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比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的物業管理,購買民營劇團的演出等等。
2. 分析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如何引導文化資源合理有效配置的
一 默認評定。能夠得到政府購買的文化服務,例如路邊愛心讀書攤,本身就是承認了這支團隊。因此,首先給你名義上的確立
二 所謂有效配置,是指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之前政府不購買,市民暫時沒這個意識,大家根本沒機會享受文化的樂趣。現在政府燒起這把火,市民發現到自己真正的消費需求,所以,可以優勝劣汰
三 避免重復建設。如果單純由政府來做這件事,是盲目的,各個鎮都為了自己拍腦袋,而亂建設。但是政府購買不一樣了,由市場說了算,政府只負責維護秩序
3. 如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化供給
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將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文化非營利組織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方向、思路和實施路徑,必將大大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動力,有效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廣闊空間,切實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福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重中之重是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這就要求各級政府正確處理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通過簡政放權,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各種市場主體和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供給方式和資金投入多元化,形成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協力發展」為基本特徵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結構,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和總體水平。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有效路徑,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進入公共事業領域。這有利於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傳統做法,促進政府自身運作方式的改革,減輕政府壓力,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效率;有利於發揮社會力量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改善社會文化治理方面的作用,激發整個社會的文化活力和文化創造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歸根到底是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政府工作重點在於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實現各級政府保障責任和義務的標准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標准化,同時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健康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方式,激發文化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方面有許多立足實際、改革創新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寶貴經驗。今後,各級政府還應進一步完善健全政策措施,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政策扶持;營造平等准入的發展環境,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業;推動社會體制機制創新,培育和促進文化類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加強宣傳激勵機制,營造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輿論氛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缺一不可,要把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起來,引入市場機制,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生動格局,全面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活力和發展動力。
4. 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5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內做好政府向社會容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國新表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一項全新的改革性工作,做好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有正確的認識、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措施,還需要有一批形態多樣、結構合理、能力專業、治理規范的承接主體,其中就包括依法在登記管理部門登記或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社會組織。文化類社會組織在文化治理體系中可以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是政府以社會化機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
5. 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購買主體和承接主體有哪些
一般來說,前者是政府,政府的相關文化職能部門。後者是文化企業單位。
6. 政府為什麼要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
政府有四項職能:
1政治職能:
政治職能,亦稱統治職能,政治職能是指政府為維版護國家統治階級權的利益,對外保護國家安全,對內維持社會秩序的職能。中國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職能:
①軍事保衛職能。
②外交職能。
③治安職能。
④民主政治建設職能。
2經濟職能
經濟職能是指政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
①宏觀調控職能。
②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職能。
③市場監管職能。
3文化職能
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
①發展科學技術的職能。
②發展教育的職能。
③發展文化事業的職能。
④發展衛生體育的職能。
4社會職能
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即指除政治、經濟、文化職能以外政府必須承擔的其他職能。
①調節社會分配和組織社會保障的職能。
②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職能。
③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的職能。
④提高人口質量,實行計劃生育的職能。
《政府論》裡面提到政府其實是大眾契約,納稅組成的職能部門,享有權力的同時就有附隨的強制義務
7. 哪些公共文化服務可以向社會力量購買
近日印發的《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制定了面向全國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
一是公益性文化體育產品的創作與傳播。包括9項:公益性舞台藝術作品的創作、演出與宣傳;公益性廣播影視作品的製作與宣傳;公益性出版物的編輯、印刷、復制與發行;公益性數字文化產品的製作與傳播;公益性廣告的製作與傳播;公益性少數民族文化產品的創作、譯制與傳播;全民健身和公益性運動訓練競賽的宣傳與推廣;面向特殊群體的公益性文化體育產品的創作與傳播;其他公益性文化體育產品的創作與傳播。
二是公益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包括10項:公益性文化藝術活動(含戲曲)的組織與承辦;公益性電影放映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全民閱讀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公益性文化藝術培訓(含講座)的組織與承辦;公益性體育競賽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公益性體育培訓、健身指導、國民體質監測與體育鍛煉標准測驗達標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公益性青少年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面向特殊群體的公益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其他公益性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承辦。
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的保護、傳承與展示。包括4項: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展示;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的普及推廣與交流展示;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保護、傳承與展示;其他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體育的保護、傳承與展示。
四是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運營和管理。包括9項:公共圖書館(室)、文化館(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含農家書屋)等運營和管理;公共美術館、博物館等運營和管理;公共劇場(院)等運營和管理;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等接收設備的維修維護;公共電子閱覽室、數字農家書屋等公共數字文化設施的運營和管理;面向特殊群體提供的有線電視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公共體育設施、戶外營地的運營和管理;公共體育健身器材的維修維護和監管;其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運營和管理。
五是民辦文化體育機構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包括6項:民辦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民辦演藝機構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票價演出;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上網服務;民辦農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含書屋)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民辦體育場館設施、民辦健身機構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其他民辦文化體育機構面向社會提供的免費或低收費服務。
8. 國外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世界各國由於傳統、國情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務制度與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
(1)政府主導模式。
這種模式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設有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有垂直領導關系和非垂直領導關系,各級政府文化部門文藝團體進行有限的資助並提供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此種模式以法國和日本為典型代表。
(2)民間主導模式。
政府沒有正規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主要以政策法規營造良好文化生態,鼓勵各類文化團體或機構自我生存。政府財政對文化的投入主要通過各類准行政機構進行分配,這種機構通常被稱為「國家藝術理事會」。非政府組織或非營利機構是開展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中堅力量,此種模式以加拿大、美國、瑞士為典型代表。
(3)政府與民眾組織的分權化(Decentralization)模式。
政府以「一臂之距」 (Arm』slength)與民眾組織合作,將文化資源進行分配,並共同管理文化事項,提供文化服務,此種模式以英國、澳大利亞為典型代表。「一臂之距」這一概念用到公共文化政策上多是指政府對公共文化撥款的間接管理模式,它要求政府對公共文化採取一種分權化的管理體制,「一臂之距」原則的基本要義便是從集中管理到分權管理。
《芬蘭文化政策》指出,「一臂之距」原則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兩種分權向度。所謂「垂直分權」涉及中央政府與其所屬行政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縱向分權關系:即一方面,中央政府將文化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要權力以及部分文化撥款的責任交給其所屬的文化相關部門;另一方面,它還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行使相應的權力或承擔相關的責任。譬如,英國中央政府90年代對文化領域的年平均預算為l0億英鎊,而同期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四個大行政區對文化的年資助額超過了10億英鎊。在芬蘭2000年的公共預算中,中央政府對廣義文化產業的財政支持占支出總額的58.6%,地方政府文化財政支出佔41.4%。而從對狹義藝術生產的資助來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佔一半。
「水平分權」是指各級政府與文化方面的非政府公共組織的橫向分權關系。這類組織是介乎政府與具體文化單位之間的一級中介機構。它有兩個基本特性:其一,這類組織通常接受政府委託,為政府提供文化政策咨詢,甚至向政府提供文化政策設計,並策劃具體的文化政策實施方案。同時,它還負責把政府的部分文化撥款落實到具體文化單位。就此而言,它是代理政府具體管理文化的准政府組織。其二,這類組織往往由藝術方面和文化產業方面的中立專家組成,它雖然接受政府委託,但卻獨立履行其職能,從而盡可能使文化發展保持自身連續性,避免過多受到政府行政干預,這些非政府組織之間通常不具有隸屬關系。
英國是最早實行「一臂之距」文化政策的國家,隨後「一臂間距」原則得到了發達國家的廣泛接受。「國際藝術理事會和文化機構聯盟」的文件指出:「目前在世界各地,無論窮國還是富國,也不論英語國家還是非英語國家,都普遍建立了對文化藝術進行資助的准政府國家機構。」在發達國家的文化政策中,加拿大、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芬蘭、瑞典、瑞士等國明確聲稱採用這一原則。
3西方公共文化治理機制
隨著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開展,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公共文化國家治理也開始引入新的治理機制,將市場經濟的機制如委託——代理關系、公私合作關系和公共股份公司等方式廣泛引入公共部門,嘗試性地構建起一系列公共文化治理機制。
(1)公共文化基金會制
文化基金會制是由非政府組織與國家合作,通過政府對項目進行資助或企業、私人的捐助而設立的非營利性文化管理機制。文化基金會通常比政府更能滿足公眾差異化文化需求,並且能夠對政府的文化職能進行補充。它通過對文化政策施加影響,在政府與社會之間建立起一條良性互動的渠道。政府通過文化基金會組織,以協議的方式對公共文化部門提供基金,並以稅收政策引導社會捐助公共文化部門,以此來促進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公共文化基金會制是目前西方
國家公共文化部門普遍確立的一項制度,幾乎所有的公共文化部門都會設立自己的基金會組織。
(2)公共文化託管制
託管制是一項傳統的商業信用制度,由委託人將財產權轉移於受託人,受託人依信託目的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信託財產的制度。公共文化託管制是由委託人將財產委託於公共文化託管機構,由其代為經營和管理。公共文化託管制有利於公共文化經營管理的專業化,豐富國家公共文化的內容。英國議會以託管制建立的大英博物館,是早期以私人託管方式籌建的一座國家博物館,它通過政府的財政撥款來實施國家的公共文化政策。
(3)公共文化招投標制
公共文化招投標制是一項由招標人公開進行的公共文化項目招標形式,中標人對發包者支付承包金,並按照合同規定自主經營這一公共文化項目。這一方式保留了公共文化部門對公共文化項目的所有權和非盈利性,實現了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公共文化項目的運營效率。歐洲不少地方政府的公共文化機構都採用招投標制方式,保留文化機構設施所有權和對承包者的監督權,至於日常經營、人員僱傭則一切由承包者負責。
(4)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
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是根據股份有限公司制而形成的公共文化管理制度,它將公共文化公司的資本分成等額股份,國家等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度承擔債務責任,公司也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將現代公司制度運用於公共文化領域再次實現了所有權同經營權相分離,同市場化競爭相適應,有利於公共文化部門的體制改革。瑞典、紐西蘭等國家的國有公共文化企業紛紛推行公共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制,一些文化部門還創立了其分支部門的有限公司。
9. 中央補助多少億元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日前,抄中央財政下達補助資金51.85億元,支持2018年全國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的重要內容,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截至2018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相關資金已達458億元。
中央財政將按照黨 的十 九 大 報告要求,結合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情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支持機制。」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努力將「政府端菜」變為「群眾點菜、政府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