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法是否保護商業秘密

著作權法是否保護商業秘密

發布時間:2021-07-11 15:44:39

① 以下哪項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我國著作權法列明了下列不受法律保護的對象:
一、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二、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三、 時事新聞;
四、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點子或想法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的人說:"這是我想出來的,我有版權。"到底這個想法或點子是否有版權?這一問題涉及的是:著作權法到底保護什麼?是思想內容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
在著作權領域,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和情感本身。這是各國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論。也就是說,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存在於人們腦海之中的點子或想法,由於沒有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即使點子或想法已經通過某種形式如文字、圖畫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是由於其本身屬於思想內容的范疇,同樣不能享有著作權。當然,如果這個想法或點子在工業上或商業上有價值,可以通過專利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保護。例如:甲研究的葯方對防治禽流感非常有效,那麼,甲可以就此申請發明專利。獲得專利後,他人未經甲同意不能使用該葯方。如果甲不申請專利,也可以將葯方作為商業秘密對待,採取保密措施防止葯方外泄。
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單純的事實消息,是指只報道一件事情的發生的過程、時間、地點和人物,不表示報道人的觀點的消息,傳播單純事實消息可採用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其手段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照片等。
根據上述單純事實消息的性質,單純事實消息應屬於時事新聞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方式。」
《著作權》法規定「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傳播人應註明出處。故「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引用、轉播等多種形式使用「單獨事實消息」不算侵犯著作權,關於這方面的侵權民事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通過大眾播放媒介傳播的單純事 實消息屬於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時事新聞。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公有形象不受著作權保護

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
法條: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釋義:規定關於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和著作權人在行使權利時應履行的義務。
一、本條第一款規定法律禁止傳播的作品不受保護。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廣泛的,但是某些對象是排除在外的。本條第一款規定「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這種作品雖然具備了作品的一般形式和實質要件,但是因其表達的思想傾向,某些感情的表達方式對社會有危害性,不適於出版傳播,故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符合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對於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僅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如果出版和傳播了這類作品還要視情節輕重,依法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主要有三類:
①違背一般法律原則的作品。
②違背社會公德和社會倫理的作品。如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都不保護黃色的、淫穢的書刊、報紙、電影等。
③故意妨礙公共秩序的作品。
二、本條第二款規定了著作權行使的一項原則。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行使,不得濫用權利,不得違背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樣規定可以推知一些著作權法沒有規定的作者權利,如作品取回權(即作者在理由正當的前提下收回自己的作品的權利),只要作者行使這些權利不違反憲法和法律也不損害公共利益即可。
望採納!!!

② 目前我國規范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是中華人發共和國( ) A.專利法 B.反不正當競爭法 C.商標法 D.著作權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③ 專利保護保護和商業秘密保護分別有哪些優劣勢

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
專利保護的優勢:1、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徵得專利權人的同意或許可。2、享有優先權,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申請人提出的在後申請與其他人在其首次申請日之後就同一主題所提出的申請相比,享有優先的地位。3、專利可以抵押,可以評估為資產入股企業。
專利保護的劣勢:1、區域性,一個國家依照其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的管轄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約束力,外國對其專利權不承擔保護的義務,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只在我國取得專利權,那麼專利權人只在我國享有獨占權或專有權。2、專利是公開的,技術發明人作為對法律授予其獨占權的回報而將其技術公之於眾人,使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獲得有關專利技術的信息。3、時間性,專利只有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才有效。專利權的有效保護期限結束以後,專利權人所享有的專利權便自動喪失,一般不能續展。發明便隨著保護期限的結束而成為社會公有的財富,其他人便可以自由地使用該發明來創造產品。

商業秘密保護,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間以及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一段期限內不得利用企業的商業秘密從事個人牟利活動,非依法律的規定或者企業的允諾,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業商業秘密。
優勢:1、具有期限優勢,商業秘密的保護期是不確定的,如果能永久保密,則享有無限的保護期,如果在短時期內就泄了密,那麼保護期也隨之結束;而知識產權中各種權利都是有保護期限的。2、具有地域優勢,商業秘密無地域性特徵,它的所有人可以向任何國家的任何願意得到它的人發放許可證;而知識產權則均有地域性限制,在一國有知識產權不一定在另一國有相應的權利,但你的信息卻是在世界范圍內的公開。3、具有保密優勢,商業秘密是不公開的;而專利、商標、著作權都是公開的。4、商業秘密保護是企業經營者的重要武器和財產。5、商業秘密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的獨立手段。
劣勢:1、對什麼是商業秘密認識不清;2、對於本企業商業秘密區域缺乏系統、有效的保護。

④ 關於著作權,版權,商業秘密的法律問題

回答問題1:按你說的情況,S職員不違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源代碼是作為必須上交的必要技術文件給C公司的。通常不會出現此類事情。
回答問題2:享有。因為我國的法律規定:著作權自誕生之日起即存在,不申請國家著作權保護,不代表著作權不存在。
回答問題3:按你的描述,著作權歸S職員所有,如果S職員可以提供出在先完成的證據。不矛盾。【參考】中的李某是職務創造,因此,著作權應歸公司所有。
回答問題4:構成侵權。S職員是職務創造,是利用C公司的計算機等研究條件,在C公司給予報酬的條件下開發的,因此,研究成果歸C公司所有。所以,N公司涉及專利侵權。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C公司申請的專利,專利權人是S職員,但此類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⑤ 魔術在國際上算不算作品,是否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我國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作成果,原創性和可復制性是其根本特徵。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Trips協議第九條第二項的規定,著作權保護的只是智力創作成果的表達形式,而不及於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本身。因此,大衛的魔術「發明」雖然具有原創性(自己獨立創作),但很難滿足作品的第二個要件,即可復制性。復制,按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是指以印刷、復印、臨摹、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為。復制的前提是,除了口述作品外,某種智力創作成果必須存在具體的表達形式。作品之所以必須具備可復制性,主要是考慮到知識擴散與傳播的需要。就魔術而言,其生命力在於某種不為公眾知曉的神秘性,魔術師在創作魔術「作品」時,雖然也可能形成某種表達形式,比如對動作、表情、音樂以及表演過程等形成文字設計,但魔術師不可能將其「發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於他人。否則,其表演將一文不值。這個特徵決定了魔術「作品」基本上不具備「可復制性」,公眾也不可能對其「作品」進行任何復制。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魔術很難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魔術雖然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完全可以構成商業秘密,從而享受商業秘密法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按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Trips協議第三十九條第二項也作出了類似規定。據此,某種信息是否構成商業秘密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件:一是商業新穎性,二是價值性,三是保密性。魔術師創作的魔術完全符合這三個構成要件。首先,魔術師的魔術講究的是新穎、別致,與現有魔術的最大限度的區別,能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具有商業上的新穎性,可以使魔術師在同行業中保持優勢地位。其次,魔術能夠通過魔術師的表演加以再現,並因此給魔術師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具有價值性。再次,魔術的生命力在於它不為觀眾知曉的神秘色彩,魔術師對外總是守口如瓶,觀眾雖然絞盡腦汁想破解魔術師的魔術,但結果基本上都是無功而退。這說明,魔術師具有強烈的保密意識,並且採取了足夠的保密措施來保護自己的秘密。大衛的魔術為什麼具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衛保密工作做得好,至今無人能夠破解其魔術秘密。總之,魔術作為一種綜合性的信息,具有商業新穎性、價值性和保密性,完全符合商業秘密的特徵,應當作為商業秘密,通過單行的商業秘密法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加以保護。在我國,目前保護商業秘密的基本法律是反不正當競爭法。

相對於專利權,商業秘密權是一種權利效力十分微弱的權利,法律允許不同的人擁有完全相同的商業秘密,也允許通過反向工程破譯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法律禁止的只是那種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使用、披露權利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因而破解魔術的行為可以視為合法的反向工程行為,對於合法獲取的商業秘密加以自由處分的行為並不侵犯魔術師的權利。

將魔術作為商業秘密對待,還會引發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看待魔術師的表演,有人未經許可對其表演進行直播或是錄音錄像等行為是否侵犯了魔術師的權利?侵犯的是什麼權利?

這三個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即魔術師是否是鄰接權的主體——表演者?從我國現有著作權法的規定來看,表演者是指演員或者其他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Trips協議未能明確表演者的含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唱片條約草案第2條則規定:「表演者指演員、歌唱家、音樂家、舞蹈家以及表演、歌唱、演說、朗誦、演奏、表現、或亦其他方式表演文學或藝術作品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其他人員。」由此可見,表演者必須是表演文學、藝術作品的人。雖然在公眾場合進行了「表演」,但如果表演的不是「文學、藝術作品」,不能稱之為表演者。顯然,我國著作權法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唱片條約草案將魔術師、運動員等排除在了「表演者」的范圍之外,所以魔術師不是著作權與鄰接權意義上的表演者。

那麼,未經魔術師許可現場直播或者對其表演過程進行錄音錄像是否侵權行為呢?當然是,但此種行為侵犯的不是魔術師作為一個「表演者」的權利,而是其肖像權或者隱私權,魔術師可以藉助民法通則對肖像權和隱私權的有關規定保護自己的權利。

⑥ 對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四者法律特徵進行比較分析

專利、商標、著作權都是無形資產
商業秘密是對內以及對外的約束力。
主要是從
人身權
及財產權來看待。權利主體享有不同權利。

⑦ 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的原因和情形是什麼

我國著作權法列明了下列不受法律保護的對象:
一、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
二、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三、 時事新聞;
四、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點子或想法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的人說:"這是我想出來的,我有版權。"到底這個想法或點子是否有版權?這一問題涉及的是:著作權法到底保護什麼?是思想內容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
在著作權領域,著作權法只保護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形式,而不保護思想和情感本身。這是各國普遍接受的基本理論。也就是說,作品所表達的思想、程序、操作方法或數學概念本身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存在於人們腦海之中的點子或想法,由於沒有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不能受著作權法保護;即使點子或想法已經通過某種形式如文字、圖畫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是由於其本身屬於思想內容的范疇,同樣不能享有著作權。當然,如果這個想法或點子在工業上或商業上有價值,可以通過專利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保護。例如:甲研究的葯方對防治禽流感非常有效,那麼,甲可以就此申請發明專利。獲得專利後,他人未經甲同意不能使用該葯方。如果甲不申請專利,也可以將葯方作為商業秘密對待,採取保密措施防止葯方外泄。
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單純的事實消息,是指只報道一件事情的發生的過程、時間、地點和人物,不表示報道人的觀點的消息,傳播單純事實消息可採用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傳播,其手段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照片等。
根據上述單純事實消息的性質,單純事實消息應屬於時事新聞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二、時事新聞;
三、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方式。」
《著作權》法規定「時事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但傳播人應註明出處。故「單純事實消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引用、轉播等多種形式使用「單獨事實消息」不算侵犯著作權,關於這方面的侵權民事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通過大眾播放媒介傳播的單純事 實消息屬於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項規定的時事新聞。傳播報道他人采編的時事新聞,應當註明出處。」
公有形象不受著作權保護

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
法條: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
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釋義:規定關於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和著作權人在行使權利時應履行的義務。
一、本條第一款規定法律禁止傳播的作品不受保護。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廣泛的,但是某些對象是排除在外的。本條第一款規定「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這種作品雖然具備了作品的一般形式和實質要件,但是因其表達的思想傾向,某些感情的表達方式對社會有危害性,不適於出版傳播,故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符合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對於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僅不給予著作權法保護,如果出版和傳播了這類作品還要視情節輕重,依法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
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主要有三類:
①違背一般法律原則的作品。
②違背社會公德和社會倫理的作品。如許多國家的著作權法都不保護黃色的、淫穢的書刊、報紙、電影等。
③故意妨礙公共秩序的作品。
二、本條第二款規定了著作權行使的一項原則。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必須依照法律規定行使,不得濫用權利,不得違背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樣規定可以推知一些著作權法沒有規定的作者權利,如作品取回權(即作者在理由正當的前提下收回自己的作品的權利),只要作者行使這些權利不違反憲法和法律也不損害公共利益即可。

⑧ 侵犯商業秘密和侵犯著作權的區別

1、商業秘密的范圍不限於作品、版權范圍,商業秘密保護的是信息,而信息不一定以作品形式出現,在這些地方,商業秘密保護范圍寬於著作權法。
2、商業秘密保護構思、思想,在軟體保護上,商業秘密與著作權保護,有部分重合關系。
3、商業秘密保護的范圍僅限於保密信息,商業秘密的范圍,包括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
4、商業秘密的保護體現於《反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權的保護體現於《著作權法》。

⑨ 最新的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條文,謝謝!

以下是你需要的資料:

商業秘密保護: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間以及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一段期限內不得利用企業的商業秘密從事個人牟利活動,非依法律的規定或者企業的允諾,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業商業秘密。

法律條文:

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第20條的規定關於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的規定。
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10條第一款列舉了3種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禁止性規范;第二款是關於不正當競爭進行界定的解釋性規范;第20條是關於侵害商業秘密等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關於締約過失責任的規定;第60條第2款關於附隨義務的規定;第92條關於後合同義務的規定;第十八章第二節關於技術轉讓合同中關於技術秘密轉讓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4條、第80條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可以以非專利技術出資(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以及對非專利技術金額的限制規定;第61條第一款、第123條第二款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經理競業禁止的規定;第62條、第123條第2款關於董事、監事、經理不得泄露企業或公司商業秘密的禁止性規定;第215條關於董事、經理違反競業禁止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及其他責任的規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第5條第1款關於合營企業各方可以以工業產權(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進行投資的規定。
5、《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第8條關於中外合同者可以提供工業產權以及非專利技術(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作為合作條件的規定。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8條關於侵害其他科技成果(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的規定。
7、《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33條關於律師應當保守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當事人的商業秘密的規定;第40條第6項泄露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應承擔的行政責任。
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第10條第2款關於國家商檢部門和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履行進出口商品檢驗的職責中,對所知悉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的規定;第37條關於國家商檢部門、商檢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泄露所知悉的商業秘密應承擔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第51條第一款關於國家建立科學技術保密制度的規定;第60條關於非法竊取技術秘密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11、《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第27條關於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與其他單位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時,應當簽訂保守商業秘密的協議以及中介機構在從事代理或者居間業務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應負保密義務的規定;第28條關於企業內部的保密制度建立的規定。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20條第二款關於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的規定。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2條關於勞動合同中當事人可以約定保守企業商業秘密有關事項的規定;第102條關於違反勞動合同中的保密事項,給企業造成損失,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規定。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9條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罪以及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的規定。
行政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第2條第二款關於技術秘密轉讓的規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第24條第三款關於屬於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中醫葯科研成果,確需轉讓、對外交流的,應當符合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第35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重大中醫葯資源流失和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泄露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實施細則》第26條第一款關於外國投資者可以用工業產權(包括商業秘密中的技術秘密)作價出資的規定。
部門規章
1、國家經貿委《關於加強國有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的通知》中關於正確理解商業秘密的定義,合理認定商業秘密的范圍的規定。
2、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作了具體的規定。
3、《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商業秘密構成要件問題的答復》對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進行了規定。
4、原國家科委《關於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對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作了細致的規定。
5、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5條關於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支付用人單位賠償費用的規定;第6條關於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勞動爭議案中涉及商業秘密侵權問題的函》第2條關於由於勞動者未履行保守商業秘密的內容,造成用人單位商業秘密被侵害而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並依據有關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作出裁決作了明確的規定。
司法解釋
1、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關於對商業秘密司法保護的規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第二款、第三款關於侵權發生時當事人訴訟主體的規定。
國際條約
1994年4月5日簽署、1995年1月1日生效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協議)第7節關於「未披露的信息的保護」的規定。

以上資料,引用於網路中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相關資料。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法是否保護商業秘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
馬鞍山陸建雙 瀏覽:853
北京東靈通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瀏覽:6
海南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領取 瀏覽:846
成果有男票嗎 瀏覽:828
知識產權法04任務0001答案 瀏覽:691
馬鞍山519日停電通知 瀏覽:977
馬鞍山金鷹營業時間 瀏覽:91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