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
第一类属于成功物业主体责任的是:
1、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楼层没有灭火器、消防通道堵版塞、应急疏散权通道被业主占用、高层发生过火灾。
2、安全问题晚上大门没有保安值守、保安没有防护设备、电梯没有年检标识发生坠落事故。
第二类问题成功物业服务不到位:
1、物业没有公示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楼层感应灯不亮、墙砖脱落、单元门损坏、盲道扶手损坏、草坪树木无人修剪。
2、捆绑收费问题;安装门禁卡必须交物业费,交几个月用几个月不交进不了大门、装修押金不退转成物业费、每户只发2张门禁卡多要的加收20元不合理。
第三类问题开发商遗留问题:
房屋质量问题墙体裂缝、门窗不保温、配套设施不全没有围栏、路灯、地下室漏水、道路塌陷、公共区域暖气不热。
② 如何处理社区居民矛盾纠纷
1、提升社区环境质量;
2、扩大社区服务范围;如:成立业主委员回:该业主委员会的委员均答是由业主通过推荐,选举出来的公道正派、有威信、有说服力、通晓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楼组长。他们负责就平时小区内因乱扔垃圾、空调外机滴水、下水道堵塞、天井积水、污水外溢、侵占共用位等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调处。
3、丰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
具体怎么搞,自己开动脑筋啦,当然也可以到先进小区学习嘛!
③ 社区居民纠纷的类型和特点。我要官方的回答。详细的点。比如因纠纷主体可分为什么什么的和其他
社区法律纠纷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邻里纠纷。邻里纠纷处理不当容易激化,酿成专恶性事件,属影响公民的生产、生活,且易形成积怨,影响社会稳定。
2、物业服务纠纷。据中国人民大学一个社区管理的课题组,对北京70个居民小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业主与物业公司发生严重纠纷,占到他们调查总数的80%左右,这种高比例的情况,在上海和广州也极为突出
3、社区管理纠纷。
一是管理体制上的纠纷。
二是计划生育管理的纠纷,
④ 如果你是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居民来闹事并与你发生争执,该如何解决
这个根据你自身的风格来啊,别光理论上的,有人长的五短四粗的,往哪里一站就能把人吓到,有人是说理型的,善于开导,看看你自己的风格
⑤ 社区民事纠纷街道办可以管吗
在哪也不影响你啊 除非你在街道办工作 或者在社区工作 如果你不在那两个地方工作 我建议你放到社区 首先一般街道办不会留你的党关系 因为你不是街道办的工作人员 都会发回社区小组的 其次整个街道那么多党员 不可能组织你们所有人参加什么活动 社区就不同 了 会有党员活动 如果是老社区 就是由生产队改来的话 还会有党员大会 选举什么的 开会还发误工费什么的
⑥ 社区居民纠纷属于民政问题吗
社区是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社区的上级是街道办。而街道就属于政府的下级单位,所以社区还是党委政府的最基层组织,是综合的,不属于任何部门。
⑦ 社区工作者问题,社区居民与物业发生纠纷,居民找物业理论,需要解决问题,请问是哪种需求
参与讨论。我认为基本是【C类表达型需求】。该需求是:表达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其他。表达性需求的含义是:“透过有需要的人真正寻求得到服务来界定,以是否满足或是满足程度来定义。”这里“有需要的人”指社区居民, “寻求得到的服务”是“物业服务”,该服务是否满足业主合法、合理、合情,然后提出诉求。
我们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意义判断答案。例如【A类规范性需求】,这类需求是“以现存的某些标准或常模来界定需求,标准通常来自惯例、权威(专家、行政人员)或一般共识。”此题社区居民可以引用这类标准,只是作为“理论”依据而并非需求目的。
同样,【B类感觉性需求】是“透过有需要的人来界定,人们透过想象及感受,来觉知自己有何种需求及需求程度。”显然社区居民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不仅仅是想象及感受、感觉,而是如你所说的“居民找物业理论”,已经由低级上升了到一个“理论”层次。
其次,【D类比较性需求】,指“以相似的区域或人口群作为比较,评量两者间所得到服务的差距。”提问介绍的情况中没有涉及其他物业小区,也没有其他参照体作“比较”。
我还认为,四类需求不应割裂,它可以是一个需求获得的不同过程,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组合工具。换言之,我们可以设想:社区居民出现某些生活不快的感受,随之产生感觉性需求(B),进而想到物业法和物业管理条例或物业服务协议上的相关内容,则有了规范性需求(A),恰好他们还看到相邻小区物业服务做得很好,马上就想到比较性需求(D),最后需要把这些需求综合起来,把对物业企业服务不满意、不到位、不合规范和不合理的物业服务提出来,向物业企业做理性“表达”,以便最终获得满意的服务。
⑧ 居委会人员调解民事纠纷的流程是什么
1、建立一个能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民调解领导小组。
这个调解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应由居委会正、副主任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居委会干部、各楼栋长、居民代表组成。小组成员要有“铜头”、“铁嘴”、“飞毛腿”的硬功夫。
“铜头”就是受得气,挨得骂、吃得亏;“铁嘴”就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飞毛腿”就是多跑路、多爬楼,常常走街串户,对自己分管楼栋里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发现矛盾及时解决。
2、努力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自身素质。
要做一名称职的调解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关键,不能正己焉能正人。但是光有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只有这样,遇到民事纠纷才能以法律为准绳,以理服人,心平气和地解决纠纷。
3、用“五心”来保证调解工作的成功率。
“五心”是指爱心、诚心、恒心、耐心、细心。在调解纠纷时,对矛盾双方要用爱心去理解他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纠纷。
任何纠纷都不可能三言两语就解决问题,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恒心和耐心,不厌其烦的反复进行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法。细心就是调解员对自己所管的楼栋住户的了解要仔细,最好把纠纷消灭在萌芽阶段。
4、依靠民政、公安等部门,搞好调解工作。
要搞好调解工作,光靠调解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干警、司法、民政等部门,实行“联合作业”。
(8)街道办社区居民纠纷扩展阅读:
调解方法:
会议调解、走访沟通式调解、感化式调解。具体采取哪种方法进行调解,这就要掌握调解的艺术,因情况而定。
调解艺术上,一要掌握好火候,只要双方大致合适就行了,剩下的让其自己磨合。
二要正确对待小节。许多矛盾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节”而引起,只要不影响大局,不要事事插手,以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有时“视而不见”也是一种处事艺术,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不是不管,而是管的恰当。
三是事杂时要抓典型、抓重点,解决一个教育一片。四是事急不盲动,要摸清情况,分清性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五是事难不怕,讲职责,义无反顾;讲品质,身先士卒;讲精神,敢碰硬。
调解注意事项:
三不出:小事纠纷不出社区,大事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不出县。
三防止:防民事转刑事,防重大群众性,防赴京上访。
三下降:民转刑,越级上访,涉法、涉诉案件。
四落实:领导、人员、经费、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