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商服務 > 國家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國家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發布時間:2020-12-31 09:45:12

1. 國家氣象局待遇

國家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副部級,局機關工作人員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工資福利待遇水平在國務院各部委中屬於等偏上水平。如碩士新參加工作的公務員第一年工資性收入水平(包括月工資、住房補貼、公積金、午餐補助等等在內,貨幣化以後基本年收入在50000元左右),以後隨著工齡和職務提升逐步調整。
中國氣象局在北圖對面有一個獨立的氣象園區,內設醫院、商店、餐廳、職工食堂、幼兒園等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治安環境和園區綠化很好。近幾年接收的應屆畢業生都提供有單身公寓和集體宿舍作為過渡,上班不出園區,非常方便。
隨著氣象事業的飛速發展,國家級重點工程和科研項目很多,對外交往頻繁,教育培訓機會豐富,可以說為年輕人提供了廣闊的施展才華與抱負、提高自身素質的舞台。
園區內有多個局屬事業單位,它們的工作人員按照國家事業單位編制內職工管理,因為現行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在政策上對專業技術人員有所傾斜,所以其中職工待遇水平較上面提到的公務員略高一些。另外還有個別單位屬於按照企業性質管理的,不好比較。
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園區內的房價現在被炒得太高了,80年代的房子都賣到了25000元/平米,因為大部分老人不願意離開,新人又都想進來,需求旺盛。
總評:軟環境優越、工資待遇中等、職業穩定度極高,但對除大氣科學類以外的人才需求量少。
如果不想自己當老闆,又想過小富即安的生活,這里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2. 氣象局地方編制 與國家編制差異

地編和國編有性質不同、福利待遇不同、行政經費來源不同的區別:

1、性質不同:國家行政編制是指執行國家職能及政治體系管理職能的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國家檢察機關、黨派機關、政協機關、人民團體所使用的人員編制。地方編制就地方規定(地方政府制定)的,列入地方考核,如地方編制員工,就是講是屬於地方規定招收的員工,沒有納入國家計劃,標准也是自己制定。

2、福利待遇不同:國家編制的人員待遇、福利比較穩定,都有一定的國家標准,都是統一的。地方編制是相對於國家編制而言,其人員福利、待遇不盡相同,由於是屬於地方編制,其財政供給都是受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限制,有高有低,各地不一樣。

3、行政經費來源:國家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經費,由國家財政行開支支付。地方編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日常辦公經費都有地方政府負責解決,是有地方財政支付的。

(2)國家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擴展閱讀:

國家編制類型

1、參公事業編:參照公務員管理

參公事業單位作為一種特殊的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與行政機關和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和聯系。對於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來說,二者編制管理不同,但是實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務員制度。

2、財政核撥:也叫為全額撥款

這類事業單位是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於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

全額撥款事業編財政由相關部門或是政府部門直接撥款,其性質就和公務員相差不了多少了。

3、財政核補:即財政差額撥款

財政核撥補助:即財政核補,也就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一般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現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現在企業大部分改制了,他們的職能淡化了,但是他們的人還屬於事業編制。

4、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即經費自理

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於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鬆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參考資料:網路-事業編制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編制

3. 去哪裡可以下載到國家氣象局公布的氣象標准

http://standard.cma.gov.cn/ 氣象標准化信息網 可以下載到各種氣象標准(國家、專行業、地方)屬

4. 氣象局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氣象局單位性質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全國氣象部門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氣象部門與地方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我國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

氣象局主要是以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人工影響天氣、乾旱監測與預報、雷電防禦、農業氣象等服務項目為主要工作的政府部門。

拓展內容:

中國氣象局主要直屬事業單位: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中心、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中國氣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國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中國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中國氣象報社、氣象出版社。

5. 國家氣象局公務員考試

國考在每年的11月份。建議你參看李永新主編的2011中公版公務員輔導系列圖書,專主要是行測、屬申論輔導書和歷年真題詳解以及真題試卷對你進步幫助會非常大。你還可以上中公網vip下載專區,下載電子文檔學習,如果需要vip賬號可以聯系我,免費給你一個:)面試時有可能採取結構化面試或無領導面試。主要是考察你的應變能力和整體素養、氣質與該崗位是否匹配。分數線已當年實際報考人數、招錄人數、平均分為依據變化,並不固定。職位競爭是比較大的。好的崗位可能幾百比一都有。

6. 氣象局是不是國家直屬

中國氣象局簡介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全國氣象部門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氣象部門與地方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我國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社會公益事業,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無微不至、無所不在」的服務宗旨。200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開始施行,之後頒布實施了《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防雷減災管理辦法》、《施放氣球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現代化大氣綜合觀測系統;基本組成了由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人工影響天氣、乾旱監測與預報、雷電防禦、農業氣象與生態、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構成的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領域涉及工業、農業、漁業、商業、能源、交通、運輸、建築、林業、水利、國土資源、海洋、鹽業、環保、旅遊、航空、郵電、保險、消防等多個行業和部門。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氣成分分析與預警預報、空間天氣預警、沙塵暴天氣監測與預報、防雷裝置檢測和工程專業設計、健康和醫療氣象、突發公共事件緊急響應等氣象保障業務和服務也迅速發展。目前,氣象服務已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國家安全各個領域,氣象服務的社會經濟效益投入與產出比達到了1∶40。
我國形成了氣象科學技術基礎性研究、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體系。中國氣象局擁有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北京城市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沈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中國氣象局上海台風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等9個國家級科研院所。2004年科技部批准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是我國首批開展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的部門之一,並通過了國家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的驗收,初步形成了新型氣象科技創新體系。中國氣象局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國內牽頭單位,開展了一系列氣候變化科學、影響與對策的研究。
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圍繞國家政治、經濟、科技和外交戰略,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的多邊和雙邊氣象科技合作,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雙邊氣象科技合作與交流,與21個國家簽署了氣象科技合作協議,向7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設備和技術援助。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位氣象局長及高級官員來華考察。中國是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成員國。1973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局長一直為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1983年中國氣象局局長鄒競蒙當選為WMO第二副主席,1987年當選為主席,1991年連任主席; 2001年我國官員在WMO秘書處任助理秘書長,2004年任WMO副秘書長。我國國家氣象中心是WMO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承擔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氣象預報服務,我國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是WMO全球氣象電信系統區域通信樞紐之一,參加全球氣象探測資料的交換。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積極參加全球變暖及氣候變化的國際活動,中國科學家長期擔任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的聯合主席,為推動氣候變化研究和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科學家還積極參與WMO和台風委員會各領域的活動及有關國際研究計劃。
二、機構設置與主要職責
中國氣象局內設機構:辦公室、監測網路司、預測減災司、科技發展司、計劃財務司、人事教育司、政策法規司、國際合作司、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辦公室和監察室、審計室。
中國氣象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擬定氣象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制定、發布氣象工作的規章制度、技術標准和規范並監督實施;承擔有關的行政復議工作。
(二)參與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決策,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聯防,組織指導防禦雷電、大霧等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歸口管理人工影響局部天氣工作。
(三)對國務院其他部門設有的氣象工作機構進行行業管理,統一規劃全國陸地及海上氣象探測與信息網路、氣象台站網、氣象基礎設施和大型氣象技術裝備的發展和布局,審核全國大中型氣象項目的立項和方案。
(四)管理全國天氣預報警報、短期氣候預測、城市環境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和氣候影響評價的發布;組織指導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並審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和城鄉建設規劃的氣象條件論證。
(五)組織氣象科技領域重大科研攻關和成果的推廣應用,指導協調氣象教育工作,組織宣傳、普及氣象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氣象防災減災和氣候資源意識。
(六)管理氣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國政府參與世界氣象組織及其他國際氣象機構的活動,開展與外國政府(地區)氣象機構間的合作與交流。
(七)統一領導全國氣象部門的工作;以中國氣象局為主管理省級氣象部門的計劃財務、機構編制、人事勞動、科研教育和業務建設;指導地方氣象事業的發展。
(八)協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導地方氣象職工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
(九)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國氣象局主要直屬事業單位: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技術中心、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中國氣象局行政管理局、中國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中國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中國氣象報社、氣象出版社。
全國氣象部門(不含港、澳、台地區)設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14個副省級市氣象局(含4個計劃單列市氣象局,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氣象局),318個地(市)氣象局和2300個縣(市)氣象局(站)。
全國氣象部門現有正式職工52988人,有兩院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26人,擁有高級技術職稱的4415人。
三、領導人簡介
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秦大河,男,漢族,1947年1月出生,山東泰安人,1987年10月入黨,1970年7月參加工作,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自然地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多次組織南、北極、亞洲腹地和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積極參與IPCC評估活動,主持了我國氣候變化和西部環境演變評估及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鄭國光,男,漢族,1959年11月出生,江蘇漣水人,1981年3月入黨,1976年12月參加工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大氣物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許小峰,男,漢族,1957年1月出生,江蘇淮安人,1975年4月入黨,1975年3月參加工作,南京氣象學院氣象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王守榮,男,漢族,1950年9月出生,江蘇江都人,1969年10月入黨,1969年2月參加工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天氣動力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男,漢族,1962年3月出生,安徽全椒人,無黨派,1979年9月參加工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氣象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張文建,男,漢族。1955年8月出生,河南開封市人。1978年7月入黨,1971年3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
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中國氣象局紀檢組組長孫先健,男,漢族,1949年1月出生,湖北荊沙人,1979年3月入黨,1967年9月參加工作,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畢業,大學普通班學歷,高級工程師。
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兼人事教育司司長沈曉農,男,漢族,1961年6月出生,浙江紹興人,1988年2月入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南京氣象學院農業氣象系農業氣象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理學學士,工程師。

7. 國家氣象中心的主要職責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是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責是:
1.牽頭組織天氣業務、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系統設計、業務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業務規范和標準的制定。
2.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天氣監測和預報,承擔我國及所屬責任海區的災害性天氣警報。
3.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海洋、全國的交通、水文與地質災害、環境與健康、能源等專業氣象預報業務。
4.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范圍的生態與農業氣象及相關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和評估,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建設與保護提供氣象保障。
5.承擔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的公共氣象服務任務,歸口向中央(全國性)媒體發布公眾氣象服務信息,歸口為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提供綜合決策氣象服務。
6.負責氣象災害監測,氣象及衍生災害的災情收集和評估,承擔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保障服務任務。
7.依託基本氣象業務,開展面向各類專業用戶的氣象科技服務。
8.負責數值預報業務系統的開發、改進、升級和運行維護及模式的檢驗評估,數值預報產品的解釋應用。
9.承擔對下級氣象台站的相關業務技術指導任務。
10.依靠科技創新,開展數值預報、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
11.承擔WMO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和環境緊急響應中心(EERC)的任務;承擔THORPEX亞洲TIGGE中心的任務。
12.負責本單位的人、財、物等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
13.受委託承擔國家氣候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的會計核算等任務。
14.完成中國氣象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8. 中國氣象局和國家氣象局有什麼區別

一回事的啊 ,一般稱中國氣象局是國家氣象局 ,其他省市氣象局為地方氣象局

9. 中國氣象局為何不叫國家氣象局

對境外來說,你不寫明了中國,人家不知道你這個氣象局是哪個國家的啊。不只是氣象局,國家機關的全稱都是「中國」開頭的,只不過國內自己說的時候,用「國家」代替

10. 氣象局歸哪個部門管

1、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全國氣象部門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氣象部門與地方人民政府雙重領導,以氣象部門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

2、國家氣象局與國土資源部屬於平級關系,沒有隸屬關系。

(10)國家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氣象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擬定氣象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制定、發布氣象工作的規章制度、技術標准和規范並監督實施;承擔氣象行政執法和行政復議工作。

(二)組織擬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參與政府氣象防災減災決策 ,組織指導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組織編制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氣象災害防禦應急管理工作;組織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系統建設,負責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

(三)承擔國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工作;負責重大活動、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工作;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跨地區、跨部門的氣象聯防和重大氣象保障;組織氣象災害風險普查、風險區劃和風險評估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氣象局

與國家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