述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二、三產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志書還著重記述了石橫人民的革命斗爭歷程和創造的光輝業績,有力地體現了時代風貌。
建國前,境內醫療條件較差,只有十餘名中醫,幾個大村有中葯鋪。1951年,成立衛生工作者協會,1956年成立大聯營診所,衛生技術人員增加到54人。1959年建衛生保健站,1961年改為衛生院。60年代末,各村成立衛生室,配赤腳醫生,實行合作醫療制度。 1987年衛生院佔地2.47公頃,有門診、病房樓各1幢,總建築面積4217平方米,醫務工作者63人,病床60張,轄衡魚1處衛生所,年門診病人82911人次,住院1578人。 此外有村衛生室42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34人。1990年12月,南大留衛生室榮獲「山東省先進行政村衛生室」稱號。1991年10月,全縣除氟改水現場會在隆庄村召開。不久,省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考核驗收組會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有關專家,對隆庄村的改水工程、兒童氟斑牙患病情況進行了現場考核,屬高水平達標。水降氟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95年石橫衛生院投資30萬元安裝暖氣,投資20餘萬元購置B超機等先進醫療設備, 改善了醫療條件,被評為「泰安市配套改貌建設先進單位」。2000年,有鎮衛生院1處,村級衛生室32處,病床178張。
境內學校體育活動空前活躍,體育競賽形成制度。鎮、強村及鎮辦企業有體育場、文化活動室等。 石橫傳統武術源遠流長,有300餘年的歷史,有「鏢不打銅城,槍不扎石橫」和「徐家的槍,梅家的棍,鄒家的皮錘不用問」的歌傳。建國後,石橫武壇群英,多次參加各級武術比賽、表演並獲得榮譽。80年代開始,群眾尚武精神復甦並發展。武壇老將振作精神,熱心傳藝。不少青年前來拜師學藝,業余武術訓練場達20餘處。學校師生亦掀起武術熱,自願成立武術隊、組。 1987年12月,鎮委副書記傅士華代表石橫鎮出席山東省小城鎮工作理論研討會。1990年12月,實現了百華里鎮級公里竣工通車。1991年10月,鎮駐地兩條主街道建設竣工。1992年12月,鎮駐地的馬坊村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1994年8月委託泰安城市規劃設計院設計「石橫小城鎮規劃」 ,共9圖1書。自1997年以來, 投入城鎮建設資金8000多萬元,新建樓房300多幢,拓寬改造9條街道,總長26公里,先後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山東省百新工程試點鎮和山東省中心鎮。該鎮確立了「政府出台政策,廠礦出資修路,大戶投資開發,市政負責管理」的思路,把小城鎮建設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詳細規劃覆蓋率達95%以上。按總體規劃合理確定人口和用地規模,統籌安排工業、商業、居住、文化、市政和環境保護等各項建設,並充分利用保存比較完整的20餘處名勝古跡,積極發展觀光旅遊,優化了小城鎮投資環境。2000年,建成了左丘明廣場燈塔,投資70多萬元完成了石橫大街974米的硬化鋪油工程。 投資26萬元,投工3.6萬個,完成了左丘明南路350 0米的路基拓寬工程。完成了以紅石河帶狀公園為主的精品工程。春季一次性植法桐、檜柏3000株。石橫鎮被省政府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鄉鎮」。
③ 銅陵安平鄉什麼時候開發啊
安徽省2010年血防疫區縣及「以機代牛」村名單
市名 縣(市、區) 鄉、鎮 村 名 村數
滁州市 天長市
馬鞍山市 當塗縣 烏溪 一心 13
塘南 邊湖
太白 振興
江心
黃池
湖陽 塘溝、陶村港、西峰、鎮庵、大邢、均慶、西湖、彰教
大隴 龍潭、孫趙
金家莊區 慈湖 恆興 1
雨山區 佳山 九華 1
巢湖市 和縣 烏江鎮 2
歷陽鎮 金河社區
姥橋鎮 東江
白橋鎮
無為縣 姚溝鎮 四壠、太白、文興、五洲、新城 43
湯溝鎮
泥汊鎮 幸福洲、安福、神塘、興隆
劉渡鎮 大成、鳳凰頸、榮勝、月橋
高溝鎮 定興、古城、隆興、民主、群英、新溝、汪場
二壩鎮 蛟磯、水樓、田溝、外圩
白茆鎮 水口、同興、協力、躍進、二壠、天然、北沿、大江、東流、連洲、六洲、壠凝、鵬飛、三壠、外圩、五號、新埂、永勝、中心
蕪湖市 繁昌縣 平鋪 官塘、新林 4
繁陽 高安
荻港 慶大
蕪湖縣 陶辛 友誼、新塘 9
六郎 蜈蚣、新港、永豐、永太
花橋 隆興
紅楊 新橋、周橋
方村
南陵縣 弋江鎮 合義、紅塘、閘口、紫溪 4
弋江區 馬塘 港西 4
魯港 九龍、牌樓
火龍崗 塔影
三山區 三山 魯港、螃蟹磯、聯群、團洲、新勝、鴨棚、沿湖、楊村 14
峨橋 茶亭、梅山、山湖、佘村、響水澗、新淮
鳩江區 清水 1
大橋 東梁
宣城市 宣州區 楊柳 雙樂、興洋 4
新田 蒲田
向陽 魯溪
孫埠
黃渡
郎溪縣
廣德縣 新杭 流洞、牛頭山、千口、青嶺、陽灣、磚橋 7
邱村 雙溪
涇縣 涇川 0
黃村
銅陵市 銅陵縣 鍾鳴 長龍、金橋、清泉、泉欄 31
胥壩 安平、洪樓、龍潭、群心、文興、新洲、重新、子壠
西聯 沿船溝
順安 長山、高潮、觀湖、湖城、黃嶺、焦埠、沈橋、陶山、鐵湖、先進、瑤山、葉湖
老洲 光輝、成德、和平、民主、中心
東聯 合心
郊區 灰河 馬窪、 2
大通 光榮
池州市 貴池區 殷匯鎮 舊溪村、太田村、倉埠村、長庄村、石城村、宋村村、五里村、楊橋村 57
烏沙鎮 民生村、玉樓村、江洲村、普慶村
棠溪鄉 東山村、留田村、石門村
唐田鎮 白雲村、鳳凰村、計灣村、外排村、和平村、松亭村
市開發區 流坡村
秋浦辦 長崗村、孔井村
牌樓鎮 東源村、牌樓村
牛頭山鎮
梅龍鎮 郭港村、大同村、梅龍村、先進村、梅山村、中新村
茅坦鄉 塔山村、步嶺村、高嶺村、茅坦村、錢龍村
涓橋鎮 保慶村、桂畈村、前水沖村、東風村、洪橋村、涓橋村、聯合村、七一村
江口辦 大興村、江口村、永興村
觀前鎮
高坦鄉
高脊嶺鄉 南閘村、谷塘村、梅里村、中河村
墩上鎮 低嶺村、墩上居委會、河口村、雙河村、渚湖村
青陽縣 竹陽 曙光 18
酉華 二酉、華岸、金峰、三元
新河 江梅、老山、陀龍、向陽
喬木 官塘
南陽 東河
木鎮 長山、永勝
丁橋 朱家、丁橋、茗山、泉庄、石壁
東至縣 張溪 38
堯渡 梅城
洋湖
香隅 聯峰、香山、臨江、同心
汪坡 侯店
瓦壠 阜康、幸福、吉陽
勝利 湖濱、黃石、江心、青雲、萬嶺
七里湖 稠林、紅葉、龍王湖、橋東
建新 建東
葛公 大源、橋聯
東流 城東、金山、狹陽
大渡口 麻橋、臨江、挖溝、楊套、新深、永慶、章灣
查橋 查橋、毛田
白笏 塘和、白聯、沉團、火花、聯盟
石台縣 佔大 合心、美滿、向陽 38
莘田
祝樓主恭喜發財 財源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