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公共服務型政府論文

公共服務型政府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3 18:10:08

❶ 淺談如何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政府

隨著社會文明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於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體性、人的價值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深化,以人為本、以服務為要,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已成為當代世界各國政府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中理論界和政界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

一、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1、服務型政府的定義。

從功能上講,服務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來的控制者變成服務者,政府以控制管理為要務轉變為以服務為目標,管理目標由經濟領域轉變為公共服務領域;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能夠公正、透明、高效地為公眾和全社會提供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政府。

2、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意義和必要性。

在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公務員是人民的公僕,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競爭意識和參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政府的職能必須向服務型轉變。

二、構建服務型政府存在的問題。

1、觀念上因循守舊。

政府在為人民服務的觀念上總是抱著「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對改革後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不相適應,服務意識不強。例如,某人在辦理戶口從學校轉回原籍手續時,當地派出所居然不同意轉回,理由是在原籍沒有房產證,農村的房屋都是集體土地,哪有房產證!如果某人原來不是此地人,想把戶口轉入,那可以要求有房產證,政府部門為什麼不考慮群眾的具體情況而一概而論,到政府辦事難啊!當然,要樹立牢固的服務意識,也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要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和進步。

2、服務於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評價機制的不建全,在評價政府以及幹部的工作成績時,評價主體都是上一級部門或者上一級領導,造成工作重心都是向上邊看齊,造成了對群眾意見、群眾利益的忽略。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群眾到鎮政府來辦事,但是相關的人員經常性不在,要麼是去開會,要麼是休假。由這樣一些小事逐漸積累,造成了政府在群眾中的印象並不好,間接地加大了政府的維穩難度。

3、行政效率較低。

由於政府處於壟斷地位,導致公務員缺乏競爭意識。在這種壟斷的政府組織里,也如缺乏競爭的企業和其它社會組織,它必然產生低效率,影響了工作效率。

三、構建服務型政府中存在的問題的應對措施。

1、確立以服務為核心的治理理念。

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重要前提。必須要樹立以民為本的理念。使政府的各級工作人員從傳統政治中的官民觀念轉變為現代政治中的政府與公民的平等交換和平等制約的觀念。

2、完善公務員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構建服務型政府的主體,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加強培訓,不僅向廣大公務員隊伍灌輸執政理念、法治意識和國家觀念,而且培養他們服務精神與服務技能。

3、變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強依法行政,進行制度管理。從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權轉變,政府權力要受到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推行政務公開,實現陽光行政,使公眾與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變政府職能機構各自為政、不易協調的狀況,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組織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要更好地建設服務型服務型政府是一場深刻的「政府革命」,它不是簡單地對現有政府管理體制的修修補補,增增減減,也不是一般性政府職能調整,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終要使政府在角色定位上,由「父母官」轉向「公僕」;在服務價值取向上,由「官本位」轉向「民本位」;在服務評價標准上,由「高成本低效率」轉向「低成本高效率」,以不斷適應新時期對政府的要求。

❷ 服務型政府論文中的注釋

1、李紅霞; 「政務超市」:打造服務型政府新形象 [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內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3年01期
2、張秉福容; 服務型行政文化:特徵•意義•構建 [J];; 2006年02期
3、傅耕石; 服務型政府的構建:中國語境下的審視 [D];吉林大學; 2007年
4、鄭波; 政府全面創新(GTI):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 [C]; 2007年
5、張麗娜,李曉燕; 試析我國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 [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 [C]; 2004年

❸ 論建設服務型政府研究的論文有好的相關的範文嗎

你是本科論文還是研究生論文,我今年的畢業論文也是這個,想找一找材料

❹ 高分。題目: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論文指導,寫作方向。

無聊。這也拿來問。幾分多的話都給我算了。真是的。

❺ 關於服務型政府的論文提綱

服務型的抄政府就是以方便國民,為國民排憂解難,提供高效優質服務,保證它的人民享有所有合法權益為存在目的的國家機器。它和專制獨裁,壓迫國民生存空間,拒絕或很少為國民提供應有的幫助,並隨意剝奪和限制公民的合法權益的政府有非常大的區別。溫總理以非常親民而聞名中外,他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非常英明正確和及時。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

❻ 為什麼選擇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畢業論文寫作

為什麼選擇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ok,這個好說有什麼要求嗎?可以按照你要求來寫

❼ 公共服務型政府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CNKI上有很多篇類似的論文... 你去CNKI搜一下就可以了,用戶名到網路里搜一個就可以進去下載了!祝你成功!

❽ 服務型政府建設的論文發哪些期刊好

一個道理有一千種說法,要盡量選用形象生動的說法。要顯形象生動之效,除版了採用比喻、類權比、事例等論證方法外,形象暢達乃至華美的語言必不可少.修飾論文的語言,注意運用比喻、排比、對偶和反復等修辭,使文章形成華美流暢感;注意運用假設句、反問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強不可辯駁之勢。修飾語言之功,雖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積久成習,自然會有長進.

❾ 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關於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思考
對於如何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我想用一、二、三來概括:一就是解決一個矛盾,二就是搞好兩個服務,三就是創新三個理念。
解決一個矛盾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著力解決一個主要矛盾。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一個主要矛盾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產品供應嚴重不足的矛盾。這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在改革發展新階段的突出反映。關於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黃金發展期」的機遇,又面臨「矛盾凸顯期」的挑戰。只有解決好這個主要矛盾,才能使我國經濟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形成了數量龐大的困難群體,如失地農民、下崗職工、進城農民工等。他們中很多人存在著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以及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等問題。近年來,群體性事件呈增加趨勢,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加大了社會風險程度。防範社會風險,應引起我們更多的重視。拉美一些國家的經驗教訓表明,這些問題和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必將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穩定。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理應更加重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了適應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政府必須擴大和強化公共服務職能,把主要精力和財力集中到發展社會事業和擴大公共產品供給上來,切實解決好民生問題。
搞好兩個服務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應以搞好兩個服務為前提。
一是政府職能應轉到為市場主體創造平等競爭環境和提供服務上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職能,無論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還是社會管理,其本質都是公共服務。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是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和前提。政府應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效率,同時防止權力「尋租」性腐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基於個人能力和公平競爭導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合理的,不是社會爭議的焦點。真正的焦點在於行政權力參與市場化分配產生的不公平。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行政性資源配置中的權力市場化問題,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利用產品「雙軌」價差牟利,90年代要素市場化中的「尋租」問題,近年來土地批租轉讓、資金信貸以及資本市場等領域出現的腐敗跡象。這些問題,不但形成了少數暴富階層,侵犯了人民群眾創造的財富,而且減少了社會可支配的經濟資源,因而加劇了社會矛盾,引發了廣大群眾的不滿。
政府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必須制定和完善市場規則,打破行政性壟斷,著力創造一個有利於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了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防止權力「尋租」性腐敗,必須從體制源頭上解決行政性資源配置和權力市場化問題,嚴格限制行政權力介入的領域,並對權力運行進行有效的監督。
二是政府職能應轉到為人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良好、和諧、可持續的環境和提供服務上來。我們的改革也好,發展也好,經濟結構調整也好,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尤其應重視解決人民群眾全面、快速增長的公共需求與公共產品供應嚴重不足的矛盾,特別是幫助困難群體。一是通過促進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保護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二是調整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醫療救助、義務教育和救災等問題,盡快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三是建立利益均衡機制、利益表達對話機制;四是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現象;五是擴大公民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的空間,引導各利益主體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使公民在參與社會活動中建立新的和諧關系。
創新三個理念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創新並堅持三個理念。
一是堅持人民群眾是創造財富的主體的理念。人民群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主體,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體。激發全社會的活力,首先要善於引導和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應把實現人民利益最大化作為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的,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堅持「非禁即入」的理念。從「允許性」理念轉變到「禁止性」理念,是政府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凡事要經過允許、審批才能幹,這種理念抑制了創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凡事只要法律不禁止都可以干,這種「非禁即入」的理念擴大了創新空間。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非公有制資本可以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依法平等取得礦產資源的探礦權、采礦權」,「進入社會事業領域」和「金融服務業」。「非禁即入」的理念,不僅對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必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堅持依法行政的理念。首先,確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規)規定的事情的理念,減少以至消除政府行為的隨意性。依法行政是規范政府行為的前提和基礎。當前,應特別重視界定行政立法主體的立法許可權和約束條件,防止個別部門以「法」擴權或越權謀取集團利益。其次,明確政府的公共職能,解決轉型中的政府「越位」、「缺位」、「錯位」問題,大力減少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的行為,強化公共產品供給和服務,完善社會保障的基礎平台,建立健全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轉移支付制度。三是完善政府行為的監督機制。政府公共權力的行使要透明,形成政務公開的制度性框架,發揮審計、監察部門、媒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

閱讀全文

與公共服務型政府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