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制度

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2021-06-26 10:15:49

Ⅰ 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是什么

各国处理劳动争议所遵循的立法原则不外两种:一是自愿原则,二是强制原则。遵循不同的基本原则,就会形成不同的组织体制和办案体制。

根据自愿原则,调解或仲裁机构独立于政府的特征较强,由双方当事人协议是否调解或仲裁;和解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仲裁人员应由当事人选择。这就形成了“裁审自择”、“裁审分轨”的双轨体制。

根据强制原则,调解或仲裁机构与政府的联系较多,政府常常从中起主要作用;劳动争议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政府无须协商均可依据法律规定交付仲裁解决争议;仲裁人员由仲裁机构指定。在强制原则下有的国家规定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效力,有的国家则规定对裁决不服,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形成“裁审衔接”的单轨体制。

(1)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制度扩展阅读:

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不仅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还需要以“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模式作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劳动关系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不断磨合状态。

倡导建立“和谐共赢”的关系模式,有利于降低劳动争议的频度和烈度,促进劳动关系达到“动态和谐”。

一是培育全社会“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资本的创造,财富的积累离不开劳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依托于劳动。特别是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壮大,企业发展对技术和管理的依赖度更高,人的参与因素更显重要,没有对劳动的尊重就是空谈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所以,“尊重劳动”应当成为普世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劳资博弈的平衡机制。

二是着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逐步内化为职工自觉的行为规范,弥补刚性制度的不足。

植入“合作共赢”文化,可以引导职工以“合作”的态度来面对冲突、处理矛盾,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在制度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共赢”的目标指引职工共谋企业发展,共享企业成果

三是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制度。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也是构建“和谐共赢”劳动关系模式的制度基础。

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是企业内劳动关系双方的沟通纽带和桥梁,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畅通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保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切身利益事项,并充分调动职工群众投身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Ⅱ 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是怎样的

生活当中所有的民事纠纷在解决的时候,肯定第一步都是双方进行调解,能调解好的话,法院也不主张当事人通过诉讼的这种方式来解决。因为本身诉讼就是费时又费力的,劳动关系争议在处理的时候也不例外,首先就要求企业和员工进行协商。所以员工如果遇到了劳动纠纷以后,不妨来了解一下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是怎样的?
一、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是怎样的?
(一)协商流程。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规定,发生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可通过与另一方当事人约见、面谈等方式协商,另一方应在5日内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超过5日不回应视为拒绝协商),双方书面约定协商期限。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
(二)协商期限。协商期限由当事人书面约定,在约定期限内未达成一致的,视为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书面约定延长期限。
(三)协商代表。职工可以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工会也可以主动参与劳动争议的协商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还可以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四)法律效果。协商达成的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仲裁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五)程序衔接。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可以依法向依法设立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劳动争议的调解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由工会成员或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
二是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由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接受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
三是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核心内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常常因为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不同追求产生种种争议,包括就业、工资、工时、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劳动福利等。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相关法规,法律快车为您整理了劳动人事纠纷中关于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和仲裁制度相关知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生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2008年12月17日生效)和《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2012年1月1日生效)等法律法规,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自行协商,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协商、不愿调解、协商调解不成或调解协议未获履行的情况下,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处理劳动争议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和着重调解的原则,以法律为准绳、事实为依据,尽量通过协商、调解方式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其实针对劳动争议要求企业和员工进行协商,这对员工并不是说就没有法律的保护了,双方的协商是要在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之下进行的。其中国家对于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当中要求,职工可以要求企业的工会,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来帮助自己以企业进行协商,协商具体结果也受到劳动能力仲裁委员会的保护。
延伸阅读:
劳动仲裁调取证据申请书范本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怎么写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规定有哪些内容?

阅读全文

与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解制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法国发明家巴耶尔首创 浏览:561
油条机我爱发明 浏览:648
北京品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40
著作权共同所有 浏览:778
二手途达转让 浏览:518
马鞍山市花湖 浏览:480
永乐票务投诉 浏览:951
龙游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186
兴国工商局投诉电话 浏览:131
开封出租车投诉电话是多少 浏览:101
甘肃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612
马鞍山父子身份 浏览:192
观通杭州知识产权 浏览:10
认缴资本期限 浏览:855
黑龙江企业培训师证书查询 浏览:16
投资被骗报案有期限吗 浏览:199
江苏哲力知识产权招聘 浏览:186
温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浏览:54
英树创造101投票 浏览:596
农业银行卡有效期怎么看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