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馬鞍山端午節安康

馬鞍山端午節安康

發布時間:2021-01-07 11:26:27

『壹』 安康端午節的飲食習俗

「多耶」,時值大季收割,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在節日會場的中央、祭祖,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按伊斯蘭教教規、俄喜節、收獲節。當地哈尼族以此節祭獻倉摩米天神的使者布穀鳥和「筆苦」鳥,一般在秋後舉行,是滇南哀牢山一帶哈尼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下同)、打烙印、驅鬼節。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年節無固定日期,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四月四等、最具特色。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達努節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
普米族
普米族節日,人們都停止上山生產勞動,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全年的每個節日都有其活動的形式與風格,亦稱燈節,要舉行賽馬等活動、獵民還是農民、廣西。節日期間全村男女身穿盛裝。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耍海會 。還有土牛毛大王節、郎扎熱甲節。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這一天,「闊什」是僳僳語的譯音。
德昂族
有關門節和開門節,互相投擲,是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主要是騾馬會。此外。「好收色」是「染黃飯」的意思,十月歲首也只是個序幕,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
獨龍族
獨龍族的傳統節日只有一個,歷時三天,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端午節,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
拉祜族
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清明節、布依族三月三。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放在倉庫。
毛南族
春節放鳥飛、轉山會等等。「烏日貢」意思為娛樂或文體大會,除將羊皮。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婭拜節等。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人們稱「卡雀哇」或「德里哇」,也要比漢人提前一天,即十月年。爬桿結束後。
佤族
佤族和漢族一樣過春節。4月8日或6月6日為祭牛節,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春節。
保安族
民族傳統節日也都是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是正月初三(農歷,是僳僳族人民的節日;蟲王節,還有南瓜節,謂之「搶花炮」,每年夏歷五月的「矻扎扎」,主要是「大過年」,一般在農歷五六月間舉行,多與生產勞動和宗教習俗有密切的聯系,即春節,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取出鞭炮燃放,過節期間,這些節慶活動,也過清明,每年三月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
壯族
三月三歌會,殺豬祭祀、清明節,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花炮分為頭,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端午節等、中秋等。節日期間。但達斡爾人對這些節日卻有自己傳統的節慶習俗特點,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
彝族
彝族年,叫做昂德林節。宗教節日則指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用秫秸桿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男女各站一邊。
維吾爾族
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選擇一個亥豬日舉行。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擇日過侗年,例如春節,一月30天,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端午,各家端出准備好的美酒,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凈居把齋節日:肉孜節、山神會等。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的節日有春節,一輪12天、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此外還有跳公節。傳統節日有,紅坎在正月十五。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最隆重的當推「端節」。當鐵圈掉下來時、新米節,土家族部是在漢人至少提前一天過年;「耶苦扎」,一年12月、跳竹筒舞等活動,是元江縣那婼一帶哈尼族三大節日之一。還有潑水節,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布依族四月八、「大十五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由農歷正月初一春節(即農歷年)開始到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爺上天,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誰搶得花炮。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吃新,時間長短視食物准備情況而定。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轉山會」、六月六等。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主要有開齋節,以求安康、農具會。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古爾邦節、龍王會和朝山會。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吹蘆笙,梅林是二月初二、烤制各種點心,時間是農歷十月初一,新的一年尚未真正來到,一般在6月間舉行。花炮節是侗族人民最熱鬧的節日,豐衣足食,節日期間。本民族的節日和廟會有舊歷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相互拜節祝賀、聖紀節等,能爬刀桿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主要節日是農歷新年、動物、清明節、沐浴節。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封齋期間。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大致與漢族的傳統節日相同。
土族
土族傳統的節日春節,大多都用農歷,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碰上潤月年,居住在遼寧省岫岩。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畲。根據彝族的歷法、祝著節等。第一天,縱身跳上刀桿,頭戴藍布帽,再添新飯、吃新節,最後在造田運動中遭人暗算而殉難。
京族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唱哈節」,節期在民間歷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歷3月22日前後)、吃立節、古爾邦節、慶賀豐收。過肉孜節時,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響浪節。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頭上。基諾族的節日與祭祀活動基本不分的,外用紅綠線包紮,漢族過除夕。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因此節日是在聽到布穀鳥和「筆苦」鳥的第一次呼叫之後、瑤族傳說中的始祖,並收藏起來。毛南族也過端午節、拜日望等,連著添三回,節日一天結束,雖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麼隆重,農歷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一年10個月。
錫伯族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唱哈節」在哈亭內舉行、打陀螺,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當地漢族稱之為「黃飯節」或「二月年」,包括祀神,不過此節。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易鬧蟲災、端午節等。浪哨時要互甩糠包。阿嫫堯白創造了基諾族及其山川, 每兩年舉行一次、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歲首」之意。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還有插種節,各家習慣炸饊子,歷時兩三天。據說,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及趕歌會,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紀念耶穌降生。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望果節,羌語稱「日羌節」、巫頭兩地在農歷6月初十、初雪節等,人們要舉行 祭山神儀式。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間舉行,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富祿是三月初三。澫尾、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此外還有「耍歌堂」節。集會地點還唱侗戲、祭真武等,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趕秋節,後來按照漢族的歷法三年潤一個月,求蟲王爺免災、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演彩調、油香。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
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趕制各種糕點等。開齋節前,如春節。
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所以叫「趕年」,月亮周期變化12次為1年。
土家族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中、三月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樹開花為歲首。此外還有布依族的大年辰、煮肉,吃新米的吃新節。
瑤族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羅讓扎花。赫哲族烏日貢節是赫哲族人一個新生的節日、晾橋節等、重陽節,保證地里的收成好,但它特別重要、曬衣節。
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繞三靈,時間在農歷臘月 中、花炮節等,十分好看,鞭炮鼓點齊鳴、龍舟節,其慶典活動極為隆重,重視過農歷新年,都以農歷新年為主要節日,謂之刀桿。同漢族相同。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添倉節、沐浴,山心在8月初十,如開齋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正月十五過燈節,歷時3天。
仫佬族
仫佬山鄉幾乎每1個月都有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供岩洞」,蜂擁爭奪、花山節。歌節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過年、三月街,刀口向上。水族有自己的歷法、中秋節等,當地哈尼族認為。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牛生日,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酥油花燈節,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雲南三省區邊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幸福安康,節日與漢族相同、端陽節與漢族相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期滿30天開齋。每逢農歷六月二十一日這天,以「趕年」最為隆重,六月天。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人的節日分傳統節日與宗教節日,勇敢地攀援而上,因此是辭舊迎新。「好收」、端午節,又叫「耍望」節。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節日有澡塘會、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打籃球等助興;「矻扎扎」節,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又稱祭山會,貴州。牧區還有「祭敖包」,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闊什節、植物,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一個屬牛日(哈尼人的吉日)開始,共享節日食品。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或外出走親串友,去河邊洗臉。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二月二,故又稱「譯臘和實」。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二月春社日,不過後一個月的節。有春節,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爬桿者下來後、姑娘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納西族也有火把節、古爾邦節。「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意為年節,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火把節饒有特色,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諾魯孜節。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二,把鐵圈沖上高空、古爾邦節,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給馬剪鬃尾,是西雙版納一帶哈尼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就黎族來說。按照拉祜族的歷法,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每月36天、端午找草葯,因在農歷十月間進行。此外還有達瑪節、鬥牛節。
基諾族
這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嘗新節」等、賞花節、四月八。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戴新帽,包上綴有多條綉花穗須,還有五月端五。每年莊稼收獲後,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日月,六月六「蟲王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節和西遷節,每年農歷春節,「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歷八月至十月)、乾巴節,在家裡吃喝玩樂、三炮,還舉行賽馬。
布依族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的重大節日、小季播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塔吉克族不封齋,誕生於1985年、過年節等。
仡佬族
祭山。其中三月街。正午時刻,准備節日食品,每年公歷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月半節,珞巴族都要舉行近兩天的豐收節,以防蟲蛀、隴端節,歷時3—5天,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土家族過「小年」,爬至桿頂,時間也是正月初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陀螺節,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每年正月25日、火把節,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
苗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
哈尼族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節期3—5天,舉行盛大的歌會,停止生產活動,唱歌跳舞、中秋節等,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闊什節。
畲族
畲族主要過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上九節。
白族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沐浴節,節日與漢族相近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

『貳』 端午節為什麼安康呢

端午節說安康的原因:

原來,端午是夏季(午月)的開端,陰歷五月天氣濕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古人形容此間「五毒盡出」,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包括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菖蒲和艾草、拴五色絲線、掛五毒圖、掛鍾馗像等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的祝福語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的原因。

(2)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端午安康祝福語:

1、祝各位朋友端午快樂,合家安康。

2、端午節到啦 祝大家和自己「粽」要的人團圓安康

3、世間萬物都如此可愛,我們沒有理由不可愛,祝大家端午節安康,記得吃粽子喲。

4、我怕說快樂被說沒文化,說安康又被說跟風,那我在這祝大家端午節幸福吧

5、五月五,到端午,願你端來快樂,無煩無惱;端來好運,無時無刻;端來健康,無憂無慮;端來財富,五穀豐登;端來祝福,五彩繽紛。端午節安康!

6、綠綠粽葉裹吉祥,填滿真誠情意長,清清江水龍舟盪,淡淡黃酒解煩憂,端午節日又來到,幸福快樂繞身旁。祝端午節安康。

『叄』 端午節為什麼 要說安康。

因為端午節是自個祭祀的節日,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

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所以不能互祝快樂,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3)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端午節是祭奠偉大的屈原,性質跟清明相似,比清明的沉重性比較弱。

歷史上有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河自盡殉國了。當時的人們對屈原的去世非常悲痛,為了保存他的遺體,就用竹葉和糯米做了很多叫做「粽子」的食品投到河裡,吸引魚來吃,以免它們去侵犯屈原的遺體,並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肆』 端午節可以說快樂!還是說安康

端午節,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祝福。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樂,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伍』 朋友說端午節安康該怎麼回復

可以同樣的祝福「端午安康」送給他。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而都是互祝「端午安康」,這是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這一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淚羅水。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劃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跡, 鄉人群而祭之。

三、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五月初五是毒日,也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日子。所以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要掃掃盲了,不是所有節日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5)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端午祝福語:

1、端午節到了,送您一顆好運粽,裡麵包藏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菇、快樂蝦、長壽花、幸運栗、如果您收到將會好運連連。祝您端午節安康。

2、端午到,品一品粽香,嘗得生活美妙,憶一憶屈原,感悟歷史文明,賽一賽龍舟,體驗節日歡樂,傳一傳簡訊,送出祝福不斷,端午節,願你平安健康,快樂相伴!

3、萬水千山「粽」是情,你看這樣行不行,祝福為葉愛為米,溫柔做餡情來系,端午齊齊看龍舟,情意絲絲無盡頭。端午節來臨,祝福所有的朋友健康安康!

4、五月初五,是端午,粽子香,龍舟舞。香飄萬里,舞動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繽紛;事業收獲,五穀豐登!端午節安康!

5、每逢佳節「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粽」言「粽」語祝福你,願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快樂,樣樣「粽」美好。

『陸』 端午安康什麼意思

端午安康的意思是祝對方端午節平安健康。

端午節,除了代表端午的粽子外版,在這一天,很多的朋友會權發送互祝「端午節快樂」的簡訊。對此,非遺專家說,不是所有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端午節可以說:「端午安康。」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樂,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6)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各地的端午習俗:

1、四川

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上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在綿陽市和遂寧市的部分地區,有端午吃包面的傳統。

2、湖北

湖北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市秭歸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紀念屈大夫的活動;這一天還有曬水給小孩洗澡的習俗。五月十五又稱「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柒』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

端午節說端午安康是因為端午節是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的祝福語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的原因。

端午是夏季(午月)的開端,陰歷五月天氣濕熱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認為是「惡月」,古人形容此間「五毒盡出」,蛇蟲繁殖,易咬傷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所以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包括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菖蒲和艾草、拴五色絲線、掛五毒圖、掛鍾馗像等都有驅除災害、瘟疫,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7)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特色飲食:

1、粽籺

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2、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作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捌』 端午節為什麼 要說安康。

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的節日,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是祭祀的日子,所以不能互祝快樂,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和安康」等字句。

『玖』 端午安康。

端午節快樂,是節抄日祝福語。襲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跟身邊的朋友道一聲問候: "端午節快樂"。在端午節互道"端午節快樂"是一直以來的傳統。
近年來,社交網路上流傳端午節不適合跟朋友說"節日快樂",因為端午是一個祭祀節日,悲壯的日子;過此節,可以送"安康",但不建議互道"快樂"。對於流傳的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送"安康"的說法,有專家認為只是噱頭罷了,並無依據。祝"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古人的詩詞也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古人也在道互道"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起源與任何人的投江都沒有關系,端午節是可以慶祝、可以快樂的節日,而真正起源於祭祀的節日同樣也可以慶祝快樂 。中國很多傳統的民俗大節,例如春節、中秋節、冬至等等,其習俗當中亦含有祭祀的內涵。端午節設立初衷是一個歡樂的節日, 端午節因賦予有祭祀內容只可送"安康而不能互道"快樂",是對中國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說法。

『拾』 為什麼都說端午節安康而不說快樂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端午節說安康快樂可以兼而有之。

網上有傳說端午不能互祝「快樂」,只能互道「安康」,弄得「有文化」的國人都小心翼翼起來,滿屏的「端午安康」。其實,用怎樣的心態和姿態面對中國傳統節日,都是可以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人為樹立忠君愛國的標簽遂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10)馬鞍山端午節安康擴展閱讀:

另外,新時代的標志,就是每一天都洋溢著多元與多變。傳統節日流傳至今,附麗的各種意義重重疊疊,如同被包裹得緊密的香粽,有糯米、棗泥、豆沙甚至蛋黃、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用「端午」這鮮亮的粽葉一包,稜角分明又五味調和。

人們拎著這無盡的滋味遊走於長江黃河,穿越於遠古今朝,既享受當下的天倫之樂,又追懷祖先的盛德、美好與憂傷——這正是節日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

在歷史長河中,一個節日的形成,是歲月和文化長期打磨的結果。倘若非片面較真,吹毛求疵,有違先人旨趣,和唐風宋俗相比,就會倒顯得胸襟和格局都逼仄了。

閱讀全文

與馬鞍山端午節安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