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項目監控以PPP模式政府的付款方式是什麼
在PPP項目中,常見的付費機制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政府付費(Government Payment),是指政府直接付費購買內公共產品和服務。在政容府付費機制下,政府可以依據項目設施的可用性、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量以及質量向項目公司付費。政府付費是公用設施類和公共服務類項目中較為常用的付費機制,在一些公共交通項目中也會採用這種機制。二是使用者付費(User Charges),是指由最終消費用戶直接付費購買公共產品和服務。項目公司直接從最終用戶處收取費用,以回收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成本並獲得合理收益。高速公路、橋梁、地鐵等公共交通項目以及供水、供熱等公用設施項目通常可以採用使用者付費機制。三是可行性缺口補助(Viability Gap Funding,簡稱VGF),是指使用者付費不足以滿足項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報時,由政府給予項目公司一定的經濟補助,以彌補使用者付費之外的缺口部分。可行性缺口補助是在政府付費機制與使用者付費機制之外的一種折衷選擇。在我國實踐中,可行性缺口補助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土地劃撥、投資入股、投資補助、優惠貸款、貸款貼息、放棄分紅權、授予項目相關開發收益權等其中的一種或多種。
② 下面哪些產品可以由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合作供給
公共產品的生產和供給 公共產品生產和供給的方式有三種: (1)公共生產,公共提供這種情況是指由公共部門生產出公共產品,然後,由公共部門向社會提供(包括物品和勞務)。所謂公共提供,首先是指這些公共產品是由公共部門供給的,其次它是一種以不收費的方式來提供公共產品的。政府的純公共產品,特別是行政部門,主要採用公共生產和公共提供方式來供給的公共勞務或服務。 (2)私人生產,公共提供公共產品並不一定都要由公共部門生產,有時,由政府購入私人產品,然後向市場提供。例如,國家可以將製片商已經拍好的電視片購買過來,在電視台播放。甚至武器和軍事裝備也由私人部門生產,然後由政府采購來的。 (3) 公共生產,混合提供一般來說,公共產品應當由公共部門來提供。然而,有些准公共產品,尤其是在性質上接近於私人產品的准公共產品在向社會提供過程中,為了平衡獲益者與非獲益者的負擔,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政府往往也採取類似於市場產品的供應方式,即按某種價格標准向消費者收費供應。這樣,消費者必須通過付款才能獲得消費權。例如,對於醫療產品既可以採取政府供給方式,也可以採取政府供給、個人付費方式,此外,自來水、電、煤氣等,也都可以採取收費方式來供給。但是,由於混合供給方式包含了政府的政策因素,它與市場供給的私人產品,在性質和管理上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上述三種公共產品生產方式中,前兩種採用的是公共提供方式,第三種採用的是混合提供方式,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由誰來付款。公共產品無論是採用公共生產、公共提供,還是採用私人生產,公共提供方式,其結果是生產公共產品的費用完全由政府負擔,亦即財政撥款。公共產品若是採用混合提供的方式,則其生產成本將由政府和受益的企業或個人共同分擔。 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徵 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例如國防保護了所有公民,其費用以及每一公民從中獲得的好處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小孩或出國一個人而發生變化。 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 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要求公共產品:一、生產必須有公共支出予以保證;二、經營管理必須由非盈利組織承擔。
③ PPP項目中,政府付費時的可行性缺口補助是什麼意思
1、可行性缺口補助(Viability Gap Funding),是指使用者付費不足以滿足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報,而由政府以財政補貼、股本投入、優惠貸款和其他優惠政策的形式,給予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的經濟補助。
2、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項目是政府與社會資本的一場婚姻。在走出去的PPP項目中,我們中國公司作為來自東道國境外的社會資本,為了確保在未來的幾十年的項目周期內享受一場融洽、穩定的婚姻,以及在出現危機的時候確保一個比較主動的地位,應該在戀愛期(項目前期就從法律、合同以及投資架構設計方面)就做好鋪墊。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大量的中國能源和基礎設施公司探索並開展「走出去」參與境外PPP項目。
在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項目中,中國公司(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的身份是第二個「P」,即來自東道國境外的「Private」投資人,與第一個「P」(東道國政府或者代表政府的國有公司)簽訂長達幾十年的項目協議,建設、融資並運營維護東道國重要的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資產。
3、2017年5月初,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司法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嚴禁地方政府利用PPP變相舉債。
(3)指由政府直接付費購買公共產品或服務擴展閱讀:
ppp項目的其他名詞解釋:
1.全生命周期(Whole Life Cycle),是指項目從設計、融資、建造、運營、維護至終止移交的完整周期。
2.產出說明(Output
Specification),是指項目建成後項目資產所應達到的經濟、技術標准,以及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交付范圍、標准和績效水平等。
3.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
VFM),是指一個組織運用其可利用資源所能獲得的長期最大利益。VFM評價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一種評價傳統上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是否可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評估體系,旨在實現公共資源配置利用效率最優化。
4.公共部門比較值(Public Sector Comparator,
PSC),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內,政府採用傳統采購模式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全部成本的現值,主要包括建設運營凈成本、可轉移風險承擔成本、自留風險承擔成本和競爭性中立調整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