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因为债务纠纷发生的抢劫,抢劫的财物超过债务金额,报警后,派出所可以不管吗是不是行政部作为
只要存在抢劫行为复,不管是否存在债制务关系,都构成犯罪。派出所不受理,属于不作为,你可以向公安分局申诉,要求立案。如果仍不立案,可以直接到检察院举报。如果仍不起作用,可以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直接到法院提起刑事诉讼。
❷ 有债务纠纷的抢劫罪怎么判
在实践中,很多行为人因经济纠纷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常常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或者占有对方财物,或者劫取对方财物作为抵押以迫使对方归还其所欠的债务,或者干脆采取暴力的方法直接抢回被对方非法占有的自己或者自己亲属的财物。
那么,对于行为人因经济纠纷而采取暴力手段抢回被对方占有的自己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呢?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
我国《刑法》条文使用的是“占有”一词,就表明在我国刑法上是区分占有与所有的。虽然“占有”在通常情况下也侵害权利人的所有权,但“所有”的涵义还是要大于“占有”,以“不法所有”作为“占有”的涵义,将限制我国刑法中相关犯罪的适用范围。而“占有”与“获利”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将“非法占有目的”理解为“意图占有”,是恰当的。实际上,所谓非法占有目的,是指行为人明知是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而意图把它非法转归自己或第三者占有。这体现了“非法占有目的”的字面本身的涵义,即是指非法掌握控制财物的目的。从内容上看,非法占有目的,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主观上的两种意图:①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财物的他人性,即认识到财物不归行为人自己所有;②行为人意图将财物排除他人占有而转归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这两种意图必须同时存在,否则就不能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事实上,在债权人当场使用暴力夺走债务人钱财的场合,虽然债权人在客观上针对债务人当场实施了暴力并夺走了债务人的财物,但债权人的主观上只是想收回自己的合法债权,债权人的私力救济行为虽不合法,但只要行为没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就不构成犯罪,也不能以抢劫罪追究债权人的刑事责任。
❸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哪,从构成要件上分析,谢谢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是在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上,具体如下:
1、犯罪客体上的区别:抢劫罪侵犯的是公民的生命权与健康权,而敲诈勒索罪侵犯的范围明显要广,还包括公民的名誉权等。
2、犯罪客观方面上的区别:
(1)行为的方式不同。
抢劫罪是由行为人对被害人当面威胁使用暴力,且明示实施。
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既可以当面,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报等形式发出;既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发出;既可以由行为人本人,也可以通过第三人发出。
(2)行为的内容不同。
抢劫罪一般是以杀害、伤害等实施人身暴力或威胁。
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以暴力相威胁,但大多是以揭发隐私、毁坏财物、损害名誉等实施精神强制,要挟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的内容只要足以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即可,不必实际产生恐惧心理。
(3)行为的暴力程度不同。
抢劫罪中的暴力表现为对被害人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双重威胁,强度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使其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程度。
敲诈勒索罪的暴力主要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强制,且是不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轻微暴力。
(4)侵害付诸实施的时空紧迫性不同。
抢劫罪强调方法手段行为与目的结果行为的时空同一性,被害人受到侵犯是现实直接的。
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时空跨度一般较大,一定程度上为被害人遭受物质或精神上的伤害提供了缓冲的余地。
(3)债务纠纷引发的抢劫案件扩展阅读:
《刑法》规定的抢劫罪加重情形:
1、 入户抢劫的;
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❹ 盗窃,抢劫与债务纠纷
盗窃
盗窃,指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
抢劫,指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或者持有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其立即交出财物或者立即将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较为常见的是有殴打、捆绑、禁闭。伤害,直至杀害。这里的胁迫,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任财物被劫走。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
债务纠纷
债务纠纷是指各种逃债、躲债与讨债、要债的恶性事件。
债务纠纷的极端现象:
一是“暴力逼债”。主要指债权人自己通过暴力方法来逼迫债务人就范,常见的方法有非法拘禁、绑架、伤害乃至杀害债务人。
二是“涉黑讨债”。主要指债权人通过黑社会方式来讨债,具体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债权人自己就是黑社会成员,另一种是债权人通过黑社会(例如涉黑的讨债公司)来讨债。涉黑讨债中一般也使用暴力,但它与暴力逼债的区别在于:暴力逼债是简单的使用暴力,一般因为债权人的激情的发生;而涉黑讨债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使用黑社会的手法来要债。
❺ 债务纠纷抢劫怎么定性
您好,对债务纠纷引起的抢劫行为的定性,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认识:
一是有罪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债务纠纷虽然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但在债务人未偿还债务之前,仍然依法享有对债款的占有、保管、使用等项权利,依法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债权人以索债为名,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取债务人依法享有占有、保管、使用但尚未偿还的债款,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客观要件,主观上也具有非法占有他人依法享有的债款(财物)的目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否则,就会鼓励、纵容产生债务纠纷的各方置法律于不顾,明目张胆地采用暴力、胁迫等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就是鼓励和放纵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
二是无罪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抢劫罪的本质特征是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抢劫公私财物,其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而有债务纠纷因素的抢劫行为,虽然行为人客观上使用了暴力、胁迫等手段,但其主观上只是想把本属于自己的财物索取回来,并没有故意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只是手段非法,它和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非法抢劫和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且债务人也有一定过错,故不应以抢劫罪论处。
三是他罪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债权人为了索取应属于自己的财物,在客观上使用了暴力、胁迫等手段,对这种行为既不能客观归罪,认为构成抢劫罪,也不能认为其行为无罪,而应当构成其他犯罪。即其行为对对方造成伤害的,就以伤害罪定罪处罚;如果为索债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拘禁他人的,就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