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加強基層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一)加強編制管理,充實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按照有關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標准核定編制總量。在編制總量內,通過調整結構,將有限的編制資源用於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保障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編制急需。區縣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會同機構編制部門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量、床位數、常住人口變化等因素,在編制總量內每年動態調整各單位編制數,為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提供人力保障。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輔助性崗位、後勤崗位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
(二)科學設崗,優化人員結構。進一步落實「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根據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發展需要,動態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提高中高級崗位佔比。對優秀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按照有關規定使用特設崗位予以聘用。逐步建立起科學設崗、統籌管理、動態調整的崗位管理機制,實現崗位和人員之間最佳配比,發揮好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作用,提升勞動效率。
(三)進一步完善公開招聘政策,引進實用人員。堅持公開招聘的基本政策,積極探索多渠道引進人才的方式方法。根據五大功能區的實際情況,對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學門類專業人員或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人員,可採取公開(考核)招聘+服務年限的方式招聘。具有中級職稱及以上或急需緊缺專業的人員可採取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組織公開招聘醫學大學生到基層工作專場會,積極探索分散招聘、專場招聘、院校招聘等多種形式,為基層招聘人才。
(四)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留住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充分保障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勞動報酬。落實國家對艱苦邊遠地區工作人員的待遇傾斜政策;探索設立基層醫療衛生工作崗位生活補助,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待遇,重點向農村和條件艱苦地區傾斜;區縣政府應將符合公租房政策的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優先予以保證;結合城鎮化進程和衛生布局調整改革,科學規劃和大力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周轉宿舍建設和管理。建立人才流動機制,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可按照有關規定進行交流,鼓勵多點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一般注冊 1 個執業地點,也可以根據需要多點注冊執業,允許在注冊全科醫生執業范圍以外注冊專科執業范圍。
(五)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價體系,暢通人員晉升通道。 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價體系,制定符合全科醫生和基層醫療特點及衛生人才成長規律的職稱申報條件和評價標准。組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出台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職稱評聘辦法、重慶市全科醫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和評價標准,重點考察基層醫療全科醫生基本診療服務技術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數量和質量。其他專業的衛生人員繼續堅持量化評審、同行評審和分類評審。
(六)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機制,確保經費保障。區縣政府要貫徹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並按相關規定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調整專項資金結構用於衛生人才資源開發。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要把業務總收入的2-5%用於人才培養、選拔、引進和獎勵。各地各單位要整合衛生人才培訓資金,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同時要加強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 山東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計劃
2010年全縣公共衛生工作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不雅,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牢牢圍繞「推進新醫改,創立衛生強縣」的總目標,強化職能,突出重點,敦實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公共衛生辦理服務水平,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為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履職能力
1、加強縣級公共衛生機構建設。積極參謀,爭取盡快落實縣疾控中心等機構的增編工作,起勁使公共衛生機構人、財、物保障到位。同時完善內部辦理制度,加強工作績效評價。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的培訓、指導和考核,各項公共衛生工作與社區衛生、新農合有機結合,真正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沉,重在預防」。
二、加強鎮(街道)公共衛生機構建設辦理。按照一個鎮(街道)辦妥一所公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的要求,根據行政地區劃分調整的實際,實時理順鎮級公共衛生辦理體制。結合醫改,做好鎮級公共衛生職員的定編、定崗,明確工作任務,落實際工作員和工作經費。在繼續改善硬體前提的同時,切實加強運行辦理,提高軟體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嚴格職員准入,強化營業培訓,提高工作能力。
3、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當真貫徹實施我縣醫改方案,研究出台促進我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實施意見。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至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平易近康健行為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康健危險因素,有用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措置能力,使全體居平易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4、進一步深化社區責任大夫制度。進一步明確社區責任大夫的工作任務和考核機制,在繼續抓好「一鎮一品、一站一特色」特色服務的同時,開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示範中心、示範站創立活動,以點帶面,促進全縣社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完善聯結員制度、例會制度、月報制和信息傳遞制等四項制度推進工作的落實,開展年度「十佳社區責任大夫」評比活動。積極發揮社區慢性病防治指導組的作用,強化培訓、指導與考核,切實加強社區慢性病防治工作。進一步推動都會社區責任大夫制度的落實。以深化社區責任大夫制度為抓手,注重工作內涵和質量,抓好規范,提高服務水平。以鎮(街道)為單位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達標率達90%以上。
五、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引進,加強中層幹部和學科帶頭人培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上掛下派等途經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爭取用三年時間對縣鎮公共衛生機構中層以上骨幹職員輪訓一遍。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內部培訓,起勁提升公共衛生隊伍整體營業水安然平靜綜合本質。各營業條線要分頭制定培訓計劃,對基層公共衛生職員開展系統培訓,切實提高工作能力。
6、加強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辦理工作。完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操作手冊,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開展應急模擬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二、監督與服務相結合,切實加強衛生監督工作
7、深入開展「十小」行業小餐飲整頓和規范工作,鞏固餐飲消費領域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充分整合衛生監督資源,完善衛生監督巡查制。突出重點,狠抓薄弱環節,通過衛生常識培訓、上門技術指導、反復督促、行政處罰等多種手段,起勁提高小餐飲的基本衛生設施和經營者的自身衛生辦理水平,確保95%小餐飲達到整治要求。
八、當真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切實履行食品安全法律法例付與衛生部分的工作職責,加強監視檢測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強化信息陳訴,規范應急措置。加強餐飲食品安全日常羈系,加大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沖擊力度,強化食品及原料采購索證制度。加強對學校、企業、建築工地食堂的監督辦理,完善農村家子聚餐申報和辦理制度。倡導行業自律,完善食品衛生辦理員制度,逐步擴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辦理范圍,繼續推進大中型餐飲業和學校食堂實施「五常法」辦理,起勁提高食品出產經營單位的自身辦理水平。
9、深入宣傳貫徹《生業病防治法》。以「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步履」為載體,圍繞「四個一」要求(委託生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一次生業病危害因素檢驗測定評價;組織勞動者進行一次生業康健體檢;組織勞動者進行一次生業病防治常識培訓;建立一套生業衛生辦理台帳),狠抓生業衛生安全。促進出產經營單位落實生業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加強對生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監督辦理,全面治理生業病危害防治的薄弱環節,當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改善工作場所作業環境,提高綜合防治能力,建立生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長效機制,保護在業職員康健權益。爭取將生業病防治納入我縣重至公共衛生項目。
10、加大對傳染病防治和醫療服務市場的羈系力度。加強傳染病防治監督執法,為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提供法律保障。繼續推廣中小醫療機構依法執業分級羈系標准樣式,著力探索和建立醫療衛生服務市場長效羈系機制。加強對醫療廢料措置的監督辦理。加強對醫療廣告的羈系,嚴厲沖擊非法行醫,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尤其是加大對農村、外來職員聚集地、城郊結合部非法行醫的沖擊力度。加強對醫務職員法律法例培訓,強化依法執業意識,規范執業行為。做好葯品安全專項整治相關工作。
11、加強學校衛生監督監視檢測。當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例,加強對學校飲食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辦理等的監督監視檢測,在教育部分實施學校食品准入制度中加強對食品采購准入羈系,提高學校衛生工作水平,起勁保障學生身體康健。
1二、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辦理。當真貫徹《公共場所衛生辦理條例》、《艾滋病防治條例》等法例,全面實施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辦理,重點加強公共場所用具消毒和安全套放置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城鄉集中式供水單位的監督監視檢測。
13、加強衛生法制和普法工作。加強衛生法制機構建設和衛生法制職員的培養。廣泛開展衛生法律常識的宣傳和培訓。強化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完善執法程序,規范衛生行政審批,提高執法文書質量,建立內部監督制約機制,規范衛生監督行為。完善衛生行政許可現場審查內部工作程序。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行為,加強衛生監督稽查工作。
三、強化職能,提高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水平
14、加強疫情監視檢測、陳訴,實時措置突發疫情。進一步落實疫情陳訴責任制,加強各類突發疫情的日常監視檢測,實時進行疫情預警預報。做到突發疫情苗子實時發現、實時陳訴和實時措置,起勁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降低突發疫情對公眾康健和社會的危害。
1五、切實做好以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耳下腺炎等為重點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培訓和演練,不斷強化工作職員預防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意識和技術水平。規范開展甲流監視檢測和疫情措置,安全有序有用做好甲流疫苗接種,全力做好學校、敬老院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縣級醫院要規范開設發熱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開展不明原因肺炎的主動監視檢測,實行早期預警。要加強傳染源的辦理,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
16、繼續做好以霍亂、手足口病等為重點的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規范腸道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工作,加強腹瀉病人診治辦理,增強霍亂監視檢測靈敏度。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強手足口病疫情的監視檢測和措置,狠抓各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
17、當真落實我縣常見傳染病常態下的各項辦理措施。尤其要加強麻疹、流行性耳下腺炎、風疹、牛痘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肝、手足口病、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散發疫情的措置,全面落實發生在重點人群、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的散發疫情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爆發流行。
1八、繼續做好艾滋病、性病、肝炎防治工作。當真貫徹《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條例》,以強化宣傳、規范監視檢測、行為干預為手段,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起勁提高群眾艾滋病防治常識曉得率。實時發現、辦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加強美沙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的規范化建設與辦理。進一步探索流動人口艾滋病防治行為干預工作。加強醫護職員生業暴露防護工作,起勁提升應對能力。加強對性病、肝炎的防治工作。
19、加大結核病防治工作力度。當真實施浙江省結核病防治項目和第五輪全球基金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項目,落實結核病控制經費和項目配套經費。加強項目規范辦理和督導評估,起勁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加大歸口辦理工作力度,當真落實疑似肺結核病人的發現、陳訴、登記和轉診工作。
20、加強免疫預防工作。把新房平易近計劃免疫工作作為工作重點,深入實施衛生部與結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外來人口免疫預防辦理策略與服務標准樣式」互助項目。完善同新房平易近部分的工作協作機制,加強同教育部分的協作和配合,加強入學、入托學生預防接種證查驗補證和學生的查漏補種工作。繼續改善硬體前提和服務水平,開展規范化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和星級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創立工作,強化預防接種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規范化建設和辦理。加強預防接種日的辦理,科學合理安排好常規接種和突擊接種,強化安全接種意識,杜絕差錯事故發生。當真組織開展脊灰、麻疹等疫苗強化免疫工作。完善免疫預防接種信息化辦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接種率和接種實時率,有用預防和控制疫苗相應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21、加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積極發揮社區慢病防治指導組的作用,做好防與治結合的文章,把行為干預、康健教育為主的防治措施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中,重點做好對慢性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惡性腫瘤等重點疾病的宣傳、干預工作。繼續做好公共衛生監視檢測區工作。
2二、加強康健教育工作。大力開展國平易近康健本質教育,全面開展全平易近康健生活方式步履,積極開展「康健一二一示範鎮(街道)」和康健社區(單位)創立活動。積極發揮康健教育講師團的作用,繼續開展「百場康健教育課進社區」活動。加強康健教育陣地建設。充分哄騙新聞媒體宣傳,辦妥康健教育專欄。每個鎮(街道)建好康健教育一條街。大力推進社區康健教育、學校康健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各類衛生宣傳日活動。通過廣泛的衛生科普常識宣傳,增強全平易近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防病能力。
23、提高衛生查驗檢驗測定工作能力。加強設備建設,重點提高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查驗檢驗測定能力,實時開展各類衛生查驗檢驗測定工作,為衛生監督提供技術支持。加強實驗室有生命的物質安全辦理,完善實驗室質控體系,規范衛生查驗工作,加快出證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強監視檢測,切實落實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24、強化螺情監視檢測工作。提高年齡兩季的查滅螺質量,全縣查螺面積不少於215萬平方米。三年內有螺區要做好鞏固性滅螺工作。對本年查到的新螺點,做到當季滅凈,當年消滅。完善聯防機制,加強血防聯防工作。
2五、加強血吸蟲病、脾寒、絲蟲病及學生寄生蟲病的監視檢測工作。此中血吸蟲病血清學監視檢測全縣全年不少於9200人,對陽性者進行糞檢,並對血清學陽性的成人實時進行擴大化療。加強流動人口監視檢測,對從流行區來善及外出疫區的熱帶職員接納血清學方法進行查病。進一步做好慢絲病人關懷照料辦理工作。
26、當真實施晚血病人內科治療救助項目工作。加強對晚期血吸蟲病病人的辦理,實時掌握其動態,做好調查、統計、上報工作。加強晚血病人內科治療辦理,做到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報銷程序規范。加強項目資金辦理,定期開展工作督查。
27、積極爭取比爾蓋茨基金脾寒防治項目。以流動人口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脾寒監視檢測防治,實時措置可能發生的脾寒疫情。
2八、鞏固消除碘缺少病成果。根據《全國碘缺少病防治監視檢測工作方案》要求,堅持落實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開展碘鹽監視檢測、病情監視檢測。
五、深入實施項目工作,全面加強腫瘤防治
29、深入實施結腸癌早診早治項目工作。積極爭取將此項目納入我縣重至公共衛生項目,以惠及全縣黎平易近。2010年重點完成姚庄鎮(丁柵片)、天凝鎮(天凝片)的結腸癌篩查任務,保質保量完成12000人的篩查工作。做好乾窯、大雲、姚庄等地結腸癌高危人群隨訪、復查工作。
30、切實做好腫瘤和全死因監視檢測工作。繼續加強「三級防癌網」建設。加強辦理,開展腫瘤漏報率調查和「兩卡」報病質量調查,提高「兩卡」陳訴質量。落實腫瘤新病例的核實和隨訪制度,完善村級腫瘤和全死因月報制度。加強腫瘤科研工作,積極探索結腸癌病因研究。
六、規范辦理,進一步提高婦幼保健工作質量。
31、當真實施「婦女康健促進工程」。結合參合農平易近(居平易近)康健體檢,繼續開展已經婚婦女兩年一次的常見婦科疾病免費檢查,兩年檢查率要達到80%以上,本年力爭達到50%。落實「兩免」(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免費孕前優生檢驗測定)政策,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部分配合,完善婚前、孕前檢查與婚姻登記「一條龍」便平易近服務措施。以鎮(街道)為單位,婚前醫學、孕前優生檢驗測定率達70%以上;已經婚未育夫婦孕前保健常識宣教普及率達到80%以上。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做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農村婦女孕前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
3二、當真抓好兒童系統辦理、孕產婦系統辦理等兩個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婦幼保健工作網路,進一步規范各級婦、兒保給不住院病人看病的建設辦理,提高婦兒保職員的服務技能,加強婦女和兒童保健信息化辦理,開展好兒童系統辦理、孕產婦系統辦理工作,加強體弱兒童、高危孕產婦的辦理,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聽力篩查率,降低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剖宮產率。
33、抓好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保健工作。加強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保健工作,建檔率、保健率達到70%。接納分類服務、分次收費的方法,起勁為新房平易近提供最基本的孕產婦保健服務。起勁落實新房平易近定點分娩有關優惠措施,積極引導新房平易近孕產婦住院分娩,確保母嬰安全。
34、推進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辦理制度、服務網路、工作規范和運行機制,重點做好孕婦艾滋病免費篩查工作。
3五、哄騙孕婦康健教育學校、育兒學校、新婚學校等陣地開展婦幼保健常識的康健教育活動。做好婚前、孕前等宣教工作。
36、當真貫徹《母嬰保健法》,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進一步加強助產技術、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母嬰保健專項技術的監督辦理,加強母嬰保健專項技術職員和機構的依法辦理,規范婚前保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的辦理。
七、加強領導,完善機制,確保公共衛生工作開展
37、健全公共衛生工作協作機制。充分發揮縣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加強與新房平易近、教育、計生、工商、建設、城管、公安、宣傳、農經、質監、農管、財政等部分和各鎮(街道)的配合,建立重點成員單位聯結員制度,加強溝通聯系,進一步形成工作協力。
3八、積極推進衛生強縣城創立。一要制定出台創強有關政策文件,分解落實創立工作任務。二要建立創強組織和部分聯結員例會制度,加強組織協調。三要加強督查指導,敦實推進。四要大力開展創立衛生強鎮活動,本年力爭所有鎮(街道)創立成為嘉興市衛生強鎮(街道)。同時, 2011年我縣將接受全國愛衛辦國度衛生縣城第三次復評。要對照「國衛」新標准及早准備,加強調研聯結,做好政府參謀,強化宣傳發動和協調指導,當真查漏補缺,切實鞏固國度衛生縣城成果。
39、強化工作考核。完善縣政府對鎮(街道)的公共衛生考核,強化政府履行公共衛生的職能。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營業考核,以省定三大類十二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基礎,制定切合我縣實際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同時完善公共衛生考核辦法,增加考核頻次,確保各項公共衛生工作敦實、有用推進。
40、加強對公共衛生經費的保障和辦理。積極做好政府的參謀,加強同財政部分的聯系溝通,爭取建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逐年增加機制,起勁落實新房平易近公共衛生專項工作經費和鎮級公共衛生職員和工作經費。同時加強對經費的辦理,做到考核績效與公共衛生經費撥款掛鉤,確保各項公共衛生工作有用落實。
3. 公共衛生體系的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衛生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號),編制《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1.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開展重點疾病監測,加強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建設和管理,完善疾病監測系統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慢性病防控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網路。加強疾病防控實驗室檢測網路系統建設。建立傳染病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提高工作能力。
2.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基層衛生監督網路建設。加強衛生監督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監測網路直報系統。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食品安全標准和事故應急處置與調查處理體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比較完整的職業病防治體系,提高防治能力。加強環境衛生、放射衛生、學校衛生、傳染病防治、醫療執法等衛生監督能力建設。
3.加強婦幼衛生和健康教育能力建設。加強市、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健康教育工作網路,重點加強省、市級健康教育能力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能力,完善健康素養監測體系。
4.加快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監測預警制度,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國家級、省級緊急醫學救援和實驗室應急檢測能力建設,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到2015年,形成指揮統一、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重點提高農村地區急救醫療服務能力。
5.加強采供血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無償獻血服務體系,加強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血站核酸檢測工作,提高血站實驗室檢測能力。到2015年,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基本覆蓋全國。
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院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現防治結合。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指導、培訓和監管。通過多種措施,增強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
4. 非全日制公共衛生技能與訓練專業能報執業醫師嗎
不能報考。
5. 公共衛生助理醫師考試的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考試范圍和總體要求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重點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決公共衛生及其相關臨床醫學問題的能力。
一、考試范圍
內科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統計學。
二、總體要求
(一)臨床基本技能
掌握病史採集、體格檢查和現場急救的技能,並具有根據病史、體檢、輔助檢查、實驗室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與初步診斷的能力。
(二)公共衛生調查與分析能力
具備公共衛生現場調查、現場樣品採集與檢測項目確定、檢測結果判定、調查結果綜合分析和報告撰寫等能力。
(三)公共衛生現場處置能力
具備傳染病疫情和其他公共衛生問題的現場處置能力。
考試項目
一、臨床基本技能
(一)病種范圍
1.傳染病:鼠疫、霍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麻疹、腎綜合征出血熱、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
2.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
3.中毒:有機磷農葯中毒、亞硝酸鹽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等。
(二)考核要求
1.病史採集:根據案例提供的主訴症狀,考查考生病史採集和流行病學資料收集的能力。
2.體格檢查
(1)一般檢查:測量血壓、脈搏、身高、體重、皮褶厚度、腰圍;甲狀腺檢查;淺表淋巴結檢查。
(2)胸部檢查
胸部體表標志(骨骼標志、垂直線標志、自然陷窩)
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律)
胸部觸診(胸部<廓>擴張度檢查、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
胸部叩診(肺界、肺底移動度)
胸部聽診(正常呼吸音、異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心臟視診(心前區隆起與凹陷、心尖搏動、心前區異常搏動)
心臟觸診(心尖搏動、心前區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
心臟叩診(心界)
心臟聽診(心臟瓣膜聽診區、聽診順序、聽診內容)
(3)腹部檢查
腹部視診(腹部的體表標志及分區、視診主要內容)
腹部觸診(肝臟、脾臟、壓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塊)
腹部叩診(腹部叩診手法和叩診音、肝濁音界叩診、移動性濁音)
腹部聽診(腸鳴音、血管雜音)
(4)神經系統: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肌力、腦膜刺激征、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
3.輔助檢查結果判讀
(1)X線片:肺部感染、肺佔位性病變、正常胸部正位片、四肢關節片。
(2)實驗室檢驗結果判讀:血、尿、便常規,痰結核菌檢查,血糖,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ALT)、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清AST),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血清總膽紅素、總蛋白及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抗HIV、CD4、CD4/CD8,病毒性肝炎血清標志物,血清學檢查(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麻疹),腦脊液常規檢查、病原學檢驗結果等。
4.病例分析與初步診斷:根據病史、流行病學資料、體檢和輔助檢查結果作出初步診斷,並給出診斷依據。
5.現場急救技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
二、公共衛生檢查與分析能力
(一)專業范圍
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醫學、衛生統計學等
(二)考核要求
1.現場調查設計
(1)調查目的
(2)調查內容
(3)調查方法
(4)調查指標確定
(5)調查表設計
(6)調查步驟
2.現場樣品採集、保存和運輸的原則、方法及檢測結果判讀
(1)生物性樣品:血、尿、便、呼吸道分泌物
(2)環境樣品:空氣、土壤、水
(3)食品樣品及食品用具
3.資料分析方法及統計分析指標
4.調查報告提綱撰寫及主要內容
三、公共衛生現場處置能力
(一)案例范圍
1.傳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血吸蟲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熱、麻疹、腎綜合征出血熱、鼠疫、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2.其他公共衛生問題:食物中毒、職業中毒、環境(空氣、水)污染。
(二)考核要求
1.傳染病疫情處置
(1)傳染源的控制措施
(2)傳播途徑的控制措施
(3)易感人群的保護措施
2.其他公共衛生問題處置
(1)患者處置
(2)現場監測
(3)控制危險因素
(4)保護暴露人群
3.個人防護:三級生物防護服的穿脫。
4.衛生處理:消毒、殺蟲、滅鼠。
6. 如何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重點改善精神來衛 生、自婦幼衛生、衛生監督、計劃生育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設
施條件。加強重大疾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 置能力。積極推廣和應用中醫葯預防保健方法和技術。落實 傳染病醫院、鼠防機構、血防機構和其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從
事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的待遇政策。
7. 公共衛生輔助服務員技能鑒定報名費用是多少初級
先不做服務員技能鑒定報名費用是多少次?就公共衛生部吳夫人技能報名內費用是多少?容這要看哪種公布的賦能鑒定報名過冬似的出借各種形狀的在。我們都會不知道這個功能,建立保護費用的一定要網上網查一下,所以說這個服務竟然見你報名,各種各樣的租借地形狀的姑姑補助服務就能見你。
8. 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摘 要】本文對影響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簡要分析,並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對如何加強和完善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
基層醫療機構主要職能為承擔社區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社區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但隨著基層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首診、分級診療制度的進一步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不斷增加,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基層醫療機構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其服務能力的提升,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並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服務能力進行探討。
一、影響和制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人才存量不足,業務發展受限。就我單位而言,缺編人員占總編制近1/5,聘用人員佔在崗人員的近30%.總量不足、職稱偏低、聘用比例稍高等問題,難以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阻礙了玄武衛生的可持續發展。
2.公衛任務漸多,質與量成矛盾。由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不斷增加,目前的十二大類45項任務中的指標要求還在不斷提高,基層單位公衛醫生數量和人員素質無法適應公衛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導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9. 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學分要求
學分是晉升職稱時用的,要是初級就不要了,籠統的25分/年就行了。如果中級以上,一類學分9分,二類學分16分。
10.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與技能的內容簡介
涵蓋了城鄉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崗位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明確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答該「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力求達到理論、技能、能力三位一體,真實、有用、適用,教、學、做無縫銜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