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義務教育屬於准公共服務

義務教育屬於准公共服務

發布時間:2021-01-02 23:46:34

Ⅰ 義務教育不具有排他性,還是通過考試選拔學生,這與高等教育採用的高考性質類似,應當屬於准公共產品

義務教育,既然是義務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既有接受教育的權力,同時也有接受教育的義務。

Ⅱ 一個城市的公共服務指的是什麼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回,發展教育、科技、文化、答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是指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場不提供的產品,政府提供產品,這部分都叫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公共服務主要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消防等等,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還有一些准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比如說需要收一些費,但是政府有補貼的部門,比如說城市的公交系統,叫准公共部門。

Ⅲ 九年義務教育算是文化職能還是公共服務職能

公共服務職能

Ⅳ 義務教育是公共產品嗎

1、不是;
2、義務教育是根據憲法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回、社會、家庭必須予以答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公益性、普及性的基本特點。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年限為九年(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為小學五年,初中四年),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是適當的。

Ⅳ 九年義務教育是屬於文化職能還是公共服務職能

公共服務

Ⅵ 除義務教育外,哪些是准教育產品

什麼是教育產品
教育產品是指教育部門和教育單位所提供的產品,這種產品又稱教育服務。教育這種產品,在消費上具有特殊性,即消費效用有直接效用與間接效用之分。
教育的直接消費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後知識、能力的增長,品行和價值觀念的養成等,這屬於教育的內部產出或內部效益。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是指由於知識、能力的增長及良好的品行、價值觀等內部產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產能力、創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諧。這種效應屬於教育的外部產出或外部效益。
從直接消費看,教育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增加一個學生,邊際成本不為零,會降低原有學生得到的教育服務水平,如平均受教師關注的程度會降低,生均校舍面積、圖書、儀器等教育資源會減少。在技術上學校完全有能力將教育的消費者(如不付費者)排除在學校或教室之外。因此,教育的直接消費具有私人產品的性質。
從間接消費看,教育具有部分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個人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是受教育者的個人收益,他人不可分享,因而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教育能使社會經濟更快增長、社會發展更加和諧,這是教育帶來的社會經濟利益,全體社會成員都可受益,對社會而言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也無法排除其他成員得到這種利益,因而沒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所以,教育的間接消費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公共選擇理論的權威布坎南,正是通過分析教育的間接消費特點,得出教育是准公共產品的結論。
從教育目的考察,無論是受教育者個人還是社會,接受或提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即提高個人收入和社會地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確定教育的產品屬性時,應主要依據教育間接消費效用的特徵。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教育屬於一種准公共產品,它兼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某些特徵。但在現實生活中,根據教育類別和層次的不同,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又具有不同的屬性特徵。尤其是義務教育,它被確定為是一種公共產品,確切的說是制度安排使其成為公共產品的。在大部分國家裡,義務教育都是一種制度性共有資源,即法律規定其有非排他性,但仍然具有競爭性。非義務教育則無可厚非的屬於准公共產品,其消費存在著排他性。

教育產品的基本屬性
首先,教育在效用上具有可分割性。教育不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教育產品可以在許多分散的學校和教學點提供,這些學校和教學點可以相對獨立地開設、組織、運行。
其次,教育產品具有競爭性。教育的邊際成本遠大於零,它與平均成本基本相同。從教育產品消費的角度來看,隨著受教育者的增加,必然會使成本增加,會產生擁擠性成本,導致參與消費的個人所享受的教育服務數量的減少、質量的降低,個人所獲得的滿足程度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
再次,教育產品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人們通過選拔性的入學考試和收費等方式,可以很容易地達到人學上的排他目的。不交費就不讓上學,這是很簡單的易於做到的事情。
從教育產品的上述基本屬性來看,教育產品由市場提供是完全可行的。正是由於教育具有上述基本屬性,不少學者將教育列入私人產品的行列。美國財政學家哈維·S.羅森指出;"教育主要是一種私人物品,它通過提高學生的'涉世處事'的能力,增加了他們的福利。在羅森看來,教育產品具有兩個特性:
(1)消費上的競爭性,在教育機會有限的條件下,一部分人接受教育就會減少另一部分人相應的機會;
(2)教育的收益主要是私人收益,教育的私人收益具有極大的排他性。
美國經濟學家范里安堅持認為,教育就是私人產品,只不過考慮到其他方面的原因,由政府參與提供罷了。我國學者邱炳華指出:"教育是一種具有私人性質的產品,接受教育的人可以從中得到相應的收益,因而也願意付出相應的成本,從這點來看,教育可以由微觀主體來提供的,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們可以花錢購買這種服務。對教育產品來說,如果單純地考慮資源的配置效率,政府可以完全不用參與教育的提供和生產;而如果考慮到公平等其他目的,則政府有必要參與教育的生產。目前一些教育產品由政府提供,是考慮其他方面的原因諸如公平、正義等。政府提供教育產品,並非改變教育產品的性質,政府只是作為產品生產主體之一提供了部分私人產品。霍爾和利伯曼指出:"將產品區分為私人產品和公共產晶是基於其特徵,而不是基於哪個部門最終提供它們。從基本屬性看,教育是私人產品,但是與純粹的私人產品相比,它具有正外部性。

Ⅶ 義務教育屬於什麼政府職能

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職能

Ⅷ 教育是公共物品還是准公共物品

教育是准公共物品。

純公共產品與准公共產品的區別:

從消費和使用上的角度看

競爭性,是消費中的競爭性指一種產品或服務被一個人消費從而減少了其他人消費的特性。如果某人已經使用了某個商品(如某一火車座位),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時使用該商品,則這種商品就具有消費中的競爭性。

從成本角度看,競爭性是指讓更多人消費會產生邊際成本,某人已經消費的給定數量的某種物品不能同時被其他人消費。通俗說即,我要這個物品,別人就不能要這個物品。

非競爭性又被稱為「非對抗性」、「非爭奪性」或「非相剋性」,是指在消費過程中一些人對某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受益者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換言之,在某種產品的數量給定的條件下,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通俗說即,數量確定前提下,我可以要這個物品,別人也可以要這個物品。

從受益的角度看

排他性,是指一種物品具有可以阻止其他人使用該物品的特性。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通俗說即,我的物品只能我由我處置,由我獲益。

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為自己的消費而排除他人對該物品的消費,通俗說即,我用的物品別人也能用,我能獲益,別人也可以獲益。

其次,通過上述概念理解,我們可以清晰分辨出,私人物品是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物品。

純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一定同時存在。如果某個物品,只存在一個有一個特徵時,可稱其為准公共物品,即混合品。

准公共產品亦稱為「混合產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競爭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產品,它介於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如教育、政府興建的公園、擁擠的公路等都屬於准公共產品。

拓展資料

相對於純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質發生了變化.一類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費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並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一類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個人的使用不能夠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於私益,它在消費上卻可能存在著競爭。由於公共的性質,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著「擁擠效應」和「過度使用」的問題,這類物品如地下水流域與水體資源、牧區、森林、灌溉渠道等.另一類准公共物品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由於消費「擁擠點」的存在,往往必須通過付費,才能消費,它包括俱樂部物品、有線電視頻道和高速公路等。

准公共物品是在消費方面具有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類公共物品。它具有兩個特性:①消費中的爭奪性,即一個人對某物品的消費可能會減少其它人對該物品的消費(質量和數量);②消費中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價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該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如大多數城市公用設施、公共教育和醫療保健服務等等。

Ⅸ 什麼是准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是指市場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由政府管理,市場不提供的產品,政府提供產品專,這部分都叫公共服屬務的領域。政府公共服務主要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衛生、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交通,消防等等,這一系列,凡是私人不提供的。另外還有一些准公共領域,准公共領域比如說需要收一些費,但是政府有補貼的部門,比如說城市的公交系統,叫准公共部門。

Ⅹ 政治:政府提供的社會公共服務有哪些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算嗎

國家電網,道路(鐵軌,國家級公路,機場),凡是你經常性要給國家繳稅的,一般都會涉及到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不是完全免費的,是全體人民共同承擔的集體服務機制,所以在個人看來好像是免費的!
義務階段的學雜費是由政府提供的,這一部分資金又是由全社會人民納稅的錢來來做的資金!你可不要認為你沒納稅哦,從你還沒生下來,也許就已經在納稅了哦!納稅分為兩種,直接和間接,可以說所有的人都在間接納稅,比如父母買嬰兒奶粉,你出去買香煙,等等都在納稅!
這下你對公共服務有所了解了吧!

閱讀全文

與義務教育屬於准公共服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