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海大學各個校區都是怎麼分的
河海大學有3個校區,分別是校本部、常州校區、江寧校區。
1.校本部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寧海路街道南京市鼓樓區西康路1號。
河海大學校本部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北麓,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部門綠化「三百佳」和江蘇省「花園式高校」、「園林式單位」稱號。多次獲得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校本區主要是博士生、研究生院和部分學院大三和大四的本科生。
2.常州校區
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晉陵北路200號。
1986年河海大學在江蘇省常州市設立分校,後改為校區,常州校區是河海大學具有較完整辦學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支撐。
常州校區主要是二本的和一本機械專業的學生。
3.江寧校區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區佛城西路8號。
江寧校區臨近將軍山、秦淮新河,是南京新時期發展的前沿,並與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鄰。
江寧校區主要是能電、計信、商院、外院、法學、公管六個學院在。
(1)安徽馬鞍山統計擴展閱讀:
河海大學,簡稱「河海」,位於江蘇省會南京市,是一所有百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
河海文化:上善若水,篤學敦行。
河海大學辦學理念:致高 致用 致遠。
河海精神:我飲河海一滴水,我獻祖國一生情。
河海大學水利精神:獻身、求實、負責。
河海大學「三愛」:愛國 愛水 愛校。
網路-河海大學
❷ 你好,前面看到你問馬鞍山統計局待遇情況,所以想問問你知道考這個大概需要看哪些書啊,我不是這個專業的
如果編制相同的話,絕對建議去招商局。現在給你介紹下統計局目前的處境和實際情況。統計局是責任重,地位低,沒有錢,沒有權,工作事情多,事情雜,事情繁,工作壓力大。尤其推行綜合考評的地區,領導的政績和地區的排名全部集中在統計局的職權范圍內,相對有些權利,但是風險也並存。為了地區經濟指標的排名,虛報數據,虛報項目現象嚴重。於此同時,又受到上級統計部門的執法檢查風險。即就是,一方面為了排名要虛報,另一方面又承擔數據執法檢查的風險。而且,統計部門任務繁重,目前,統計局主要工作有:1、督促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資質以內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重點服務業通過國家一套表聯網直報平台按要求時間報送報表,匯總、分析各專業報送數據;2、完成小微服務業,規模以下工業,限額以下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的季度抽樣調查;3、勞動工資的季度報表收表和監測分析;4、文化產業和婦女兒童監測工作(季報);5、區域經濟的監測分析(年報);6、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目前正在試點重大改革變動,按三上法人口徑填報;7、居民和農民兩個收入調查分析;(季報);7、經濟普查和人口普查工作。8、地區GDP核算和分析;9、各專業的成本費用調查工作(年一次);10、各專業投入產出調查和分析;(年一次)11、基本單位名錄庫的調查、維護、新增、變更等動態維護工作。
❸ 誰能給統計一下馬鞍山現在共有多少大型超市啊,分別是什麼名字。
農工商,大潤發,家樂福,華潤蘇果,世紀聯華,好又多,沃爾瑪(兩家),歐尚。應該就這么多了吧,我是按時間順序排的。
❹ 安徽城市排名
你好知道網友!你問的城市排名是人口排名還是經濟總量GDP排名,GDP排名你可專以去網路直接搜索,安徽城市屬 GDP 如果回答讓你滿意請採納,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歡迎你繼續追問,希望回答能夠幫助你!
❺ 馬鞍山最好的小學是哪所
2012成功學校招生接近尾聲,從各小學被成功的重視程度和招生人數,可以簡單分析出內馬鞍山各小學的排名。一、容從成功對各小學的報名窗口設置上來看,擁有獨立窗口的小學可以認定為是馬鞍山第一梯隊的小學。 分別是:師范附小 實驗一小 四村小學。二、從成功對各小學的錄取人數上來看,馬鞍山第一梯隊的小學排名是: NO1四村小學,其中該校今年605班據不完全統計被搖號+自主合計超過40人,這讓某個小學全年級僅錄取12人的情何以堪。 NO2 師范附小 其中該校最多一個班也達到近30人 NO3實驗一小 平均一個班在8-12人次------------------------------------------------------------------------------------------------------今年我家孩子也是小升初,所以我比較關心這些。這里說說僅僅是個人觀點,給後面升學的家長提個醒,對於成功這樣的學校來說,它選擇學生時也會極大比重的考慮你是哪個小學來的。
❻ 蕪湖地理位置和馬鞍山比較,哪個好,又是好在哪
某網友出帖,對蕪湖之比馬鞍山有些看法,我想對其發言回答如下:
他說:「蕪湖與馬鞍山相比的差距有以下幾方面:1、馬鞍山有全國十大鋼鐵集團之一的馬鋼!實力不言而喻!」
說到實力,不可否認,馬鋼是目前安徽唯一產值過百億的企業(由此可見安徽窮呀)。但馬鞍山2002年GDP(國民生產總值)為155億元,這其中馬鋼佔了近一半。蕪湖GDP是245億元,有海螺、實達、奇瑞、美的、鑫科、港儲等上市公司和大企業。雖說伸出五指,俱不若馬鋼之長,但攥起拳頭,卻遠比馬鋼的「一指禪」有力得多。
一個城市的工業門類單一,是極大的弊病,這一點,早已為歷史所驗證。最近幾年,石化行業普遍不景氣,安慶石化的蕭條,給安慶的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而銅材的漲價,讓銅陵去年的日子非常好過,因鋼材漲價,馬鞍山這兩年經濟也是如此。但今後怎麼辦呢?皖江四市,除蕪湖外無一不是單一的採掘加工工業,猶如一個人長期只吃一種食物,怎麼不會營養不良呢?環顧國內,大多數單一工業門類城市都陷入廠衰則經濟停滯,廠榮則持之不久的循環,鞍山的鞍鋼,大同的煤礦,吉林的吉化,淮南的電廠……,無不如此。聽說過上海、南京、深圳、廈門靠哪一個企業繁俚穆穡?
他說:「2、馬鞍山區位優越,是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發展潛力巨大! 」
論離南京近,馬鞍山自是優於蕪湖,正如論離上海近,離江浙近,離發達地區近,安徽自是優於湖北湖南河南陝西。但是,離得近就一定能富嗎?安徽省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一點,我已在前文《皖江是如何開發的?安徽的經濟中心在蕪湖嗎?》中表述過了。馬鞍山某網友曾經轉抄過我這篇文章,因未註明出處,被我們制止。我想他可能也知道。
再說,被南京劃進都市圈,蕪湖也在呢。但我懷疑,這根本就是一場鬧劇。爹媽不疼,找個後娘就行了嗎?十幾年前,就有南京經濟協作區了,可省里讓你們合作嗎?能讓早發展了,現在哪兒還有合肥的老大?坐家夜郎自大,寧可全體自宮,不可一地成功。
他說:「3、馬鞍山人均收入和消費經省權威機關統計已在全省多年保持第一!(不信可以去查!) 」
信,自然信,銅陵人均收入也比蕪湖高呢。但一地市在周邊有無影響力,主要看其經濟總量和幅射力。珠海人均收入和消費比上海還高,但誰會把珠海當作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呢?蕪湖自然不能與上海比,但說小點,如果皖江地區經濟發展需要龍頭的話,非蕪湖莫屬!
他說:「4、馬鞍山是新興移民城市,市民素質普遍偏高!」
說到市民素質普遍偏高的地方,還有湖北十堰,新疆石河子,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是移民城市,單一經濟。但還是上面的話:要有經濟總量和幅射力的。馬鞍山與蕪湖相比,畢竟城市小一些,人口問題也不大,交通,物流,可發展用地等各方面都弱之。
他說:「5、目前上到國家和省市領導非常重視馬鞍山的經濟發展!有很多優惠政策。而蕪湖所謂的幾項「名」工程,如:步行街、美食街、廣場等大都只是一些政績工程,耗資巨大,成效不明顯,勞民傷財!蕪湖人當真都是過上小康日子,只剩下富人消費了嗎?」
國家給馬鞍山的優惠政策,恐怕不如蕪湖,更不如合肥了。至於蕪湖的「名」工程,我想也不是政績工程,其成效顯著,這可是二百萬市民公認的,誰也不能以一家之言,蔽眾人之口!
這些工程,正是蕪湖經濟發展的象徵。不是經濟發展了,不是稅收上來了,政府又怎麼造得起呢?誰能說上海陸家嘴、高架橋是形象工程呢?栽了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也正是蕪湖的這些工程,改善了城市形象,增加了市民自豪感,在招商引資方面更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沒有步行街,怎麼會有聯華、商之都?沒有美食街,怎麼會有馬鞍山人為此特意來蕪湖吃飯?多少外地人來蕪湖參觀鳩茲廣場,奧體公園,他們在蕪湖吃住,用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呀。
蕪湖的富人,肯定比馬鞍山多,但市民從總體上來說,是達到了小康的,去年80億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可不是幾百幾千個富人消費出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6400元。下一步蕪湖要做的,是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回答完他的話,我想就蕪馬之間的問題再深入說明一下:
蕪湖、馬鞍山一依帶水,同屬皖江中等城市,也同屬南京都市圈范圍。從經濟上來講,各有各的特色,但現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資,蕪湖自然條件、地理位置,交通運輸等方面比馬鞍山優越,資金流入量大一些,作為皖江開放的重點和龍頭,這也是正常的。
但我想,如果省政府在開發開放的道路上走得再快一些,遠一些,再高瞻遠矚一些,皖江地市從中得到的利益,遠非今日蕪馬之爭所可比。
南京的GDP,不如蘇州的一半,我想,作為省會城市,沒有人為設置障礙,攔截資金流,沒有「以政策為借口強調蘇南稅金發展蘇北,以圖平衡」,而任蘇南高速發展,成就今日江蘇全省在蘇南龍頭的帶領下共同發展的一番大好局面,這才真正是開放的意識,開放的胸懷!
作為安徽的兩個相對先進城市,蕪湖應該和馬鞍山攜起手來,在引進外資,道路交通建設,信息溝通,物流,乃至建設用地,行政區劃,開發區政策等方面通力合作,共謀發展之路,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回答是粘貼某網站論壇內容!
作為蕪湖人的我認為蕪湖和馬鞍山各有長處!就連方言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曾有傳言,蕪湖和馬鞍山和並成一個蕪馬市,最終沒能實現,也是有點遺憾
❼ 安徽常駐人口有多少
安徽常駐人口有6323.6萬人(截止2019年6月。)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2.65%,比上年提版高權1.59個百分點。常住人口6323.6萬人,增加68.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69%,提高1.2個百分點。全年人口出生率12.41‰,比上年下降1.66個千分點;死亡率5.96‰,上升0.06個千分點。
安徽省屬少數民族散居省份,55個少數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滿族、畲族為我省世居少數民族,現有少數民族人口約50萬人。
(7)安徽馬鞍山統計擴展閱讀
安徽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製造業基地,汽車、機械、家電、化工、電子、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
安徽水運條件優越,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川流橫貫省境。全省水域面積廣闊,大小河流有300多條,總長度約1.5萬多千米,通聯全省81%的市、縣,能與9個省市相通。擁有6000多千米內河航道,共有一二類口岸11個、港口16個,其中長江黃金水道400多千米,沿岸的銅陵港、馬鞍山港都萬噸級天然良港。
初步統計全省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數1148個,泊位碼頭長度82437米,其中10000噸級及以上泊位數17個。
❽ 馬鞍山和縣普查中心和和縣人社局所屬財政事業單位哪個好
人社局所屬事業單位比較好。雖然是事業單位,都承擔有一些具體職能,如醫保中心管理著幹部職工醫療保險報銷,就業辦承擔著就業、創業小額貼息貸款,考務中心承擔著各類技術職務的資格、等級考試等職能。
普查中心,主要就是做經濟社會相關指標數據統計抽樣調查的。
❾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分布於馬鞍山市向山地區,北起筆架山,南抵馬山,西鄰黃梅山,東至大金山,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7公里,與寧蕪中段鐵、硫礦帶相重疊。礦床成因類型屬風化殼型。礦床規模較大,礦石品位高、塊度大、顏色鮮艷,采出之礦石即可加工成各類工藝品,檔次高者可做首飾用。該寶玉石礦產地是安徽省首次發現的,它的發現為我國寶玉石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資源基地。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有南山、凹山、筆架山、大王山等礦產地,礦體產於中生界白堊系含磷鋁之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風化淋濾帶及原生帶內,與鐵、硫礦床在成因上有密切的關系。礦體有囊狀、脈狀、層狀,單個礦體長幾十厘米至百餘米,厚0.02—1.60米,常成群出現,呈平行排列和雁行排列。礦石結構多為隱晶結構、纖維結構、球粒結構。礦石構造為膠狀構造、結核狀構造、脈狀構造。綠松石是銅的含水鋁磷酸鹽礦物,屬綠松石-鐵綠松石系列。礦石含量0.2—41.03公斤/立方米,遠景儲量約在1000噸以上。本區自50年代以來,許多生產、科研、教學單位先後做了大量的地質工作,對鐵、硫、硬石膏、明礬石、高嶺土進行了勘查,並提交了相應的地質勘查報告和科研成果,唯對綠松石礦未做相應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一般地質人員不認識,誤以為「綠高嶺土」,致使該種貴重寶玉石礦長久沉睡於地下,無人問津。1970年後國內對華東火山岩鐵礦的重視,在該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鐵(銅)礦成礦條件、成礦規律研究,全國各地的地質專家也來馬鞍山地區進行地質研究和地質考察,發現了南山、凹山鐵礦床內外緣有綠松石的存在。由於當時我國對該礦種的利用未打開銷路,加之地表礦石因氧化緣故,表面呈黃綠色,經濟意義不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原湖北省鄖縣綠松石的產量劇降,急需尋找新的礦產地,1983年第一期《中國地質》中王福泉撰文,認為凹山鐵礦內的綠松石在采鐵礦石時可回收利用。據此信息,省地礦局三二二隊區調分隊在開展1∶5萬小丹陽幅、慈湖鎮幅區域地質調查中,在技術負責人趙玉琛的領導下,由礦產組許國成(組長)、陳復元、吳敏等人對南山綠松石礦進行地表勘查和研究工作。大家不怕采場的深溝斷塹,不顧酷暑嚴冬,默默地認真仔細工作著。記得當時剛到南山鐵礦床采場時,不時看到一片片、一條條藍色吉祥之光,尤其是雨後,采場內更加燦爛奪目。綠松石呈大脈狀、結核狀,產於黃鐵礦脈內的綠松石呈蔚藍色、靛藍色,真是高貴富麗。礦石的重量(塊度)一般0.1—0.5公斤,部分可達數公斤,偶爾可見數十公斤,價值達數萬元的特大礦石。綠松石具有巨大的經濟意義的消息傳出,地質勘查工作受到嚴重干擾,普查工作只能暫停。最後按地質塊段統計平均品位,估算礦石儲量432噸,1988年編寫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南山綠松石礦床普查評價報告》。
大王山綠松石礦是在普查該點高嶺土礦時發現的,發現後對主礦體以40×40米,局部地段以20×20米的工程間距布置探槽、淺井進行控制,1990年結束野外工作,同年由許國成、陳復元等人編寫了《安徽省馬鞍山市大王山綠松石礦床普查地質報告》,探明儲量41噸。在普查該礦床中,還發現了國內罕見的具磷灰石巨晶的假象綠松石,具有較高的經濟和研究價值。
在總結綠松石礦床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工作,相繼發現了凹山、筆架山等一批綠松石礦床(點),擴大了該區綠松石的遠景儲量。
馬鞍山市綠松石礦床交通便利,開采技術條件簡單,礦山在采鐵硫礦石時順便回收。地方政府也組織開采,並建立工藝廠;年產礦石約10—20噸,除少量供本地鄉辦工藝廠加工綠松石產品外,大多數礦石直接銷往河南、湖北、深圳等地。今後應採取探、采、工、貿一條龍,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