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的草書藝術成就可謂巔峰造極,水平早已達道出神入化,他被稱為()
(懷素)的草書藝術成就可謂巔峰造極,水平早已達道出神入化,他被稱為(草聖)。
② 近年前,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綜合看來,我國科技整體水平不高
總結現代科技發展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出,只有在財產私有制的大工業商品經濟社會里,並且正確而充分地利用了「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的時候,才能逼著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產業家、社會管理者和科學技術研究者們,對新的科學技術有迫切的需求。才逼著國家政府為科學創新,提供合適的社會條件。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必需如下3個前提條件,缺少一條都不行。
1、財產私有制為主的大工業商品經濟體制;
2、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不是壟斷體制,而是都能正確運用「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依法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的體制;
3、 發明、創新、使用科學技術,所承受的風險責任和所得到的利益,都定位到私人。
一個國家如果具備了上述3個前提條件,社會上的每個人、每個企業、事業和政府部門的官員,都會積極倡導和使用新的科學技術,來解決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出的難題;也會有巨大的利益,吸引著私人或政府為發明創新項目提供足夠的開發資金;也會使國家政府出台支持發明創新的宣傳、教育、科研、獎勵、等等政策。由此造就了有利於發明創造的良好的社會基礎,就有了足夠的科學技術人才儲備和人才供應。這樣,就使具備了上述3個前提條件的國家,進入了「高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國家的現代科學技術,出現了日新月異地發展變化。人們把這種情況稱為「知識大爆炸」。西方科技發達的國家,之所以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和中東富國的前面,就是因為他們率先具備了上述3個前提條件的緣故。
在大工業商品經濟的社會里,存在著支配社會一切的兩個普遍規律:「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
企業生產商品的目的,並不是滿足社會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潤。企業只把滿足社會需要,視為追求利潤的一種途徑。企業為什麼要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呢?因為先進的科學技術,能給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並能戰勝市場競爭對手。所以,要讓新的科技用到物質生產上,前提是:1、這種新的科學技術能給商品生產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如果這種科學技術不能給商品生產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商品生產企業就不會採用這種科學技術。2、商品生產企業具有使用新的科學技術的需求;如果生產企業沒有對這種新的科學技術的需求,新的科學技術再先進,也只能束之高閣,成不了新的產品,就無任何意義了。
企業對於新技術的需求,不是社會需要引起的,而是市場競爭規律逼出來的。沒有市場競爭的逼迫,商品生產企業,是不會自然產生對新技術的需求的;相反,使用新技術是要先墊大量資金和冒可能賠本的風險的,所以,商品生產商,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主動使用新技術的。
因為,一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利潤就是他的生存基礎;一個企業的運營,如果沒有利潤,這個企業就會虧損,虧損嚴重後,後備資金不能彌補,再生產循環就會中斷,企業就會倒閉。企業追求利潤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幾項:1、節約原材料;2、減少運輸費用;3、降低包裝成本;4、改進生產技術;5、創造新的產品;6、延長勞動時間;7、壓縮勞動者的工資;8、控制市場。
③ 中國歷史上領先於世界水平的文學藝術成就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早已為世人熟知,但中國古代科技中可以確認居世界之最的發明製造,其實還有不少:
一、瓷器。7800年前,西北渭水、涇水流域的先民就已能燒制紅、灰色的多種形狀的陶瓷器具。
二、太陽能利用。3000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太陽能的開發利用技術。
三、鑄造。我國在古代就已利用泥灌、鐵灌、蠟灌等三大鑄造方法和技術?
四、氧氣的發現。在我國古代煉丹術中,就已發現了氧。
五、物理實驗室。在我國古代已有聲振實驗室,為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實驗室。
六、光源。早在公元250年,我國已經能製造可以改變和調節亮度的銅燈。
七、溫度計。西漢所發明的天平式溫度計,比歐洲的早1600多年。
八、陀螺儀。早在東漢時期,陀螺儀就用於航海,比歐洲的早1300多年。
九、鍾表。為東漢的張衡所發明,在世界上為最早。
十、鑽探技術。11世紀的北宋,就創造了鑽探達200多米的深孔鑽探技術。
十一、石油的發現與命名。東漢時,我國的延河流域就發現了石油,班固為之定名,後經北宋沈括再次認定。
十二、地磁。北宋的沈括發現地磁偏南,比歐洲早400多年。
十三、熱力機械。最早的熱力機械是北宋以前就已出現的「走馬燈」。
十四、貨幣。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行紙幣的國家,始於北宋時的四川。
十五、火箭技術。起源於宋代的「鑽天炮」,是當代火箭技術的先驅。
===================================================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紀錄。
春秋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於哈雷慧星的最早紀錄。
戰國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經》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
編寫於公元前1世紀以前的《周髀算經》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
西漢《九章算術》有些內容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造紙術。
張衡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
華佗在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方法。
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准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
趙州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
《金剛經》卷子是現存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
唐太宗時創辦了分科較細的醫學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和頒布的葯典。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指南針,北宋時應用於航海。
唐宋時期發明了火葯和火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氣歷」比英國早800多年。
郭守敬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的確立早300年。
等等。
④ 工作成就,技術水平,業務能力指哪些
工作成就:一般指你在所從事的工作 行業 崗位等上取得過什麼成績 完成過什麼項目 或 達到專過什麼技術指標屬 獎勵等;
技術水平:泛指你在某項專業或技能上達到有一定的水平 比如:電腦幾級 駕齡多少年 軟體使用 英語水平等;
業務能力:泛指你在所從事行業中某個職務級別崗位上對工作的完成熟練度(工作業績也是反映業務能力的一項指標)
⑤ 新中國取得了哪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就
(1)錢學森抄對中國火箭技術的襲發展有傑出貢獻; (2)1964年,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之後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進行地下核試驗。這些成績打破了當時美蘇兩國的核壟斷地位,震驚了世界。中國已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兩彈元勛是鄧稼先。 (3)用自己研製的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和實用通信衛星,還將三顆不同用途的衛星發射到太空。又多次成功地發射返回式衛星,將衛星收回地面。 (4)1965年,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牛胰島素成功。 (5)1993年,「銀河」Ⅱ巨型計算機,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6)袁隆平在國際上首先培育成了「秈型雜交水稻」。 (7)華羅庚著名的《堆壘素數論》在國際上有很高的聲譽。
⑥ 我國從建國到現在,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體育,軍事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中國在經濟體制上有五個重大突破,實現了「五破五立」: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即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破除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形式,建立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破除了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相結合的分配方式;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除了封閉型經濟,建立了開放型經濟。
其一,在農村實行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既保留了在土地制度上的社會主義特徵,同時又給農戶充分的經營權,調動了農戶對土地投入和勞動的積極性。
其二,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經濟異軍突起。
其三,國有經濟改革渡過了剝離歷史包袱關,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關之後,基本走出了困境。國有企業最近幾年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有一部分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其四,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經濟。這一類經濟是目前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其五,公眾持股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濟正在迅速發展。「這種形式我個人認為可能是未來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一種形式」。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科技:兩彈一星,雜交水稻……
政治: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形成。發展外交事業,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文化: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太多了,偉大的祖國啊!!!^^ ^^
為生命扣上「安全帶」
安全生產是黨和政府重點監管的領域之一,《安全生產法》出台、改革國家安全監管體制、違法違規行為被嚴懲等舉措,受到廣泛關注。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按照安全生產中長期奮斗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將穩步好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將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國家關閉了15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實行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2006 年,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已經明確,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
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共享發展的成果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佔全國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06年,政府將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入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今後,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舉措,也將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農民工及時拿到工錢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陸續掀起清欠農民工工資行動。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清償2003年以前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1410億元,占拖欠總額的75.82%。但漠視、侵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務工環境仍待根本改觀。2006年,讓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國家有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業主行為將會得到進一步規范,在建和新建項目拖欠工資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將更加寬松。
生活更有質量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出遊率達到84.8%,文化產品也大大豐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務網點還很不健全,一些景點高昂的票價依然讓百姓「望景卻步」。2006年,讓普通百姓看得起風景,享受更有質量的生活,給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1.10多億中國人已解決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問題——溫飽問題,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了不得的偉績。
2.中國人在中低端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戰外界的能力,這給外界百姓造成的影響是振聾發聵。
3.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正腳踏實地解決科技現代化問題。現今很多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的項目,已紛紛被快速解決;更今人欣慰的是,我們是以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在其它地區的售價,解決了這些問題。
4.說中國已很強大,有些不符實際;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且有13億人堅持社會主義的中等產業水平國家,誰也不敢小視,因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舉全國之力來對付外來入侵和進行維護國家統一。
5.我們中國人是每月1000元可過,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爛壇壇罐罐,這在發達國家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對中國人已無可奈何。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⑦ 中國領先世界水平的三大成就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化學方面的成就不多
大多是天文、物理、醫學的
不過化學也有吧,但不專突出
商和西屬周時期:青銅煉造技術
魏晉南北朝時期:
1百煉鋼技術:把生鐵和熟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
2詳細記錄了酒泉、龜茲等地石油苗的情況,也發現了今華北油田天然氣的情況
魏晉南北朝時開始煉丹,後來無意中成了火葯
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就已經有了火葯的配方
就這些了~火葯應該是算的呵呵
⑧ 新中國取得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大慶油田發現
松遼平原是中國勘探遠景最大的地區之一。在李四光等傑出的地質學家科學論斷的指導下,1955年開始在松遼平原找油,1959年9月26日,位於安達縣大同鎮的松基3井噴出了工業油流,發現了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油田。無論是探明的地質儲量還是年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它也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陸相油田,探明的地質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5位,可采儲量列世界大油田的第13位。自1960年投產到1985年已開采25年,1976年原油產量達到5000萬噸以上,到1985年已穩產10年,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秈型雜交水稻育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還在理論上建立了系統的雜交水稻學,對三系配套雜交水稻從育種、繁殖、制種,到栽培技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在實踐上,率先育成中國第一個水稻雄性不育系(1972年)和第一個強優組合(1973年),並通過大協作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
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1981年,中國政府向雜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李必湖等農業科技工作者頒發了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以表彰他們在雜交水稻上的傑出貢獻,他們的工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兩彈一星」的偉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是中國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1966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攜帶核彈頭飛行爆炸成功,從而揭開中國導彈和火箭事業發展的新的一頁。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的偉業,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
4,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膚島素的成功,標志著人類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征途中,向前邁進了一步,其意義與影響是巨大的。
(1)、推動我國系列基礎研究,形成中心體系
(2)、加速了與胰島素有關的激素的研究私應用
(3)、促進生化試劑與生化葯品的生產
5,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於1742年提出的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素數之和(即1+1)。直到1966年才由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完成了(1+2)的詳細證明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
6,「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成功研製
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
「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研製巨型電子計算機。「銀河」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提前兩年實現了全國科學大會提出的到1985年「我國超高速巨型計算機將投入使用」的目標,使我國跨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國家的行列,標志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7,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1988年10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實現正負電子對撞,宣告建造成功。這是中國高能物理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該項成果獲得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和運行,為我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研究前沿領域開展工作創造了條件,使我國在τ粲物理實驗研究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8,「神舟」號系列飛船
2003年我國在酒泉成功發射了神舟5號,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08年神舟7號翟志剛出艙,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已經邁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9,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建設青藏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之初做出的戰略決策,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對加快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族團結,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義。青藏鐵路的開通將進一步加快西藏、青海兩省區的經濟發展,「出國容易進藏難」的歷史將一去不復返,鐵路運輸將大大降低進出藏客運和貨運的成本。青藏鐵路開通後,75%的進出藏物資將由鐵路承擔,從而改變以往公路運輸運距長、運費高、損耗大的缺點。
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按照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在素有「生命禁區」之稱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輝煌壯舉。
10,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成功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文化領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政治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徵,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
從經濟領域來看,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科學等其它新技術的提高,對於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軍事領域來看,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從科技領域來看,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
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後全世界華人的欣喜。
⑨ 第十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成就
第十個五年計劃
「十五」期間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分別是:
經濟增長速度預期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5萬億元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400元。五年城鎮新增就業和轉移農業勞動力各達到4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際競爭力增強。2005年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1%和36%,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44%、23%和33%。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地區間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城鎮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2005年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進步加快。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進一步鞏固,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達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2005年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3億人以內。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5%。城鄉環境質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比2000年減少10%。資源節約和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居民生活質量有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比較完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增加到22平方米,全國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0%。城市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農村醫療服務設施繼續改善,人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文化、體育設施增加,覆蓋面擴大,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社會風氣和社會秩序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