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合同有效期间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至签约作品完成之日起十五年止。这条有什么问题吗
你好,这项条款有点小问题,建议修改一下,可以分两条写明。
具体告知如下:回
前半句,本合同有效期间自答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建议修改为“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即可。
合同的有效期间可以在协议中单独另写一项条款,即:“本合同有效期为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作品完成之日后第十五年的12月31日止。”
这样,合同的有效期就非常明确了,否则会造成歧义。
可见,合同的签订必须时间明确唯一,否则会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
综上所述,这个条款有点小瑕疵,建议分两天写,这样就很明确了。
㈡ 经济合同纠分的诉讼时效是从签订合同时起还是从发现被侵权时起计算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㈢ 著作权授权期限能否在合同签订日期之前文章转发已经两年了,能否告侵权
当然可以,你是合法代理人,他是诈骗,这毫无疑问,你当然可以起诉他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如果数额较大2000元以上,他还涉及诈骗罪,可能会被公诉。
㈣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其中的“知道或应该知道”法律上有什么具体解释
“诉讼时效期间”才能进行诉讼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的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也是为了防止时间太久造成双方举证困难,诉讼时效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3年诉讼时效,一种是20年的长期的诉讼时效。
一、普通诉讼时效与长期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例如:甲要求乙还钱,乙说现在过了诉讼时效,这钱我不还了,乙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成立的,法官是会支持乙的主张,这就是上述条款中的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又例如:甲要求乙还钱,实际上过了诉讼时效,但乙仍然同意履行义务,也就是答应还钱,然后乙就不能再以已过了诉讼时效为由反悔这个承诺;或者甲没要求乙还钱,但乙主动把钱还了,此时乙就不能以自己还钱时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甲再把这笔钱还回来。
㈤ 如何区分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
本案当中确实存在多种法律关系,既有违约之诉亦有侵权之诉。
但是你要看清楚问题啊,问的是钢材厂和运输公司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这两个主体之间很显然是个违约之诉。
另,这是某年的司考真题吧?
㈥ 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关系
1、举证责任不同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在一般侵权责任之中,受害人有义务就加害人有无过错问题举证,而在特殊的侵权责任中,应由加害人反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在合同责任中,违约方应当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2、义务内容不同
合同的义务内容往往是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意志和利益关系确定的,在侵权行为中,不存在着法定的义务内容由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决定的问题。
3、责任形式不同
根据民法通则第112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对于违反合同而产生的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侵权责任不可能通过此种办法来解决。
4、诉讼管辖不同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同被住所地或者合同履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知道受侵权之日起是合同签约日扩展阅读:
合同责任范围包括有效合同,还包括无效合同,此外,还应当包括负责的缔结阶段,以及合同消灭之后的后契阶段。这样,就将整个缔结、成立、生效、履行以及后契约义务的履行阶段都包括在内了。
合同始终是在诚实信用原则上建立的从人们开始订立合同而发出要约之日起,双方便产生了相互依赖关系,认为对方会真实地进行意思表示,诚恳的进行合同磋商,会信守自己的要约和承诺,会履行自己在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在合同订立之日起,基于诚信原则履行合同义务,而合同生效后则当然履行合同约定中的义务,合同履行完毕后,也基于诚信原则,当事人之间还负有后契约义务,比如在一定时期内的免费保修义务等。
因此,可以说从合同缔约之日起到履行完毕都应该属于合同范畴。基于以上认识,合同责任范围应该包括:缔约过失责任、预期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后契约责任这四种形态。
侵权责任的法律特征表现在:
1、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义务有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范、禁止性规范设定的义务。这种义务对于每个自然人、法人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违反此种义务,即构成侵权行为责任。而约定义务则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设定的某种义务,违反约定义务,构成违约责任。
2、侵权责任以侵权行为为前提要件
侵权责任产生的基础是侵权行为,没有侵权行为则不存在承担侵权责任的问题。侵权责任正是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3、侵权责任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侵权责任的行为人或责任人除了要承担赔偿损失、返还财产等财产责任外,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同时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非财产形式的责任。
㈦ 合同保全情求权中撤销权期限是自知道之日起一年(诉讼时效)但自侵权之日起5年不行使则消灭(除斥期间)
你好,你对撤销权理解有错误。
首先,合同保全情求权中撤销权期限是自知道之日起一年,这里的撤销权你应该认为是请求权了,所以说是诉讼时效。不可否认有部分人认为这里的撤销权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请求才能实现所以是请求权,但这只是部分人认为。
通说是,形成权依诉讼行使仅仅是要求当事人通过公力救济的方式来主张形成权,法院的判决是对形成权的一个程序上的确认,并没有对形成权的行使提出其他附加条件,因而没有改变形成权以单方意思表示变动法律关系的特点,所以这里的一年应该是形成权,适用除斥期间。
这句话的正确表述应该这么认为:合同保全情求权中撤销权期限是自知道之日起一年(除斥期间)但自侵权之日起5年不行使则消灭(这里的5年不属于任何权利,只是法律的对上面一年的限制,即5年内权利人都没有知道自己享有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
所以债权人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赠与合同的权利,属于债权请求权的一种,适用的是除斥期间,而不是诉讼时效。
全手打的,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