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医疗纠纷论坛

医疗纠纷论坛

发布时间:2021-08-29 20:56:51

Ⅰ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制度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学军;;解读无人领会的语言——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评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陈小嫦;李大平;;论医疗诉讼中的证明妨碍[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3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解读[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4 翟志文;薛振环;;医患诉讼因果关系证明负担的缓和——以日本判例的分析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3期
5 乔世明;;试论医疗侵权鉴定制度的完善[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6 彭浩晟;;医疗损害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J];证据科学;2012年03期
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医疗损害赔偿调研课题组;贺荣;周继军;张柳青;陈特;;新形势下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审理情况、问题与对策[J];证据科学;2011年03期
8 宋平;;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之反思与重构[J];河北法学;2010年06期
9 张新宝;明俊;;医疗过失举证责任研究——比较法的经验与我国的实践[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慧慧;;反思医疗侵权损害举证责任的再分配——由《侵权责任法》第58条的法解释延伸[J];中国卫生法制;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霍娜娜;论医疗纠纷证明责任的分配[D];河南大学;2011年
2 彭秋红;我国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代全喜;医疗纠纷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今玉;论医疗纠纷损害赔偿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菁;王超;;我国法官在刑事证据法中的诉讼角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潘善斌;医疗事故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潘善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评[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文英;;网络名誉侵权行为及其责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中的若干证据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赵海怡;;责任规则威慑与激励效应的异化及矫正——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世光;;生产者责任延伸法律制度的正义性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7 陈劲梅;严瑛;张瑷;;浅谈医患法律关系[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陈宏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以行政诉讼视角的法律分析[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锋;胡晓珂;;强制责任保险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袁碧华;;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中的职业保险探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6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傅学庆;医疗过错的判断标准——医疗水准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锦毅;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麟蔚;劳动争议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夏路;论医疗损害责任归责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莉颖;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肖建华;李志丰;;从辩论主义到协同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侯利阳;举证责任分配理论之重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包冰锋;陈今玉;;医疗纠纷损害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之比较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白鹤举,李春荣;医疗诉讼中医患双方的举证构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穆书芹;试论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事故案件中的适用[J];当代法学;2002年07期
7 周团结,张建军;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与民事责任归责制度的衔接[J];当代法学;2003年02期
8 萧晓晖,乔宁;从举证责任倒置谈防御性医疗[J];当代医学;2003年11期
9 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胡永庆;知情同意理论中医生说明义务的构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利明;[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毅;中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丁春辉;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寇娟;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孙丽华;关于民事诉讼中证明妨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建中;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高云江;论医疗侵权举证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7 梁冬;论医疗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D];吉林大学;2010年
8 宋萍萍;论民事医疗损害责任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之分配[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于情;李雪梅;;浅谈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J];北方经贸;2011年07期
2 王岳;;域外医疗损害之举证责任分配比较与我国的策略[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3 王星星;;论医疗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4 汪粼;;浅谈民事诉讼举证责任[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5 尚江涛;;论民事诉讼举证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6 陈建文;;论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7 彭鹏;陈三勇;伍永亮;;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8期
8 程春华;;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以民事诉讼为考察范围[J];现代法学;2008年02期
9 姚丹;;浅谈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J];今日科苑;2008年11期
10 应魏;;论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环境侵权案件中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分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马东晓;;略论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以知识产权诉讼为例[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梁梅;;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倒置[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陈磊;周宏斌;;论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张桂香;郭唐军;;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浅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吴毅;;论法官对举证责任自由裁量权的行使[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傅蕾;;试论专利侵权纠纷案前调解[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10 孔俊伟;邓晓敏;;环境损害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从两份截然不同的判决谈起[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梅;行政不作为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林操场 刘春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不完全免除受害人举证责任[N];徐州日报;2006年
3 龚赛红;国外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分配[N];健康报;2003年
4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 仇慎齐郭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举证责任之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俞晓霞;特殊举证责任分配方式运用三题[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李燕;从一起牛官司看举证责任分配[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崔颂文沈金汝;举证责任分配在庭审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戚新明;确认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分配[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案例编写人 云南省巧家县人民法院 周国祥;保险合同纠纷中举证责任分配及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刘雁兵 马向征;签名不被认可时的举证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冠棋;举证责任法理探讨与实证评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吴国喆;权利表象及其私法处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宋平;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新庄;我国土地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过错”的死亡[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颜璠;知识产权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刘敏;当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率变迁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雪;医疗损害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姚旭斌;民事审判实践视角下的举证责任分配[D];苏州大学;2003年
3 沈煜;论医疗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晓明;试论我国医疗侵权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D];西北大学;2011年
5 陈镭;我国医疗侵权纠纷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孙卫国;论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D];郑州大学;2007年
7 李瑞京;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曹开旺;论我国新闻侵权法律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王永军;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刘佳;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Ⅱ 出现医疗纠纷应如何解决希望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谢谢!

一是可以到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局)投诉,这是当前能做的主要的工作,因为内你起诉的证据不容能证明他对儿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只是起了水泡,而且留不留疤痕现在还说不准,因此,可以与卫生行政部门沟通。
二是到法院起诉,这个费时费力,不建议走这种途径,而且不一定能赔多少。
最后,就诊最好到正规医院,小医院千万别去。
希望能帮上你。

Ⅲ 医疗纠纷,医院不知道我有什么样的视频证据,他们颠倒是非黑白,不处理,我们现在已经找律师准备诉诸法律

去天涯新浪猫扑这样的论坛发这样的信息或者打媒体电话多打,可以适当的夸大!

Ⅳ 请问医疗纠纷要引起社会观注,应该发到哪个网站

http://www.mha.cn/
http://www.16981.com/bbs
另外比较大的网站都可以去发,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都可以投诉,当然天涯、和海角论坛也不错,就是只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如果有哪位好心的记者看到了,就有结果了:)
祝早日得到关注。

Ⅳ 请提供几个关于医疗事故的网站或者论坛给我

呵呵呵,医疗纠纷案例基本上很难有雷同的.尤其是刚遭遇纠纷的.如果是在需要,不如去大的书店法律柜台查找,北京西单\王府井都很多.网站第一不给你告诉的很详细,不然律师怎么吃饭?第二,有名的医疗咨询网早被黑掉了,等不到你来看了.祝好运.

Ⅵ 请你结合社区工作实际,谈谈医疗纠纷该如何防范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可以说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
1.1 医方因素
一些医院存在管理缺陷,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突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等执行不力,行为不太规范;部分医院环境差,门诊、病房拥挤,“三长一短”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对病人缺乏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患者对此怨声载道;大型检查的滥用,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超出人民群众的负担能力;部分医生道德滑坡,收取红包回扣,医院和医生的高尚形象在部分患者的心目中逐渐退化,甚至丑化,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等。基于上述原因,一出现问题患者很容易将所有矛盾都集中在医院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身上。
1.2 患方因素
一是把医患双方信托关系视为单纯的买卖关系。既然已经付费,医院就理应提供令人满意的就医环境、服务措施、治疗技术。一旦这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或不尽人意,就极易诱发患方非理性的维权行为。二是患者缺乏医学常识,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医疗过失行为,即使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也是比较肤浅,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一旦治疗方案结果不甚理想,或感到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时,就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医院,从而引发医患纠纷。三是病人和家属期望值过高。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巨大压力,有些病人或家属会情绪激动、急躁,与医务人员发生过激行为甚至引发暴力事件。四是一些患者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规范,以恶意敲诈医方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手段;有的患者或者家属对医护人员小题大做、无理取闹、出言不逊;有的无视法律,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甚至残害医务人员等。
1.3 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保健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贫困群众无法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缺乏健康保障。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且严重不公平;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众多,却只享受较少的卫生资源。社会地位高低不同,享受医疗保健制度不同,导致部分人群心理上不平衡,使得矛盾更容易激化,医疗机构也成为不满者泄愤的窗口,这也是现阶段医疗纠纷多发的一个原因。虽然卫生行政部门有一支专门从事卫生监督的力量,但这支力量的素质还不适应对医院监管的需要,医疗服务监管基本上*医院自己。这样,自律能力较强的医院,由于管理水平高,能够保证服务质量,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反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混乱,引发医患矛盾。另外,在医疗纠纷报道中,某些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方面,缺乏职业道德,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为某些别有企图的患者用来向院方施加压力的工具,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医院的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满意。
2 医疗纠纷的特点分析
2.1 频发性
近些年,医疗纠纷频频发生,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全国有76.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63.1%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0.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的现象;1.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花圈、设灵堂等现象。
2.2 复杂性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中,不仅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参与,还有新闻媒体、医疗鉴定单位、法院甚至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医闹)的参与,这无疑增加了医疗纠纷处理的难度,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使医患双方的矛盾更加深化。
2.3 社会性
医院是社会的窗口,在当前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医院也提出了建设新型的和谐医院。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为避免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明明医院没有过错,也往往采取调解的方式以求息事宁人,这无形中助长了一些不正之风,使有些患者认为只要一闹,钱财就到,形成了恶性循环。
2.4 利益性
一方面,医院公益性质逐步弱化,在“两个效益”上更偏重于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医院由于利益之争内部关系不和谐,导致工作上互相扯皮推诿,互相配合欠佳,使得患者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直接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患者本身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主观上也要求有一定的经济和精神赔偿。这样医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一旦没有协调解决好,就会使原有的矛盾更加激化。
3 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
3.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在医院里,医生、护士与患者接触面最广泛也最密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求医的权益和医院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 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更要以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水准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重点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以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定期考核,达到相应职称标准。同时,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抓住一切机会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3.3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
医务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正当利益。
3.4 重视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诚,让患者感到温馨、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3.5 建立职业保险制度
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如日本医学协会作为一个团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作为总承包人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师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部分地方医学会还提供补充责任保险,保证医疗纠纷的赔偿。韩国一方面在法院强调“调停优先原则”,使《民事调停法》的工作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韩国的消费者保护院也参与索赔金额较少的医疗纠纷调解,使医疗纠纷得以公正的解决。

Ⅶ 新疆乌鲁木齐友谊社区医疗纠纷论坛

~~~
新疆乌鲁木齐友谊社区

http://www.tianshannet.com.cn/GB/channel3/17/200606/29/282865.html

Ⅷ 医院有权利拒诊吗我以前被小诊所迫害闹医疗纠纷传网上,同城论坛诋毁了我名誉。我怕其他医院不接我。

如你的病症属于该医院诊治范围的,无权拒绝诊断。

Ⅸ 社区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近年来,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呈现上升趋势,与此相反,广大医护人员在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方面的知识却显得比较欠缺。为有效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在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方面的能力,现将我院制定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提供给广大医院管理同行,以供交流、借鉴。

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
(1)医院及各科室应组织医务人员加强对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学习,并具体落实到医疗执业活动中。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抵制商业贿赂,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服务。
(3)科主任、护士长作为科室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敢于负责任,敢于批评,严格管理,不断完善科内管理制度。
(4)科室内部加强“三基”训练,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日常检查及考核,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并定期进行分析整改。对出现的明显差错及事故隐患,对职工反映的医疗事故苗头要认真处理,不得拖延、阻挠、包庇、弄虚作假。
(5)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主动加强医患沟通,随时将病人的病情及诊疗情况告知病人或家属;各种医疗护理记录和有关资料要及时、完整、准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行手术治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患者,应填写知情同意书。
(6)全体医务人员要有大局意识,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
(7)严禁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谈论同行之间对诊疗的不同意见,严禁诽谤他人,抬高自己的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8)各种抢救器械设备要处于备用状态,可随时投人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9)禁止在诊疗过程中、手术中谈论无关或不利于医疗过程的话题。
(10)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
(11)任何情况下,未经批准的进修医师不得独自参加各种会诊。

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
(一)程序
1、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启动本预案。
2、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争议,需立即通知上级医生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主管部门医务科,夜间为总值班,不得隐瞒,否则将承担可能引起的一切后果。由护理因素导致的医疗事故争议,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3、由医疗问题所致的纠纷,科室应先调查,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控制事态,争取科内解决,防止矛盾激化,并接待纠纷患者及家属,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针对患者的意见解释有关问题,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
4、主管部门接到科室报告或家属投诉后,应立即向当事科室了解情况,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办法(当事科室必须在24小时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上报医务科,并根据要求拿出初步处理意见),共同指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由专人解释病情。如果患者能够接受,投诉处理到此终止。如果患者不能接受,请患者就问题的认识和要求提供书面的材料;然后,找有关责任人调查了解问题的详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向分管副院长汇报,与患者协商处理意见,如患者接受,处理到此终止。
5、对主管部门已接待,但仍无法解决的医疗纠纷,由院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办理。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对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事故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后果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报告院长。
6、患方同意医院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对医疗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等的调查分析意见,并愿意协商解决的,可协商解决,解决结果需报告院长。重大事件应与患方签署终结协议书。协议书应载明双方的基本情况、医疗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的性质或共同认定的事故等级和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7、患方不同意医院医疗事故处理小组对医疗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性质等的调查分析意见,并不愿意协商解决的,为避免矛盾激化可报请院长批准后,报请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途径加以解决。
8、由医务科根据患者或家属的要求决定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9、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医务科以及患者或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指定相关部门保管。
10、如患者死亡,必须要求作尸解以明确死因,病历上应有记录。如拒绝作尸解,应要求家属签字。
11、如患者需转科、转院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12、遇家属或病人情绪激动,不听劝阻或聚众闹事影响正常秩序者,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派出所人员到场,按治安管理条例办理。
【处理流程】当事人→上级医生和科室主任或门诊部主任→向主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向分管副院长汇报→院医疗事故处理小组→院务会决定。
(二)处罚
1、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处理终结后,医院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事件性质、产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等,并对医疗事件中的相关责任人作相应处理,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医院应责令其做出书面检查,吸取教训,并按照责任的性质给予相应处罚。

Ⅹ 法律,我说的是医疗纠纷学习看哪些书

论坛上有好多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书籍可以下载下来先看一下。在医学院校里也可以借一些相关的书

阅读全文

与医疗纠纷论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京韵花园纠纷 浏览:895
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考核方案 浏览:62
快递时效投诉 浏览:782
世纪创造绝缘有限公司 浏览:600
聚投诉珍爱网 浏览:47
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书2017 浏览:805
改革工作成果汇报 浏览:49
医疗纠纷管理伦理的主要要求不包括 浏览:959
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720p 浏览:243
君主立宪制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浏览:13
王成果青岛科技大学 浏览:519
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书 浏览:875
使用权获取途径 浏览:759
怎么投诉奥迪4s店 浏览:31
美术教师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740
股权转让合同模板 浏览:638
知识产权部门重点的工作计划范文 浏览:826
用地批准书能证明土地的使用权权吗 浏览:829
拓荒者知识产权 浏览:774
商标侵权事宜处理委托书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