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查阜西唱片侵权

查阜西唱片侵权

发布时间:2021-06-08 22:08:18

⑴ 古琴都有哪些名字各自的来历是什么

1、大圣遗音

此琴原宝藏于宫中,随着清王室的衰落,昔日的古琴雅音渐被遗忘。清逊帝溥仪被逐出宫,故宫收归国有后,清室善后委员会进行点查时,在养心殿南库墙角发现此琴时,其似已被遗弃很久。

2、太古遗音

唐初贞观年间斫制,长122cm,额宽22cm,尾宽14cm,中央音乐学院藏,师旷式。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

3、飞泉琴

此琴于40年代,程子容因其音属温劲清润之类而响亮激越不足,曾请管平湖修理。将岳山承露取下,去短粘牢,并在岳山贴琴面处增加漆灰,龙龈上嵌以黄铜丝。虽经修改,仍无响亮激越的效果。

4、春雷琴

制琴世家雷威所作。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

5、九霄环佩琴

伏羲式,制作于唐代,千年古琴,名曰“九霄环佩”,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

⑵ 查阜西的深具艺术性

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在技巧严格的同时,又深具艺术性而不是“清微淡远”以至无味,更不是只求个人内心的超然于现实的自我修养。他认为“有不少内容良好的琴曲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被歪曲坏了”,并指出:“根据荀卿的记载《高山》的效果是‘巍巍乎’,这明明是以‘崇高’来暗示所想表达而不明说的内容。而清代琴谱和琴家却把这一标题琴曲说成是想要表达‘恬静’和‘仁寿’,变成了道家神秘主义的思想内容了。”作为音乐艺术的古琴演奏,查阜西先生为人们留下的音响资料虽然不够多,但从五十年代至今,先后出版的查老的唱片以及电台的录音资料中,可以欣赏到《潇湘水云》、《渔歌》、《洞庭秋思》、《醉渔唱晚》、《鸥鹭忘机》、《长门怨》、《阳关三叠》、《古怨》、《苏武思君》等曲,可以感受到他那显著的文人气息的严格的音准,恬当的节奏,丰满的音色,鲜明的表情,深邃的意境。

⑶ 查阜西的查阜西纪念馆

查阜西先生是中国近代琴坛著名演奏家和琴学研究者。早年他即立下“抗志遗谱,搜集诸家”整理古代音乐文献和古琴乐谱的信念。查先生一生共搜集古谱一百五十余种,晚年致力于古琴音乐的整理和研究,著写了大量琴学资料。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组织琴曲打谱工作,开创了以北京古琴研究会为代表的中国古琴传承新格局。因此,查阜西先生是近代学术界公认的琴坛领袖。查阜西先生一生所搜集的大量古谱以及其他有关古琴、近代音乐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音响资料,1995年由其子查克承全部捐献给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查阜西纪念馆。该纪念馆以其丰富的藏品成为中国国内古琴资料最多的收藏地之一。同时,本馆藏品具有的高度学术价值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来此进行学术研究和观摩,使之成为中央音乐学院与国内外进行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纪念馆现有藏品约四百余件。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古代乐谱。查阜西先生一生搜集古谱150余种。其中以古琴乐谱为主。本馆的藏品从现存中国最早的琴曲谱集明代《神奇秘谱》(1425)至20世纪50、60年代的琴谱。年代跨越五个世纪。内容涉及到原版刻本、刊本、晒蓝本以及近代琴人珍贵的手抄本等多种版本类型。除古琴乐谱外,纪念馆还藏有琵琶、古典戏曲、曲艺等多方面的古代音乐曲谱资料。这类藏品对研究古琴音乐文化、中国古代音乐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类,是查阜西先生个人撰写的琴学研究专著,如《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琴曲集成》、《历代琴人传》等;还有查先生的个人音乐笔记。其中收录了他一生所经历的国内外音乐会议记录、音乐研究、从艺心得以及全国各地琴会、琴人活动调查报告等。这些资料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发展的状况,其学术含金量令人瞩目。第三类,是有关古琴的文物资料,如成都梁武王祠墓饰拓片、磬拓片等等。其中保存至今的清代古琴丝弦四付弥为珍贵。由于古琴丝弦的制作工艺历经社会多次变革,已存有断层现象,而本馆所藏丝弦正为当今古琴丝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第四类,音响、音像、胶片藏品。收藏种类涉及琴人、琴会活动照片;民国年间制作的戏曲、器乐唱片;查阜西先生拍摄的英国、美国博物馆所藏古琴乐谱资料(缩微胶片)等等历史资料。
本纪念馆的业务队伍以从事图书馆专业、音乐学专业的人员为主,同时结合相关学者,在学术研究和图书馆资料鉴定、保存管理等方面均具备专业水准,并对当今学术研究、文化信息交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纪念馆的展示厅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十平方米,分为三个展示部分。第一部分是琴谱、著作展示。该主题全面展示了查阜西先生一生收集的古代乐谱和个人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为实物展示。该主题以音响、音像、胶片、拓片等资料为主。第三部分为图片展示。内容涉及查阜西先生生平活动、琴界活动等方面。这些展览自开放以来,倍受国内外读者青睐。

⑷ 当代的古琴大师有哪些啊

因为各流派都有很多优秀传承者。龚一、李祥霆、王友斌、吴文光、丁承运、成公亮、戴树红、吴钊、卫家理、汪铎、谢导秀、顾泽长、林友仁、刘善教等等

⑸ 中国古代有几钟琴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仅传世的唐至清代的琴曲就有三千余首,其内容之多彩,和文献之丰富,可称中国古乐遗产之冠。古琴不仅在中国古乐中占极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深受世界音乐学者的重视,它是研究中国音乐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清末以来,古琴一度中道衰落,琴人日趋稀少,许多宝贵琴曲也相继失传,使古琴艺术落入「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困境。1954年,中国艺术研究所(原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以后,对琴音乐进行大量搜集整理工作。195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古琴工作者赴全国廿一个省市开展古琴音乐的采访调查,访问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270多首琴曲,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在这次采访的推动下,各界对古琴又有了重新认识,并促使多年不弹琴的琴家,纷纷重操七弦,有的不顾年老体弱,日以继夜地刻苦钻研,发掘打谱,使绝响百年的古曲又重放光彩;有的招收弟子,传授琴艺,使古琴艺术后继有人。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渖阳等音乐学院都先后设立古琴专业,不少地区成立了古琴会,古琴事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5-1978年,中国琴坛再度萧条,原准备出版的古琴唱片,也无法付梓。今天,我们终於有机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与中国唱片总公司将1960年编创的古琴唱片,进行重新编辑,并准备分批陆续出版。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这是一套CD,共8张,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学琴之人宜备。 琴曲九大派: 1、浙派 代表人物:徐白元、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2、虞山派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3、广陵派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 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4、浦城派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5、 泛川派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代表琴曲:《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 6、九嶷派.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7、 诸城派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8、梅庵派.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9、 岭南派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吕宏望;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曲目: 卷一 管平湖 1、碣石调幽兰 《古逸丛书》2、离 骚 《神奇秘谱》3、广陵散 《神奇秘谱》 卷二 吴景略1、阳 春 《松弦馆琴谱》2、墨子悲丝 《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3、潇湘水云 《五知斋琴谱》4、梧叶舞秋风 《琴学入门》5、忆故人 《今虞琴刊》6、秋塞吟 《五知斋琴谱》7、渔樵问答 《琴学入门》 卷三 查阜西.张子谦.刘少椿. 1、洞庭秋思 《琴书大全》 查阜西2、长门怨 《梅庵琴谱》 查阜西3、渔 歌 《自远堂琴谱》 查阜西4、梅花三弄 《蕉庵琴谱》 张子谦5、龙翔操 《蕉庵琴谱》 张子谦6、樵 歌 《蕉庵琴谱》 刘少椿7、听泉引 《大还阁琴谱》 詹澄秋 卷四 管平湖1、流水 《天闻阁琴谱》2、唉乃 《天闻阁琴谱》3、胡笳十八拍 《五知斋琴谱》 卷五 姚炳炎.溥雪斋1、高山 《琴学入门》 姚炳炎2、华胥引 《神奇秘谱》 姚炳炎3、酒狂 《神奇秘谱》 姚炳炎4、大胡笳 《神奇秘谱》 姚炳炎5、楚歌 《神奇秘谱》 姚炳炎6、良宵引 《五知斋琴谱》 溥雪斋7、鸥鹭忘机 《自远堂琴谱》 溥雪斋8、梅花三弄 《琴箫合谱》 溥雪斋9、《普庵咒》 溥雪斋 卷六 乐瑛.杨葆元.夏一峰. 程午加1、韦编三绝 演奏:乐瑛2、沧海龙吟 演奏:乐瑛3、岳阳三醉 演奏:乐瑛4、列子御风 演奏:乐瑛5、鹿鸣 演奏:杨葆元6、伐檀 演奏:杨葆元7、归去来辞 演奏:杨葆元8、平沙落雁 演奏:杨葆元9、静观吟 演奏:夏一峰10、秋江夜泊 演奏:程午加 卷七 吴兆基.詹澄秋.顾梅羹. 1、搔首问天 演奏:吴兆基2、渔歌 演奏:吴兆基3、石上流泉 演奏:詹澄秋4、忆故人 演奏:吴兆基5、流水 演奏:顾梅羹6、捣衣 演奏:徐立荪 卷八 杨新伦.沈草农.龙琴舫.喻绍泽.关仲航.卫仲乐1、乌夜啼 演奏:杨新伦2、平沙落雁 演奏:沈草农3、捣衣 演奏:龙琴舫4、高山流水 演奏:侯作吾5、佩兰 演奏:喻绍泽6、渔樵问答 演奏:关仲航7、醉渔唱晚 演奏:卫仲乐8、流水 演奏:卫仲乐

⑹ 中国唱片总公司的艺术顾问

1952年6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成立唱片审查委员会。吕骥为主任委员,徐迈进、赵沨为副主任委员,委员有:贺绿汀、马思聪、林默涵、梅益、周巍峙、光未然、艾青、马少波、何士德、李凌、孙慎、马可、张非、袁水拍、李龙牧、柳荫等16人。1962年4月,经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唱片艺术委员会”。主任:吕骥,副主任:徐迈进、赵沨、周巍峙、张庚、袁水拍、张东川、李伟、柳荫,委员:马可、马彦祥、马思聪、王元方、向隅、孙慎、李凌、李纶、李元庆、卢肃、舒模、晏甬、陶纯、杨荫浏、查阜西、贺绿汀、黎国荃。这届之后,“中国唱片艺术委员会”虽然不再常设,但艺术顾问们一直以来对中唱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支持,为唱片编辑出版和行业发展献言献策。1992年、1995年、2003年和2009年邀聘的四届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会议,成为群贤毕至、各界瞩目的艺术盛会。
第一届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按姓名音序排列]
晨 耕 邓兴器 郭汉城 侯宝林 黄翔鹏 霍大寿 李德伦 李 刚 李焕之李 凌 刘德海 刘厚生 罗 扬 吕 骥 马少波 聂中明 彭修文 沈 湘时乐濛 苏国荣 孙 慎 王国潼 王 决 王震亚 薛若琳 严良堃 于润洋张 非 张君秋 赵 沨 周 鼎 周巍峙
第二届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按姓名音序排列]
常静之 晨 耕 邓兴器 谷建芬 郭汉城 郭兰英 黄翔鹏 霍大寿 李德伦李 刚 李焕之 李 凌 刘德海 刘森民 刘厚生 罗 扬 吕 骥 马 季马少波 聂中明 彭修文 时乐濛 苏国荣 孙 慎 王国潼 王 决 王 酩王震亚 熊生民 徐沛东 薛若琳 严良堃 于润洋 张 非 张君秋 赵 沨 周 鼎 周巍峙 朱文相
第三届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按姓名音序排列]
安志强 卞祖善 陈锦文 傅庚辰 郭汉城 郭兰英 贾志刚 蒋大为 金兆钧 吕 远 李世济 李双江 刘德海 刘厚生 刘兰芳 罗 扬 马 季 马少波 马 泰 梅葆玖 孟庆云 钮 骠 彭家鹏 乔 羽 秦华生 苏 越 孙毓敏 叶小纲 谭利华 王 昆 王玉珍 王子初 吴祖强 修海林 徐沛东 杨鸿基 印 青 赵季平 朱文相
第四届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按姓名音序排列]
卞祖善 陈锦文 谷建芬 关 峡 郭 颂 贾志刚 姜 昆 金铁霖 金兆钧 雷 勒 李大康 李双江 李维康 廖昌永 刘德海 刘兰芳 吕继宏 吕 远 梅葆玖 乔 羽 谭利华 田 青 尚长荣 苏 越 孙毓敏 王次炤 王立平 王苑珠 吴 江 吴雁泽 吴祖强 徐沛东 薛若琳 阎 肃 叶小纲 印 青 殷秀梅 于 波 余 隆 张和平 赵季平
(信息截至2015年5月,来源:中国唱片总公司—艺术顾问 )

⑺ 急!急!急!杨荫浏,查阜西,刘天华三个人为民族音乐所做的贡献

杨荫浏(1899~1984),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十月 初八日生于无锡留芳声巷。父杨钟琳。
1916年秋,杨荫浏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无锡 师范),22岁时以优良成绩毕业,任石塘湾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国文教 员。一年后,入无锡辅仁中学学习英文、数理。1923年毕业。同年入上 海圣约翰大学,先后在经济系、文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担任该校国乐 会会长,经常参加各大学举办的音乐会。
杨荫浏自幼酷爱音乐,每当道士做法事时,总要去听他们的演奏。 七八岁时,便同哥哥杨荫溥一起向三清殿年轻道士颖泉学习箫、笛、 笙、胡琴等民族乐器☆后来又跟雷尊殿道士阿炳学习琵琶,可惜他父亲 不喜欢阿炳,阿炳仅教了他两个半天。12岁时,他由老师黄绪初介绍入 天韵社,从吴畹卿学习。天韵社是江南著名民间音乐(昆曲)团体,社友 皆无锡音乐界名流,社长吴畹卿的笛、三弦、琵琶功力深厚,并精研音 韵之学。杨荫浏入社后,除学习乐器外,对音韵、音律、乐器构造等发 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参予天韵社与来访的美国音乐家亨利爱希姆在圣公 会的中、西音乐交流。
民国初年,美国人郝露易女士来无锡圣公会做传教士,她有较高的 音乐修养,杨荫浏曾从郝露易学习英文、钢琴和西洋音乐乐理。1921 年,又向她学习和声、对位、复调等西洋作曲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杨荫浏因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遭 校方压制,愤而离校,入中国人自办的光华大学经济系学习。为了示威 游行宣传需要,他将《金陵怀古》曲调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 红》词,用以鼓舞人心,这首歌曲影响深远,迄今还在全国广泛流 传。1926年2月因家贫辍学。回乡后,先后在辅仁中学、工商中学、县 初中、荣氏女校、无锡美专、宜兴中学任教。其间曾短期担任无锡通俗 教育馆馆长。
1929年,杨荫浏应基督教圣公会之聘,先后在南京、杭州做赞美诗 的编辑工作。1931年,基督教成立六公会联合圣歌委员会,杨任委员、 总干事。1932年赴北京与燕京大学刘廷劳博士编译修订赞美诗,并共同 主编宗教期刊《紫晶》及《真理与生命》刊物中的“圣歌与圣乐”专 栏。这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941年。杨所编辑出版的赞美诗集《普天颂 赞》,获国际圣经展览编辑优良奖,所载赞美诗在国内外教徒中广为传 唱。
杨荫浏在北京期间,在燕京大学音乐系旁听作曲、西洋音乐史和音 乐欣赏课;并在该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英、法等国有关音乐的专业书 籍。
1936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同时在燕京大学音乐系讲授中国 音乐史。1937年暑假回无锡度假,后因“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不能 北上。8月下旬去南京, 暂代中央机器厂总务主任,12月,随厂迁湘潭,翌年8月迁昆明。
1939年至教育部音教委员会工作。1940年迁重庆。1941年9月任国 立音乐院教授兼国乐组及研究室主任。在重庆国立音乐院时,他支持学 生的进步活动,资助山歌社出版中国民歌。1947年在南京任国立音乐院 教授时,学校以莫须有的罪名要开除进步学生,杨仗义执言,公开反对 学校当局的反动措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迁南京,杨任原 职,兼任金陵女子大学教授。
全国解放后,他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研究部研究员,音乐研究 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 族音乐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 五、六届委员等。
他曾多次去云南、河北、广西、江苏等地,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深 入调查,搜集了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同时在戏曲音乐和宗教音乐方面 也作了大量的研究。
杨荫浏在研究中国音乐史方面具有杰出的成就。早在1925年他就用 英文写出了《中国音乐史纲》论文。1981年又完成《中国古代音乐史 稿》,该书65万宇,人民音乐出版社1951年出版。这是他在音乐历史与 民族音乐、音律学等方面综合研究的丰硕成果,使我国音乐史成为有乐 谱的音乐历史。
他通过运算和实验,先后发表了有关乐律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把我 国民族音乐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乐律问题及乐律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 水平。
他对我国民族音乐遗产包括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的发 掘、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工作,都有相当成就和贡献。
杨荫浏毕生著述除巨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外,先后出版著作27 种,论文近百篇,在我国民族音乐学术的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杨荫浏对无锡瞎子阿炳的乐曲进行了抢救和整理,☆并编成《阿炳 曲集》,他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举世公认的。
他对家乡的音乐事业十分关心,每次回无锡,总要对民间音乐团体 “华光国乐团”进行指导,不厌其烦地进行示范;兴之所至,甚至同意 领衔演出。他会多种乐器尤擅竹笛,得到吴畹卿嫡传,夙负盛名,吹奏 时,高音晶莹清澈,低音细若游丝,故誉为“杨笛子”。他曾为无锡乐 器店排老红木优质琵琶品位,解决竹笛音准问题,提高乐器质量。并根 据大量实验结果,制成笛尺,可以按尺开笛孔。
“文化大革命”期间,杨荫浏下放河北怀来县“五七”干校,1973 年患突发性脑痉挛,肺气肿亦日趋严重。1984年2月25日杨荫浏在北京 逝世,终年84岁。

查阜西:现代琴家。幼年在家乡学奏琴歌,以后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组织今虞琴社。建国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此外,他筹组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均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其它还有未完成的《佛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及其一些写作及翻译文章等。
《梅兰芳歌曲谱》序
《月夜》及《除夜小唱》说明
在饯别钢琴师嘉祉先生的席上说的几句话
关于国乐改进社的论著
梅君畹华、齐君如山等,将往北美介绍国剧于彼邦人士,嘱编斯谱。数月以来,余与梅君均为职务所羁,未克充分讨论,匆匆成此十八曲,自恐讹误尚多,行期既迫,只得贸然付印。
此谱之成,余固受梅、齐二君之瞩,然亦略有鄙见,可发表于此。
国剧重唱,故谚有“听戏”之说,唱,乐也。然不独唱之为乐,即一举手,一投足,亦有乐随之。甚至各色道白,亦均含乐意。故谓国剧之基础,建筑于音乐之上,亦无不可。余于剧学为外行,今姑谈乐。
乐之有谱,犹语言之有文字。道义学术之得以流传久远者,文字之功也。我国音乐,肇自牺农,盛于有周,滥于唐宋,渊源不可谓不远。然牺农之乐固不可得而闻,即唐宋之乐,亦已渺无稽考。何者,记谱之法不完备也。我国古乐未尝无谱,然如唐之卷子本《幽兰》谱,朱子仪礼经传之十二诗谱,姜白石之词谱等,或仅备律吕,或只载简字,谱不足以赅乐,徒费考古家之周章,于事实无补。近代所出琴谱、昆曲谱等,记载虽已较详,而缺点尚多,欲籍以流传久远,势所不能。盖乐有高低、轻重、抑扬、疾徐之分,必其谱能分析微茫,丝丝入扣,方为完备,而旧谱均不能也。今国乐已将垂绝,国剧亦凭于危境,虽原因不一,而无完备之谱,实为其致命伤。设记谱之法早备于往日,则唐虞之乐,今犹可得而闻,《广陵散》又何至绝响。以皮黄言,今日习须生者,不曰宗谭,便曰宗汪。然而绝似谭汪者,百不获一,即偶有之,同道中亦不以谭汪相许。何哉,无谱以为之佐证也。设谭汪生时,尽其所能谱而出之,何至今日遥拜门墙者之扣盘扪烛而不得要领耶。
且人尽一生之力研究一种艺术,能有创造与否,实未可必。设其有之,而令所创造者及身而绝,宁不可悲。昔米喜子、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等,一生创作甚多,年月悠久,遂至悉与其人之白骨同朽,此艺术界莫大之损失也。
习乐之法有三,曰耳听,曰目视,曰言传。三者虽相辅而行,不可缺一,然难记易志为耳听之弊,模棱失真为言传之弊,惟目视最为真切。故欧西作曲家,咿唔斗室,一纸谱成,各国乐坛便可发其妙响。我国乐剧二界,尚有行其耳听、口授之盲教育者。欲谈进步,不亦难哉。
是以今日我国剧乐二界,欲进步必自有完备之乐谱始。而养成演员乐师读谱、记谱之能力,亦为要图。当知今后学术界,必须事事科学化,事事精密确凿,方能有立足地。若云戏是乱弹,乱弹便了,则剧乐二界之前途必暗淡到底也。
以余浅陋,成此小册,所用记谱方法,当然不足称为完备。就正当世,实是本衷。木桃既投,尚望乐剧二界方家不吝琼瑶之赐。
[编辑本段]刘天华先生年表
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1909年—1911年(14岁—16岁):在常州中学求学时,参加校中军乐队,学习吹军号及军笛。
1911年:辛亥革命,学校停办后,返里参加青年团的军乐队,吹奏军号。从此时开始音乐工作。
1912年—1914年(17岁—19岁):赴沪参加沪西开明剧社,任乐队工作。在这时期学习各种西乐器,举凡管弦乐器、钢琴等,均加学习,尤以铜管乐器,多有深造。
1914年:剧社解散,返里任教于华墅华澄小学。
1915年(20岁):是年春丧父,复贫病失业,心境恶劣,偶赴市购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随产生《病中吟》旋律初稿,表达他当时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抱负。秋任教常州母校,为母校建立了军乐队与丝竹合奏团。
1916年(21岁):与殷尚真女士结婚。
1917年(22岁):从周少梅先生学习琵琶、二胡。
1918年(23岁):夏,从沈肇洲先生学习琵琶。本年前后开始创作《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成初稿。
1920年(25岁):夏,赴河南学习古琴,染癣疥,负病归。
1921年(26岁):在江阴组织暑期国乐研究会,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曲。
1922年(27岁):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是年秋又任教于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系。同时学习三弦拉戏。
1923年(28岁):从托诺夫学习小提琴。
1924年(29岁):《月夜》定稿。
1926年(31岁):除北大与女师外,又任教于艺专。创作《苦闷之讴》。学习昆曲。
1927年(32岁):从北京燕京大学音乐系外籍教授学习理论作曲。因托诺夫去津,改从欧罗伯学习,6月,欧罗伯离京,停。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音乐杂志》。创作《歌舞引》《改进操》《悲歌》。
1928年(33岁):创作《除夜小唱》、《闲居吟》,发表《空山鸟语》定稿。
1929年(34岁):创作《虚籁》。
1930年(35岁):3月,继续从托诺夫学习,直至罹病,未间断。听写《梅兰芳歌曲谱》一册。
1931年(36岁):在高亭公司灌音二胡曲《病中吟》及《空山鸟语》,琵琶曲《歌舞引》及《飞花点翠》。
1932年(37岁):创作《独弦操》及《烛影摇红》。6月1日赴天桥收集锣鼓谱,染猩红热,罹病仅一星期,6月8日晨5时20分逝世。享年整37岁(别处记载38岁,是按虚岁计算)。

阅读全文

与查阜西唱片侵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
聚投诉张华 浏览:413
我爱发明自动钓鱼 浏览:199
龚发明重庆 浏览:413
我为你许下爱的期限 浏览:734
我想发明的200字 浏览:989
动漫角色版权保护 浏览:72
密蜜直播投诉 浏览:701
马鞍山博望天气 浏览: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