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黎和会中签订的条约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的筹备和经过 早在战争期间 ,英、法、美、意、日各国政府就开始研究战后和会的对策。1919 年1月13日~17日,英、法、美、日、意 5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擅自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规定英、法、美、日、意 5 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5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大国的操纵下进行。凡和会一切重大问题均先由英、法、美、日、意 5 大国会议讨论决定,有英国劳合·乔治、法国G.克列蒙梭、美国T.W.威尔逊、意大利V.E.奥兰多和日本西园寺公望等人参加。27国全体会议仅开过6次。和会附设国际联盟、赔偿、领土问题、条约起草、战争责任、国际河港铁道等专门委员会52个。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市内法国外交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 月25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筹组国际联盟的决议。4月28日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国联盟约》。1919年 1月~ 4月,英、法、美、日、意就制定对德和约问题进行讨论。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成为和会中的难题。后经妥协,于5月7日将对德和约最后草案文本交给德国政府代表 U.von 布罗克多夫·兰曹。德国曾几次对草案一些内容提出异议,但英、法等战胜国只对和约草案略做细微的修改。6 月28 日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仪式。德国外长H.穆勒等代表德国签字。
《凡尔赛和约》和其他和约的签订 《 凡尔赛和约 》凡15部分,440 条。其主要内容:① 领土条款。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对比利时放弃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期满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萨尔区煤矿所有权归法国。石勒苏益格经公民投票确定其归属(1920年6月15 日公民投票结果,北部归丹麦,南部仍属德国)。波兹南地区和西普鲁士大部分让与波兰。但泽(即格但斯克)成为国联管辖下的自由市,该地关税权 、对外关系及保护侨民权属波兰 。上西里西亚、阿伦施泰因(即奥尔什丁)和马里安维尔德尔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造成20年代初德、波之间争端。据1922年 5月德波条约规定上西里西亚工业地区由德 、 波各占有一部分)。德国放弃默麦尔(一译梅梅尔,今克莱佩达),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 年3月国联将该地委任立陶宛统治)。②军事条款。德国陆军限于10万人,须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士兵须12年,军官25年方能退役。取消参谋部,最高司令部职权限于行政事务。海军不得超过 1.5万人,舰队只有战舰和轻型巡洋舰各 6 艘,驱逐舰及鱼雷艇各12艘,禁止建造潜艇。还禁止拥有军用飞机、陆海军航空设备、坦克、重炮、化学及有毒武器。在莱茵河左岸和沿右岸宽50千米地域设立莱茵非武装地区。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以15年为期。③赔偿条款。赔偿总额留待协约国赔偿委员会于1921年5月1日前确定,但德国在和约订立起两年内先交付200 亿金马克赔款。④ 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置。德国放弃其海外殖民地 ,由英、法、日等国以“国联委任统治”名义瓜分。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 、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暧昧态度,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美国转而支持日本。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还秘密拟定了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计划。
巴黎和会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即1919年9月10日对奥地利的《圣日耳曼条约》、1919 年11月27日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1920年6月4日对匈牙利的《讷伊条约》、1920 年8月10日对土耳其的《 色佛尔条约》。
❷ 求法国在巴黎和会时期的领土纠纷 以及有关领土纠纷的历史背景
法国要求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法国
但是结果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❸ 为什么巴黎和会失败中国如此生气
中国在参战之来前就期待着战胜之后能自有效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因此派出了大量华工支援协约国,战胜之后更是对巴黎和会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把战败国德国在青岛的权益收回来,废除二十一条,但是最终中国的所有渴望全部落了空。作为一个战胜国却收到了和战败国一样的待遇,中国有志之士尤其是新青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其失落其愤懑可想而知。
希望能帮到你!
❹ 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重新瓜分领土 还是 处置战败德国
当然是重新刮分殖民地,惩罚战败德国只是晃子
❺ 巴黎和会美英之间、英法之间、美法之间矛盾各是什么
英美:一战后期,美国参战,企图同英、法等国争夺战利品。 美国企专图攫取世界领导权。英国想属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殖民帝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法国:最大限度削弱德国,重建其在欧洲大陆德霸权。
意大利:希望可以扩大领土。日本:企图使它在太平洋岛屿
美日:日本在亚太地区进行疯狂侵略扩张,几乎独霸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侵略利益发生尖锐冲突。
英法: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法德:一战中,法德极力主张削弱德国。英德:一战中,英德在西线和海上对抗。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❻ 巴黎和会签了什么条约啊
巴黎和会签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条约》(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称:《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
背景:1918年11月11日,双方宣布停战,在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之后(也即巴黎和会,Paris Peace Conference),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项条约得到了国际联盟承认,并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这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代表因对会上欧洲列强处理中日青岛问题时故意偏袒日本,无视中国利益,愤而离席(转而与德国另签和约),这一事件进而引发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美国在国会表决时多数反对,也未签署凡尔赛条约。
(6)巴黎和会领土纠纷扩展阅读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 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27个独立国家。
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
3月25日,决策的10人会议缩减为“四巨头”会议: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实际上,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三国代表决定。
❼ 为什么巴黎和会上部分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问题是值得肯定
按实力来排嘛
❽ 一战后巴黎和会有关于中国领土完整问题是指什么
是指协约国组织将原本的德国占领区胶州半岛划归日本。
1919年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参加的有英、法、美、日、义等巴黎和会二十七国,苏俄未参加。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代表团由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军政府外交次长王正廷等。会上中国代表向会议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中日“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项权利等要求。但会议被英、美、法等国所操纵,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只将山东问题列入会议讨论。和会最后签定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其主要内容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何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该约第156、157、158条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全部权益“让与日本”,从而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发生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代表在国内人民和留法学生的压力下,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此外,会议还通过《国联盟约》,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等。
❾ 巴黎和会中做出了哪些有损中国权益的规定这些规定引发了中国的哪一场运动
巴黎和会完全是由帝国主义操纵的分赃会。把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分给日本。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五四运动
❿ 巴黎和会上阜姆问题是什么
阜姆(Fiume),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和主要海港城市里耶卡(Rijeka)的旧称。位于北纬45° 19’0”,东经14°29’0”,在克罗地亚的西部,西北临亚得里亚海科瓦内尔湾北岸,面积44平方公里。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就在此设有居民点。1867年前由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867年2月起为奥匈帝国属地。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与英、法、俄等国在伦敦签订密约,并决定站在协约国一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换取战后得到亚得里亚海沿岸和阿尔卑斯山水文线意大利一侧所有领土,包括阜姆主权的承诺。 然而在1919年2月的协约国伦敦会议上,由于英、法、美3国不愿加强意大利在地中海和巴尔干的势力,故拒不履行伦敦密约,以致意大利只得到了特伦蒂诺等地8,900平方公里土地。而阜姆却被划给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即后来的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意大利得到阜姆的希望彻底落空。同年9月11日,意国家主义派首领、著名诗人加布里埃尔·邓南遮在法西斯党魁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煽动和赞助下,率领一支由2,500名退伍军人和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阿迪蒂”义勇军,于次日占领了阜姆,随即宣布并入意大利。1920年3月6日,协约国为解决意、塞两国的争端,将阜姆暂列为自由邦。11月,两国代表在意大利利古里亚的拉帕洛镇就领土问题进行了协商,最后共同签署了《拉帕洛条约》。意方宣称除了扎拉(今克罗地亚扎达尔)和一些岛屿外,愿意放弃对达尔马提亚的要求,并承认协约国在阜姆及其周边地区成立的自由邦临时政府。但条约公布后,邓南遮却拒不撤兵。12月,意政府被迫下令炮轰阜姆,驱散了驻扎该市的义勇军,此后,意、塞两国关于领土问题的谈判一直被协约国故意拖延。1924年1月27日,1意大利假借人口调查数据表明,阜姆自由邦中意大利人占大多数,强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再次举行谈判,并于1月24日签订了不平等的《罗马条约》,将阜姆并吞。1929年南斯拉夫成立后,两国间的领土争端进一步白热化,武装冲突持续发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7年2月10日,美、英、法、苏等20个战胜国和意、匈、保、罗、芬5个原轴心国在法国巴黎共同签订了《巴黎和平条约》。阜姆随伊斯的利亚半岛正式划归南斯拉夫,改名斯普立特,后改名里耶卡。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属克罗地亚共和国,为该国海山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