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返還原物請求權和佔用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物權法》第245條規定的是佔有回復請求權,而不是返還原物請求權。《物權法》第34條才是規定了返還原物請求權,這兩個請求權可以發生竟合。例如:甲的手錶被乙搶走,甲既可以對乙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也可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但這兩個請求權系屬不同的請求權,具有以下主要區別:
1.法律依據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基礎是《物權法》第245條;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依據為《物權法》第34條。
2.請求權人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為佔有人,不要求是物權人;返還原物請求權人必須是物權人。
3.要件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以佔有被「侵奪」為要件;返還原物請求權以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為構成要件。
4.權利行使的期限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應在「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行使不受時間限制或者受長期時效期間的限制。
5.目的和效力不同
佔有回復請求權具有維護財產秩序,保護社會和平,限制權利人以私力救濟剝奪無權佔有的規范目的;
物權返還請求權的規范在於保護物權人對物的圓滿支配狀態。無權佔有人在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後,並不能繼續保有佔有的利益,在權利人請求時,無權佔有人應當依據《物權法》第243條的規定向權利人返還佔有物及其孳息。
(1)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中的侵佔擴展閱讀:
佔有回復請求權內涵:
內涵
善意佔有人就佔有物所支出的費用,對於回復請求權人有下列償還請求權。
第一,必要費用。《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三規定:"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由此可知,善意佔有人因保存佔有物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得向回復請求權人要求償還。所謂必要費用指為物的維護及保存所支出通常的必要費用,例如修繕費、飼養費等。
必要費用以佔有人所支出的金額為准,但其中一部分為必要費用,一部分為非必要費用,僅就必要費用使用。
學說上有所謂的特殊必要費用亦即所謂的臨時必要費用,如房屋遭地震、汽車被洪水淹沒而支出的修繕費用,此種費用善意佔有人仍有求償權。
第二,有益費用。有益費用指善意佔有人因改良佔有物支出的費用。我國《物權法》對無權佔有人有益費用的求償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依據民法理論,善意佔有人對有益費用可以求償,但應當
法律性質
多有學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性質系屬於一種法定債的關系,原則上應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例如,債權可以讓與、債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等。
(一)規范目的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有保管、租賃、用益物權等關系或有其他正當法律關系時,佔有人就佔有物所負擔的義務以及享受的權利可以依照相應的法律關系解決。
但是如果沒有正當的法律關系或者該法律關系無效或被撤銷時,那麼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確定,不免發生爭議。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適用不當得利或無因管理或侵權行為的規定,但仍不能充分的解決問題,
所以《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二條、二百四十三條、二百四十四條規定了佔有回復請求權。
《物權法》關於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的權利義務的規定屬於特殊規定,其目的在於充分保護善意佔有人,促進物盡其用。
(二)法律性質多有學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性質系屬於一種法定債的關系,原則上應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
例如,債權可以讓與、債權請求權應當適用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等。但筆者認為佔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應當區分的定性,不能一概認為屬於債權關系應當適用債法的相關規定。
在佔有物的現存增加的價值的范圍內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佔有回復請求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返回原物請求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 佔有返還請求權與佔有回復請求權有何不同。
1、請求權人不同。
返還原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必須為物權人,佔有回復請求權的請求權人為佔有人(是否物權人在所不問)。
2、構成要件不同。
佔有返還請求權僅要求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其無權佔有的原因在所不問);
佔有回復請求權要求佔有人的佔有因「侵奪」而喪失,被請求人是否無權佔有不是問題的關鍵(有時候,佔有人對於有權佔有人亦可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例如:甲將房屋出租給乙,租賃期間,甲侵奪了乙的佔有,乙可對甲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
3、權利行使期限不同。
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也不適用除斥期間;佔有回復請求權適用1年的除斥期間,應自侵佔之日起1年內行使。
(2)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中的侵佔擴展閱讀
佔有回復請求權構成要件
佔有回復請求權,又稱佔有返還請求權。指佔有被侵奪的,佔有人有權請求侵奪人及其繼受人回復其佔有,返還佔有物。佔有回復請求權的構成要件如下:
(1)有權佔有或者無權佔有被侵害人侵奪。
所謂「侵奪」(法條用「侵佔」一詞),是指違背佔有人的意思以法律禁止的私力剝奪佔有人的佔有,將佔有人的佔有物轉移到自己的管理控制之下。
佔有的動產被盜、被搶,佔有的不動產被霸佔均屬於「侵奪」。因此,」侵奪「是佔有回復請求權的核心。非因他人的「侵奪」而喪失佔有的,不享有佔有回復請求權。符合《物權法》第34條規定條件的,可以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2)請求權人必須是佔有被剝奪的佔有人,有權佔有或無權佔有、直接佔有或間接佔有均非所問。
(3)被請求人為佔有的侵奪人及其繼受人。注意兩點:
其一,主張佔有回復請求權之時,侵奪人仍為佔有人(直接佔有或間接佔有均可)。否則,若侵奪人的佔有已經消滅,則對侵奪人無佔有回復請求權。
其二,對於侵奪人的繼受人亦可主張佔有回復請求權。但,如果侵奪人的繼受人是基於買賣、贈與、出租等原因從侵奪人處繼受佔有,且為善意,則不得對其行使佔有回復請求權。
(4)須在一年的除斥期間內行使。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惟應注意,佔有回復請求權消滅的,不影響佔有被侵佔的物權人基於《物權法》第34條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3. 關於對善意佔有人或惡意佔有人行使佔有返還請求權的問題
這是《物權法》245條的規定,先看原文。
第二百四十五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內產被侵佔的,佔有容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根據法律條文,佔有返還請求權的構成要件有四條,第一,請求人為佔有人;第二佔有人的佔有被侵奪;第三,被請求人為侵奪人及其繼受人;第四,須在佔有被侵奪一年內行使。根據這四條構成要件,不管侵奪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所有權人都可以行使佔有返還請求權。在8題D選項中,乙是惡意的侵奪人,乙無權處分了甲的車位出租於丙,丙基於合同成為了善意的特定繼受人,符合四要件。在58題C中,同樣的道理,丙是無權佔有了乙的車(誤認為是甲的),所有權人乙對自行車的佔有被侵奪,故乙在一年內的除斥期間內有權行使佔有返還請求權。
4. 關於佔有物返還請求權
並不是東西就歸你了,而是說別人喪失的是勝訴權,如果你要還那也是可以的,不還也行!訴訟期間應該不是一年而是兩年吧!
5.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
《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中的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的佔用人是指基於合專同關系而佔用不動產屬或動產的佔用人,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佔用人未行使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其喪失的只是要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如侵佔人給佔用人造成損害,佔用人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該規定僅是對所有權人以外的合法佔用人適用,而不適用於所有權人,你的東西被侵佔,侵害的是你的所有權,你在20年內,都可以行使權利,請求侵佔人返還原物、賠償損失。
6.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在什麼期間內提出
我國《物權法》第245條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內權請求返還原容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由此可見,佔有被侵害時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應當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行使,這是一個除斥期間,不能像訴訟時效一樣中止、中斷或者延長,佔有人要及時地行使這一權利。
7. 民法中的佔有返還請求權和返還原物請求權
個人認為,這只是來一道題,源並不是實踐。所以明白兩點就行,第一,乙作為所有權人,他所享有的返還原物請求權;而甲作為佔有人,享有的是佔有返還請求權。第二,乙當然可以直接向丙主張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是並不能向丙主張佔有返還請求權,因為乙不享有這項權利,所以乙想行使佔有返還請求權的話,就需要從權利人甲那裡受讓該權利。(若是實踐,沒人會願意多此一舉。)
8. 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如何行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 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第二百四十二條 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百四十三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二百四十四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第二百四十五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
可以協商,調解,訴訟(必須證據充分)
9.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多少日內未行使的 該請求消滅
物權法
第二百四十五條 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版妨害佔有權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由此可以看出佔有回復請求權須在一年的(除斥期間)內行使。佔有人返還原物的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佔有回復請求權消滅不影響被侵佔的物權人基於《物權法 》第三十四條行使返還原物請求權。
如還有疑問請補充
10. 司法考試民法:物權返還請求權和佔有返還請求權的區別
又是那個司考題,權利人有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和原物返還請求權,兩者皆可對無權佔有人主張,現在大陸就這個立法和研究水平,不可能深入到什麼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按你的「首先另外還有」一個個來。
首先,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佔有回復請求權、佔有返還請求權,是對物權法245條的不同叫法,是保護佔有的形成權,說的都是一回事。
另外,c可以直接對丙行使34條原物返還請求權,該物權請求權沒有除斥期間限制。也可以對丙行使245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受1年除斥期間限制。可以直接對丙行使此兩項權利,也可以曲線救國請求甲讓與甲對丙的權利再由自己向丙行使,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乙的目的是回復佔有狀態,乙可以自由選擇,c選項盡管繞彎路也是路徑之一所以正確,c選項正確也並不排斥乙選擇直接行使自己對丙的權利。甲對丙和乙對丙的佔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是同一個請求權,甲的請求權是因合同關系的消滅丙對甲的有權佔有轉為無權佔有。乙對丙直接行使的請求權,是乙自己對無權佔有人的請求權。乙可以直接行使自己的請求權,也可以把甲對丙的權利先拿過來,再由自己對丙行使,你可以說乙這樣干是脫褲子放屁沒有意義,但不能否認乙可以脫褲子放屁,更不能禁止乙脫褲子放屁,這是考題玩邏輯。
還有,這個題目給出了時間條件,租期1年,租期屆滿,就說明過了1年。間接的給出了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因1年的除斥期間經過不能行使的條件,所以d說可以行使是錯的,錯在後半句沒有考慮245條第二款的除斥期間。
至於佔有物返還請求權對佔有侵奪人的承繼人如何行使,不是這個題的考點。日本民法典對此有明確的規定,台灣民法典用了幾個條文來規定侵奪佔有和侵奪佔有的概括承繼,也未對佔有物返還請求權能否向侵奪佔有的善意的特定承繼人行使作出規定,台灣都還存在爭論,大陸物權法就用了侵佔兩個字來規定該形成權的行使對象,關於侵奪佔有的承繼人對瑕疵的概括承繼和特定承繼連概念都沒有,更不要說進一步對侵奪佔有物的特定承繼人的善意惡意作出區分了,現在就考這個,未免太超前了。這個題就這么簡單,考隱藏的1年除斥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