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康复治疗学的有关问题
1、康复治疗学毕业后不是康复医师,而是康复治疗师;
2、康复医师是有处方权的,康复治疗师是没有处方权的;
3、大体上讲,在康复科当医生的就是康复医师,严格来讲本科考研后读的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的,考取执业医师后就是康复医师;
如果你想要成为康复医师的话建议你读临床医学,以后考康复医学方向的研究生就可以实现你的理想了。
⑵ 康复治疗是干什么的
题主你好,康复治疗是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并驾齐驱的现代四大医学之一。康复治疗与我们汉语中人们经常理解的“康复即治愈的意思”有所不同。理解为恢复治疗,复健治疗,或者复元治疗更为精确。
即康复治疗有恢复程度的意思。因为康复治疗的对象是解决人体的功能障碍。临床上说的治愈是疾病症状的完全消失,但是康复是让人体的某个功能尽可能的恢复。比如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治疗。这时候的康复治疗就是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矫正长久静止后的步态异常,恢复膝关节大小腿的肌力,使膝关节能够承受人体重量,能够逐渐恢复正常步态走路,慢慢的恢复平衡和肌力能够进行慢跑等。但膝关节置换后的康复治疗不可能让你和健康的人的膝关节功能一模一样,健步如飞,进行剧烈的膝关节承重运动。
康复医学本身的发展历史较其他医学短,再加上我国发展康复医学起步还较晚,真正重视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这让大家长期形成一个概念就是有了病就去医院做检查吃药或者做手术,手术住院完了就回家躺着养。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一样在老百姓的认知中都是淡薄和模糊的。折让某些脑神经疾病的致残率一度较高,比如脑卒中,比脑卒中救命更让人头疼的是:人活下来了,但是人长期昏迷,意识不清卧床不醒,另外就是吃饭穿衣都是问题,需要有人长期照顾才能维持生活。
简单用一句话理解康复就是:临床治疗让你活下来,康复治疗让你活得更好。目前的临床医学已高度发达,重大疾病临床治疗接触病症已不是难题,但救活命后人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反而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康复治疗就是让病,伤后人体的功能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从而实现人生活自理,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甚至让人重返工作岗位的医学。
⑶ 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一、提倡早诊早治:
婴幼儿的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脑机能的代偿性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在这个时期从外界给予功能训练和刺激性治疗,就可能使损伤的脑组织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代偿,年龄越小,运动机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早期治疗,因异常姿势尚未固定,而容易调节和纠正,可防止患儿肢体挛缩、畸形等继发性损伤。因此,当前世界各国都提倡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二、康复治疗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
由于脑瘫儿的大脑尚处于发育过程中,许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样健全,因此,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还有一个“致能”或“再致能”的问题。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同时,要结合相关的日常生活动作进行,比如移动能力的训练,力求运动姿势的正常并获得移动手段,即使借助支具、轮椅等辅助具,使患儿掌握穿衣、脱衣、洗漱、入厕、进食、入浴、学习、游戏等日常生活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使用功能,为将来参与社会做好准备。
三、脑瘫治疗必须有针对性
小儿脑瘫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理疗、针灸、按摩、肢体锻炼、器械训练等。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术式也有多种,如:周围神经手术、矫形外科手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functionality seI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FSPR)、中枢性核团选择性毁损术、脊神经后根毁损术和脊椎镜手术等。但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治疗为例,适宜选用FSPR术:该术式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并非局限于单个肌肉,往往表现为多个肌肉或肌群痉挛,而该手术就可以达到全面调整肌张力的作用,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FSPR手术就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经过仪器测定,寻找出这类“祸根”,然后有选择地将其切断,彻底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这种治疗模式与现在国外最先进的模式一致,保证了手术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疗效,也避免痉挛复发,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实现了脑瘫患儿回归社会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另外要记得一点,而目前医术界公认的较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康复—手术—再康复”,就是说手术治疗与康复治疗必须相互结合方能保证最佳人治疗效果。
四、综合性康复:
即从脑瘫患儿身心两方面着手,既改善其功能障碍和能力障碍,也要改善其不利条件,调整社会家庭环境,促使其全面康复。
我们仍旧以痉挛型脑瘫患儿为例,介绍一下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1、剪刀步态的康复训练:应让患儿取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脑瘫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
2、下肢屈膝的康复训练:患儿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3、膝反张的康复训练:将患儿的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4、尖足,足内、外翻的康复训练:让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做相同的动作。
⑷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作为临床护士,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法律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尽可能地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建设,提高法律意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具体方法如下:
1、转变思想,提高法律意识。统一思想认识,认真面对和适应医疗市场变化,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护士责任,自觉地用法律来自我约束。
2、规范执业行为,切实做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并按要求做好记录,从源头上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工作中要养成认真、客观、全面记录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前,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讲究语言沟通技巧。作为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通时,一定要多了解患者的心理,根据情况灵活掌握说话的分寸和方式,耐心进行宣教及护理相关的内容解释。而对有关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应请主管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交待,以免因交待不当或与医师交待不一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4 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全力以赴,只要走上工作岗位,就要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地投入工作。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知识、技能,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精湛技术。
5 实事求是,正确处理护患纠纷。在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如果是护理人员的原因,应严肃查处,决不护短。如果是来自患者或家属的原因,作为医务人员不能以非对非,应该理智对待,轻者与经治医生一道说服教育,对在病区内无理取闹、围攻辱骂、不听劝阻、甚至殴打护理人员者,护理人员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报警处理。
⑸ 大家千万别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也就是北京博爱医院)做康复治疗那里特别黑新去的都用实习生给你康复锻炼
首先说一点,学医就是个学徒过程,由简入繁的过程,你的工作,是你生下来就会的?你也是从学徒开始,你做过的工作也被人不待见过,提心吊胆过,可是你的工作也是由简入繁的吧。所以用个实习生给你孩子看病,这么看来你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严重问题,
第二点要说的,医生是有医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但是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您知道么?说着说着,别人就都不信了。
第三点要说的,您凭什么要圣手医者出来给您“孩子”治病?知道圣手都是什么时候出现?是人快死的时候。扁鹊见蔡桓公,刮骨疗伤。你娃快死了?医疗资源也是要合理分配的,你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在这里大放厥词。
第四点要说的是,您别看人家是实习生,可是人家可能是硕士、博士,更有可能是博士后,而且肯定比您的学历高。所以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
最后说一点,常言道:你行你上,没能耐,别哔哔。积点口德,保子孙万事春秋,损人利己,祸乱世吾辈必诸。
PS:我不是医生,而且还是个信中医和西医的人。所以请你丫闭嘴,多动动脑子,如果以上话语您看不懂,读不清,我也就没办法了。
PS2:刚又看了一遍您的回复,我TM都震惊了,你可以怪单位不报销,怪康复治疗没有社区化,可你凭什么要求人家收费要和您心意?多少是便宜?1块钱一次的,你感觉靠谱?傻了吧你?这是知识的力量,能被赞誉,那是靠自己能力争取的?你没钱就说没钱。没钱还要去那么好的医院,你的选择,没人强迫你。请自重。
⑹ 我儿子因患有脑瘫10个月就开始进进行康复治疗,现在已经五年多了,每月康复费用7000多元,我长期陪
脑瘫的康复治疗比较复杂,而且效果也因人而异,康复治疗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物理疗法,肌腱锻炼等。平时注意休息,家人多按摩身体,辅助功能锻炼,平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
⑺ 法律上对于后期康复治疗的鉴定是怎么定义的
你好:康复治疗需由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方可认定。
⑻ 如何规避医疗纠纷
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权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2、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4、改进服务作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5、实施知情同意,医院在医疗活动的不同阶段都要防范医疗争议,自始至终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告知明确医疗服务合同的目的、疾病发展转归过程和医疗服务的损害特性,明确医疗服务合同履行的风险。
⑼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怎样避免纠纷
在下认为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救死扶伤的专业精神
这是无可争议的作为医护工作者的原则,也正是人民群众尊敬爱戴医护工作者的核心要义,从本质上对患者进行最大能力的救助就是防止医疗事故、避免无意义纠纷的分水岭,贤医即便遭到误解也定能在法律的正义下获得辩白,而存在的极少数庸医即便偶然侥幸,最终也会付出代价。
二是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和沟通
对治疗的可能性、不同治疗手段的代价、效果、副作用做出充分的说明,让患者自己认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该如何治疗只给出医生的建议而不替患者暗自做决定。既不要让换证产生“医生什么病都能治好”,也不要让患者产生“任何治疗都有极高比例的治疗风险”这两种极端情绪。在治疗遭到怀疑时无需争辩、或者赌气反驳,如果患者不信任大夫就让他们去找别的大夫好了。而对于细节病症最好能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必须明确指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比如饮酒、极度焦虑、吸烟、过度劳累,必须强调出患者个人因素对治疗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医生,更没有万能的药,如果患者自己都不爱惜生命,那么扁鹊华佗在世也是枉然。
三是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过于冷漠或者待遇抵触情绪的交流会让患者产生猜忌和恐惧,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往往医护工作者会由于巨大繁重的工作量而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但是患者不会理解,特别是疑难杂症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就带着“忍气吞声”的感觉,一旦有所不满就很可能由于大夫的态度而产生仇恨情绪、正所谓“疑人偷斧”心理,这样以来医护工作者就会吃哑巴亏,笑容和关怀也是救命良药、更是医护工作者无私高尚的额外体现。
四是重视维权取证和公关。
绝对不要向非法医闹、寻衅滋事让步,医院要有对医护工作者的保护体系,不仅仅是口号,包括保安人员和设备的配齐、监控器、录音设备的配齐,出现纠纷可以有证可查,切不可为了息事宁人而让自家医护工作者吃亏受辱,要谴责曝光那些违法犯罪分子、要彰显表扬那些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出现问题及时道歉认错,受到侵害及时寻求法律的保护。
⑽ 好医保长期医疗的条款责任免除,康复治疗和训练!哪些属于康复治疗和训练
促进肢体的恢复治疗训练。主要包括各种理疗。按摩。康复师的指导运动等等。就是针对于此疾病的康复所进行的治疗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