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仿造品牌衣服算违法么
仿造品牌衣服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第五十八条 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1)模仿者侵权扩展阅读
发现仿冒商标的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六十条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② 网络鬼畜视频作品是否侵犯了被恶搞人的肖像权
首先,侵犯肖像权,在我国,是指他人以盈利为目的,使用肖像,侵犯肖像的行为内。根据你的容描述,如果是模仿声音,声音不能认定为肖像。
其次,如果对方模仿声音,模仿的是被公众熟识的声音,并对模仿者进行丑化的行为,我们可以认定为侵犯名誉权。
再次,根据您的描述,恶搞之人如果是恶搞《蓝猫红兔》等作品,则涉嫌侵犯著作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他人著作权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相关权利。
遇到上述情况,你可以立即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联系,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及时删除涉嫌侵权作品,否则网络服务提供商承担连带责任。
最后,一定要注意证据之收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③ 为什么“模仿秀”类的节目不算侵权
如果他的行为让人以为是明星的行为,而且带来不好的后果应该承担责任
如果单纯是长的像也不是他的错哦
④ 林俊杰模仿者涉嫌欺诈,模仿他人应该注意怎样的尺度
要注意告诉民众自己的身份、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定位和要有自己个人的特色的尺度。
总结一下,模仿一个明星,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好好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明白自己不是真的明星,只是想借用他们的名声来挣点钱和名利了。
⑤ 用自己的动漫形象去COS别的动漫形象做商业插画,是否存在侵权
依你所述的情形,实质上是一种模仿行为,形同现在的“模仿秀”。
如果你是自娱自乐,由于对被模仿作品的著作权人的权益影响较小,属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合理使用的情形,模仿者进行模仿不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无须经过被模仿作品及相关演绎作品著作权人的事先同意,也无须向其支付报酬。但不得侵犯著作权人其他权利。
而如你所述的要用于商业行为,你就要注意了。这就变成了一种“搭便车”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是一种盗版行为。。《著作权法》之所以给著作权人一定的保护期限,就是考虑到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赋予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以一定时间的垄断产权——著作权,使创作者能够因其投入的成本及人力、物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同时取得一定利润。
建议你可以对你的动漫形象做些比较明显而独创的改动,比如自己设计的与众不同的LOGO、道具等,做到神似而行不为,起到你想达到的预期效果就可以了。
判断模仿者的作品是否构成侵权,首先一定要判断模仿者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要看该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为作者独立创作产生,这种独创性并不要求作品是首创的、前所未有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在前人已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和借鉴前人文化成果进行创新和发展而来。该作品与已有的作品是源与流、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即使模仿者的作品与他人已有的作品相似,但只要该作品是模仿者独立创作产生的,体现了模仿者独立的构思及独特技巧,那么该作品就具有独创性,作者也就对独特之处单独享有著作权。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体现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则不在法律的保护之内。
以上解答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
⑥ 短视频侵权乱象丛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净化行业环境
短视频平台对于那些抄袭者做出一定惩罚,比如说进行罚款或者是禁播,可以让那些想要进行学习或者是转播的人对原创进行安特,这样可以保护原创者的权益,而自己也分享了视频,这是一举双得的事情。
短视频现在是非常风靡的,而且很多呢依靠这短视频挣到了大量的金钱,但是短视频也存在这一定的乱象,就是抄袭者是非常多的,并且也有很多人对于一些大博主进行模仿,可以说这样的方式导致真正的原创者被侵权。
无论处于什么领域都应该去注重自己的原创,只有原创才可以使得一个平台越来越好,拥有大量新颖的东西,原创也可以使得自己拥有一种独特性,能够去吸引更多的人和流量,只有原创才能使得一个平台可持续的发展,支持原创,打击抄袭者!
⑦ 山寨林俊杰年入百万涉嫌欺诈,山寨明星和模仿秀的行为有何不同
今天看过报道之后才知道山寨明星与模仿秀有些不同。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山寨明星这个词,但是模仿秀我们都不陌生,因为电视节目里经常会看到。对于模仿秀很多明星都是抱有支持的态度。但是对于一些山寨明星,很多真正的明星对他们都是深恶痛绝。
模仿秀与山寨明星的的确确是有不同的。二者的处事方式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也会给一些人带来不同的麻烦。希望这一类人群可以且行且珍惜。珍惜这大好时光,大好机遇,做真真实实的自己是最好的。机遇是给自己留着的,也是需要创造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
⑧ “模仿秀”侵权吗求解答
近些年来,我国娱乐业流行着一种较新颖的娱乐表演方式——“模仿秀”活动。许多身材、打扮甚至面貌都与著名演艺明星酷似的表演人出现在舞台和荧屏上。无论从外表上的装束还是举手投足,他们对演艺明星们的模仿惟妙惟肖,有时竟然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他们的表演令人们眼花缭乱,感到十分新奇,因此吸引了许多观众,具有很高的收视率和上座率。在四川曾经就举办过一台“巨星荟萃”超级“模仿秀”大型演唱会,获得了很大的票房成功。有的观众表示,真正的大牌明星他们倒不稀罕,买票就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些模仿者是怎么装扮成大牌明星样子的。由于“模仿秀”活动抓住了人们追星和猎奇的心理,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因此一下子就火爆起来,传遍大江南北。与此同时,社会上有些人却对这种形式的表演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表演是一种创作,而这种创作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强调原表演者在设计、策划表演形式的时候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娱乐事业经营者或表演者本人也往往对表演者外形和风格的包装及宣传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都应当受到著作权的保护。模仿表演的行为如果没有经过授权,就是侵犯了原表演者的著作权,应当受到阻止。那么,这种“模仿秀”活动到底是不是侵权行为呢?对它该不该有一定的限制呢?
我们知道,法律授予著作权意义上的保护,最重要的前提是作者创作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特点。所以,要讨论“表演”的法律性质,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表演活动究竟是不是一种创作,表演者的表演是不是表演者创作出的作品。
作者的创作是一种独创性的劳动,通过这种劳动创作出的作品表达了自身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或者说表达了一种思想。从表面上看,表演者的表演行为同作者的创作行为有类似的地方。虽然表演者的表演是一种传播型的劳动,但表演者在表演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也融入了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表演行为既是表演者通过技能和技巧对原作品的解释和传播,又体现了表演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似乎可以被认为是对原作品的一种演绎。而事实上,表演活动与作者的创作活动并不等同。我们承认表演者从事的是一项艺术活动,但是艺术活动并不只是指创作活动,除了包括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还包括了对作品的传播——表演。实际上艺术家的表演是一种表现,即把作者完成的作品丰富地表现出来。表演者是作者与公众之间的一个媒介,负责向公众传达作者的作品,更确切地讲是传达作者在作品中已经完全而又具体的表示出来的一种思想,但并不给作品的内容增添任何新东西。尽管有的作品只有通过表演的形式才能表达自身的含义,只有通过表演的形式才能使公众欣赏到,甚至有的对作品的表演可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已经高于被表演的作品的艺术价值(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能,比如当一位技巧高超的钢琴演奏家弹奏一首平凡的乐曲,即使乐曲本身并不出众,但是不妨碍演奏家在弹奏作品的时候达到惊人的演奏水准)。但是作品自身就是一个整体,而表演却不是,表演并非注定是作品与公众接触的唯一途径。虽然法律要保护表演者的表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表演拥有独创性,也不意味着表演者的表演活动是一种创作。我们可以这样推论,如果承认表演者的表演是对原作的演绎,承认了表演的独创性,也就等于承认了表演者新的创作,但是这种新的创作表现出来的形式还是原来的同一部作品。这与著作权的基本原则是矛盾的,怎么可能在同一作品之上存在两项以上的都是基于创作活动而要求法律给予保护的专有权利呢?也就是说,将表演行为认为是创作行为,将表演者的权利等同于著作权的性质,在法律结构上有着明显的漏洞。
再将作品与表演作对比。对作品可以进行一次次表演,但是对表演本身不可能再做任何表演。就同一部作品来说,不同的表演者对其进行的表演固然不同,单就表演同一部作品的同一位表演者来说,一次表演又不同于另一次表演。我们经常说:“有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对一部永远客观的作品来说,可以有千百种表演方式。作品本身是不变的,而不同的表演则是对作品的各式各样的重复。从逻辑上讲,如果我们承认了基于对原作品的表演而产生了一部新的作品,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基于著作权法理论而承认对原作品的演绎——例如翻译——是一部新的作品,那么,对演绎作品(翻译作品)的表演就无疑应该是不同于对原作品的表演而创作的另外的一部作品。这显然是矛盾。原因就是,表演本身并没有产生新的作品。可以明确地说,无论表演具有多么杰出的艺术水平和珍贵的价值,都不代表它具备了创造性,无论演出是多么地精彩,都没有创作出一部新的作品,也就不是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表演不是一种创作。我们知道,保护著作权的主要依据是作品的独创性,是作品基于作者的创作而产生的事实。相反,保护表演者的权利并不需要表演有独创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表演者的权利并非在著作权的范畴之内,而是在著作权邻接权的范畴内给予保护,在法定权利中也没有对表演的模仿行为提出禁止。换句话说,表演者的人格特点是从本人的特殊风格中显示出来的,但是“风格”或者“思想”在著作权体系中是不被保护的。人们完全可以自由地按照某某方式写作,按照某某风格画画,按照某某模式进行建筑设计,只要不是完全整体地抄袭一部既有作品,而把自己标示为作者,就无需要得到特别的准许。同理,人们也可以模仿某种表演手法和风格,前提是不损及被模仿的原表演者的权利——即使这种模仿是通过细节来表现的(例如模仿者酷似于原表演者的装束等)。各国法律都没有规定任何禁止模仿行为的措施,也未限制其权利。比如说西方国家对卓别林、玛丽莲·梦露、猫王等著名演艺人表演的“模仿秀”活动,是常年存在的。所以,单纯的模仿秀活动并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更谈不上侵犯了表演者的权利。
当然,自由是相对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模仿秀”活动也不例外,在法律上要受一定的限制。
第一,模仿活动不得侵犯原表演者所表演作品的著作权。无论原表演的作品是什么形式,模仿者在任何时候都负有合法使用作品,合法获得该作品表演权的义务。尤其在某些情况之下,原表演者同作品的著作权人可能合二为一。比如说自编自演、即兴表演等,如果原表演者(在此法律关系下称为作者更为恰当)拒绝授权第三方对该作品进行表演,那么这时的模仿行为就失去了法律上的依据,侵犯了原表演者(作者)的权利。
第二,模仿活动不得对被模仿者的形象有所贬损、歪曲,比如说模仿者对原表演者进行恶意的模仿,突出或者夸张被模仿者的缺陷等,哗众取宠,否则可以认定为侵犯了表演者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由于恶意的模仿行为很有可能使得被模仿者的艺术声誉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原表演者可以对此主张自身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就规定了表演者有权保护自己的“表演形象不受歪曲”。
第三,模仿他人表演的活动不得在表演中过分突出和宣扬被模仿者的姓名,隐瞒或缩小自己的姓名,导致公众产生极大的误解,从而招徕观众。这种非善意的行为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模仿”范畴,而是一种“假冒”,严重侵犯了原表演者的权利,同时也是对原表演者名声和威望的一种侵犯。因为表演者的真实身份对表演活动的意义巨大,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表演者有“表明自己身份的权利”,这项权利当然就包括了表演者禁止他人冒用自己姓名的权利。我国就曾发生这样一个案例,女歌手刘畅依据自己的相貌和嗓音与著名歌手田震相似的特点,在山西省某地举办的演唱会上,冒充田震出场演唱,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
第四,由于“模仿秀”演出常常出现在商业性活动中,演出的组织者或经营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势必会对该活动进行大量的媒体宣传和舆论炒作。在宣传炒作的过程中,除了要避免侵犯上述第二条及第三条中提到的原表演者的权利之外,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和宣传方式的适度。因为在保护表演者权的邻接权法律体系中,原表演者根据法律规定对其表演享有经济权利。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表演者享有录制权、复制权、传播权、发行权、报酬请求权等项经济权利。可以想象,如果模仿秀的活动声势过于浩大,原表演者实现其经济权利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其某种程度的冲击。尽管原表演者经济权利受到损害事实的发生只是一种可能,但并不是一定不会发生。
⑨ 关于Cosplay侵权问题
被模仿者的权利与义务
就模仿秀中的被模仿者而言,根据其享有的相应权利主要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被模仿者既是模仿者所表演作品的著作权人,也是表演者,即模仿者表演的诸如小品、相声等文字作品,或者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等曲艺作品的著作权与表演者权的享有者均为被模仿者;当然,在被模仿者经已有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使用自己改编、翻译、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的情形下,其仅对改编、翻译、整理已有作品所形成的演绎作品享有著作权,原作品的著作权仍归原作者所享有。例如,春节前夕爆出的中央电视台春晚剧组与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就《量力而行》的改编问题产生的误解即为该种情形,《量力而行》为马未都创作的已有作品,后被黄宏间接改编成小品《两毛钱一脚》并进行表演,黄宏即为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表演者,《量力而行》的著作权仍归马未都所享有,但是其或者作为演出组织者的中央电视台在未获得马未都许可其改编的前提下无权公开发表其小品《两毛钱一脚》,也无权进行演出,否则构成侵权。另外,当表演者为已有作品的著作权人,他人在获得其许可形成演绎作品后,表演者需要据此进行表演的,仍要获得演绎作品作者的许可。
二是,被模仿者仅为表演者,即被模仿者仅享有表演者权,其所演出的作品的著作权人为他人,而享有著作权的他人,仍可能既有已有作品的著作权人,也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这时一个合法的演出,要求被模仿者在演出前应获得已有作品的著作权人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双重许可,否则构成侵权。
模仿者的义务与法律风险
实际上,被模仿者作为表演者,当其表演需要获得所表演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时,被模仿者往往与著作权人签署的是独家表演许可合同,当然也有签署非独家表演许可合同的情形。而由于模仿者的模仿表演均在电视台等公开场合,既不属于合理使用,也不属于法定许可的情形,因此若为被模仿者签署独家表演许可合同的状况,模仿者一旦进行模仿演出,首先就需要获得被模仿者的同意,否则即构成侵权;在获得被模仿者的同意后,模仿者尚需要区分被模仿者与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及/或已有作品著作权人约定的不同情形,确认是否需要获得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及/或已有作品著作权人同意表演的许可,当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及/或已有作品著作权人未授权被模仿者就他人再次表演作品进行许可或者明确约定不得转许可的,模仿者应在获得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及/或已有作品著作权人同意表演的许可后方可进行表演,否则构成侵权。
需要说明的是,当模仿者进行模仿表演时不但不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直接以被模仿的明星进行表演,并收取费用的,涉嫌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钱财,当骗取他人钱财达到法定标准时,将构成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曾在山西冒充田震演唱的刘畅等人即被司法机关以诈骗罪予以追究。
电视台如何尊重知识产权
就电视台而言,当电视台作为演出的组织者时,电视台应区分前述不同情形获得许可,否则将构成侵权;即便电视台并非演出的组织者,电视台应根据前述情形审查模仿者是否获得表演许可,否则在存在过错时,可能与模仿者构成共同侵权。
当然,即便电视台既非演出的组织者,也不存在过错,笔者还是希望电视台更加重视并尊重知识产权,不要给未依法获得许可的模仿者提供表演的舞台。
⑩ 安踏告布鲁克斯商标侵权为什么能胜诉
初入中国遭遇官司消息称,今年8月28日,原告安踏(中国)有限公司就被告东莞布鲁克斯思跑奇贸易有限公司与泉州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正式提出控告,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原告请求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350万元。目前,布鲁克斯与安踏官方均未对此事发表任何声明,但是布鲁克斯天猫旗舰店中的产品已全部下架。记者联系到一位安踏内部人员,但对方表示有关此事不方便接受采访。据了解,布鲁克斯是全球四大跑鞋品牌之一,1914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总公司位于西雅图,致力于专业运动鞋的研发,是运动品牌中率先使用运动鞋必备之EVA中底材质的专业品牌。起初只为其他的体育用品公司如斯伯丁等进行代工业务,1972年Brooks正式推出自己品牌的产品,经过近40年的品牌发展,Brooks的产品涵盖了包括跑步、足球等各类体育运动的服装及设备。今年7月1日,Brooks天猫旗舰店开业,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并在9月23日赞助了2017北京女子半程马拉松。此前,布鲁克斯跑鞋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仅可通过海淘等方式进行购买。此次商标官司缘起于布鲁克斯品牌的标志,其意义为“一条无尽延伸的路,象征跑者迈向胜利的道路”,而这一标志与国产运动品牌安踏的标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安踏官网对于logo含义的解读为A字型的圆弧构造出空间感,暗示升腾而起的飞行,展现了力量、速度与美在运动中的优美组合,寓意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理念。业内认为,带着与安踏相似度极高的标志进军中国市场,本就小众的品牌面对目前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布鲁克斯无奈“引火上身”。商标侵权案频发随着近几年马拉松、路跑浪潮的兴起,消费者对于跑鞋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此前不被人重视的一些小众品牌也随之成为热门产品。布鲁克斯、NewBalance、Saucony和Asics并称“世界四大跑鞋品牌”,但其他三大品牌早已被跑者熟悉,布鲁克斯虽然在跑步圈中口碑甚佳,但是却迟迟没有进军中国市场,始终以“小众”品牌的形象出现,对于国内的商标注册“乱象”似乎也没有做太多功课。近几年,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因商标引发的官司并不在少数,“乔丹商标案”从2012年起持续了4年,直至去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乔丹公司对争议商标“乔丹”的注册损害了美国球星乔丹对“乔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权,违反商标法,撤销一、二审判决,判令商标评审委员会重新裁定。同时,最高法认定,拼音商标“QIAODAN”、“qiaodan”未损害乔丹姓名权。而与乔丹案用样经历了“持久战”的New Balance在品牌保护的路上也深受抢注商标之害。New Balance不仅成为山寨品牌模仿的“典范”,其商标也曾多次遭受恶意抢注,同时被抢注者告上法庭,自己成为侵权方。不仅丢掉了“新百伦”“纽巴伦”等本身属于自己的名字,还要对模仿者进行赔偿。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每个国家的商标注册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各不相同,尽管有些国外品牌在国内被一些企业恶意抢注,但是从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要看是谁注册在先。这也是安踏在国内起诉布鲁克斯商标侵权能够胜诉的原因,毕竟安踏是国产品牌,在国内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尽管创立时间晚于布鲁克斯,但是在国内的商标注册时间要远远早于布鲁克斯。品牌意识渐强尽管布鲁克斯拥有百年历史,但是进军中国的道路似乎并不太顺畅。此前就有很多网友戏称布鲁克斯是“美国安踏”,由于布鲁克斯的商标与国内知名运动品牌安踏的商标相似度较高,而在国内,安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坐上国内运动品牌的“头把交椅”,相较小众的美国品牌布鲁克斯有“先入为主”的先天优势和本土优势,并且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致于布鲁克斯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山寨版安踏。但是,从两个品牌的历史来看,成立于1914年的布鲁克斯与成立于1991年的安踏,似乎并不属于“同一个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中国品牌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外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对于国内的法律法规应该有一定的认识,这不仅是对品牌的保护,也是对中国市场的尊重。很显然,布鲁克斯在进入中国时并没有对中国市场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同时自有的品牌体系欠完善,尤其是对中国商标市场局势和既有的中国品牌没有清晰的认识,以致于惹上这场商标官司。服装行业资深观察人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表示,布鲁克斯应该重视中国的法律法规,做到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品牌的尊重。虽然目前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拉平,但是每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都会有所不同。同样,中国品牌在走出去的时候也要注意类似问题,不能为了迅速进入国际市场而进行仿冒或抢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布鲁克斯,才起步就因商标问题将产品下架,品牌在中国拓展的艰难程度显而易见。程伟雄表示,刚进入中国市场就遇到这种问题,品牌会丧失很多机会,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品牌,在官司打输后立刻将产品下架也是非常有担当,值得国内品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