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央政府 对举报人,被报复怎样处理
对举报人的打击司空见惯,既然成了举报人,我们就选择了一条通向正义的路,正义之路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生命。成了举报人甚至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保护我们这些举报人,不要指望别人,全国所有的举报人都要团结起来,形成自己的力量,共同抵制腐败现象,为祖国的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贰』 如果投诉被报复怎么办。
如果你投诉了被报复。你有权利举报会有人管的。如果一次不行,可以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坚持正义会胜利的!加油!
『叁』 如果我举报了,怕被别人报复我应该怎么办
具体看什么事情,而且事情是否真实可靠,不然就是诬告。也可以选择匿名举报。如果你所举报真是,他非法报复对他更不利
『肆』 举报人被打击报复怎么办
如果有证件证明被打击报复,可以要求检察院或者相关单位作出说明。
根据《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三、积极预防和严肃处理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
一是要注重对举报人的事前保护。对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打击报复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
应当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是要严肃处理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对打击报复或者指使他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依纪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名誉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
(4)投诉被报复扩展阅读
《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受理实名举报后,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性质、程度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拟定风险等级,并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制定举报人保护预案。 在办案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第八条举报人向人民检察院实名举报后,其本人及其近亲属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打击报复,向人民检察院请求保护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迅速进行核实,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一)举报人及其近亲属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依照本规定第九条的规定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二)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错误处理的,应当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三)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遭受打击报复受到严重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协调有关部门依照规定予以救助。
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打击报复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应当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伍』 投诉民警会有被报复吗
可能会,要看该民警的胸怀以及自己的投诉信息是否会暴露
『陆』 投诉警察会被报复吗
不会,如果投诉属实,并且处罚了这个警察,人家不仅不报复你,还得跟你道歉,警察又不是黑社会,何来报复,警察就不怕你再投诉啊,人家指望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呢,没那闲工夫来报复
『柒』 实名举报会被报复吗
吗
有奖励写回答共32个回答
byfrippy
LV.4
聊聊关注成为第2754位粉丝
不会遭道打击报复。因为打举报电话的时候不会留下记录。
“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是在北京市政府12345便民电话的基础上,建立集咨询、服务、救助、信息汇集分析、协调督办为一体的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同时,在各区县、各职能部门、公共服务部门都将建立非紧急救助服务的分中心。
据悉,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在对公众的电话事项处理分析后,将有针对性地把电话事项转交给各分中心。之后,由分中心承担受理公众对本部门、本行业的批评建议,以及其他相关电话事项。
(7)投诉被报复扩展阅读:
通过电话举报,要使用普通话或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讲话应尽量简明扼要,先要讲清被举报人是谁、是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单位的、是何职务、举报的是什么问题及属于什么性质、有什么人能提供证据。
对于举报重要的问题或者涉及多个问题时,不要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在一起讲,一定要抓住主要的问题讲得详细一些、清楚一些。这对检察机关迅速准确地侦破案件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话举报要注意保密。电话举报虽然方便,但也容易失密。举报人打电话举报时。一定要注意不在公共场所进行,注意不要在人多的环境打电话举报,以免泄露举报内容,遭到打击报复。最后还需提示的一点就是,举报违法犯罪,就是为了引起检察机关的重视,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
所以,为了便于检察机关对举报的案件进行查处,举报人在电话举报时,如果认为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留下联系电话和姓名,以便检察机关和你取得联系
『捌』 举报公安局会被报复吗
不会,从目前的法律法规看,相关保护举报人的规定并不少,在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内律中,都有相应的容保护举报人条款。
投诉公安局办事不利可以直接拨打110进行投诉。110报警服务台可以对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不遵守各项执法、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和职业道德的各种行为进行投诉。
(8)投诉被报复扩展阅读
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明确了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等十种情形,属于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行为。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印发举报奖励的办法。可以说,在法律乃至社会认知层面,保护举报人免受打击报复,已有了一定的共识。
『玖』 举报他人遭打击报复怎么办
如果有证件证明被打击报复,可以要求检察院或者相关单位作出说明。
根据《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一是要注重对举报人的事前保护。对有证据表明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可能会遭受单位负责人利用职权或者影响打击报复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相关单位或者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
应当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将相关证据等材料移送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由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二是要严肃处理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对打击报复或者指使他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依纪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名誉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
(9)投诉被报复扩展阅读:
相关法律《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
第五条 人民检察院对职务犯罪举报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受理举报应当由专人负责,在专门场所或者通过专门网站、电话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二)举报线索应当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专用计算机应当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未经检察长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
(三)举报材料应当存放于符合保密规定的场所,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四)向检察长报送举报线索时,应当将相关材料用机要袋密封,并填写机要编号,由检察长亲自拆封。
(五)严禁泄露举报内容以及举报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被举报单位。
(六)调查核实情况时,严禁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除因侦查工作需要并经检察长批准外,严禁对匿名举报材料进行笔迹鉴定。
(七)通过专门的举报网站联系、答复举报人时,应当核对举报人在举报时获得的查询密码,答复时不得涉及举报具体内容。
(八)其他应当采取的保密措施。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受理实名举报后,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其性质、程度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拟定风险等级,并根据确定的风险等级制定举报人保护预案。
在办案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等级。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行为: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方法侵犯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的;
(二)非法占有或者损毁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财产的;
(三)栽赃陷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四)侮辱、诽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五)违反规定解聘、辞退或者开除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
(六)克扣或者变相克扣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工资、奖金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的;
(七)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无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者故意违反规定加重处分的;
(八)在职务晋升、岗位安排、评级考核等方面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刁难、压制的;
(九)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合理申请应当批准而不予批准或者拖延的;
(十)其他侵害举报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的行为。
参考资料:网络-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