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最簡單、最通俗來說,區塊鏈技術就是人人記賬,或者分布式賬本。」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系統背後都有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可以看作是一個大的賬本,以往都是維護系統的人負責管理資料庫,記錄用戶的行為,也就是記賬,而區塊鏈「去中心化」,它讓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其中,不僅人人記賬,而且通過鏈接,人人都能擁有完整的賬本。
「區塊鏈實質上是一種集體式記錄方式。特別之處在於它別出心裁地採用一組技術,實現了記錄結果的真實可信,難以毀壞也無法篡改。」張孝榮說,「一是人人都有權記錄,並且互相認證以辨真假,這叫共識機制;二是人人都無法篡改記錄,因為有密碼學簽名;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賬本損壞了,整體也不受影響,這叫分布式存儲。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下的信息以區塊方式按照時間鏈條呈現,所以叫做區塊鏈。」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各種加密數字貨幣本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可謂是區塊鏈1.0版本。但2014年前後,業界開始認識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價值,區塊鏈逐漸從數字貨幣中剝離出來,應用於數字貨幣外的經濟社會各個領域。
應用領域前景廣泛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的顛覆性創新。如果說蒸汽機和電力解放了生產力,互聯網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改變價值傳遞方式。
例如在金融領域,金融機構特別是跨境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清算、結算的成本一直很高,還有復雜的手工流程,而區塊鏈技術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應用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間的對賬成本及爭議解決的成本,能顯著提高支付業務的處理速度及效率,還使小額跨境支付成為可能。2017年12月,招商銀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這是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
此外,根據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醫療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會管理等多個領域。拿文化產業來看,復製成本低、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等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行業痛點。有了區塊鏈,文化產品的生產、傳播、交易等記錄真實透明、可信可查,問題迎刃而解。
張孝榮表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兩大問題:一是流向可見,二是零信任成本。在過去,實體紙幣的流通是看不見的,但所有數字化資產的流向都有「鏈」可查。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研究員楊延超也認為,區塊鏈的最大優勢是真正完成了一個匿名社會下的信用構建,給諸多領域帶來新的機遇,因此就使各種創新應用成為可能。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在技術推廣上,區塊鏈不存在太大的壁壘,這在全球的比特幣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其主要阻力還是來自觀念和施行上的障礙。
「一方面,社會對於區塊鏈中的『裸露』狀態可能會很介意。區塊鏈為商業社會構建了一個『天網』,公司的經濟活動全部被記錄,也就沒有任何秘密可言,這樣一些商業策略在區塊鏈之下很可能無法實施。」
「另一方面,現在的法律體系滯後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如何置於法律的監管之下是需要進行研究的。」段永朝說。
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就會對長久以來社會形成的中心管理模式造成沖擊。除了法律,如何建立能夠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環境,讓技術造福社會而不用於作惡,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㈡ 英國為什麼急於離開歐盟
英國人脫歐並非是偶然,實際上英國人對加入歐盟的事一直不是非常積極。英國是在1973年加入歐盟的,是歐洲主要經濟體中加入歐盟比較晚的一個國家。不過,雖然英國加入了歐盟,但他對歐盟的態度是非常消極的,甚至可以說有些抵觸。比如歐盟在推行統一貨幣歐元的時候,就遭到了英國的強烈反對,直到現在英國人都沒有加入歐元區,始終堅持用英鎊結算。由於英國總是在歐盟內部唱反調,所以各國稱呼英國是歐盟中的「搗蛋鬼」。實際上,英國之所以這樣,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英國在歐盟內部缺乏發言權,起碼離他們期待的主導地位相差甚遠。英國人加入歐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想藉助歐盟的力量重返世界一流大國的舞台,取得和美蘇平起平坐的地位和實力。但英國人入伙後發現,自己在歐盟內部說了根本不算,這讓英國人非常不滿,所以總是想著脫歐單干。
其次,英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而且非常富裕。二戰後,英國人的生活還是非常優越的,不管是國家還是國民都非常富裕。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衰退,而共同體越發展越好,所以英國動了加入歐共體的心思,試圖搭上歐共體的便車恢復衰退的經濟。但英國人加入歐共體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隨著歐共體的擴大,特別是歐盟成立後,歐盟吸納了大量的像希臘、羅馬尼亞、波蘭、立陶宛甚至塞普勒斯這樣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英國不僅撈不到多少好處,每年還要援助和救濟他們。所以,隨著英國經濟的好轉,英國就不想留在歐盟了,所以英國人退群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英國人想退群是有資本的。因為英國人是世界老牌強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雖然大英帝國解體了,但英國還有英聯邦,英國仍然是英聯邦的老大。英國利用和英聯邦國家的特殊關系,營建起了龐大繁榮的英聯邦貿易和經濟圈。當時英國為了加入歐共體,在歐共體的壓力下,廢除了以自己為中心的「聯邦特惠制」,可以說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但歐共體並沒有給英國帶來多少實惠。所以英國又想重操舊業,退出歐盟,自己單干,自己重新回去當老大。英國主導的英聯邦由53個國家組成,領土面積佔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口高達26億,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總貿易額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以上。英國人只要把英聯邦經濟和貿易圈搞起來,遠比歐盟更劃算。2018年英國在英格蘭東南部的溫莎城堡舉行了英聯邦首腦會議,主導貿易協議,為脫歐後的經濟鋪路。可以說,英國早已鐵了心的要脫歐。
㈢ 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佔全國的28.8%。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佔全國的16.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一、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意義、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實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勝利實現的重大部署,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和富餘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邊疆鞏固和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關系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有利於改善全國的生態狀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有利於培育全國統一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方針政策和重點任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斷探索西部大開發的新路子。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社會進步協調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有重點、有步驟地解決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西部地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國家政策支持結合起來,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㈣ 什麼叫人權
所謂人權,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每個人按其本質和尊嚴享有或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所謂人權,就其完整的意義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或者說,就是人人基於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權利。
在中國,中國政府和人民從自己的歷史和國情出發,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長時期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經驗,在積極參與國際人權領域中的活動和對外人權斗爭中,將人權的普遍性與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權觀。這種人權觀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人權普遍性的原則必須同各國國情相結合—— 第一是指人權主體的普遍性,即人權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國籍、社會出身、財產狀況、文化水平等,都應當享有的權利;從國際上說,則是所有民族和國家都應當享有的自由和平等權利。第二是指人權原則和人權內容的普遍性。
(二) 人權不僅包括公民政治權利, 而且包括經濟、社會、文化權利;不僅包括個人人權,還包括集體權。
(三) 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人權,沒有生存權、發展權,其他一切人權均無從談起。
(四) 人權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人權是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是我國人權觀的基本原則之一。
(五) 穩定是實現人權的前提,發展是實現人權的關鍵,法治是實現人權的保障——人權的實現離不開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民主和法制的保障。
(六) 人權在本質上是一國主權范圍內的問題。
(七) 評價一國的人權狀況不能割斷歷史,脫離國情。
(八) 對話與合作是促進國際人權發展的唯一途徑——國際社會維護和促進人權的唯一正確的途徑是對話和合作。我們主張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開展人權領域的對話和合作。
㈤ 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是屬於哪個區的
大連開發區屬於金來州區。大自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大連市金縣(現大連市金州區)成立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0年大連市啟動新市區管理體制,將大連市金州區全部行政區和普灣新區部分地區作為大連市新市區。將原金州區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並成金州新區,並保留原有管理職能。
(5)公共服務走向擴展閱讀
2016年3月4日,大連市公布金普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和機構設置方案,方案明確,金普新區管委會為大連市政府的派出機關,與金州區政府合署辦公。撤銷金州新區管委會。
金普新區管委會工作部門及派出機關也是金州區政府工作部門及派出機關。金普新區管委會設置大連普灣經濟區、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功能區管委會。至此,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國家級大連金普新區功能區之一。
㈥ 治理有效的含義
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現代化的短板在鄉村,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結合中尋找制度配置之道。其中,「治理有效」在諸因素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從社會治理角度進行強有力的制度建設。以強有力的黨建加強鄉村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沒有堅持原則、尊重農民、清正廉潔、敢於負責的基層組織,就難以振興鄉村。
(6)公共服務走向擴展閱讀:
治理有效的相關要求規定:
1、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2、需要繼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條件、有意願、在城鎮有穩定就業和住所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有序落戶,通過合理引導農民工的流動,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3、在制度上整合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社會保險,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逐步彌合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之間的社會保險差距
㈦ 淺談創新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論文2000字
這個豈不是要寫很長時間,字數太多,沒有文採的我只能靠想像力了。
㈧ 農村戶口取消後會怎樣
無影響
此次戶籍制度改革不是「農改非」,而是全面取消農民的農業戶口身份,版將農民和城鎮居民統權一改稱居民,消除身份區隔和歧視,進而逐步實現居民社會管理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
取消農業戶口不會影響附著在農業戶口背後的集體土地承包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村集體經濟分配權等『三權』。
(8)公共服務走向擴展閱讀
農民和城鎮居民的身份統一後,沒有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之分,只有地域區別。」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說,目前城鄉居民醫療基本保險各地正在陸續並軌,未來全國居民有望享受平等的身份和待遇。
而原有農業戶口的「含金量」反而上漲了,農民變成了擁有土地的居民。
㈨ 我國北斗全球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什麼
我國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最近發射成功了,這意味著中國的導航系統將成為世界第4大導航系統,之前的美國的GPS,俄羅斯的導航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他們都是獨立的導航系統,而我們沒有,我們不能落在他們後面,所以我們幾十年的努力終於讓北斗系統成型。
GPS系統應該說是人們最常見的應用最多的系統,但是GPS系統是有弊端的,你看它現在雖然不錯,但是它是美國的,如果有一天發生戰爭,對方限制了你的GPS許可權,人家發射的衛星人家掌握的後台,人家為什麼不能限制你呢?到時候你沒有導航你的導彈,你的飛機,你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將像無頭蒼蠅一樣,你連方向都找不到,那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我們上個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這個問題,因為在上世紀的戰爭之中就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只不過還不像現在這么現代化的戰爭,所以我們要擺脫外方的束縛,一定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在經度上其實是比現在的美國機皮還是系統精度高的,因為我們的衛星數量比他們多,大概多10顆或者11顆個人記不太清了,反正得到的信息上來看我們的定位精度比他們高,等我們的導航系統能夠大規模推行的時候,在世界范圍內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畢竟我們要是自用的話,成本雖然有,但是它是最安全的,然後民用也相對來說更精準,我們不用擔心任何後台安全的問題。
一些關鍵性的領域我們是一定要自己去研發的,自己去做的不能都受制於人,比如說網上之前很熱烈的討論的一個話題,小小的圓珠筆頭我們到底能不能造,其實不是我們做不了,而是說投入那麼多錢沒有用,這也不算是一個什麼關鍵性的領域,我們從外國進口一些,所花費的成本比我們研發投入的成本低太多了,而且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技術,沒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像衛星導航系統這種東西,我們花再大代價也得研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