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十四項都包括哪些具體一些更好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健康教育
預防接種
兒童健康管理
孕產婦健內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容壓)
重性精神疾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中醫葯健康管理
衛生監督協管
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免費提供避孕葯具
健康素養促進行動
(1)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新亮點擴展閱讀: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內容,是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❷ 如何寫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亮點材料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俗地說,就是不管你生活在東部還是西部,居住在農村還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樣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近年來我國全面實現免費義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蓋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時期,我國將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深度解讀
「十二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范圍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等。
2.就業服務:包括就業信息、就業咨詢、職業介紹等。
3.社會保障: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與合作醫療等。
4.醫療衛生:包括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等。
5.人口計生:包括避孕葯具、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免費開放等。
8.基礎設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運班車,城市建成區公共交通全覆蓋等。
9.環境保護:包括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和環境監測等。
加大財政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資金保障是關鍵。應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所佔比重,保證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長幅度都高於16%,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的預期目標,這將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財力保障。
❸ 公共衛生十大服務項目是啥
目前,我來國實行的基源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11類內容: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些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為三大類人群共提供14項服務
1、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
2、健康教育
3、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4、衛生計生監督協管
5、0~6歲兒童健康管理
6、孕產婦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醫葯健康管理
9、預防接種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12、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費提供避孕葯具
14、健康素養促進
其中1-4項為針對所有人群的服務;5-9項為針對特殊人群的服務;10-12項為針對患病人群的服務。有部分有條件的地方在開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僅限於發現有精神病後建立檔案,做記錄、隨訪,其他均是轉到規定有條件的單位);
2、孕產婦健康管理(除產後訪視)。
(4)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創新亮點擴展閱讀
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無論是城市或農村、戶籍或非戶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不同的服務項目有不同的服務對象,可分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服務、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服務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服務。
2、面向特定年齡、性別、人群的公共衛生服務,如預防接種、孕產婦與兒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❺ 新醫改革有哪些亮點和突破點
亮點1
遏制醫葯價格虛高
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為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貴」問題,國家將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葯價格形成機制,規范醫療服務和葯品價格管理。 為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國家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其餘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
根據《意見》的要求,中央政府負責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及項目、定價原則及方法;省或市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衛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基本醫療服務指導價格。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按照扣除財政補助的服務成本制定,體現醫療服務合理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實行分級定價。
同時,國家將規范公立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研究探索按病種收費等收費方式改革;建立醫用設備儀器價格監測、檢查治療服務成本監審及其價格定期調整制度。
為改革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國家將合理調整政府定價范圍,改進定價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價格杠桿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國家基本葯物的生產和使用。對新葯和專利葯品逐步實行定價前葯物經濟性評價制度。對仿製葯品實行後上市價格從低定價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復建設。
《意見》要求「嚴格控制葯品流通環節差價率」:對醫院銷售葯品開展差別加價、收取葯事服務費等試點,引導醫院合理用葯。
亮點2
全民享受「病有所醫」
《意見》強調,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實現全體人民病有所醫。
堅持醫葯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改革方案設計、衛生制度建立到服務體系建設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則。
財政部科研所所長賈康表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大轉變,也是在醫療衛生領域明確和強調政府責任的理論基點和決策依據。
賈康說,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符合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徵,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的和諧不可或缺,而市場又不能有效提供,政府理應成為主要提供者。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財政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為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意見》提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國家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2009年起,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進一步提高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
亮點3
政府購買醫療服務
《意見》明確提出,將完善政府對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機制,「對包括社會力量舉辦的所有鄉鎮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各地都可採取購買服務等方式核定政府補助」。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主任金承剛表示,這意味著我國財政投入機制的重大轉變,通過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變「養人辦事」為「辦事養人」,可以有效促進醫療衛生服務體制機制的轉變。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說,所謂「購買服務」,即指政府基於某種考慮,為某些公共服務,如公共衛生服務、某些基本醫療服務,全額或部分埋單,但具體實施是通過競爭的方式,向所有符合資質的服務提供者購買服務。
公立醫院改革一直被視為醫改的最大難題。「新醫改」明確提出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專家表示,這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一次全新突破。
亮點4
提升基層醫療水平
為了方便城鄉居民就近就醫,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我國將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新增衛生資源重點投向農村和社區衛生等薄弱環節。
醫療資源配置一直是困擾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大問題,據統計,我國80%的醫療資源在城市,而城市裡80%的醫療資源又在大醫院,這直接導致大醫院里常常人滿為患,而在基層社區、尤其是偏遠農村的醫療機構則冷冷清清。
為此,新公布的《意見》要求,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醫療機構要逐步進行整合,嚴格控制大型醫療設備配置,鼓勵共建共享,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
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1月21日的決定,國家將重點加強縣級(含中醫院)、鄉鎮衛生院、邊遠地區衛生室和困難地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這些項目的建設將納入今後三年各級政府8500億元投入計劃。
為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國家將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城市醫院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社區衛生服務持續發展。
亮點5
基本葯物全能報銷
我國將加快建立以國家基本葯物制度為基礎的葯品供應保障體系,同時,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基本葯物是指滿足大部分群眾的衛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時候均有足夠的數量和適宜的劑型,其價格是個人和社區能夠承受得起的葯品。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醫改中,就曾提出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但多年來始終停留在出台目錄的初始階段,並沒有建立起涉及基本葯物生產、采購、配送、使用、報銷等各個環節的完整體系。
《意見》明確,建立基本葯物的生產供應保障體系,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基本葯物實行公開招標采購,統一配送,減少中間環節,保障群眾基本用葯。國家制定基本葯物零售指導價格,在指導價格內,由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招標情況確定本地區的統一采購價格。
同時,新醫改意見要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葯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葯物作為首選葯物並確定使用比例。基本葯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葯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葯物。
衛生部葯物政策與基本葯物制度司司長鄭宏表示,這不僅有利於整頓治理葯品生產供應保障體系,促進醫葯市場健康發展,也有利於引導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保障群眾用葯安全,降低患者醫葯費用。
亮點6
公立醫院告別「以葯牟利」
作為醫改方案近期將重點抓好的五項改革之一,我國將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葯補醫」問題。
我國將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並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國家將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葯補醫」問題。同時,國家將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民營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院。
《意見》還表示將大力改進公立醫院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縮短病人等候時間,實現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努力讓群眾看好病。
到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將取得突破,加上其他改革措施,我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將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亮點7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我國將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專家表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需要政府履行其應盡職能,加大投入力度。
《意見》明確了政府、社會與個人的衛生投入責任。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籌資,向城鄉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直接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效減輕;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使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表示,《意見》雖強調政府主導,並不意味著排斥社會資本的介入。相反,《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多元衛生投入機制,正是為了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
亮點8
信息共享方便就醫
根據《意見》,我國將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葯衛生信息系統,大力推進醫葯衛生信息化建設,以方便群眾就醫。
在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我國將完善以疾病控制網路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高預測預警和分析報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村和社區衛生信息網路平台;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路信息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同時將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
此外,我國還將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加快基金管理、費用結算與控制、醫療行為管理與監督、參保單位和個人管理服務等具有復合功能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並加強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積極推廣「一卡通」等辦法,方便參保(合)人員就醫,增加醫療服務的透明度。
❻ 新醫改中的亮點有哪些
第一,改變公立醫院 「以葯養醫」,體現公益性。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推進公立醫療補償機制改革,完善公立醫院經濟補償政策,逐步解決「以葯養醫」問題。
第二,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二元發展,導致城鄉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根據新方案,從2009年開始,我國逐步向城鄉居民統一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不低於15元,2011年不低於20元。
第三,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醫療權益保護,真正體現醫療改革的公平性。新方案當中加強了對農民工以及農村留守的老人、婦女、兒童,破產職工、退休職工等等這些弱勢群體的保障,而且強調以農村為重點。
文件中還有那些實實在在的舉措?
一 老百姓有望用上低價葯 《意見》里提到了大家都很關注的葯價問題,以及用葯報銷的問題,這兩大問題可以通過建立基本葯品目錄和擴大醫保受惠人群比例來實現。比如,在原有的基本葯物目錄基礎上,再增加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另外,普通型兒童白血病葯物、主要的抗腫瘤葯也納入到了基本目錄。
二 部分醫療服務政府埋單 《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新模式。屆時,一些公共衛生服務和某些基本醫療服務,都由政府全額或部分埋單,減輕公立醫院負擔。 公共醫療服務有望政府埋單,一些通過故意開高價葯等"非正常方式"獲取的創收,導致百姓"看病貴"的行為有望杜絕。
三 政府加大投入為民減負 《意見》強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對衛生的投入,使居民個人基本醫療衛生費用負擔有效減輕。新增政府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基本醫療保障等將是政府投入重點,為居民看病的醫葯費減負。
關於政府加大投入為民減負,在4月7日後續公布的三年規劃中,政府計劃投入的8500億元資金得到了印證。我們來看看一段短片,了解一下8500億元的走向。
「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們過去常說的,這都和醫院脫不了干係,所以醫改的一個重頭戲不啻於醫院這部分。在我們做節目之前,我們也在留意了一下網上,來看相關留言。
絳衣仙子 凡夫俗體,生病是常有的事情。可每次到大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新醫改後,這種人擠人的現象能否有所改觀?
嘉賓 大醫院人擠人有望緩解 《意見》中明確規定「社區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讓社區醫院擔當起「守門人」的職責,也就是說生病了先由社區醫院治療,社區醫院不能治療的將向上級醫療轉診,而不能直接去大醫院就診。引導一般的診療下沉到基層。
頭上滿天星 我們這里是武漢遠城區新洲的一個小鄉鎮,每每有疑難病症,就讓病人轉院到武漢,能不能讓專家教授常到我們這里走走,免得讓患者東奔西跑
嘉賓 醫師多點執業首次探索 《意見》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的舉措,旨在讓專家教授"流動"起來,不再只供職於大醫院。他們可以去幫扶社區,或到別的醫院掛職,免得患者為某個著名的專家東奔西跑。讓專家「走穴」,對醫患雙方都有好處
東湖老人 我是武重社區的一名退休職工,有高血壓多年,每次發燒都不放心到小診所看病,就因為不少地方的社區醫療機構缺少"全科醫生"。
基層將盡快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意見》中規定通過幾個形式保證農村、城市社區和中西部地區的醫療衛生人才:第一,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優秀衛生人才到農村、城市社區和中西部地區服務,如在職稱晉升、業務培訓和待遇上給予傾斜;第二,加大醫學教育投入,採取定向免費培養等多種方式,為貧困地區農村培養實用的醫療衛生人才。
主持人:上面網友根據自己的經歷都所關心的的問題,不能不說也是新醫改的亮點,對於醫院這塊來說,是不是還有更大利好的亮點呢?
嘉賓 是的,應該說還有兩大亮點是大家最為關心的
一是以技養醫取消葯品加成
一直以來我國醫療服務費偏低,為維持生存,醫院和醫生將手伸向了"葯片",導致葯費居高不下。《意見》明確,通過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葯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彌補醫生、公立醫院收入上的缺失,最終從"以葯養醫"逐步轉向"以技養醫"。
二是醫生分級收費體現價值
一個醫生從主治醫生晉升到主任、專家,甚至更高層,他的每一步醫術提升都來之不易。《意見》指出,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葯價格形成機制。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實行分級定價。這種做法可實現醫生的價值,提高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