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线上美食安全如何管
平台开办者应当充分发挥“以网管网”优势,加强大数据分析,及时分享检查监测、投诉举报信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共治和监管方式创新,为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点开手机APP,无数美食“闪瞎双眼”,动动手指,外卖就会送上门来……随着外卖市场“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吃货”们开始享受指尖美食的福利,但外卖美食的安全问题却不时遭到网友吐槽:怎么总感觉外卖菜量没有在饭店吃得多?为什么到手的菜品和线上的美食图片差太远?为什么我餐盒里的菜感觉被人吃了一半?随着《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些问题都将一一找到破解方法。
“幽灵餐厅”谁来管?第三方平台应担责
外卖商家公示的证照,竟然来自“P图高手”的虚假照片?送到家门口的网络美食,竟然出自“幽灵餐厅”?随着外卖选择不断增多,线上美食的“幕后”安全越来越引起消费者关注。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指出,目前网上订餐存在平台对入网商家审查把关不严格等问题。有的商家弄虚作假,虚构地址、上传虚假照片;有的商家无证无照,违规开展外卖服务;有的商家冒用其他商家经营许可证照。
针对这一问题,办法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真实。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指出,新规要求平台入驻商家“绑定实体店”,就是要求“每个和尚都要有个庙”,庙是一个门槛,可以筛掉不少靠平台为生的“假和尚”。
各大平台如何落实好这一规定?网络外卖CEO魏海介绍说,网络外卖摸索出“日常巡查+定时抽检+专线排名”的制度,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或者制造过程有问题,网络外卖将提出建议和整改,整改不合格或者逾期不改者勒令下线。
“饿了么”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康嘉也表示,“饿了么”在自有人员初步核验和督导二次核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机构SAI GLOBAL对商户进行线下审查。
打通“最后一公里” “爱心封”给餐盒“上保险”
送餐环节是外卖安全的重要一环,但在网络餐饮业快速扩张过程中,“外卖餐盒被污染”“餐盒疑被打开”等事件却屡屡曝出。
如何打通外卖舌尖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办法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并对餐饮食品进行包装,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中食品不受污染。
根据办法规定,各大外卖平台纷纷为送餐环节“上保险”。网络外卖开始在全国推广外卖封口贴,如用户在取餐时,发现有破损或人为打开痕迹,可以有权直接拒收;“饿了么”外卖餐盒已经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食安封签”,避免餐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美团外卖正加速推进外卖餐袋、餐盒封签工作,近期已经推动在首批30个城市落地实施。
朱毅表示,对于配送环节,软硬件都要加把劲,装餐盒、密封条、配送箱要过关,配送员资质许可、教育培训也得跟上。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在送餐繁忙的时间,部分商家可能难以做到完全密封,堵住这一漏洞还要靠加强监测。
大市场有大数据 数字食安迎来智慧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按国外网络订餐占餐饮收入30%计算,未来我国网络订餐市场或将是万亿元以上规模。面对网络订餐平台“数量大、不好管”的现状,在监管中引入新技术手段成为外卖市场的急迫需求。
美团点评集团副总裁王莆中介绍,美团外卖在2017年建设完成了“天网系统”,对商户进行入网审核、在网监管、退网追踪,已与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的食药监部门开展了商户证照数据对接,实现商户信息“登记”与“验真”一步完成。
康嘉也表示,“饿了么”已在11个城市开通了“明厨亮灶”线上直播试点,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食药监管部门进行量化分级信息数据共享,下一步将与其他地区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协作,从技术层面解决量化分级信息公示难题。
⑵ 美团网外卖投诉商家电话是多少
一年合同还没到期美团外卖就要重新签合同还要提升点数,单方面就停回了我们的外卖。并且答美团外卖当地的业务代表明确说:签合同只代表在我们商家愿意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年内在美团网销售产品,但不代表美团网官方一定要给我们商家提供销售平台!也就是说美团官方单方面可以随时关停商家网店。我想请问一下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合理,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合同是不是不具备法律效果了?
⑶ 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
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
浦东市场监管局与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启动“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率先探索政府数据走出“深闺”,与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多方共享。据了解,试点近一个月下来,仅在先行试点的陆家嘴地区,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向“饿了么”推送商户信息371家,数据量达到12万。“饿了么”也已将政府监管信息以20%的比重纳入其信用评价体系。浦东新区走出了通过“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第一步。浦东市场监管局透露,本月底提前将该项目从陆家嘴地区覆盖至浦东全区。“脸谱”反映食品安全状况
细心的用户张先生最近在使用“饿了么”订餐时发现,平台上的一些商户信息中都不约而同地挂上了“脸谱”符号,点开“脸谱”,商户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安全监督公示信息跃然屏上。这些数据正是由浦东市场监管局与“饿了么”对接,并向全社会开放共享的。“脸谱”分为笑脸、平脸和哭脸三种,形象地反映了商户的食品安全状况,便于消费者选择优质、安全的餐饮服务。说起数据开放共享的缘起,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CEO 张旭豪颇为感慨:“我们曾接到过消费者反映,称有的商家上传的证照信息和实际经营状态是不一致的。”张旭豪表示,“饿了么”一直设法加强对入网商户的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但是很多信息还是无法准确掌握,在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管捍东也表示,之所以选择“饿了么”试点“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除了考虑到“饿了么”规模、影响都比较大,也是因为“仅凭第三方平台线上核查,或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线下监管,力量都是有限的”。项目试水一个月效果如何?消费者孙女士直言,以往订餐时餐厅的信息并不透明,自己只能参考订单数量和用户点评来判断餐厅的还坏,“现在就直观多了,我肯定会优先选择资质齐全、带‘笑脸’的餐厅。”孙女士不知道的是,她做出的个体选择还将汇集成市场选择,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间接推动者。如果发现公示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消费者也可以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反映,促进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到位。“黑暗料理”将被清退据介绍,上海浦东新区先行在餐饮店数量多、监管难度大的浦东陆家嘴地区试点“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网络订餐时,就能对接政府“大数据”,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过程。陆家嘴地区汇集了近900家餐饮单位,接近浦东全区的十分之一:“饿了么”在陆家嘴地区“饿单”日均接单量占全区30%,目前,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向“饿了么”推送了陆家嘴地区商户371家,内容包括工商信息、许可证信息和监管信息,数据量达到12万。与此同时,“饿了么”已将政府监管信息以20%的比重纳入其新制定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对商户进行综合信用质量评分和排序,并将配套采取关闭网店、停止网上经营、通报政府部门等手段,加强对入驻商户的线上管理和联合惩戒,以提高第三方平台餐饮服务的整体诚信度。“饿了么”方面表示,今后将杜绝无证照餐饮入网经营,新入网商户需先上传相关证照,经平台方线下现场核查、实名登记后,再与浦东市场监管局数据库线上比对。只有数据完全匹配,才能在线上开店经营。“饿了么”会员王女士最近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她经常光顾的一家平台商户突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家卫生状况很差、无证照的“黑暗料理”,现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联手清退了。据初步统计,“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试点一个月以来,陆家嘴地区“笑脸”商户订单量平均上涨约15%,而资质不全的无脸谱商户订单量有一定比例的下降。“互联网+信用监管”只是第一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一个月间,监管局共接到涉及“饿了么”的食品安全类投诉35起,均通过平台同步流向“饿了么”,进行解决。监管部门在线下处置实体商户的同时,“饿了么”也同步完成处置和回访,并对所涉商户作出线上信用评价记录、督促整改。提及“大数据”监管的前景,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网络订餐行业只是我们探索‘互联网+信用监管’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向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推行‘大数据’监管模式。我们的信息资源将逐步向全社会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方加入共治行列,与我们一起共筑市场安全防线。”而浦东新区监管部门与“饿了么”启动的“互联网+信用监管”项目也计划于本月底推广到整个浦东新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监管新模式 网络订餐互联网+信用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⑷ 餐饮查这么多虚假网站为什么举报不成功打不掉
就像是一句话说的:
按下了葫芦又起瓢。
打假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要打掉一个假,需要很多时间。
而造一个假,分分钟就搞定了
⑸ 投诉义乌市餐饮店卫生,网上举报,怎么去举报,那个网站举报
浙江义乌工人北路598号,丁哥黑鱼馆他那里的厨房的卫生太不干净了,
那些吃的东西都不洗的,只接拿去就吵了,很多客人是不知道的,他那厨房的地上实在是太脏了。你们去看看吧,看了你们可能就吃不下了。
⑹ 有谁知道饿了么总部电话是多少
总部电话号码是多少?饿了吗?手机号被占用,注销不掉
⑺ 网上订餐遇到客人无理取闹的投诉,商家应该怎么处理
协商处理,和气生财。
⑻ 网上订餐受法律保护吗
网络外卖受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时,可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要求赔偿。
2、外卖食品安全投诉无门怎么办?
如果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且商家、平台不进行处理,考虑到起诉至法院成本过高,可以选择去工商、食药监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
《食
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应当公布本部门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电话,接受咨询、投诉、举报。接到咨询、投诉、举
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在法定期限内及时答复、核实、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书面通知咨询、投诉、举报人。
如何叫外卖
1、选择合法正规的供餐单位订餐
消
费者在订餐前要认真查看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上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同时查看其证照的相关信息,如经营
范围、经营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好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订餐,切勿向无证无照、证照信息不全或证照信息与实际经营范围、经营地址不符等非
法供餐者订餐。
2、选择距离较近并可短时送达的供餐单位订餐
消
费者应选择食品加工完成后2小时安全时限内能够送达并食用的入网餐饮服务单位订餐。消费者在收到外卖送餐后,一要先检查餐食包装是否完好、清洁,所配送餐
食是否与订购餐品一致;二要当面查验餐食是否受到污染或出现变质,一旦发现餐食变质或受到污染,应当拒收;三是确认无误后要及时就餐,避免长时间存放。
3、避免订购高风险食品
消费者应避免选择冷菜、生食、冷加工糕点、预拌色拉、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及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食品。
4、保留相关消费凭证 发现问题及时举报
拨打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只要消费者能够提供商家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则可以接受投诉并进行处理。
⑼ 在网上怎么投诉餐饮
是在哪一个APP上购买的吗?如果是在哪一个APP买的你就直接可以投诉APP商家或者直接搜索实体店的联系方式进行投诉,不过一般接电话的都是前台,看看他们是否重视客户投诉这一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