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公共氣象服務
公共抄氣象服務指氣象事業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並讓用戶了解和掌握一定氣象科學知識,將氣象服務信息和技術應用於自身的決策、管理和生產生活實踐的過程。
想了解更多的話還可以聯系我。
㈡ 如何認識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的必要性
公共氣象服務指氣象事業部門使用各種公共資源或公共權力,向政府決策部門、社會公眾、生產部門提供氣象信息和技術,並讓用戶了解和掌握一定氣象科學知識,將氣象服務信息和技術應用於自身的決策、管理和生產生活實踐的過程。
大力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是中國氣象局黨組深入貫徹十七大、國務院3號文件、國辦49號文件,總結30年來中國特色氣象事業發展改革經驗提出的戰略任務。
是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建設小康的迫切需要。
是增強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在整個氣象業務中主導地位、實現氣象綜合實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㈢ 氣象現象對人們生活有什麼作用
天氣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而且社會經濟越發達,越需要了解天氣變化。不僅工業、專農業、牧業、漁業屬、建築業、航空、航海、公用事業、軍事等部門需要,連商業、文化體育、醫療事業等也都受到天氣好壞的巨大影響。
近年來,人們在天氣現象的探索、研究中,尋找氣象規律,創造出不少關於氣象學的奇聞軼事。
氣象能幫人破案。加拿大安大略氣象中心的氣象學家戴維·默多克,從1973年以來為加拿大和美國的刑事和民事法庭的400起案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揭開了不少疑謎,幫助偵破了案件。
㈣ 為什麼說氣象服務行業在未來會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
參考前瞻 《2016-2021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專,我國的氣象服務已屬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多行業的氣象服務需求和百姓的生活需要為氣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氣象市場提供了商機。專家認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首先要堅持政府在公共氣象服務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強化氣象服務的公益屬性,同時要聯合多方力量打造市場服務主體多元化,藉助新技術推動氣象產業轉型升級。
在我國,伴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步伐加快,氣象服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氣象服務收入快速增長,領域不斷拓展。2008年至2013年,氣象科技服務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19.8%,氣象服務已經從單純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逐步向綜合災害影響評估、災害風險管理和以天氣為重要生產要素的開發與利用方向發展。
可以說,我國的氣象服務市場從無到有,氣象服務從簡單的氣象預報發展到面向社會公眾和各行各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各行業發展效率、利用氣象信息趨利避害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㈤ 氣象工作的重要性
要詳細就是一篇巨大的文章,還是找專業網站吧.
㈥ 淺談如何做好決策氣象服務
縣級氣象服務工作是最直接的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部門,其業務和服務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壞是評價整個氣象工作的關鍵性指標,直接影響著社會對氣象部門工作的評價優劣和認可程度。經過實踐,氣象服務在縣級需要改進以下幾點:(1)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氣象服務的瓶頸。國民經濟生產的各行各業與氣象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真分析氣象服務與各行業的之間的關系,找到服務切入點。(2)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讓農民可以從更廣泛的渠道獲取氣象服務,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12121電話等渠道開展常規氣象服務;開展簡訊群呼和小區簡訊廣播、廣播電視插播和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等開展突發、災害性預警信息的發布。(3)積極探索建立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擴展氣象服務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加強社會領域的法制建設,把氣象服務建設和管理納入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4)提升氣象服務品質。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豐富產品內容,加強服務的敏感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拓展專業氣象服務。(5)通過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合理布設氣象監測站點;加強氣象災情、情報收集;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與聯防,特別是做好乾旱、雪災、雷電等重大災害天氣監測。依靠雷達、衛星、加密站探測資料,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I臨近預報服務體系建設,以發展精細化天氣預報為突破口,做到定點、定時、定量相結合,增強突發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
㈦ 為什麼說氣象服務行業在未來會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前瞻 《2016-2021年中國氣象服務產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專報告》顯示,我國屬的氣象服務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多行業的氣象服務需求和百姓的生活需要為氣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氣象市場提供了商機。專家認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首先要堅持政府在公共氣象服務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強化氣象服務的公益屬性,同時要聯合多方力量打造市場服務主體多元化,藉助新技術推動氣象產業轉型升級。
在我國,伴隨著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步伐加快,氣象服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氣象服務收入快速增長,領域不斷拓展。2008年至2013年,氣象科技服務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19.8%,氣象服務已經從單純的災害性天氣預報逐步向綜合災害影響評估、災害風險管理和以天氣為重要生產要素的開發與利用方向發展。
可以說,我國的氣象服務市場從無到有,氣象服務從簡單的氣象預報發展到面向社會公眾和各行各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服務,在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各行業發展效率、利用氣象信息趨利避害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㈧ 公共氣象服務到底是做什麼的
1、承擔省級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的製作,承擔面向省級(全省性)媒體的公眾氣象服務信息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承擔省級突發公共事件氣象服務信息發布工作;承擔省級(全省性)公眾氣象服務業務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承擔省級(全省性)氣象服務信息發布手段的建設和推廣等。
6、承擔對全省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的業務指導;負責甘肅麥克氣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管理和經營;承擔全省氣象服務科學研究和合作交流等。
7、承擔省級公眾氣象服務的增值服務和專業有償氣象服務等。
8、承辦省氣象局交辦的其他事項等。
㈨ 淺談如何做好縣級氣象服務
縣級氣象服務工作是最直接的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部門,其業務和服務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成效的好壞是評價整個氣象工作的關鍵性指標,直接影響著社會對氣象部門工作的評價優劣和認可程度。經過實踐,氣象服務在縣級需要改進以下幾點:
(1)創新思路,大膽探索,擺脫傳統意義上的氣象服務的瓶頸。國民經濟生產的各行各業與氣象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認真分析氣象服務與各行業的之間的關系,找到服務切入點。
(2)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擴大氣象服務覆蓋面。讓農民可以從更廣泛的渠道獲取氣象服務,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12121電話等渠道開展常規氣象服務;開展簡訊群呼和小區簡訊廣播、廣播電視插播和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等開展突發、災害性預警信息的發布。
(3)積極探索建立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擴展氣象服務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加強社會領域的法制建設,把氣象服務建設和管理納入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4)提升氣象服務品質。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豐富產品內容,加強服務的敏感性、針對性、多樣性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拓展專業氣象服務。
(5)通過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合理布設氣象監測站點;加強氣象災情、情報收集;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與聯防,特別是做好乾旱、雪災、雷電等重大災害天氣監測。依靠雷達、衛星、加密站探測資料,加強災害性天氣的短時、I臨近預報服務體系建設,以發展精細化天氣預報為突破口,做到定點、定時、定量相結合,增強突發氣象災害預測預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