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1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健康教育
預防接種
0~6歲兒童健康管理
孕產婦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衛生監督協管
『貳』 2011年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較比2009年版增加了哪些專項規范
增加了:1.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規范。2.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
『叄』 公共衛生工作包括哪些具體方面
國家基本公共抄衛生服務主要包括9個免費項目,按人群和疾病劃分,具體包括三類服務:
一是針對全體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為轄區常住人口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健康檔案。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
二是針對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為0-36個月嬰幼兒建立兒童保健手冊,開展新生兒訪視及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為孕產婦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指導服務。
三是針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參與現場疫點處理,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咨詢服務。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指導,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在專業機構指導下對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進行治療隨訪和康復指導
『肆』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版與2009版有什麼不同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新增服務項目和內容有:
1、將兒童保健管理人群從0-3歲擴大到0-6歲,並增加兒童口腔保健等服務內容;
2、增加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檢查項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務內容,提高服務頻次;
3、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數;
4、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承擔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等服務項目
2009年版《規范》有10項服務項目,2011年版《規范》有11項服務項目
5、利用各種健康主題日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9次/年
6、修改了編號
7、明確了不同重點人群的輔助檢查項目
具體不同處詳見下圖:
二、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中需要更新的其他表格。
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
1歲以內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1~2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3~6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
第1次產前隨訪服務記錄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個人信息補充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服務記錄表
健康體檢同意書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范
填寫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表。並使用新的體檢表。
四、關於輔助檢查的實施
1、65歲以上的老人的年度體檢,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規定要做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血清穀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腎功(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血糖、血脂。
2、0-6歲兒童6、8、18、30月齡和3-6歲各查一次血常規並將血紅蛋白值記錄到表格上。
3、孕早期的輔助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功、腎功、乙型肝炎、血糖、陰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學試驗、HIV抗體檢測。
4、高血壓患者年度體檢的輔助檢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並沒有明確規定他們的輔助檢查項目,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是「健康體檢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每年進行1次較全面的健康檢查,可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皮膚、淺表淋巴結、心臟、肺部、腹部等常規體格檢查,並對口腔、視力、聽力和運動功能等進行粗測判斷。具體內容參照《城鄉居民健康健康檔案管理服務規范》健康體檢表。」建議按老年人的項目進行既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血清穀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腎功(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血糖、血脂。
5、糖尿病患者的年度體檢輔助檢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明確規定糖尿病患者每年做4次血糖,但是年度體檢並沒有明確規定其項目,建議按老年人的項目進行既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肝功(血清穀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腎功(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血糖、血脂。
五、其他相關
各重點人群的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的管理和之前沒有區別,重症精神病的體檢要患者或監護人簽體檢同意書然後再進行年度體檢,現在還要對重症精神病患者分級。兒童、孕產婦管理方法按新的規范執行。
『伍』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與2011的區別
變化很大的
分析好了可以寫一篇論文
總之《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版范(2011年版)》權新增服務項目和內容有:
1、將兒童保健管理人群從0-3歲擴大到0-6歲,並增加兒童口腔保健等服務內容;
2、增加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檢查項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務內容,提高服務頻次;
3、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數;
4、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承擔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等服務項目
2009年版《規范》有10項服務項目,2011年版《規范》有11項服務項目
5、利用各種健康主題日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9次/年
6、修改了編號
7、明確了不同重點人群的輔助檢查項目
『陸』 2011年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定內容有哪些
為進一步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衛生部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09年版)》基礎上,組織專家對服務規范內容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形成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以下簡稱《規范》)。
《規范》包括11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在各項服務規范中,分別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內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標及服務記錄表等作出了規定。《規范》中針對個體服務的相關服務記錄表應納入居民健康檔案統一管理,考核指標標准由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規范》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參考依據,也可作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依據。《規范》所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並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接受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參照本《規范》執行。
『柒』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
你可以到公共衛生管理系統中查找下載
『捌』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包括哪些項服務內容
為進一步規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衛生部在《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年版)》基礎上,組織專家對服務規范內容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形成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以下簡稱《規范》)。
《規范》包括11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規范。在各項服務規范中,分別對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服務對象、內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標及服務記錄表等作出了規定。《規范》中針對個體服務的相關服務記錄表應納入居民健康檔案統一管理,考核指標標准由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規范》是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參考依據,也可作為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的依據。《規范》所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由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並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應接受當地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其他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可參照本《規范》執行。
『玖』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對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的職責分工要求的健康檔案
1.健康檔案的建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醫務人員負責為轄區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同時向服務對象填寫並發放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卡。
2.健康檔案的存放。農民健康檔案以村衛生室存放為主,城市居民以社區為單位存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的社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存放,其餘在社區衛生服務站存放。
3.檔案的電子化管理。誰建檔,誰錄入,並將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統一存放在電子健康檔案數據中心。
4.接診記錄、會診記錄、雙向轉診記錄由居民就診的醫療機構負責登記,並補充到個人檔案,同時錄入電腦。
『拾』 2011年公共衛生的年度總結
2009年社區衛生工作總結市衛生局:
2009年在市衛生局的正確指導和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區衛生局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基本途徑,我局圍繞全年工作目標任務和市衛生局的總體安排,加強領導、周密安排、夯實任務、層層落實,全面推進我區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示範點的帶動作用,使我區社區公共衛生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順利的完成了全年社區衛生各項工作任務。 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一、 加強領導、精心部署、落實責任、加大投入
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區委、區政府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把加快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擺在公共服務的優先發展位置。一是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要求,區政府在2008年底已將2009年我區社區公共衛生補助經費42萬列入財政預算、並在年初已將落實到位。二是年初已將2008年人均9 元的社區公共衛生補助經費140萬元全部下撥到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三是已完成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標准化建設項目規劃工作。(七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改擴建工程在12月份前已完成、現正在內部裝修、翠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在辦理各項有關手續、史家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動工)。完成城鎮孕產婦預防出生缺陷增補葉酸項目工作。四是為全面推動社區衛生工作,我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社區走街串戶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居民的衛生需求,制定2009年社區衛生公共考核細則,並在2009年3月與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了目標任務書,夯實責任、層層落實了目標任務。五是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區農合經辦中心認真落實新農合政策、大力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已將符合條件的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農合醫療保險定點單位。區殘聯加強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器械設備的投入(川口社區、桃園社區),並舉辦了100個學時的培訓,促進社區康復功能的完善。計生部門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把計劃生育宣傳和技術服務納入社區衛生服務,並給予葯具投入,促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工作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開展;民政部門制定出台了相關政策,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工作。二、制定目標責任、強化考核
為規范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年初我局組織有關人員深入社區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居民的衛生服務需求,結合去年考核情況制定2009年社區衛生公共考核細則。區衛生局和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目標責任書後,從醫療市場的變化和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入手,轉變服務理念,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貼近社區居民的服務摸式,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和家庭病床服務,嚴格按照社區公共衛生考核細則的要求開展工作。一是利用門診接診,上門建檔、免費體檢等機會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和慢病檔案,全區共建立健康檔案147671份、其中:高血壓病:4555份,糖尿病:3220 份、建檔率達81%,慢性病健康咨詢人數達20380人次,並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和隨訪,掌據了社區居民的總體健康狀況,作出了社區診斷報告,制定了相應的社區衛生措施。川口、黃堡實施了電子檔案管理,方便居民就診。二是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了分級管理,實施了登記建卡制度,老年人的分級系統管理率達到50%以上。三是積極開展傳染病管理工作,組織相關醫務人員參加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培訓班,通過培訓增強了醫務人員對傳染病的報告意識和管理意識。建立傳染病管理制度、報告制度、門診病人登記制度、疫源地處理制度。落實有專人負責,法定傳染病報告20例、及時報告率達到100%,法定傳染病漏報率為零。四是積極開展兒童計劃免疫工作,預防接種37830人次,其中強化免疫接種34524人次,七苗接種率達95%以上。五是積極為社區居民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教育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增強群眾健康意識,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落實了專職或兼職健康教育人員專門負責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和具體措施、舉辦健康教育講座52期,受益達4403人次;開展義診活動進行健康教育咨詢28次,咨詢人數達3萬多人;發放宣傳資料及健康處方4萬余份;免費測血糖近50餘人份;免費測血壓1萬餘人次,舉辦健康教育專欄37期。金華社區創新製作健康小推車深入社區開展宣傳、深受居民的喜愛,六是開展婦幼婦保健管理,建立了孕產婦健康檔案並進行科學管理,開展了產後訪視830人,管理率達到98%.計劃生育服務、指導、咨詢3180次。建立了兒童健康檔案,實施了兒童規范性管理,開展了0—7歲兒童保健2712人,管理率達到97%。七是為社區居民和殘疾人提供相應的康復服務,康復訓練達2650人,共7950人次。八是精神健康心理指導767人次。區衛生局先後組織人員三次進行督導檢查,確保目標責任落到實處。三、全面落實項目實施工作。社區衛生工作是黨和國家關心民生的體現,落實好項目實施工作就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把黨和國家對民生的關心傳遞到每個居民心中,是構建和諧社會、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一是我局根據陝衛發(2009)318號文件精神,及時召各社區衛生機構主要負責人會議,部署安排體檢工作。成立了以區衛生局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王益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實施方案》,社區接到通知後,立即行動起來,對各自服務區域65歲老年人進行摸底造冊,全區共摸底65歲以上老年人15862 人,為了保質保量的搞好本次體檢工作,各社區對參與體檢的業務人員進行了培訓,技術力量不足的由區衛生局給予調配,區衛生局按照摸底人數的50%及時撥付資金:共計:63.192萬元,確保了體檢工作的順利開展。全區共完成體檢11117餘人;體檢率達到71%以上。二是全面實施兩苗補種工作。我區制定下發了兩苗補種實施方案,對參與補種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明確職責及補種范圍。截至目前乙腦摸底14045餘人,需補種6651 人;實際接種總人數6485、接種率98%。乙肝摸底余 3874 人,第一批補種3277 人,第二批補種3158人,此項工作正在進行之中。三是為待孕婦女、早孕婦女免費發放葉酸71人,共690盒。四是針對H1N1疫情蔓延情況,我局及時召開緊急會議,培訓接種技術人員,制定下發了王益區《H1NI防控實施方案 》,並對重點人群進行了及時接種全區共接種5805餘人。四、加強人員培訓,保障功能發揮。一是積極組織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參加全科醫師培訓和適宜技術培訓,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短期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社區衛生的專業化隊伍和社區適宜防控技術水平,全年培訓全科醫師56名、社區護士29名、適宜技術人員16人、管理人員9人。二是大力招聘人才,招聘退休的高資歷專家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力量,全區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聘用高級技術職稱 5人,中級技術職稱5人,初級技術職稱7人,為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加強對口幫扶,全面實施上級醫院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上級醫院專家定期到對口幫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坐診、業務講座、查房等支援工作和接收進修人員機制,實行「傳幫帶」的作用,為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培養人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水平。
五、創新探索、搞好社區衛生基本醫療。創新服務形式、探索便民就診途徑。一是在服務形式上全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團隊,構建以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等組成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深入社區、深入家庭,實行劃片包干,分片負責。二是在服務內容上制定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將「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內容分解,由社區責任醫生根據服務項目,實行定點、定時、按需上門服務。三是在管理和考核上實行崗位責任管理和目標考核,建立社區醫生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其考核結果,與個人獎金掛鉤,充分調動了社區醫生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了「政府出錢、百姓受益」的目的,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四是積極探索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基本形成社區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目前11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已簽訂雙向轉診協議、全年共轉診572人次,開設家庭病床926張,上門服務1.59萬餘人次。五是積極做好社區基本醫療服務,充分提高社區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建立對三十五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制度,累計首診測血壓人數30542人。金華和建工路社區服務機構實施了三免六減服務項目。全區09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病人由2008年的 97609人次增長 157679 人次,增幅達60%,住院病人 304人次。六、加強思想教育,狠抓行業作風建設。今年以來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目標責任的要求,加強了對職工醫德醫風的教育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嚴格要求職工,愛崗敬業,關心社區居民疾苦,以良好的醫德醫風取信於社區居民。強調外塑形象,內練基本功,引導職工積極參加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在生活上關心、愛護職工、在學習上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工作上嚴格要求,按照效能建設工作精神,制定了相關工作紀律,糾正了長期存在的工作責任心不強,不主動等現象,增強了職工的責任心和凝聚力。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建立了領導班子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對單位工作進行經常性檢查、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普遍好評,為建立和諧的社區醫療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沒有建立長效管理機構。二是全區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功能發揮不健全,部分社區衛生機構六大職能沒有全面得到體現。三是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數量不足,基礎工作簿弱、人才缺乏。四是企業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型後失去企業支持,僅靠政府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基本醫療收入不足以維持社區衛生工作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