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
楼主的问来题让人不好回答,首先我源不清楚你的立场和你的角色。如果你也是一个学生的话,面对同学之间的纠纷冲突,我个人觉得不怕麻烦的话还是应该主动帮助,调解一下,有时候说两句话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如果觉得怕麻烦,怕惹祸上身的话,就当没看见咯。反正学生时代,还是自己学好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你是一个老师的话,还是应该主动上前帮忙调解吧。
⑵ 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主要途径主要有几种
目前我国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纠纷的途径主要有协商和诉讼两种。
1、协商:
消费者与经营版者在发争议后,就权与争议有关的问题进行协商,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2、诉讼:
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2)解决学生之间的纠纷的主要途径扩展阅读
我国民诉法规定,起诉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一般认为,这里的诉讼请求指的是当事人所欲达到的具体法律上的效果。原告所提出的诉讼请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诉讼请求应是:
1、在质的方面,必须具体明确请求给付什么、请求确认什么或请求形成什么
2、在量的方面,必须具体明确请求多少,比如应明确请求或付金钱或种类物的具体数量。在具体案件中,法院可依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确定当事人争执的法律关系(即诉讼标的)。
诉讼标的是任何一起民事纠纷案件都必须具有的,它作为当事人争执的特定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便成为法院裁判的对象。
⑶ 如何处理班级学生之间的纠纷
一、教师来不要着急和发火,源要冷静地让学生先平静情绪。
二、告诉学生找老师不是告状,是来解决问题,所以无休止的指责对方错误没有用。
三、让学生明白小矛盾不要斤斤计较,相信人是善良的好的多,要学会宽容,要多将心比心。
四、站在学生角度说话,让他们知道不是老师批评他们,而是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处事,要仔细考虑老师的 话。
五、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能在办公室里吵闹、耍泼。
六、要先反思自己的问题,想明白再说。处理完了认识清了以后关系要更好,不要什么事总和家长说让家长操心。
七,家长先在家问明白但一定不能只听自己孩子的说辞,冷静的和班主任联系问明事实,了解真相,先有班主任处理。不能家长自己到学校直接找学生处理。
八、若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先明确责任人,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和领导请假去和学生看病,然后具体了解情况,和双方家长协商处理方案。
⑷ 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原则
第一,一个理念——善待学生之间的矛盾
没有矛盾,就没有真正的成长。每个人,都是在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可以说,矛盾,是人成长的基石,而处理矛盾,是人锻炼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基本能力与技巧的重要课程。所以,作为教师,不要遇到学生矛盾,就以为是天大的事情,而是要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善待学生之间的矛盾。
第二,两个资源——家长和学生资源
作为老师,要明白一点,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教育人,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个人经常利用以下的一些资源。
一是家长资源。有些学生之间的矛盾,不能告诉家长,但有一些,一定要利用家长资源来解决。我曾经有个学生,因为与同桌发生矛盾,一生气,就在桌子上安了一颗钉子,把衣服挂坏了——这必须得赔偿啊。怎么办?家长直接赔钱?能起到教育的意义吗?于是,我叫把家长找来,要求家长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时间,为孩子提供打工的机会——自己赚钱来赔偿!
想想,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入木三分?
二是学生资源。我们老师,有很多学生资源可以利用,班级的,其他班级的,还有就是以前毕业的学生——你讲来讲去,老生常谈,还不如那些学生的现身说法啊!
其实,作为老师,我们还有一些资源可以利用,比如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司法资源。我在担任校长的时候,就曾把警官、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请到学校,给学生讲案例,这种效果,远甚于老师在哪里吧啦吧啦。
家校携手很重要
第三,三个程序——调查、自主提议、针对性措施
在处理具体的学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能凭经验去判断,而是要基于事实。所以,至少需要采取三个步骤:
一是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有些老师,在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往往凭个人经验甚至好恶,就立即做出判断,殊不知,有些情况,其实是冰山的一角!所以,处理学生矛盾,化解学生中的冲突,教师要首先及时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二是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事情的原因清楚了,但作为老师,不要立即做出处理的决定。我最喜欢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办法。在这一点上,我可以明确的说,学生的解决办法,有时候毕老师的还科学还人性——不要看不起学生啊!
我这里不举例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三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作为老师,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法官判案可不一样——老师是化解,法官是判断是
⑸ 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
一、首先要深入细致的调查冲突的原因
化解学生中的矛盾冲突,教师要首先及时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更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人,胡乱猜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委屈甚至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增添学生的反感和厌恶心理。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中发生的自己尚不知情的问题,要亲自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地摸索底细。不能采用“我猜想……”、“我估计……”的方式去捕风捉影,而应该把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二、要善待学生间冲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冲突并不全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成功的基石。有人说:“爱迪生成功研究灯丝,失败了99次实验后,第100次实验终于成功了。”应该说100次实验是成功的,没有前面的99次失败实验,谁知道这99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才得到结论,所以说都是成功的。同样学生因错误,发生冲突,班主任妥善处理,善待冲突,应该说也同样是成功的,因为以后该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此事不该做和该怎样做,对他来说是成功的,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同时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间发生的冲突,不应心烦意乱,动则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体罚,要“多用情,少用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有时可进行“冷”处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采取巧妙地引导,把冲突当成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强化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促成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应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工作,不能草率地采取一些不正常的教育方法,甚至违背教育理念体罚学生。比如我们从小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但学生犯错误了有的教师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让学生搞劳动,这样做反而玷污了劳动。
三、培养宽容心理,化解矛盾冲突
常言道:“让人三分不为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此话不无道理。具有高尚的宽容心,能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不妨尝试着主动向对方说一些宽容的话,诚挚、友善、宽容的话语,会抚平学生间的隔阂,这样从善意出发,多说一些宽容的话,往往能够触动对方心灵的最深处,从而对其产生一种撞击灵魂的冲击力。作为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找身边的实例,加强宣传教育,多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宽容心,逐步减少、降低冲突的发生,构建和谐班级。
四、平等对待学生的矛盾冲突
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难免存在这样那样或那样的偏差认识,从而发生冲突,作为班主任应不可回避,要入情入理地循循善诱,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平等对待冲突主体,不偏心、歧视,不冷谈一方,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切忌顺眼者得到关照,违纪者得到屁护。否则会导致师生、生生间不和谐,形成暴力。如我在教育中遇到学生间互取绰号的冲突,我是这样化解的,先冷静下来,调查发生的根源,胸有成竹地去化解,并不武断地判断谁对谁错,再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先搜集一些绰号,然后在班级开展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的感想,最后再找学生谈话。这样一来,不仅是他们,而且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充分认识到绰号是不文明的、有伤害人的自尊心、有损同学之间的友谊,懂得了只有尊重别人才得到别人的尊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发挥班主任的主导性,创造性地解决冲突
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解决学生间冲突。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把冲突的学生双方分隔开,让他们冷静下来,引导他们“咽下一口气”,化干戈为玉帛。心平气和地思考发生冲突的全过程,主要想想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再让学生汇报情况,教师不果断地对学生做出谁对谁错的判决。然后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后教师对冲突的学生进行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你受到了什么教育?还有什么话想说?等。”这样的处理,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真正亲身体验;把矛盾冲突交给冲突发生的双方自己解决,做到了以人为本,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对于学生中的冲突,我们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工作方法尽量人性化,细腻一些,以人为本,充分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远远胜过于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冲突的过错,善于改正过错,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⑹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学生间的纠纷怎么解决
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解决同学之间的纠纷要理性的看待发生的问题,各退一步相互协商,争吵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⑺ 学校与学生发生纠纷的解决途径是什么(教育法规)
先向教育局投诉,不行就直接到法院起诉学校赔偿或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