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意见箱里没意见不想提还是不敢提
意见箱挂在距大门两米处,箱体上面蒙着一层灰,锁头已经锈迹斑斑,“肚子”里满是枯黄的树叶还有一条脏毛巾……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杭州某社区大门外看到的场景。当询问往这个意见箱里投送意见建议多久能得到反馈时,社区工作人员答复“不知道”。
吉林一位基层组织部门干部说,意见箱曾是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在很多地方一度随处可见,但现在却成了“稀罕物”,不少办公楼、服务大厅里已经难觅意见箱的踪影。
江苏镇江一位小学副校长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门口保安室外设有意见箱,但今年上半年只收到两封信:
一封是反映校内管理问题,一封是建议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现在很多学生家长有意见更愿意去网络论坛发帖或者向上级部门反映,有时几个月也收不到一封信,久而久之就没有专人定期去开意见箱了。”这位副校长说,上半年收到的这两封信还都是建议人提醒学校保安才收到的。
采访中一些干部群众指出,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实体意见箱的没落有一定必然性,网络意见箱、掌上意见箱已经较为普及。不过,半月谈记者搜索发现,一些网上意见箱同样存在着相对隐蔽、疏于维护、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例如,记者点击吉林通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网站的“政务咨询”“意见征集”栏目,页面却直接跳转到了通化市政府网站信息共享平台,与该部门并无直接关系。
还有一些网上意见箱不及时回复也引发群众不满。半月谈记者在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信箱栏目看到,一些反映问题的群众专门再次发邮件提示该部门关注此前反映的问题,有群众还因为反馈慢而投诉。
意见不能提、不敢提、不愿提
近日,郑州市民陈岩(化名)经历了恼人的医保转换过程,本来简单的程序却因各级医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等、靠、拖,足足走了7个月才办完。陈岩说,非常想把自己令人抓狂的经历写成投诉建议向医保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但办手续的整个过程中却没有发现意见箱或监督服务电话,上网也没查到投诉渠道,最后只能自己忍了。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基层广泛存在着有意见不能提、不敢提、不愿提的现象:
1 ——缺少有效渠道,意见建议无处诉。
半月谈记者走访并查询一些地方部门的官方网站等渠道发现,当前一些单位虽然设立了意见箱、意见簿或者网上信箱等平台,但其中有不少长期缺少必要维护,甚至是空头链接。有的政府官网明确:本系统仅向本省户籍公民开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投诉举报功能,非本省户籍公民可通过书面方式投诉举报。但书面方式投诉举报的渠道却没有明确。
2 ——害怕打击报复,意见烂在肚子里。
北京某国企员工李元(化名)说,此前单位里来过巡视组,也摆出了一个意见箱,虽然大家很想提交一些问题线索,但意见箱位于单位显著位置,一旦去投信很难确保不被人看到,即便没人,单位里还有各种视频监控,“保不齐从哪个角落就能看出谁在提意见” 。一些群众反映,在提意见、说建议之前确实会考虑到风险后果,尤其是给单位领导、上级部门和一些机关提意见时,很容易想到被打击报复或者“穿小鞋”等后果。
3 ——解决效果有限,提与不提一个样。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部分群众之所以不愿提意见,是因为一些部门对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不够重视,或解决不及时,让群众产生了“提与不提一个样”的感觉。半月谈记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百姓热线网站上查询发现,2017年11月有群众投诉该地国道上区间测速标志不明显,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该投诉仍未获得交警部门回复。
有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在电话信箱、网上信箱发现有涉及本部门的投诉建议后,往往是能拖就拖,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常规工作之外的任务,又缺少相应的监督考核,解决起来自然缺乏动力。
意见箱“信任危机”不可忽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尽管各地都在逐步完善网上信箱、领导信箱等意见搜集平台建设,而且随着基层巡视等工作广泛开展,实体意见箱也在重回公众视野,但意见箱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群众的“信任危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意见缺乏足够重视,实体或虚拟意见箱本应承担的反映民意、沟通上下的功能逐渐被边缘化。
来自新华网
② 2015年4月份江苏省巡视组盐城市工作站举报电话和投诉邮箱(百度提问)
我想问一下2015年4月份中央巡视组在盐城的联系方式是多少
③ 谁知道准确的巡视组投诉电话号码,要能打得通的大多少都是不通或空号。这些号没用的。
让你打通不就麻烦了,
④ 四川渠县巡视组意见箱的位置
钱几天已经撤了
⑤ 什么办法才能向中央巡视组举报法官违法违纪
向中央巡视组举报法官违法违纪的方法:
可以登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进行举报。
发短信或打电话
直接丢进信箱。在中央巡视组巡视的单位和地区,可以直接把举报信直接投进意见箱里。
⑥ 省委巡视组的相互监督
当今的巡视组并不是“钦差大臣”,跟历史上发轫于西汉的巡视制度不同,如今的巡视组主要是发现与深入了解问题,但不查办案件,一旦发现案件线索马上要交给纪委去办。但很显然,巡视组同样拥有不小的权力,一般人难免会揣想:给你往好里评价,则是提拔的前路;给你往坏里挖掘,则是反腐的肇始……
下头的问题,根子在上头。早就有人发问:谁来监督巡视组?换言之,就是谁来“巡视”巡视组?任何权力,任何制度的构架,都可能走向异化。有效的巡视,应该具有独立性,而不是轻易被接待、被“同化”。按照最初的制度构想,巡视应该有“隐蔽性原则”,即巡视组到某地巡视,不应提前打招呼,而是悄悄地去;巡视组成员的住宿和吃饭都应是独立的,当地官员不应作陪;巡视员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秘密性……理论上,隐蔽性能增大腐败官员的心理压力和预防成本;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被“同化”则是必然趋势。
权力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能量,权力是很容易利益化的。当“巡视”也成为一种权力,那么,它本身就需要被监督;否则,“巡视”之行,就可能成为潇洒的“利益收割”之旅。这次秭归“巡视”事件,鸣响了一记小小的警钟。而任何的警钟都是为了避免丧钟。接下来应该严肃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若是巡视组本身不廉洁,那么应该谁来出面“巡视”之,给予亮黄牌、提警告?总不能都依赖媒体吧? 2014年8月28日,在春熙路银石广场附近出现了一个特别显眼的绿色邮箱:四川省委第三巡视组意见箱。除了可直接投递意见信外,上面还标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
⑦ 如何在巡视中发现违反八项规定的问题线索
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单位后,一般会召开巡视工作动员会,接下来主要通过个别谈话、查阅文件资料、受理来电来信来访等方式了解情况,发现线索。
意见箱附近不能有摄像头
意见箱的设置地点有讲究,并不是随便放置的,而是放置在人们容易注意到并方便前往的场合,而且,意见箱附近不能有摄像头,“有也得拆了,没有摄像头就是要让举报人放心,不用担心有人会通过监控设备找到他”。
巡视组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手段是谈话,在谈话中发现问题线索。前述巡视组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谈话可能是巡视组最消耗时间精力的内容,巡视组进驻一个地方之前会做很多准备,会掌握这个地区或单位的花名册,对领导干部的一些基本情况也有个初步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
⑧ 您好!我给巡视组投诉了怎么没有回音,我能看到结果吗吗
他们都和你投诉的公司有联系了,公司给他们点钱,也就吧你的投诉不当回事了,
⑨ 如何向省巡视组举报
(一)在巡视组通过被巡视地区、单位党委(党组)的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
(二)在巡视组列席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有关会议,列席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会;
(三)通过信、电话、直接诉说等;
(四)在巡视组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时;
(五)在巡视组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个别谈话时;
(六)通过向巡视组提供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七)在巡视组对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民主测评、问卷调查时;
(八)在巡视组对被巡视地区、单位的下属单位或者部门进行走访调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