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权行为有哪些,学校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什
您好,
校园侵权行为指的是,在学校实施的有关教育或教学的各种活动中,也包括学校开展的一些校外的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相关责任的时空内,由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是过失而给校内师生的人身或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校园侵权表现得最多的是以学校作为侵权方而给学生造成合法权益损害的行为。
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标准进行分类:侵权的行为方式;过错主体的不同;过错承担的责任不同,三个重要的标准来区分。
(一)从侵权的行为方式来划分
从侵权行为的方式来看,校园侵权行为可以具体分为有作为的侵权行为和无作为的侵权行为。
1、有作为的侵权行为。这个主要从作为形式上来讲的,主要是指相关的主体以积极的行为来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类型。比如教师对学生的严重体罚,学校的乱收费等。
2、无作为的侵权行为。也是从作为形式上来讲的,这种侵权行为采取的形式是不作为的形式,或者是消极类型的行为,这种对学生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是由于学校不履行特定的义务而造成的,这是相关人员或主体的一种职责缺位。比如学校设施的损坏对学生造成伤害,学生之间互殴而老师没有进行阻止等。
(二)从过错主体的不同来划分
以这个标准来划分校园的侵权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学校过错,一个是学生自己的过错,一个是第三者的过错,一个是混合过错。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侵权行为的几种重要的主体。
1、由于学校的过错而导致侵权类型
从我们对2002年开始实行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的解读中,可以发现,对该规定中由于学校过错而导致的侵权行为有11种不同的情景,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是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一种侵害。另一是,学校在进行相关的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中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一种侵权类型。这两种侵权类型都是由于学校造成的,学校应该承担必要的赔偿责任。
2、由于学生自己的原因而导致的侵权类型
这种侵权类型的主要起因于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由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比较差,抗压能力低而导致的自伤自残行为导致自己人身财产的损失;学生因违法学校相关规定和纪律而导致的自己合法权益的受损等等,都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过失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校园侵权行为。
3、由于第三者的过错而导致的校园侵权的类型
对于这种侵权类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校内的第三方,一个是校外的第三方。
(1)校内的第三方。这一种侵权类型的是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是学校的在校学生。受害人因为学校其他学生的不适当行为而给自己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的侵权类型。比如学生之间打架斗殴造成的受害学生身体伤害,或者学生之间在玩耍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
(2)校外的第三方。这种侵权的类型也比较普遍,比如由于校外人员在学校的一些不合法或不正当行为对校内的老师或学生的人身或财产权益带来损害的侵权类型;校外的车辆在校内行驶不当给学校教师或学生带来伤害的侵权类型;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在校外的实习单位或场所由于校外的其他人员或单位给自己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害的侵权类型等等。
4、由于加害主体和受害主体的共同原因而导致的侵权类型
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其与学校的一定关系,虽然学校对学生不承担相应的监护义务,但是学校对学生的安全保障还是负有一定义务的。这一种有加害主体和受害主体共同的原因造成的侵权类型,就是在侵权行为的主体双方都有过错的前提下进行的判断。
(三)从主观过错的不同来划分
根据这种侵权类型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中具体的类型:故意侵权类型和过失侵权类型
1、故意侵权类型。加害主体在行为发生之前已经意识到行为的后果特别是对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上带来的相关的损害,但是,加害者从主观心理的状态下听任这种行为发生,或者是程咬金这种行为发生的校园侵权行为类型。
2、过失侵权类型。这种侵权类型要求加害者对受害者负有注意义务,其实加害者清楚如果不怎么样会对受害者造成的相关权益的损害,但是由于加害者的疏忽或失误而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出现,这种侵权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普遍,学校应该负有管理上疏忽或失职的责任,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
2. 论学生伤害事故中的侵权责任文献综述怎么写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综述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
3. 学生伤害事故案件中,学生在家里做实验导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如何举证
刘某今年16周岁,高中学生。一天,化学课下课后,刘某将一瓶硫酸和一瓶盐酸及其他一些化学试剂带回家中,在家里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做实验。邻居家8岁的赵某觉得好奇,便把手伸入硫酸中,结果导致左手被严重烧伤。现在赵某的父母要求刘某的父母对赵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刘某的父母认为赵某的损害应当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为硫酸是从学校里拿出来的。那么,对赵某的损害应当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
依法分析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除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外,对未成年人的人身保护,主要体现在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上。也就是说,在学校职责范围之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实施侵害他人的违法行为。此时,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适当减轻民事责任;侵害人有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本案中,刘某16周岁,是未成年人,在家中做化学实验导致赵某被烧伤,是发生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以外的损害,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主要应由其监护人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不管监护人在未成年人致人损害中有无过错,是否尽到监护义务,都要承担责任,只不过在尽了监护义务时可以减轻部分责任。因此,刘某致使赵某被烧伤,其父母应当承担主要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刘某致人损害这一事件上并非没有任何责任。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外,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学校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负有教育和管理职责,保护其人身不受伤害,学校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本案由于刘某的学校没有严格检查,致使刘某把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试剂带回家中,属于学校的过失。因此,学校对刘某的行为也应承担适当的责任。
技巧提示
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医疗费用如何计算?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4. 求一篇 论题为论学生伤害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的论文,要求格式正确,字数7000字左右,追加100金币
【提示】:复
中国知网也好制
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网络文库都有!
外文论文需要到springer或者艾萨维尔下载!
或者使用谷歌学术搜索。注意外文的论文直接用外文搜索!
【注意】: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
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5. 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如何认定
一、如何认定校园伤害事故?
所谓的校园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造成在校生人身权受到损害,导致其受伤、残疾或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校伤害事故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损害的主体是特定的,受害主体只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包括公立、私立学校中走读制和寄宿制的学生。
二是损害地点是特定的,学生损害的地点必须是在学校园内及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三是损害时间是特定的,学生受损害是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补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时的非学习、生活期间除外。
二、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侵权责任法》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39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依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首先应当分析受伤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10周岁以下的儿童受到伤害,则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除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有证据证明其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采用的是一种举证责任倒置方式;如果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即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受到伤害,则只有在受伤害人能够举证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时,学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还应当分析受伤害人所遭受的伤害是来自学校还是学校以外人员的伤害,如果是学校以外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则应当由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如果受伤害人能够举证证明学校在其受伤害时未尽到管理职责,则学校承担补充责任。
以上就是对如何认定校园伤害事故,校园伤害事故责任谁来承担问题的解答。作为父母,一定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孩子沟通各种问题,同时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思想,从而使孩子既不伤害他人,也不被伤害。作为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应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害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6. 什么情况下学校应承担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条规定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下的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在以往的法律规定当中,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仅仅是过错责任,即只有在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证明学校在事故的发生当中具有过错,学校才承担责任。而在《侵权责任法》中,将其更改为了过错推定责任,即在学生伤害事故发生之后,首先推定学校具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如果希望免责的话,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在这里,学校因为比以前多承担了举证的责任,所以在学生伤害事故诉讼中胜诉的难度就相应加大了,承担赔偿责任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
《侵权责任法》第39条规定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十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根据该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这与以往的法律规定是相同的。在发生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学生的伤害事故之后,受伤害的学生和监护人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学校具有过错,否则就不能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学校主动承认自己在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了校外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该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该条当中,归责原则依然为过错责任,即如果学校在第三人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当中具有过错,也应根据自己过错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即在该造成伤害第三人无力全部赔偿或者无法找到该第三人的情况下,如果学校在事故当中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职责,就要由学校根据自己的过错大小继续对受伤害的学生进行赔偿。学校是否尽到管理职责,要根据伤害事故发生时具体情况判断。例如学校门卫管理制度欠缺或者门卫管理不善,导致校外人员随意进入学校打伤学生,学校就应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补充赔偿的责任。
7. 学生在校受伤,学校应承担什么责任
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8. 学校科研项目发生意外,学生受伤,责任和赔偿怎么认定
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责
任,
法学理论界似乎没有定论,
由于近几年内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
从而引
起了司法界、理论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大致可推定为准教育行政关系,
既区别于纯粹的教育行政关系,
也区别于民事法律关系,
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
管
理和保护的法律关系。
教育、
管理和保护构成这一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
学校对学
生有教育、
管理的权力,
同时对学生有保护的义务;
学生有接受教育、
接受管理的
义务,
享有受到保护的权利。
在教育关系中,
发生学校履行教育、
管理和保护义务
的过错,
致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
学校产生民事责任。
在中小学校
学生在校期间遭受人身伤害,
是学校未尽保护义务;
在中小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伤害
他人,
是学校对学生未尽教育、
管理义务,对损害的发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种
责任既有教育法的性质,
也有民法的性质,
应当以民事责任的性质为基础
(为主)
。
在民办民营学校中,
如果双方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在某些情形下学校必须承担相
应的违约责任时,
依据其约定处理;
没有约定时,
应当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
校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处理。
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则应该是一种由
法律
(主要是行政法)直接规定的特殊的教育、
管理及保护等权利义务关系。而在
义务教育学校及公立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时,应该按照相关法律的直接规定来处
理。当然,如果学校(或其教师)故意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时,就会出现普通侵权
责任与上述两种责任的竞合,
此时可以由学生来选择对其有利的责任性质来向学校
主张。
认定学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为:
即存在过错、
有损害后果及过错
与伤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
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
场地、
其他教
育教学设施、
生活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适用
本办法。
第八条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
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
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
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
伤害事故,
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九条规定: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应
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
四
)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
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9.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使用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1、要看学校是否尽到了对学生的管理职责,如是否落实了安全保护措施,校舍、设备、设施是否完好,能否确保学生安全等。
2、要看学校是否尽到了对学生的教育职责,如是否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是否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3、要看学校是否尽到了对学生的照顾责任,如是否及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是否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否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智力等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了不同层次的照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