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百姓遇到困難可撥打那個新聞媒體求助
1、市長熱線
溝通政府部門和為人民群眾的聯系,方便市民直接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咨詢問題 ,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市政管理的各項業務工作。
2、婦女熱線
提供在線咨詢、開展維權服務的有效方式。通過熱線為廣大婦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維權服務,了解婦女所需,及時向各級黨委和政府反映婦女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直接把維權服務送到婦女群眾身邊,提高廣大婦女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
3、法律專線
是市、區縣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廣大市民群眾的法律咨詢專用電話,它接受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配合調處民間糾紛,及時反映群眾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導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請,維護貧弱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社會穩定。
面向所有市民,由專業高等律師或法律工作者回答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法律問題的解答和法律援助。
4、公安局
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工作。
5、派出所
堅決貫徹公安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同犯罪分子作斗爭;防、控各種事故的發生,管理社會治安,維護公共秩序,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保衛國家安全。
6、民政局
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關地方性法規草案、政府規章草案並組織實施。擬定民政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政策並監督實施,承擔依法對本市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進行登記和監督管理責任。指導各區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B. 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有什麼區別
今天帶大家了解關於社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萌芽起步階段
2006年以前,我省社會工作尚未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范疇。
隨著粵港澳社會服務領域交流日益頻繁,上世紀90年代起,廣州部分社會服務機構開始社會工作實踐探索,如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道為滿足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與鄰舍輔導會合作開展社工服務;廣州市老人院與香港聖公會合作,引入專業社工推行院舍老年人社工服務;部分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如廣州YMCA等也嘗試引入社工積累實踐經驗。
另一方面,社會工作專業教育起步,自1999年開始,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商學院、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相繼設立社會工作專業。
社會力量探索的社會工作服務實踐,以及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發展,為我省社會工作的起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06-10年間(試點探索階段)
2006年,民政部在我省召開全國民政系統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以後,我省迅速啟動試點探索,在全省各地逐步建設社會工作示範區,加強對社會工作重大問題的決策和協調,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全面推進階段(2011年至今)
2011年,廣東省委十屆九次會議專題研究加強社會建設,省委辦公廳、省府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並將「每萬人持證社工人數」納入「幸福廣東」評價指標體系,我省社會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社會工作實踐逐步深化,服務領域從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逐步擴大到殘障康復、禁毒幫教、社區矯正、就業援助、職工幫扶、糾紛調解、應急處置等領域,服務地域已從城市擴展到農村,服務對象已從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延伸擴展到流動人口、受災群眾、有特殊需要的婦女等群體。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是直接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的主體。我省各地把培育壯大社會工作人才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作為發展社會工作事業的核心,推動社會工作人才紮根一線做服務、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立足長遠樹品牌。
從政府對社會工作的重視程度來看,小編認為社會工作者慢慢的會以一種職業出現,這不僅僅是為了和居委會的熱心大媽進行區別,而是在區分一種助人的模式,深度地解決存在的問題!
社會工作者在未來可能會被更多的人需要,如果這個時候你擁有一個社會工作者證,那就更加好了。
C. 上海市低保可享受到幾歲
為進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經市政府同意,本市將從2016年4月1日起調整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標准。本次調整的社會救助標准包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特殊救濟對象定期定量補助標准、農村五保供養標准、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的收入標准和申請社會救助家庭中就業人員收入豁免標准。具體方案如下:
一是調整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
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從每人每月790元調整提高到每人每月880元,每人每月增加90元,增幅11.39%。
二是調整提高特殊救濟對象定期定量補助標准
1、重殘無業人員、社會孤老殘幼、三胞胎和司法老殘等4類對象,從每人每月1030元調整提高到每人每月1150元,每人每月增加120元。
2、散居歸僑、歷史老案糾錯平反人員等8類對象,在原標準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增加150元-370元不等。
三是調整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准
本市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的日常生活費標准從每人每月不低於103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不低於1150元。
四是調整提高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收入標准
本市低收入困難家庭申請專項救助經濟狀況認定標准中,收入標准調整為:城鄉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1760元。其他標准仍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五是調整提高申請救助家庭中就業人員收入豁免標准
申請救助家庭中就業人員收入豁免標准,從每人每月83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70元。在經濟狀況認定時,對申請社會救助家庭中就業人員的收入,按照該標准予以豁免,進一步鼓勵申請社會救助家庭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通過勞動實現自我解困。
D. 大病可以第二次報銷嗎
大病可以進行第二次報銷。
「二次報銷」正規叫法其實是「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於2012年開始試點、2015年全面實施,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有參保人員,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託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參保個人不繳費,從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劃撥。
並且從原來新農合僅對20類大病補償,全部變為按額度補償報銷,不再區分病種,只要居民自負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一定額度,就可以納入大病保險保障范圍,按對應的比例報銷。
但是居民大病保險待遇標准每個城市有所不同,每個年度也會有所調整。以濟南市為例,2019年度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中大病保險待遇起付標准為1.4萬元;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1.4萬元以上(含1.4萬元)、1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50%補償。
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2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60%的補償;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3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70%的補償;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部分給予75%補償。一個醫療年度內,居民大病保險每人最高給予40萬元的補償。
其中門診規定病種中腎功能衰竭透析,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比例,不再區分繳費檔次和機構級別,統一為80%(鄉鎮衛生院為90%)。另外大病保險特葯起付標准為2萬元,起付標准以上的部分給予60%的補償,一個醫療年度內,居民大病保險資金每人最高給予20萬元的支付限額。
(4)社會公共服務歸民政局管嗎擴展閱讀:
參保居民在具備即時結算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符合居民大病保險補償范圍醫療費用,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並即時結算,所需醫療費用由商業保險機構審核後撥付定點醫療機構。尚不能實現即時結算的,由參保居民到商業保險機構在參保地醫療保險經辦服務大廳窗口審核報銷。
由於患大病的參保人常涉及到異地轉診轉院,異地轉診轉院一定要符合相關條件,並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否則會對後續的費用報銷產生不利影響,不僅報銷程序復雜,報銷比例也會降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關於「二次報銷」,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E. 民政局是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嗎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履行著「上為政府分憂版,下為群眾權解愁」的重要職能,主管救災救濟、雙擁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區劃地名等工作。
它負責的是社會福利,就是你失業了去找民政局,給你發補助,至於就業就看你自己了。
F. 民政局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內容有哪些
堅持織復中國、保基本制、兜住底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加快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繼續實施前教育三行計劃擴公辦、普惠性前教育資源鞏固教改鞏固提升市、鄉鎮、村醫療衛服務體系抓鄉鎮衛院村衛室標准化建設實施鄉村醫事制度改革建立鄉村醫合理准入退機制繼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保障水平均籌資標准提高至四漆0元落實單獨二孩政策實施計劃育特殊獎扶政策擴優促進工程覆蓋面加農村社保障力度制定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保險制度實施辦確保城鄉居民養保險參保率、續保率保持90%加強農村低保障規范化管理建立臨救助制度、改進農村社救助工作符合五保供養條件農村五保供養象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加強廣電中國絡建設管理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重視留守問題制定加強農村留守童、婦、關服務工作指導意見建立農村留守、留守童、留守婦關服務體
G. 民政部門包括哪些部門
1、辦公廳
下 設:綜合處(民政部總值班室)、秘書處、督查辦公室(民政部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民政部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公室,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辦公室)、民政部保密辦公室、調研室、民政部新聞辦公室(電子政務辦公室)、民政部信訪辦公室。
2、政策法規司
下 設:綜合處、法制一處、法制二處、法制三處。
3、社會組織管理局
下設:辦公室、政策法規處、登記處、社團管理一處、社團管理二處、基金會管理處、社會服務機構管理處、涉外社會組織管理辦公室、執法監察一處、執法監察二處、執法監察三處、信息宣傳處、部管社會組織工作處、社會工作處、志願服務處。
4、社會救助司
下設:綜合處、最低生活保障處、特困和臨時救助處、醫療救助處、監察處。
5、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
下設:農村社區建設(綜合)處、城鄉基層民主(村、居務公開)處、城市社區建設處、基層政權建設處。
6、區劃地名司
下設:綜合處(普查辦秘書處)、區劃管理處、地名管理處、界線管理處、普查辦業務指導處、普查辦成果轉化處。
7、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
下設:綜合處、福利彩票處、慈善和社會捐助處、老年人福利處、殘障人福利處。
8、社會事務司
下設:生活無著人員救助管理(綜合)處、殯葬管理處、兒童福利和收養處、未成年人(留守兒童)保護處、婚姻管理處。
9、規劃財務司
下設:綜合(審計)處、規劃統計處、財務處、基建處、國有資產管理處。
10、國際合作司
下設:綜合(港澳台)處、雙邊處、多邊處、難民處。
11、人事司(機關黨委)
下設:勞動工資(綜合)處、組織工作處、宣傳群工處、直屬機關紀委辦公室、機關幹部處、直屬單位幹部處、人才科技標准化處。
12、離退休幹部局
下設: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一處、二處、三處。
(7)社會公共服務歸民政局管嗎擴展閱讀:
民政局的主要工作
民政局屬於行政機關。 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職能部門,主管救災救濟、雙擁優撫安置、民間組織管理、基層政權建設、城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區劃地名等工作。 民政局職責如,擬訂本市社會福利事業發展規劃。
民政局是一級政府的組成機構,是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一般是全民性組織用社會公共資金依法成立有法律、法規的事業性收入(收費)與本級財政有資金上繳、接收同級財政分配的非營利性組織,部分收費性質擔負政府性職能。
民政部門是政府的一個機構,鄉鎮以及設民政助理,市(縣)設民政局,省級設民政廳。 要辦事直接到鄉鎮府去找民政助理即可。
H.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是干什麼的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職責:
1、負責全鎮社會保障服務工作。
2、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開展失業、工傷、生育、養老、醫療保險等服務工作。
3、負責收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及相關信息、資料、檔案管理工作。
4、負責民政救助工作。負責群眾最低生活保障,救災救濟工作,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承擔優撫救濟、社會互助事務性和服務性工作。
5、負責授權范圍內各項社會救助人員調查統計、申報工作,承擔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服務工作。
6、承辦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8)社會公共服務歸民政局管嗎擴展閱讀:
接待困難群眾來信來訪,開展咨詢服務、徵集意見、做好信訪督辦,化解社會矛盾,暢通困難群眾訴求渠道設立信訪接待窗口。
以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為目標,立足創新社會管理體系、打造創新型政府,建立「群眾接待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財務結算中心、惠民幫扶中心」,並引入「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企業服務機構」。
積極探索和構建包括「政府」和「市場」在內的社會事務服務網路,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一個功能完善、服務便捷、配置有效的「社會事務超市」正在逐步形成。
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要任務是:加快推進各項惠民行動,整合惠民幫扶資源,完善惠民幫扶體系,建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公共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網路。
I. 居住證在哪個部門辦理
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
根據第663號國務院令發布回的《居住證暫行條例答》第二條規定:
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的,可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辦理領居住證。
申領居住證,應當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機關委託的社區服務機構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證、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業、就讀等證明材料。
居住證是中國一些發達城市借鑒發達國家「綠卡」制度進行的嘗試,為中國制定技術移民辦法,最終形成中國國家「綠卡」制度積累了經驗。持有居住證者,可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
2014年1月,北京市出台規定,居住證制度將替代現行的暫住證。同年12月4日國務院法制辦就《居住證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徵求意見。
自2016年1月1日起《居住證暫行條例》開始施行。
J. 社區工作者主要是干什麼的
社區工作者是指,經過一定選拔程序被各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錄用的,並在以版自然居住小區為基本服務權區域,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協同治理)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
我們所說的社區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居委幹部,社區工作者屬於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聘用的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編制也不屬於事業編制。
每個地區社工站的工作時間一般都是根據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來彈性設置,以方便居民為主。一般是設置正常的上下班時間外加值班制度,通常一天正常辦公時間不少於8小時每周不少於40小時,值班時間則每個地區或者每個社工站都略有區別。很多地區的社工值班都是義務的。
在北京市社區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北京計劃將社區居委會的行政和服務功能分離,組建專門的社區服務站。
社區居委會將主要承擔民主自治職能,籌集社區公益資金,指導物業管理等。而社區服務站則將統一形象標識,開展便民、公益性服務,了解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