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庭上法官让被告先讲违规吗
违规,按照法律规定的一审程序,应该先让原告讲。
❷ 物业公司擅自断电给业主造成损失,法官可适用《侵权责任法》判决吗
楼主说的案件中法官引用什么法律规定,要看原告起诉时的案由。民事诉讼,回以当事人的意志为基答准,当事人认为自己哪个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选择合适的事由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以后,法院认可了原告的诉讼理由,也就决定了法庭审理中法官适用法律的范围。当然,在庭审的法庭辩论中,原被告双方都会申明自己的立场,亮明自己的证据,共同协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实,使得法官可以客观地对案件做出符合法律规范的裁决。
楼主说的这样的案件,可能原告是以物业公司侵权的理由提出的民事诉讼,所以法院依据《侵权责任法》做出判决,应当是合法有效的。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不服的,还可以提出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❸ 侵权法的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有三种,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属于过错责任原则,仅仅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即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的特殊情况。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1) 含义:是指当事人的主观过错是构成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的归责原则。过错是行为人决定其行动的一种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
2) 适用过错责任的意义:
① 在一般侵权中,只要行为人尽到了应有的合理的注意义务,即使发生损害也不负赔偿责任。
② 在过错责任下,对一般侵权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③ 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第三人或受害人的过错对责任承担有重要影响。
A) 在第三人对损害也有过错时,构成共同过错;此时按过错大小分担民事责任,并负连带责任。
B) 如受害人有过错的,即构成混合过错,依法可减轻加害人的民事责任。
3) 过错推定责任
① 含义:指一旦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就推定其主观上有过错,除非其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体现在民通126条)
② 此是过错责任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它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使用。
③ 举证倒置原则的含义:
A) 受害人只要证明加害人实施了加害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并存在因果关系,无需对加害人的主观情况证明,就可推定加害人主观上有过错,承担相应责任。
B) 受害人为免除责任,应由其自己证明主观上无过错。
④ 法条上的体现:民通126条: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除外。
2、无过错责任原则
1) 含义:指当事人实施了加害行为,尽管其主观上无过错,便根据法律规定(民通106条系3款)仍应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2) 适用情形(民通规定):
① 从事高度危险活动致人损害的行为
②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行为
③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行为
④ 产品不合格致人损害的行为
3) 适用的注意事项
① 无过错原则的适用必须是法律的明确规定
② 适用无过错原则,受害人不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也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原告应证明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
③ 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法定免责事由时,有关当事人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免于承担)
3、公平责任原则
1) 含义:指损害双方的当事人均无过错,但如不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公平观念,要求当事人分担损害后果。
2) 适用中的注意事项:
① 适用的前提是当事人既无过错,又不能推定过错,也不存在法定的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情况。
② 当事人如何分担责任,由法官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包括损害事实与各方当事人的经济能力进行综合衡量,力求公平。
③ 在法条中的体现(民通和民通意见):紧急避险致人损害的(险情由自然原因形成;行为人采取的措施无不当);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中致人损害的(可责令对方或受益人给予受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❹ 法官被侵权应该怎么办》
法官只是一个代替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公民
被侵权时依照公民的标准行使自己的权利
❺ 全国有百十万法官却很少见法官/检察官当原告起诉他人违约或侵权等的案件,是这样吗为什么
司法官员作为民事案件当事人的案件是存在的,只不过一般没有通过媒体报导。你通过媒体看到的案件只是允许媒体报导的案件的一部分。
❻ 最高院关于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竟合,法官可选择适用两个法律吗
起诉时,原告就应该选择好案由,是以侵权还是违约起诉,法官是根据原告主张综合考虑全案的证据及事实的,因此不存在法官在侵权和违约之间选择的问题。
❼ 今天上法院起诉法官说必须到被告户口所在地起诉,可侵权发生地和被告现在居住地都在这个法院管理范围内
法院拒绝受理,有可能是被告在这里没有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如果不是,就要质问理由。内法院如果容说不出正当理由,你可以投诉的。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❽ 还要给法官说明违法那条法律才行吗
满拧...........
你脑子怎么就那么死呢?!
如果一切事实清楚,而法官判定了相反的方向,这你还不明白?
你让他看什么条款也没用,你多让他看看他银行账户的数字才能解决问题!!!
你自己什么都没说,别弄得好像你都已经说了好吧?!
你什么时候说你要举报了?!?!
不搞笑行吗?
❾ 法官主观故意的渎职侵权,怎么办
带上证据找检察院申请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