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標侵犯著作權怎麼辦
1、和解:當事人有來自行自解決的意向,可以協商處理版權糾紛。2、調解:當事人可以委託第三者(版權局、著作權保護機構如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版權保護協會、律師事務所,以及自然人等)調解著作權糾紛。3、仲裁: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4、訴訟: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❷ 商標侵犯著作權會怎樣
八戒知識產權為你解答:
一、自行協商。如果雙方能在侵權行為發生之後和解,則既可以使著作權人迅速有效地實現和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可以使侵權人避免聲譽的損害。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當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二、調解。指雙方當事人在第三人的協助下協商解決糾紛調解人的范圍十分廣泛,雙方可以選擇著作權行政管理機關、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等雙方信任的機關或者個人來主持調解。但調解必須建立在自願原則的基礎上,只要有一方不願意進行調解,則不可以強行調解。調解的目的在於促成雙方達成一致協議,但調解協議沒有法律執行力,只要一方反悔,則調解協議就失去效力。調解不是解決著作權糾紛的必經程序,當事人願意調解、達不成調解協議或調解後反悔的,都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
三、仲裁。雙方當事人可以根據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仲裁往往僅限於合同糾紛,而且提請仲裁必須有書面協議或書面的仲裁條款。當事人之間有效的仲裁協議是排除法院的管轄權的,而且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著作權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訴,促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會受理。仲裁作出的裁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定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如果人民法院認為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當事人雙方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並依據該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民事訴訟。發生著作權糾紛後,如果雙方不願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不願意調解協議或是調解後反悔的;而且當事人沒有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或是雖經仲裁裁決但人民法院認為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都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是解決民事爭端的終極途徑。民事訴訟既適用於侵權糾紛,也適用於合同糾紛。
❸ 商標里用了方正字體,算侵犯版權么
我給自己設計了個商標,現在想注冊一下,商標里的字體用的是方正的,請問這樣的商標如果注冊下來了話,算侵犯字體公司的版權么? 一、版權侵權怎麼認定 版權也就是著作權,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 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 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 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 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二、版權侵權賠償該如何確定 賠償是保護著作權人合法利益、制止不法侵權的有力措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侵犯著作權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造成的損失如何計算作了詳細的規定: (一)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復製品發行減少量或者侵權復製品銷售量與權利人發行該復製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發行減少量難以確定的,按照侵權復製品市場銷售量確定。如果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確定賠償數額。人民法院在確定賠償數額時,應當考慮作品類型、合理使用費、侵權行為性質、後果等情節綜合確定。 (二)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用,都被計算在賠償范圍內。
❹ 商標權和著作權沖突怎麼判斷是否侵權
商標權與著作權是兩種不同的知識產權,分別由《商標法》和《著作權法》予以專保護。
在實屬踐中,可能發生兩種權利沖突的情形,具體是指著作權和商標權都具有合法性,在對兩者未進行協調或者處理的情況下,兩者之間可能出現的對抗。對於這樣的權利沖突,解決的基本原則是「權利在先」原則,即對在先的權利給予保護,而在後的權利可能被認定侵犯在先權利。《商標法》第31條規定的「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此處的「在先權利」,即包括了在先成立、生效的著作權。
❺ 商標權保護和版權保護有哪些區別
商標權和版權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權利:
商標權的保護范圍會受到商品和服務類別的限制,一旦超過指定的商品和服務類別,即使別人與你的商標一樣,《商標法》對此也無能為力。
版權登記保護的是圖形本身(由於文字商標獨創性不足,一般很難申請版權登記)。一旦完成版權登記,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該圖形就不能被用作任何領域,不受商標特定類別的限制。
但如果別人原創了與你作品特別相似的圖形,而且還完成了版權登記,那就很難發揮版權對商標的保護作用了。可見,版權保護的力度不及商標。
圖形商標登記版權有何好處
雖然商標和版權各有特點,但如果將二者組合使用,就能實現優勢互補:
(1)在更省錢的情況下更好的保護商標
保護商標的成本一般來說,為了保護圖形商標,可以選擇在盡可能多的類別上注冊,但注冊的類別越多,成本也就越高。
將圖形商標進行版權登記後,如果他人將該圖形在你未注冊的類別上注冊商標,你就能以「著作權被侵犯」為由,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商標,這比給商標做全類注冊更省錢。
(2)版權登記的耗時大大短於商標注冊
版權登記只需1個月左右的時間,而商標注冊至少也得1年的時間,且商標注冊存在失敗的風險。版權登記保護的時間也很長,公司50年,個人申請一輩子及繼承50年,凸顯了極大的性價比和必要性。
如果您要申請圖形商標,請一定先為自己的圖形做版權登記,不然,在注冊商標的這漫長的一年時間里,出現商標作品的版權之爭,不僅耽誤時間還浪費精力跟金錢,於其到時候再追悔莫及想辦法補救,不如早點進行規避,在注冊商標的同時把版權登記做好,可以大大降低風險哦!
❻ 如何處理商標權與著作權的沖突
在判斷訴爭商標的申請注冊是否損害在先著作權時,司法中一般適用「實質相同+接觸」的原則。
首先,在先著作權成立的基本前提是主張著作權的圖樣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一般情況下,與商標權存在沖突的作品主要為美術作品。
其次,是否享有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以及商標權人是否有接觸到涉案作品的可能性,是判定訴爭商標是否損害他人著作權的重要適用要件。當事人提供的標志設計底稿、原件、取得權利的合同、訴爭商標申請日之前的著作權登記證書、商標公告、商標注冊證等,可以作為享有著作權的初步證據。
同時,證明商標權利人接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亦尤為必要。當面臨商標權與著作權之間的法律沖突時,有力闡明作品認定、權利歸屬、接觸可能性及與作品構成實質性近似是獲得權利保護的利器。
(6)商標權侵犯版權擴展閱讀
商標權侵權方式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在同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近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故意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提供便利條件的;
5.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