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医院误诊怎么办
医院是个救死扶伤的地方,有病咱就治,就怕没病确诊有病,比较常见的就是误诊,误诊对患者来讲不论是心理还是精神上都是双重打击。所以作为医生在日常工作还是要认真仔细比较好,不然自己难辞其咎,医院也会蒙受损失。那么假如被医生误诊怎么办?
1、及时保留证据
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投诉,提出查处要求,在此过程中,及时要求行为人及科室主任写清事情经过,并将用过的医疗器械封存。如果病人死亡,及时保护尸体,并向所属主管部门要求医疗鉴定。
2、处理过程
医疗单位或其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后会立即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防止病程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如病人死亡会主动提出尸体解剖,如果没有,病人家属应提醒。然后主管部门会组织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必要时会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发生的医疗纠纷由批准开业的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处理。
3、处理后果
如系一般医疗纠纷,在调查后,则可由医务部(处,科)与病人协商解决。如病人或家属不能接受,则将调查结果报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领导。一般医院都有医疗投诉办公室,可以向其反应,如其搪塞,应要求见医院领导。
4、医院会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或医疗单位处理意见与病人或家属商谈,争取协调解决
如确属医疗单位问题,必要时予以经济补偿或赔偿。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应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如纠纷仍未能解决,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患者或患者近亲属可向医院所属的区医学会申请,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6、如病人或家属对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最终鉴定结论仍然不服,则可诉诸法院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该“被医生误诊怎么办”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果您有法律问题想要咨询,可关注无讼,私信咨询。
『贰』 医疗纠纷,医疗误诊,病情加重
需要司法鉴定 是否医疗事故。
『叁』 医生误诊需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版担赔偿责权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关键就是审查医患双方就医院履行义务“当”与“不当”。如果医院履行义务“不当”,即有过错,就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
『肆』 医生误诊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件49条规定,不属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属医疗事故不一定不存在医疗过错。据民法通则的过错责任原则,只有因过错(过失)所导致的误诊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审判中,衡量医院是否存在过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是否具备准确诊断的条件。(2)是考察具体的诊断、治疗过程。(3)是医院的等级及所处的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医疗水平和条件差参不齐。总言之,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关键就是审查医患双方就医院履行义务“当”与“不当”。如果医院履行义务“不当”,即有过错,就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医疗机构承担责任的必要条件。
『伍』 医患纠纷:确定了赔偿金额但医院要求先扣除误诊产生的费用再赔剩下的
再次起诉。
医院的赔款是对责任事故受害方的赔偿,而误诊产生的费用是责任事故的一个部分,不应当由受害方来承担。如果承担了就成受害方也要对医院的责任事故承担部分责任,这与理与法都说不通!
『陆』 医疗纠纷,因为当时的误诊,造成的后果
复印病历并封存病历;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医院存在误诊,可以要求医院赔偿。
『柒』 医生误诊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医生误诊的法律
临床误诊的法律责任
临床误诊的性质不同,涉及到法律责任也不同,从过错原则上看,无过错的误诊不承担法律责任,有过错的误诊有以下几种法律责任。
(一)医疗事故责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活动中存在过失,即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良后果,损害程度必须达到《医疗事故处理条件》规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
(试行)》的规定要求,且过失行为不良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即构成医疗事故,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责任。
(二)民事法律责任
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对不构成医疗事故,但经审理能够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误诊行为,符合民事侵权构成要件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对技术性误诊,无论给患者造成何种程序的损害,都要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误诊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医院应赔偿患者因误诊误治增加的不必要医疗费、交通费,根据不同情况赔偿病人因营养支持从而支出的营养费,因误诊误治产生的误工费,如侵权后果严重,还要承担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等。
(三)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健康
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捌』 什么叫做误诊以及判断误诊应从哪些角度考虑
医院在治疗应前告知家属误诊率
医院在治疗前应告知家属误诊率:
即便是难以避免的误诊,如果在病人死亡时医院一方拿出来说事儿,显然都是要犯众怒的,无法不使人联想到推卸责任,而这样的猝死真的是疑难病吗?是医学发展的局限还是医生
水平局限?是病情的过分复杂还是医生的责任心不够?无论什么,都很难用误诊率来解释。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关注误诊率呢?很显然,不是治疗失败之后,而是在治疗开始之前。“试管婴儿”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端技术,但因为技术的局限,现在的受孕成功率也只有
40%,很多人花了几万元的治疗费但最终还是没能做成父母,却很少有人因此和承担这种手术的“生殖医学中心”打官司?因为这个40%的比例,是在病人一进医院,准备接受手术前就
被告知的,病患有自己的选择权,如果接受这个不理想的结果就去做,如果不能接受,受术者可以自行放弃,医院已经把丑话说到了前头。
但更多的治疗与此相反,为了留住患者,增加门诊量,没有任何一个医院愿意在病人第一次选择自己医院时,就很诚实地把医院的水平以既往误诊率的形式如实告知病人,即便有误
诊,医院也会尽量掩饰以求得名声不受影响,以便留住病人,这就难免病人在踏进医院的时候,就认定医院绝对可以使他起死回生,不管是什么样的疑难病,这就形成了病人对治疗
效果的过高预期,而医生或者医务工作者,也很少从科普的角度告知病人,哪些疾病是难以治愈的?什么样的死亡是在所难免的?一旦发生误诊误治,即便医生占在理上,也很难平
息病患的情绪,从这个角度上说,对误诊率的隐晦也是医院的一种失职。
对待误诊的态度:
由于误诊有失误的含意,误诊常常导致误治而延误了病情,有时甚至会造成医疗纠纷。在社会舆论中,误诊被视为不负责任或技术水平低的问题,所以广大医生对误诊常持有敏感
的、回避的态度,认为被认定误诊就意味着要负责任,就有损于自己的声誉。然而,误诊又是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也难免发生误诊。所
以,
对待误诊也应当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对不同的误诊情况作出不同的客观评价:误诊不能和错误等同、误诊有其客观原因、应当正视误诊的存在、应当避免发生误诊。
『玖』 误诊至人死亡在医疗事故纠纷占多少比例
医疗事故认定程序如下:
医鉴办接受两种形式的委托: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卫生行政部门交由医学会组织鉴定的委托。
医患双方及卫生行政部门在委托鉴定时需提供:正式委托书;相关材料(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时提供);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申请书复印件(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交纳鉴定费的收据。
医鉴办收到委托后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如下:
一、受理
医鉴办接到委托书后,进行审核并出具受理通知书,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1、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2、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6个小时)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4、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5、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二、组成鉴定组
医鉴办根据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原则上至少为3人以上的单数,主要学科的专家不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1/2。
医鉴办在召开鉴定会前20天之前,通知双方当事人或其委托人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
双方当事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之前,要求专家回避的应说明理由(须回避的专家组成员本报8月15日曾作报道)。
三、组织鉴定
医鉴办在召开鉴定会前1周内通知医、患、鉴定专家三方。出席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得超过3人。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拾』 医生误诊造成的医疗纠纷且没有什么证据怎么处理
搜集证据,参考如下法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第五十九条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