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诉纠纷 > 专利侵权新闻

专利侵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6-02 21:53:20

1. 知识产权侵权有哪些类型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内法律赋予符合条件容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

2. 淘宝被同行举报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但并无主观故意 纯属巧合

措施一:跟对方协商,签个专利权使用协议,给点钱,就可以继续生产销售了。
措施二:停售,公告日(2012。1.25.)之前销售的可不被追责,之后的就不行了。
措施三:就像楼上说的,想办法把对方的专利无效掉,比如说找证据在他申请前市场已有,或者此设计图片在某杂志刊登,等等,只要是公开的,能有证据表明时间的。不过这样也得花点钱,至少要请代理律师。

总之,想没有任何支出就搞定估计不可能了。

3. 英特尔侵犯芯片专利被判赔22亿美元,你认为这个罚款金额合理吗

专利权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它是对于个人或者团体知识产权的保护,那是对于知识劳动成果的保护。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任何人的知识劳动成果,都有可能被盗窃、被盗用,以此谋取商业利益,那么最终寒的是这些辛辛苦苦产生知识劳动成果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知识产权法,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这不新闻上传出,著名的公司英特尔侵犯芯片专利被判赔偿22亿美元,引起了热议。有的人觉得这个赔偿不合理,那么这个赔偿合不合理呢?我想是合理的,因为下几点原因,首先,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其次,这是有法律依据的。

4. 侵犯商标权和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的比较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为: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区别:
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商标管理制度,实施假冒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后罪侵犯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实施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对于采用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且销售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也触犯了假冒商标罪。对于此种情况,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刑罚较重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定罪量刑。
根据:
1.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司法解释: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行为限制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一范围内。因此,在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时,判断行为人使用的商标是否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能否认定行为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基本定性问题。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民事法律主要有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清除影响等。
一、停止侵权
所谓停止侵权,是指侵权人应当停止擅自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二、赔偿损失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当这种财产受到侵犯,并给权利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时,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依法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
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
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3.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数额的倍数合理确定损失赔偿额。(1-3倍专利使用费,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确定)
4.定额赔偿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三、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主要是责令侵权人通过新闻媒介,如在报纸报纸、杂志上发表声明,或者在广播、电视中发表讲话、声明,承认其侵权行为,并作出不再侵权的保证。
以上几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5. 被告专利侵权,商标侵权!

协商解决,不行的话找律师帮忙进行专利侵权和商标侵权认定。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要件为: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
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区别:
前罪侵犯的是国家商标管理制度,实施假冒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后罪侵犯国家对商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实施在产品中掺杂使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
对于采用假冒注册商标的手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且销售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既触犯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也触犯了假冒商标罪。对于此种情况,应按照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以刑罚较重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定罪量刑。
根据:
1.刑法 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司法解释: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二)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将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观行为限制在“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这一范围内。因此,在认定假冒注册商标罪时,判断行为人使用的商标是否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能否认定行为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基本定性问题。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专利法的规定,侵犯专利权的民事法律主要有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清除影响等。
一、停止侵权
所谓停止侵权,是指侵权人应当停止擅自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二、赔偿损失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当这种财产受到侵犯,并给权利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时,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依法要求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
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1.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
2.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额作为损失赔偿额。
3.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数额的倍数合理确定损失赔偿额。(1-3倍专利使用费,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确定)
4.定额赔偿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别、侵权人侵权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一般在人民币5000元以上30万元以下确定赔偿数额,最多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
三、消除影响
消除影响主要是责令侵权人通过新闻媒介,如在报纸报纸、杂志上发表声明,或者在广播、电视中发表讲话、声明,承认其侵权行为,并作出不再侵权的保证。
以上几种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权人制造、进口或者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进口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能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 徐静的新闻报道

徐静律师承办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在中国知识产权报、经济观察报、深圳特区报等报纸和网站上的报导资料:
1、 全景记录白领女性的一天(深圳晚报)
2、 业内人士访谈:律师的天职是坚持原则(证券时报)
3、 “星光”相册没有侵权跨国专利权官司深圳生产商胜诉(深圳特区报)4、 相册专利之争美国公司败诉(南方都市报)
5、 过期专利想在中国“复活(深圳商报)
6、 “相册官司”赢得很吃亏(深圳晚报)
7、 “中国制造”出口面临交叉报复(中国知识产权报)
8、 小小相册燃起中美企业专利侵权“战火”(新华社)
9、 小小相册燃起战火 中美企业专利侵权案在深开庭(新华网)
10、 小小相册在深圳燃起中美企业专利侵权的战火(搜狐网)
11、 “星光侵权从何说起”(深圳商报)
12、 小小相册引发跨国官司(深圳晚报)
13、 相册战火燃自美国(深圳晚报)
14、 相册外观设计专利权起纷争 中美两公司深圳对簿公堂(深圳特区报)
15、 星光印刷(深圳)有限公司被美国一相册生产公司以侵权告上法庭星光是沾美国的光?(晶报)
16、 相册专利引起跨国官司(深圳法制报)
17、 美国公司深圳点燃相册战火(南方都市报)
18、 美企布下“失效专利”陷阱(深圳商报)
19、 “星光”相册没有侵权(深圳特区报)
20、 索偿3400万!康柏应对专利侵权(亿唐财经网)
21、 中国创格状告康柏侵权(中华网)
22、 索偿3400万康柏应对专利侵权(人民网)
23、 索偿3400万康柏应对专利侵权(人民网)
24、 中国创格状告美国康柏侵权(财富特别关注)(人民网)
25、 十七岁获得国家软件专利(深圳晚报)
26、 深一印刷厂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惹麻烦(广州日报)
27、 正规工厂造假无良老板被拘(晶报)
28、 品牌维权需法律护航(深圳特区报)
29、 李逵李鬼海外过招(深圳特区报)
30、 “复活专利”狙击深企出口(深圳商报)
31、 中美跨国相册知识产权案作出终审判决 深圳星光公司胜诉(晶报)
32、 法律漏洞星光公司赢了官司失却商机(21世纪经济报道)
33、 涉商业机密华为员工窃密二次开庭不公开(信息时报)
34、 深圳超维打赢维权官司(深圳商报)
35、 企业维护知识产权难点(深圳特区报)
36、 企业如何有效维护知识产权做足前期准备是关键(深圳特区报)
37、 到国外申请注册商标有两种途径(深圳商报)
38、 好易通商标遭俄商恶意抢注(深圳商报)
39、 专利“陷阱”效应:比亚迪专利战一胜一败(21世纪经济报道)
40、 朗科诉索尼:专利权争背后的意识觉醒(21世纪经济报道)
41、 英特尔“陷阱取证”是否合法(深圳商报)
42、 英特尔陷阱取证 东进诉案恐无限期(经济观察报)

7. 哪些属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1、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财产权或人版身权,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权行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一般包括商标侵权、专利侵权、著作权(即版权)侵权三种。
2、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违法性这个要件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必不可少的;(2)在知识产权侵权构成中,损害事实(结果)已经不再是必需的构成要件,这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的不同点之一;(3)由于有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并不要求有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的认定对确定侵权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大小有意义;(4)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并不是以主观过错为必备要件。

与专利侵权新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美孚 浏览:976
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743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 浏览:775
征信报告多长时间有效期 浏览:387
日立挖掘机看年限 浏览:926
马鞍山彪哥 浏览:83
雪花钱包投诉 浏览:956
系统平台使用权授权合同 浏览:75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统计表 浏览:664
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 浏览:652
楚楚街转让 浏览:414
马鞍山何家俊 浏览:505
经济纠纷起诉状ppt 浏览:235
马鞍山有丝足的吗 浏览: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浏览:520
彩电的折旧年限 浏览:102
无损检测证书 浏览:825
创造的名句 浏览:365
陌声聚投诉 浏览:389
成果照片图 浏览: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