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民事纠纷案
受理一般 是一周,受理后侦查期间最长可以到半年
B. 民事纠纷案件
你所述的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
一、你家与邻居之间发生的邻里纠纷,在纠纷过程中,家人遭受了伤害,你可以申请做伤情鉴定,根据鉴定的结果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追究施害者的侵权责任,或者报案要求追诉施害者的刑事责任。没有达到轻伤不能追究对方刑事责任,但是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二、根据你所述,派出所有可能存在不作为的情形,你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投诉,或者到检察院、政府部门要求监督。如果你的家人受到的伤害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派出所的不作为是违法的。
三、虽然对方在用于通行的路上种树,但你父亲找人挖树的行为并不妥当。如果对公安机关的拘留决定不服,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
可以主动提起诉讼,或者积极应诉、反诉,直接到派出所要求复印相关材料,如果派出所不同意,则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到派出所调取相关证据。
C. 派出所民警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把人直接用警车带走吗
派出所警察处理民事纠纷时可以把人直接用警车带走。
处理民事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依据《治安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可对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损坏他人财物等情节轻微的治安案件进行调解处理,不愿调解、调解达不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后悔或拒不执行的,按规定处罚责任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治理的规定》: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特别要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避免矛盾激化。
治安纠纷的发生: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案件在接处警中占了很大比例,尽管这些民间纠纷,只是潜在着伤害他人的危险,但其对公共秩序破坏却是不能低估的。在治安纠纷过程中,主要是当事人对于权利义务的认识上产生误解,双方会产生愤怒憎恨情绪,当事人产生侵害心理,在行为选择上出现偏差而形成的矛盾和冲突。
警方调解的优势:
1、具有主动性,有利于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民警介入纠纷,实施调解,把敏感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低耗性,既无需交纳费用,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在澄清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对双方进行劝解,并达成谅解协议;
3、具有广泛性,我国民诉规定,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用调解的方式来解决民事纠纷则有所不同,巡警在处理民事纠纷目前无严格的程序规定,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协议生效与履行也无时效限制完全由当事人自愿确定和履行,有利于当事人的和睦相处。
D. 公安局民事纠纷怎么处理
1、公安机关严禁介入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但在处理某些治安案件中,可以就其中的民事赔偿问题作出调解。
2、司法实践中,很多涉嫌诈骗罪等经济犯罪案件多由合同、债务等普通经济纠纷案件演化升级而来,一个案件到底属于民事经济纠纷还是诈骗犯罪案件有时候界限是很模糊的,实践中难免有将貌似诈骗案件实为民间经济纠纷案件作为刑事案件予以立案侦查的情况出现。其实,诈骗类案件与合同、债务等普通经济纠纷案件是有本质区别的。公安部对于公安机关是否应当对经济类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不得非法越权干预经济纠纷案件处理的通知》(1989年3月15日)、《公安部关于严禁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违法抓人的通知》(1992年4月25日)都有明确规定:工作中,必须划清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的界限,决不能把经济纠纷当作诈骗等经济犯罪来处理。严禁非法干预经济纠纷问题的处理。对经济纠纷问题,应由有关企事业及其行政主管部门、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公安机关不要去干预。更不允许以查处诈骗等经济犯罪为名,以收审、扣押人质等非法手段去插手经济纠纷问题。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各地公安机关承办经济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案件管辖的规定。要正确区分诈骗、走私等经济犯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准确定性。凡属债务、合同等经济纠纷,公安机关绝对不得介入。
3、但在轻微伤害等治安案件中,公安机关可以做相关调解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第三十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情节较轻尚不够刑事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
(一)亲友、邻里或者同事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双方均有过错的;
(二)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
(三)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
(四)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
E. 民事纠纷派出所是怎么处理的
财产类民事纠袭纷公安一般不予受理,如出现因民事纠纷产生斗殴等情节,公安局应对纠纷中的肇事方或过错方视情节给予相应的治安处罚:凡持械伤人或故意损坏财物者,应视情必须给予治安拘留或治安罚款的处罚;纠纷双方均有错且又均符合治安处罚条件的,必须视情分别给予处罚。治安处罚不影响对民事赔偿的调解。民事纠纷案件的调解处理,应制作书面“调解协议书”,交由当事人双方签字生效。“调解协议书”应存档备查。对不服公安派出所调解意见的,应劝导双方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1、协商。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F. 法律知识1.民事纠纷和治安案件有何区别
1,民事纠纷的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某一方或者多方违反了法定的或者共同拟订权利义务关系规则而提出异议的行为.如离婚纠纷、损害赔偿纠纷、房屋产权纠纷、合同纠纷、著作权纠纷等。
治安案件的概念是,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案件.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从上述法律条文我们可以看出,打架斗殴不属于民间纠纷[是由民间纠纷所引起的],而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如果打伤了人,要赔钱,则构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那么一方不不履行,另一方提出异议,甚至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则构成了新的民间纠纷.
2,上述6种送达模式都属于法院诉讼的程序,如法院向原告送达传票的行为,向证人送达出庭做证的通知的行为.但需要注意这几种方式的区别.
直接送达是直接给本人.
留置送达是给本人,本人不要或者不在,则找见证人见证将诉讼文书留在其住所.无法当场送的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转交送达的对象只能是军人,被监禁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
委托送达是委托其他法院进行送达,比方说异地.
治安处罚的程序包括调查,决定和执行,内容很多,请参看治安管理处罚法.
G. 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区别
治安案件是民事侵权行为已经达到行政处罚程度的案件,侵权人除要进行民事赔偿外还可能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行政拘留。
H. 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
1、轻微伤不构成犯罪,也就是个行政拘留,拘留个几天并罚款。赔偿的方面专你不用跟属他协商,他不是不愿意私了么,就不赔,让他去起诉吧。公安局不会理会他民事赔偿的事。
2、自己验伤,你可以不认可,要求重新验伤,既然你已经认可他第一次验的伤,按第一走,否则你申请重新验伤。
3、这个赔偿多少根据他遭受的损失,而且要根据责任,他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不会构成犯罪。具体赔多少钱,不是他说的算的,通过法院审理吧,这样公正些。无外乎,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精神损失、交通费等。根据他能所提供的票据,你承担赔偿,不能提供的不用赔偿。而且对于他的损失,他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