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些地方工商局劃歸地方政府管理了
你的意思是說沒有了工商局這個職能部門?
以我所知廣東佛山順德已經試行!。。。
『貳』 工商局劃歸地方後個私協會怎麼辦
個協這是個社會團體,工商局劃歸地方後應歸到工商聯合會管理。
『叄』 機構改革後工商局劃轉到葯監局的執法人員執法證有效嗎
有效的
『肆』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從什麼時候開始由工商局劃轉到食葯局
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基本上是從今年開始由工商局劃轉到食葯局,但全國各地具體時間並不相同,由各個地方自己確定,比如百色這邊的縣最早的是今年4月份,晚的就到5月份。
『伍』 工商局、質監局還下劃嗎
不一直傳說要合並么 就算真合並了 你有公務員的編制 也不能就沒了 只不過可能升相對難了 但是還不至於那麼嚴重吧 普通人該工作就工作唄
『陸』 編制劃轉,想問下是留在工商局好,還是去食葯局好
1、如果你在鄉鎮所,建議你去,要是沒有關系,呆在鄉鎮所弄得好也不過混個片長而已,撐死了是個副股級,收錢什麼時候輪得到你。
2、你要是想混日子,那就繼續呆在工商好了。
3、工商局的活兒,沒有點厚黑還真是不好乾。
『柒』 工商局劃歸地方管理好嗎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工商局劃歸地方管理好。因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財政收入充足,各方面的待遇都好。反之,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或者說是貧窮落後的地區,垂直管理的待遇比地方好。
『捌』 工商暫緩劃歸地方
中國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一直以來是多頭監管、分段負責。《食品安全法》出台後,仍然是農業、質量監督、衛生、食品葯品監督以及工商五個部門共管。在所謂的「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中,監管空白和職能交叉的問題屢見不鮮,而工商和質量監督部門之間的職能分配問題也一直存在爭議。
眾所周知,工商部門的垂直管理始於1998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在1998年11月24日批轉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方案》,開始了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模式。當時宣傳這種管理模式的意義都稱,實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垂直管理,對於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商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999年以來,包括工商部門,質監、國土、葯監部門都實施省級以下垂直管理模式。而到了2007年6月1日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卻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據此,可以判定此次工商、質監劃歸地方的改革,同之前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調整省級以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8】123號文),將葯監改為地方管理模式一樣,意味著食品監管在地方層面整合的開始,是為下一屆政府機構改革食品安全大部制規劃做鋪墊。據了解,深圳早在2009進行的政府機構改革中,即整合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建了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食品安全監管的部門,也由之前的衛生、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葯品五個部門改為衛生、農業、市場監管三個部門。
最終,將在「十八大」後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加掛國家食品監督管理局、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質量認證委員會牌子);為整合市場監管資源,形成市場監管全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提高市場監管水平,將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食品葯品監管局食品監管部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商務部市場秩序管理、反壟斷職能合並組建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部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調整職能:一是衛生部承擔食品安全的綜合協調、信息發布、監測評枯,事故處理工作交由市場監管總局負責。二是工商總局原個體私營經濟監管司更名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司交由商務部管理。三是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委交由國家知識產權署管理。四是負責農產品流通、銷售監測和質量安全的統一監管,並不再負責農資市場的日常監管工作。五是原商務部牽頭的市場整頓規范工作調整為市場監管總局牽頭,並負責領導小組日常事務工作。調整體制:市場監管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組建完成後,調整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不再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體制。為加強市場監管隊伍建設,充實基層工作力量。合理配備執法人員,在各鄉鎮設立市場監督管理所,負責轄區內的市場監管和食品安全工作。
『玖』 公司新成立不久,經股東會決議,授權銷售副經理采購設備,以借款形式把錢劃到經理個人帳上,現工商局認為
問:公司新成立不久,經股東會決議,授權銷售副經理采購設備,以借款形式把錢劃到經理個人帳上,現工商局認為是抽逃資金,請問是嗎?工商局有權到公司查賬嗎?可以不睬他們嗎?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以設立擔保公司為例。設立擔保公司的條件:
1.設立信用擔保機構注冊資金不得低於5000萬元,其中實物不超過20%;
2.從事擔保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應具備國家發改委認可的從業資質,或具有2年以上從事金融業務的工作經歷。主要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5年內無經濟犯罪記錄;
3.有科學、規范的風險控制制度和相應的內部風險控制機構;
4.有固定的經營場所;
5.經營范圍不得涉及銀行及非銀行的金融業務;
6.不得以會員制募集擔保資金;
7.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
相關的審批流程:
(一)設立注冊資金1億元以下的擔保機構:申請人(法人、自然人)到工商部門預核名-→以經工商部門批准預核名的信用擔保機構名義,向市中小企業局提出成立信用擔保機構的申請-→受理→審核(中小企業處)→報委領導審批→下達批復→申請人(二)設立注冊資金一億元以上的擔保機構或跨省區經營的擔保機構:申請人(法人、自然人)到工商部門預核名-→以經工商部門批准預核名的信用擔保機構名義,向市中小企業局提出成立信用擔保機構的申請→受理→初審(中小企業處)→報委領導簽發→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轉批復(市中小企業局)→申請人需要准備的申報材料:
設立注冊資金1億元以下的擔保機構:申報材料均使用A4紙。
1.各股東簽字的成立信用擔保機構申請一式2份。
2.部門預核名批件,原件和復印件各一份。
3.驗資報告原件一份。
4.各股東簽字的企業章程一份。
5.東身份證明(身份證或營業執照)復印件和簡歷一份。
6.企業近2年度的財務報表。
7.信用擔保機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8.作銀行協議或意向原件一份。
9.機構設置情況,風險控制制度。
10.員身份證明(身份證)及簡歷,常駐地派出所出具的5內無經濟犯罪記錄證明。
11.所權屬或租賃證明。
12.要提交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