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國演義的所有戰役概括(時間,地點,交戰雙方,戰爭概括,結果)
三國演義本身是一本亂世的戰爭小說 戰役太多 很難一一例舉 給你舉一些著名的戰役吧
1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占據黃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區,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優勢,勢力迅速發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軍閥袁紹率10萬精兵南下攻許(今河南許昌東),企圖一舉消滅曹操。當時,曹操兵少將寡,率主力2萬北上迎敵。第二年,袁、曹兩軍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決戰迫山眉睫。當時,袁紹的軍隊佔有明顯的優勢。曹操採用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奇襲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南)袁軍,斬袁紹的大將顏良。然後,曹操又誘敵深入,斬袁紹的大將文丑。兩戰皆敗,損失兩員大將,袁軍士氣非常低落,但袁紹自恃兵多糧足,定要同曹操決一死戰。監軍沮授勸袁紹說,曹操兵少糧缺,只求速戰,難於持久,不如跟曹軍長久相持,等曹軍兵疲糧絕,再進行攻擊。袁紹不聽,決意急速進攻,謀士許攸獻計說:曹兵固守官渡,後方必然空虛,可分兵偷襲許,一定會成功。袁紹又不聽,坐失了良機。許攸獻計不被採納,又遭到袁紹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獻計,建義偷襲袁紹屯集軍糧的烏巢(今河南延津縣東南),說如果此舉成功,不出三天,袁紹就會大敗。同年農歷十月,曹操率5000人馬,偽裝成袁軍,偷襲烏巢,把袁紹的軍糧全部燒毀。袁軍聽說軍糧被燒,頓時大亂,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殲滅袁軍7萬多人,袁紹僅帶800奇拴逃脫。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消滅了袁軍主力,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2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病重,孫權於是加緊時機向荊州進攻;投靠劉表、駐扎新野的劉備也借口抵禦曹操和孫權,把所屬軍隊擴充到幾萬人,並命令關羽於樊口大力訓練水軍,准備搶奪荊州;劉表長子劉倚為後母蔡氏家族所逼,進駐夏口。8月,劉表病死,次子劉宗在實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張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荊州牧。曹操於是率領大軍迅速從葉、宛的小路南下,擊敗劉備守軍,佔領新野;劉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議下投降曹操。劉備企圖佔領南郡(江陵),依靠那裡大量的物資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劉備意圖後,自己親自率領5000精銳騎兵星夜追擊劉備,由於大量百姓跟隨劉備南下,曹軍於當陽長坂為追上劉軍,而關羽、諸葛亮已經事先撤退到夏口,劉軍大敗,劉備、趙雲等「僅以身免」;劉備無奈只好改變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後,又攻取、招降了荊州8郡,受降劉宗水、陸軍達10萬人;劉備於是派諸葛亮與孫權結盟,孫權在聽取了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分析後,決定抗曹,並命令周瑜、魯肅、程普帶3萬多水軍與劉備回合。11月,曹操率領10餘萬大軍,進攻夏口的劉備;曹操水軍在赤壁與孫劉聯軍遭遇交戰失禮,曹操領主力到達後,大軍在烏林駐扎;由於水土不服,曹軍大量染上血吸蟲病。為了克服曹軍不適應水戰的缺點,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隻用鐵索連起來,形成為日後慘敗致命的「連環船」。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風,而江南由於氣候問題,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縱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被蒙騙上當。在一個北風轉東南風的夜晚,黃蓋詐降,成功縱火,曹軍大亂,聯軍乘機進攻;曹軍大量燒死、淹死、投降,曹操在親衛隊的保護下,倉皇從華容道逃回江陵;為避免戰船落入聯軍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燒毀其他營寨的所有戰船。同時孫權在南方進攻合肥,曹操無奈命令張遼、樂進、李典星夜馳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許昌。一年後,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陽、樊城,荊州大部分於是落入劉備、孫權手中。209年,孫權從東線進攻合肥,於合肥為劉馥所擋。曹操10餘萬大軍,敗給了只有5——6萬的孫劉聯軍,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蟲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軍隊喪失了戰鬥力,而曹操過於驕傲輕敵是主要的主觀原因;而聯軍充分的利用了各個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大大增強,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中國的機會,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大。
3 夷陵猇亭之戰(火燒連營)
三國時期決定蜀國命運的彝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兵敗猇亭,這次戰役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
後漢末年,三國鼎立。吳、羅兩國,實力不相上下、魏國最強。劉備為報東吳襲取荊州、殺死關羽的仇恨,不聽諸葛亮、趙雲的勸告,起兵七十多萬,親征東吳。
孫權先派年輕的孫桓、 後派年老的甘寧等將領阻擋劉備, 都被劉備打敗。 孫權急得沒有辦法, 就把殺害張飛的兇手范疆、 張達送給劉備,還願讓出荊州求和。劉備不答應, 非要滅了東吳不可。
之後,孫權便任命陸遜為大都督。
劉 備 的 部 隊 從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沒 打 敗 東 吳 主 力, 當時正是盛夏季節,天氣異常炎熱,蜀軍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氣,叫苦連天。劉備只得讓水軍離船上岸,和陸軍一起,靠著溪溝山澗、樹林茂密的地方,紮下互相連接的四十多座軍營,以便躲避暑熱,休整軍隊,等到秋涼後再向吳軍大舉進攻。 馬良感到不妥, 勸劉備說:「這樣安營,是不是徵求一下丞相的意見?」劉備說:「我很懂兵法,何必問孔明。」
陸遜看到了蜀軍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氣低落,認為進行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
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勝利,陸遜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對蜀軍的一個營寨進行試探性進攻,戰斗結果吳軍吃了虧,可陸遜已經找到了攻破蜀軍的辦法,那就是用火攻。陸遜命令水路士兵,用船隻裝載茅草,迅速運到指定地點;陸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著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營,就順風縱火。
吳軍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襲擊。蜀軍毫無防備,頓時亂成一團。各路吳軍乘著大火,同時發起反攻,接連攻破了蜀軍的四十多座營寨。蜀將張南、馮習抵擋不住,被吳兵殺死。在慌亂中,劉備撥馬向夷陵馬鞍山逃走。劉備逃到馬鞍山。陸遜的大隊人馬把馬鞍山團團圍住,從四面放火燒山。劉備只得帶著殘兵敗將,殺開一條血路,向西逃跑。吳軍緊緊尾追,劉備趕忙命令沿途驛站的人員,集中軍用物資和士兵拋棄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燒著,堵塞山道,阻擋追兵。擔負斷後的蜀將傅肜,堅持戰斗,率領部下往來沖殺,身受重傷,奮力死戰,才使劉備擺脫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節縣)。沒多久,劉備也身死白帝城。
4.漢巴之戰
5合肥之戰
曹魏方(守方):
主將:張遼 副將:樂進,李典 兵力:七千
孫吳方(攻方):
主將:孫權 副將:可以確定的有凌統,甘寧,其餘不詳。 兵力:十萬
戰前形勢:
孫權舉傾國之力,對合肥勢在必得,雙方的兵力對比為14:1,而曹操遠在漢中,遠水救不了近火。
戰斗進程:
一:前哨戰:
本來前哨戰一般是指雙方試探性的相互攻擊,但由於本戰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戰成了整個合肥之戰的關鍵。
張遼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後,分析了當前形勢,之後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出擊。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吳軍發起突擊,造成吳軍一時混亂,無法應戰。後來雖將張遼團團圍住,但無奈對方勇猛難當,數次突破重圍。激戰半日,銳氣盡失。而曹軍則穩定了軍心,提升了士氣。
分析:
對於曹軍來說,此戰有以下幾個特點:
1:必要性:此戰必須要打,因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己方援軍遙遙無期,軍心動搖,若不能有效打擊對方士氣以穩定己方軍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張遼說「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2:危險性:此戰對於張遼及八百勇士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因為此戰是正面突擊,不是偷襲,對方畢竟是十萬大軍,己方突擊隊還不到對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會全軍覆沒。而且,此戰只能勝,不能敗。一旦失敗,就意味著整場戰役的失敗。
3:可行性:對於張遼來說,此戰也並非沒有取勝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對方兵力遠勝於我方,難免會產生輕敵思想,防範必定會比較鬆散。只怕從主將到士兵,誰也不會想到只有十幾分之一兵力的敵人居然敢主動出擊。而且包圍未成,陣腳未穩,這就給了張遼可乘之機。其二:吳軍在如此優勢兵力下,一定會自認為己方必然能獲勝,在這樣的思想下,將領士兵缺乏力戰甚至死戰的決心,戰鬥力打了折扣,反觀我方,自張遼以下,突擊隊員個個抱著必死的覺悟和必勝的決心(兩者缺一不可),戰意旺盛,戰鬥力強。
而最後,張遼憑著八百勇士,打贏了這場困難重重的戰斗。其結果就是:敵方「吳人奪氣」,而己方則是「眾心乃安,諸將咸服」。
二:相持階段:
這一階段較為簡單,孫權圍攻合肥十餘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於張遼打贏了前哨戰,使得雙方在氣勢上此消彼長,孫權空有十萬大軍,卻不能攻破這只有區區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見士氣戰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聲:
孫權撤退,各隊人馬皆以就路,唯有孫權,凌統,甘寧在後,張遼卻在此時突然率軍追擊,打散了吳軍的後隊,幾乎就捉住了三人。孫權躍馬逍遙津,而凌統部下全軍覆沒,自己死戰才逃脫。
張遼可謂極善於把握戰機。而反觀孫權,在這里差點又犯下了一個致命的失誤。如果說開始時是由於輕敵的緣故,那麼在這里就完全是指揮上的失誤了。己方可以說是戰敗而歸,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戰後評價:
曹操:太祖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
東吳:聞張遼大名,小兒不敢夜啼。
總體分析:
此戰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張遼在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冷靜分析情況,作出正確決策,並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戰,使己方最終挫敗強敵,獲得勝利,確實體現了「智勇雙全」的名將風范。而孫權在己方實力占優的情況下,產生輕敵思想,對於對方的突襲缺乏正確的應對方法,在指揮上又犯嚴重失誤,可以得出結論:孫權並不擅長軍事。
6.兗州之戰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
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任城一帶,聲勢浩大,銳不可當。兗州刺史劉岱輕敵,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貿然出戰,被黃巾軍所殺。曹操部將陳宮建議,劉岱被殺,兗州無主,可據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並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眾,邀請曹操主持州政。鮑信原與曹操友善,其濟北相之職即為操所表薦,遂到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迎接曹操為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壽張黃巾軍進攻,失利。於是,曹操明令嘗罰,激勵將士,針對黃巾軍無後勤輜重,唯賴抄掠供應的弱點,採用奇襲戰術,晝夜襲擊,使其無所抄掠,終於反敗為勝,每戰必獲。黃巾軍被迫北撤,曹操跟蹤追擊,在濟北(治盧縣,今山東長清南)又敗之,黃巾軍勢窮願降。當年冬,曹操受降卒30餘萬,家屬數十萬人,遂將其健壯精銳者編組為軍,號為青州兵,將老弱婦孺安置屯田。
點評: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爾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Ⅱ 馬鞍山市後鍾山礦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馬抄鞍山市後鍾山礦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8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等。
法定代表人:吳兵
成立時間:2010-08-20
注冊資本:1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50000009733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碧水灣小區25棟102室
Ⅲ 有關《三國演義》,速度,慢了沒份!!!!!!!!!!!!!!!!!
皇叔是仁德的;愛民是如子的;特長是會哭的;眼淚是充足的。
孔明是偉大的;治國是有方的;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專長的。
龐統是可惜的;出場是很少的;長相是挺丑的;死的是很慘的。
雲長是紅臉的;鬍子是很長的;自負是肯定的;倒霉是遲早的。
翼德是莽撞的;粗中是有細的;嗓門是挺大的;睡覺是睜眼的。
子龍是完美的;大家是喜歡的;勝仗是常打的;受傷是沒有的。
孟起是英武的;單挑是不怕的;父仇是想報的;最後是病死的。
漢升是挺老的;鬍子是很白的;經驗是豐富的;射箭是神準的。
魏延是倒霉的;丞相是討厭的;反骨是天生的;造反是必然的。
姜維是好樣的;文武是全才的;打仗是很行的;失敗是可敬的。
阿斗是幸福的;吃喝是不愁的;操心是從不的;強項是玩樂的。
孟獲是皮厚的;造反是沒完的;被擒是經常的;總算是投降的。
曹操是奸詐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無情的。
仲達是小心的;耐心是很好的;大器事晚成的;子孫是厲害的。
郭嘉是可嘆的;才華是出眾的;英年是早逝的;孟德是痛哭的。
楊修是有才的;缺點是多嘴的;風頭是愛出的;被殺是難免的。
張遼是厲害的;死黨是關公的;有勇是有謀的;小孩是嚇到的。
許褚是強悍的;外號是虎痴的;作戰是玩命的;絕招是裸奔的。
典韋是大意的;喝醉是不對的;雙戟是被偷的;戰死是壯烈的。
孫權是中庸的;父業是繼承的;鬍子是紫色的;眼珠是進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老婆是漂亮的;水戰是擅長的;火氣是不小的。
魯肅是老實的;為人是誠實的;荊州是常跑的;結果是徒勞的。
陸遜是斯文的;做人是低調的;本事是不小的;前途是無量的。
甘寧是錦帆的;水賊是做過的;劫營是拿手的;兵多是不必的。
周泰是忠心的;護主是拚命的;傷疤是暴多的;吳侯是稱贊的。
二喬是可憐的;運氣是不好的;丈夫是早死的;守寡是痛苦的。
呂布是英勇的;畫戟是無敵的;人品是不佳的;勒死是可惜的。
董卓是萬惡的;諸侯是共討的;好色是成性的;下場是可悲的。
貂蟬是絕色的;容貌是動人的;風華是絕代的;紅顏是薄命的。
袁紹是兵多的;糧草是充足的;實力是雄厚的;用人是不當的。
袁術是不智的;玉璽是騙到的;稱帝是冒險的;時機是未到的。
陶謙是客氣的;出手是大方的;地盤是不小的;送人是樂意的。
Ⅳ 三國演義,水滸傳,羊脂球共5000字的美文摘錄
樓上的都只有三國啊,我把三篇弄全了
羊脂球精彩選段:
一連幾天,都有七零八落的敗兵穿城而過.這些人已潰不成軍,成了亂哄哄的烏合之眾.他們垂頭喪氣地走著,鬍子又長又臟.軍服破爛不堪,沒有軍旗,也不分隊列.人人神情沮喪,筋疲力盡,無法再動腦筋,也出不了什麼主意,只是機械地邁著步子,一停下來便累得倒在地上.尤其顯眼的是那些被動員入伍的人,他們本來過著太平日子,安安穩穩地靠年金生活,現在卻被槍支壓得彎腰曲背;國民別動隊的小兵們十分機靈,時而驚慌失措,時而激昂慷慨,隨時准備進攻或逃跑;他們當中還有一些穿紅褲子的人,是一個師在大戰役中被殲滅之後的倖存者;和這些顏色雜亂的步兵排在一起的,有穿著深色軍服的炮兵;不時也有一個步履沉重的龍騎兵,戴著閃亮的頭盔,吃力地跟在走得比較輕松的步兵後面.
接著過去的是一群一群的游擊隊員:"戰敗復仇隊","墳墓公民隊","視死如歸隊",他們的名稱英勇悲壯,看起來卻像一幫土匪.
游擊隊的頭頭是從前的商人.他們曾買賣呢絨或種子.油脂或肥皂,後來順應時勢當了軍人,由於富裕或者留著小鬍子而被任命為軍官.他們身穿法蘭絨制服,掛滿武器和飾帶,開口說話聲大氣粗,時常討論作戰計劃,以為只有他們假充好漢的肩膀在支撐著垂危的法蘭西.不過,他們往往擔心自己的戰士,這些人十惡不赦,經常無法無天.姦淫擄掠.
聽說普魯士人就要進入魯昂(法國西北部城市,在塞納河北岸.)了.
兩個月以來,國民自衛軍在附近的樹林里十分小心地偵察.一隻小野兔在荊棘叢里動彈,他們都要准備戰斗,有時把自己的哨兵都打死了.現在他們都回了家,他們的武器.軍服,以及從前用來嚇唬方圓三法里(法國古里,1法里大約相當於4公里.)之內的路程碑的凶器,都忽然無影無蹤了.
最後一批法國兵終於渡過了塞納河,要經過聖塞韋爾和阿夏爾鎮到奧德梅爾橋(法國城市,在魯昂西部,塞納河南岸,此處指法軍向南潰退.)去.將軍絕望地走在隊伍的後面,他對這些亂七八糟的殘兵無能為力.一個具有傳奇般的勇氣.習慣於勝利的民族,竟然一敗塗地,連將軍本人在這場大潰退中也驚慌失措,夾在兩個副官之間向前走著.
然後是一片沉寂,城市在恐懼之中默默地等待著.許多大腹便便的市民,由於計較生意上的得失而變得謹小慎微.他們焦慮不安地等著戰勝者,唯恐廚房裡的烤肉鐵扦或大菜刀會被當成武器.
生活似乎停止了,店鋪都關了門,街道靜得嚇人,偶爾有居民外出也是貼著牆邊匆匆走過.
與其這樣焦慮不安地等著,倒不如就讓敵人來吧。
法軍走了之後的第二天下午,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來一些槍騎兵(舊時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的一個兵種.),迅速地穿過了城市.片刻之後,黑壓壓的一大群人從聖凱瑟琳的山坡上下來,同時,在通向達納塔爾和布瓦吉堯姆的大路上,也涌現了另外兩股侵略軍.這三支部隊的前衛正好同時到達市政廳廣場,德軍從附近的所有街道上一批批地開過來,路面在他們沉重而整齊的步伐下喀喀作響.
用陌生的喉音發出的口令聲傳進了家家戶戶,這些房子就像無人居住一樣毫無動靜,但是在關閉著的百葉窗後面,卻有一雙雙眼睛在窺視著這些獲勝的人.根據"戰爭法",他們成了城市及其生命財產的主人.在遮得黑乎乎的房間里,居民們驚恐萬分,就像碰上了洪水和強烈的地震,面對這類毀滅性的災難,他們的智慧和勇氣都毫無用處.因為每當事物的既定秩序被顛倒過來,由人類的法律或自然的法則所保護的一切,被一種是非不分的.殘酷的野蠻所擺布,以至於人們不再有安全感的時候,便會使人產生同樣的感覺.地震把整個民族壓倒在坍塌的房屋之下;泛濫的江河捲走淹死的農民.家畜的屍體和屋樑;因勝利而自豪的軍隊屠殺自衛者,把其他人作為戰俘帶走,以軍刀的名義搶劫,用炮聲來感謝上帝;這些同樣可怕的災禍,都與對永恆正義的一切信仰大相徑庭,使我們無法按照教育來信賴上天的保佑和人類的理性.
但是每家門口都有小分隊在敲門,而且一進去就不再出來.這就是入侵之後的佔領.被征服者的義務開始了:要對征服者顯得和藹可親.
水滸傳選段:最經典的風雪山神廟
當晚無事。次日,天明起來,早洗漱罷,帶了刀又去滄州城裡城外,小街夾巷,團團尋了一日。牢城營里都沒動靜。林沖又來對李小二道:「今日又無事。」小二道:「恩人,只願如此。只是自放仔細便了。」林沖自回天王堂,過了一夜。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見管營叫喚林沖到點視廳上,說道:「你來這里許多時,柴大官人麵皮不曾抬舉的你。此間東門外十五里,有座大軍草場,每月但是納草納料的,有些常例錢取覓。原是一個老軍看管。如今,我抬舉你去替那老軍來守天王堂。你在那裡B270幾貫盤纏。你可和差撥便去那裡交割。」林沖應道:「小人便去。」當時離了營中,逕到李小二家,對他夫妻兩個說道:「今日管營撥我去大軍草場管事,卻如何?」李小二道:「這個差使,又好似天王堂。那裡收草料時,有些常例錢鈔。往常不使錢時,不能勾這差使。」林沖道:「卻不害我,倒與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李小二道:「恩人休要疑心。只要沒事便好了。只是小人家離得遠了,過幾時那工夫來望恩人。」就時家裡安排幾杯酒,請林沖吃了。
話不絮煩,兩個相別了。林沖自來天王堂取了包裹,帶了尖刀,拿了條花槍,與差撥一同辭了管營。兩個取路投草料場來。正是嚴冬天氣,彤雲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見得好雪?有臨江仙詞為證:
作陣成團空里下,這回忒殺堪憐,剡溪凍住猷船。玉龍鱗甲舞,江海盡平填,宇宙樓台都壓倒,長空飄絮飛綿。三千世界玉相連,冰交河北岸,凍了十餘年。
大雪下的正緊,林沖和差撥兩個,在路上又沒買酒吃處,早來到草料場外。看時,一周遭有些黃土牆,兩扇大門,推開看裡面時,七八間草房做著倉廒,四下里都是馬草堆,中間兩座草廳。到那廳里,只見那老軍在裡面向火。差撥說道:「管營差這個林沖來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使交割。」老軍拿了鑰匙,引著林沖,分付道:「倉廒內自有官司封記。這幾堆草,一堆堆都有數目。」老軍都點見了堆數,又引林沖到草廳上。老軍收拾行李,臨了說道:「火盆鍋子碗碟,都借與你。」林沖道:「天王堂內,我也有在那裡。你要便拿了去。」老軍指壁上掛一個大葫蘆說道:「你若買酒吃時,只出草場,投東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軍自和差撥回營里來。
只說林沖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來。屋邊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見一所古廟。林沖頂禮道:「神明庇佑,改日來燒錢紙。」又行了一回,望見一簇人家。林沖住腳看時,見籬笆中挑著一個草帚兒在露天里。林沖逕到店裡。主人道:「客人那裡來?」林沖道:「你認得這個葫蘆么?」主人看了道:「這葫蘆是草料場老軍的。」林沖道:「如何便認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場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氣寒冷,且酌三杯,權當接風。」店家切一盤熟牛肉,盪一壺熱酒,請林沖吃。又自買了些牛肉,又吃了數杯,就又買了一葫蘆酒,包了那兩塊牛肉,留下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懷內揣了牛肉,叫聲相擾,便出籬笆門,依舊迎著朔風回來。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緊了。古時有個書生,做了一個詞,單題那貧苦的恨雪:
廣莫嚴風刮地,這雪兒下的正好。扯絮撏綿,裁幾片大如栲栳。見林間竹屋茅茨,爭些兒被他壓倒。富室豪家,卻言道壓瘴猶嫌少。向的是獸炭紅爐,穿的是綿衣絮襖。手拈梅花,唱道國家祥瑞,不念貧民些小。高卧有幽人,吟詠多詩草。
再說林沖踏著那瑞雪,迎著北風,飛也似奔到草場門口,開了鎖入內看時,只叫得苦。原來天理昭然,佑護善人義士。因這場大雪,救了林沖的性命。那兩間草廳,已被雪壓倒了。林沖尋思:「怎地好?」放下花槍、葫蘆在雪裡,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搬開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時,火盆內火種,都被雪水浸滅了。林沖把手床上摸時,只拽的一條絮被。林沖鑽將出來,見天色黑了。尋思:「又沒打火處,怎生安排?」想起:「離了這半里路上,有個古廟,可以安身。我且去那裡宿一夜。等到天明,卻做理會。」把被卷了,花槍挑著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廟里來。入的廟門,再把門掩上,傍邊止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入的裡面看時,殿上做著一尊金甲山神。兩邊一個判官,一個小鬼。側邊推著一堆紙。團團看來,又沒鄰舍,又無廟主。林沖把槍和酒葫蘆放在紙堆上,將那條絮被放開,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蓋白布衫脫將下來。早有五分濕了。和氈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卻把葫蘆冷酒提來便吃。就將懷中牛肉下酒。正吃時,只聽得外面必必剝剝地爆響。林沖跳起身來,就壁縫里看時,只見草料場里火,刮刮雜雜燒著。看那火時,但見:
一點靈台,五行造化,丙丁在世傳流。無明心內,災禍起滄州。烹鐵鼎能成萬物。鑄金丹還與重樓。思今古,南方離位,熒惑最為頭。綠窗B272焰燼;隔花深處,掩映釣魚舟。鏖兵赤壁,公瑾喜成謀。李晉王醉存館驛,田單在即墨驅牛。周褒姒驪山一笑,因此戲諸侯。
當時張見草場內火起,四下里燒著,林沖便拿槍,卻待開門來救火,只聽得前面有人說將話來。林沖就伏在廟聽時,是三個人腳步響,且奔廟里來。用手推門,卻被林沖靠住了,推也推不開。三人在廟檐下立地看火。數內一個道:「這條計好么?」一個應道:「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回到京師,稟過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這番張教頭沒的推故。」那人道:「林沖今番直吃我們對付了。高衙內這病必然好了。」又一個道:「張教頭那廝,三回五次託人情去說:『你的女婿歿了。』張教頭越不肯應承。因此衙內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兩個央浼二位干這件事。不想而今完備了。」又一個道:「小人直爬入牆里去,四下草堆上點了十來個火把,待走那裡去?」那一個道:「這早晚燒個八分過了。」又聽一個道:「便逃得性命時,燒了大軍草料場,也得個死罪。」又一個道:「我們回城裡去罷。」一個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兩塊骨頭回京府里見太尉和衙內時,也道我們也能會幹事。」
林沖聽那三個人時,一個是差撥,一個是陸虞候,一個是富安。林沖道:「天可憐見林沖」若不是倒了草廳,我準定被這廝們燒死了!」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一手拽開廟門,大喝一聲:「潑賊那裡去!」三個人急要走時,驚得呆了,正走不動。林沖舉手,胳察的一槍,先戳倒差撥。陸虞候叫聲饒命,嚇的慌了手腳,走不動。那富安走不到十來步,被林沖趕上,後心只一槍,又戳倒了。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的三四步。林沖喝聲道:「好賊!你待那裡去?」批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閣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什麼冤讎,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陸虞候告道:「不幹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林沖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幹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迸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裡。回頭看時,差撥正爬將起來要走。林沖按住喝道:「你這廝原來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頭割下來,挑在槍上。回來把富安、陸謙頭都割下來。把尖刀插了,將三個人頭發結做一處,提入廟里來,都擺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氈笠子帶上,將葫蘆里冷酒都吃盡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走不到三五里,早見近村人家,都拿著水桶鉤子來救火。林沖道:「你們快去救應,我去報官了來。」提著槍,只顧走。那雪越下的猛。但見:
凜凜嚴凝霧氣昏,空中祥瑞降紛紛。須臾四野難分路,頃刻千山不見痕。銀世界,玉乾坤,望中隱隱接昆侖。若還下到三更後,彷佛填平玉帝門。
林沖投東去了兩個更次,身上單寒,當不過那冷。在雪地里看時,離的草場遠了。只見前面疏林深處,樹木交雜,遠遠地數間草屋,被雪壓著。破壁縫里透出火光來。林沖逕投那草屋來。推開門,只見那中間坐著一個老莊家,周圍坐著四五個小莊家向火。地爐裡面焰焰寺燒著柴火。林沖走到面前,叫道:「眾位拜揖。小人是牢城營差使人,被雪打濕了衣裳,藉此火烘一烘,望乞方便。」莊客道:「你自烘便了,何妨得。」林沖烘著身上濕衣服,略有些干,只見火炭邊煨著一個瓮兒,裡面透出酒香。林沖便道:「小人身邊有些碎銀子,望煩回些酒吃。」老莊客道:「我們每夜輪流看米囤,如今四更天氣正冷,我們這幾個吃,尚且不勾,那得回與你。休要指望。」林沖又道:「胡亂只回三五碗與小人盪寒。」老莊家道:「你那人休纏,休纏!」林沖聞得酒香,越要吃,說道:「沒奈何回些罷。」眾莊客道:「好意著你烘衣裳向火,便來要酒吃。去便去,不去時,將來吊在這里。」林沖怒道:「這廝們好無道理!」把手中槍看著塊焰焰著的火柴頭,望老莊家臉上只一挑將起來,又把槍去火爐里只一攪,那老莊家的髭須焰焰的燒著。眾莊客都跳將起來。林沖把槍桿亂打。老莊家先走了,莊家們都動憚不得,被林沖趕打一頓,都走了。林沖道:「都去了,老爺快活吃酒。」土坑上卻有兩個椰瓢,取一個下來,傾那瓮酒來吃了一會。剩了一半,提了槍,出門便走。一步高,一步低,浪浪蹌蹌,捉腳不住。走不過一里路,被朔風一掉,隨著那山澗邊倒了,那裡掙得起來。凡醉人一倒,便起不得。醉倒在雪地上。
三國演義選段:
溫酒斬華雄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Ⅳ 《三國演義》 有關蜀國的著名的戰役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占據黃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區,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優勢,勢力迅速發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軍閥袁紹率10萬精兵南下攻許(今河南許昌東),企圖一舉消滅曹操。當時,曹操兵少將寡,率主力2萬北上迎敵。第二年,袁、曹兩軍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決戰迫山眉睫。當時,袁紹的軍隊佔有明顯的優勢。曹操採用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奇襲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南)袁軍,斬袁紹的大將顏良。然後,曹操又誘敵深入,斬袁紹的大將文丑。兩戰皆敗,損失兩員大將,袁軍士氣非常低落,但袁紹自恃兵多糧足,定要同曹操決一死戰。監軍沮授勸袁紹說,曹操兵少糧缺,只求速戰,難於持久,不如跟曹軍長久相持,等曹軍兵疲糧絕,再進行攻擊。袁紹不聽,決意急速進攻,謀士許攸獻計說:曹兵固守官渡,後方必然空虛,可分兵偷襲許,一定會成功。袁紹又不聽,坐失了良機。許攸獻計不被採納,又遭到袁紹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獻計,建義偷襲袁紹屯集軍糧的烏巢(今河南延津縣東南),說如果此舉成功,不出三天,袁紹就會大敗。同年農歷十月,曹操率5000人馬,偽裝成袁軍,偷襲烏巢,把袁紹的軍糧全部燒毀。袁軍聽說軍糧被燒,頓時大亂,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殲滅袁軍7萬多人,袁紹僅帶800奇拴逃脫。
Ⅵ 三國演義中的典型戰役
1.《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齣祁山、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等。
3.《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三弟兄分別是雙股劍的劉備,使丈八蛇矛槍的張飛和使青龍偃月刀的關羽。
4.「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例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
7.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來的。
請再寫出源於《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並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 三顧茅廬 故事: 劉備三請諸葛亮;
成語: 身在曹營心在漢 故事: 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
8.「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是 煮酒論英雄 。
9.下面的一幅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齣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齣: 六齣祁山 東和: 東和孫吳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七擒: 七擒孟獲 北拒: 北拒曹魏 排八陣:擺設八陣圖
Ⅶ 在陸遜營燒劉備大軍七百里時,劉備大敗時,誰挽救了劉備
開始關興,張苞拚死保護劉備,由於敵人越來越多,正在危急之時,趙雲領軍殺入,一槍刺朱然於馬下,陸遜聞趙雲來救,連忙下令撤軍,趙雲救劉備回白帝城。
Ⅷ 三國演義 火燒連營
1、簡介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夷陵之戰(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2、具體過程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軍隊七十多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當時,兩國的國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將軍吳班、馮習率領4萬多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派鎮北將軍黃權駐扎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 孫權在面臨蜀軍戰略進攻的情況下,奮起應戰。他任命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同時又遣使向曹丕稱臣修好,以避免兩線作戰。
陸遜上任後,通過對雙方兵力、士氣以及地形諸條件的仔細分析,指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耐心說服了吳軍諸將放棄立即決戰的要求。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准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公元222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由於開始遭到吳軍的扼阻抵禦,其東進的勢頭停頓了下來。在吳軍扼守要地、堅不出戰的情況下,蜀軍不得已乃在巫峽、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地上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為了調動陸遜出戰,劉備遣前部督張南率部分兵力圍攻駐守夷道的孫桓。孫桓是孫權的侄兒,所以吳軍諸將紛紛要求出兵救援,但陸遜深知孫桓素得士眾之心,夷道城堅糧足,堅決拒絕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議,避免了分散和過早地消耗兵力的行為。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澗,屯兵休整,准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沮喪,放棄了水陸並進、夾擊吳軍的作戰方針,認為戰略反攻的時機業已成熟。為此他上書吳王孫權說:「交戰之初,所顧慮的是蜀軍水陸並進、夾江直下。現在蜀軍舍舟就陸,處處結營,從其部署來看,不會有什麼變化。這樣就有了可乘之機,擊破蜀軍,當無困難。」孫權當即批准了陸遜這一由防禦轉入反攻的作戰計劃。
陸遜在進行大規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隊進行了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這次進攻雖未能奏效,但卻使陸遜從中尋找到了破敵之法--火攻蜀軍連營的作戰方法。因為當時江南正是炎夏季節,氣候悶熱,而蜀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所築成,其周圍又全是樹林、茅草,一旦起火,就會燒成一片。 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迫使蜀軍西退。吳將朱然率軍5000首先突破蜀軍前鋒,猛插到蜀軍的後部,與韓當所部進圍蜀軍於涿鄉(今湖北宜昌西),切斷了蜀軍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大破之。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攻擊。守御夷道的孫桓部也主動出擊、投入戰斗。吳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攻破蜀軍營寨40餘座,並且用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系。蜀軍將領張南、馮習及土著部族首領沙摩柯等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見全線崩潰,逃往夷陵西北馬鞍山,命蜀軍環山據險自衛。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又殲滅蜀軍數萬之眾。至此,蜀軍潰不成軍,大部死傷和逃散,車、船和其他軍用物資喪失殆盡。劉備乘夜突圍逃遁,行至石門山(今湖北巴東東北),被吳將孫桓部追逼,幾乎被擒,後衛將軍傅彤等被殺。後依賴驛站人員焚燒潰兵所棄的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節東)。
這時,蜀軍鎮北將軍黃權所部正在江北防禦魏軍。劉備敗退後,黃權的歸路為吳軍所截斷,不得已於八月率眾向曹魏投降。
劉備逃到白帝城後,吳將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張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陸遜顧忌曹魏方面乘機渾水摸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吳,但因陸遜早有準備,魏軍終於無功而返。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